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间关系。方法:98例银屑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另用53例正常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作为对照。结果:血燥型、血瘀型、血热型的全血黏度有显著差异。血热型的血浆比黏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燥型、血瘀型的血浆比黏度要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血燥型具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血燥型、血瘀型的血浆比黏度显著高于血热型,P<0.01。血热型的血沉、血沉方程K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但未达显著意义。血燥型、血瘀型略下降,P>0.05。结论: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一定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40例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辨证分型和400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提示:脾胃虚寒型、胃中积热型其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等五项指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肝火犯胃型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表明前两型患者处于血液流变性的“低疑状态”,后者处于血液流变性的“高凝状态”。说明血液流变学可作为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经中医辨证分型的214例冠心病人,分别测定其全血高切比粘度(ηH)、全血低切比粘度(ηL)、全血还原高切粘度、全血还原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沉值,并与9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冠心病人ηH、ηL、全血还原低切粘度、HCT 值及 Fib 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P值均小于0.05。辨证后分析,异常高粘度率以气阴两虚型最高(63%),其次为气虚血瘀型(62.1%)、痰浊型(52.3%)、肝肾阴虚型(38.5%)、阳虚型(16.7%)。中医各型冠心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也存在不同特点,提示他们引起血液粘滞度增高的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6.
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和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血液粘度计测定各型中风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型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痰热内闭心窍”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0.01);“气阴两虚”、“肝阳上亢”证的全血低切、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粘度低于“痰浊瘀阻”证(P<0.05-0.01)。结论:中经络和中脏腑的各型之间的血液流变学存在差异,且以痰、浊、瘀为病理基础的证型的血液粘切度明显高于以虚、火为病理基础的证型组,结果还表明前者的好转率低于后者,因此血液流变学的测定是中风病辨证分型客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可指导中风病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8.
中风病人中医辨证分型的血液流变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6例正常人和68例中风病人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粘度和血沉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观察,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把中风病人分为中脏腑组和中经络组。结果:两组中风病人的5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中脏腑组的各项指标又高于中经络组。提示:中医辨证分型与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是密切相关的,血液流变学可以反映中风病人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11.
血液流变学与血栓性浅静脉炎辨证分型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组95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蕴结型(A组),瘀血阻络型(B组),肝气郁结型(C组)和健康对照组(D组),观察各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患者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电泳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多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各患者组之间的各项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监测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45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气阴两虚型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等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气阴两虚、阴虚燥热型红细胞压积、血沉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气阴两虚是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脑动脉硬化症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结果:脑动脉硬化各证型之间因各脏腑虚损表现和阴阳盛衰之不同,其血液流变学变化亦异,指标测定值部趋势为:心脾两虚〉心肾两虚〉肝肾两虚〉正常对照。此结果对脑动脉硬化症中医辨证分型实现客观化、标准化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各证型的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这些指标与中医分型联系.方法 :对40例肿瘤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凝组、血瘀组、热毒组、正虚组4组.检测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 :正虚组患者M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血液流变学中全血粘度(ηb)包括全血高切粘度(ηh)、全血低切粘度(ηl)、血浆粘度(η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明显降低,血沉(ESR)明显增快(P均<0.01).血瘀组患者MAR增高,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有改变.痰凝组与热毒组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的MAR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在部分程度上反映中医证型病理实质.  相似文献   

15.
16.
17.
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初步研究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花戎【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血液流变学本文对1994年~1996年10月收治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81例患者,按中医辨证进行分组,观察各证型组病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中医实证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探索冠心病(CHD)中医实证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特异性,为其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选择CHD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冠心病中医实证患者血液呈高度浓、粘、聚状态,心血瘀阻证血液流变学变化经明显大于痰浊壅塞证和阴寒凝滞证。  相似文献   

19.
肝病与气质类型及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病的发病病因及其与人的气质类型和血瘀的关系。方法 对 73例肝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型、气质分类 (五态人 )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中医五态人中 ,太阴人与太阳人易患肝病 (属肝病高发气质 ) ,同时伴有明显的瘀血症状 ,血液流变学检测除血浆粘度外 ,其余各项均显著高于少阴人和少阳人 ,亦高于健康人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情志的亢奋和抑郁 (过激 )以及血瘀的存在是肝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98例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结合血液流变学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间关系。方法:98例银屑病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另用53例正常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作为对照。结果:血燥型、血瘀型、血热型的全血黏度有显著差异。血热型的血浆比黏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燥型、血瘀型的血浆比黏度要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血燥型具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血燥型、血瘀型的血浆比黏度显著高于血热型P<0.01。血热型的血沉、血沉方程K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但未达显著意义。血燥型、血瘀型略下降P>0.05。结论: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一定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