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液透析与病毒性肝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 方法检测100 例患者的HAV、HCV、HDV、HEV 及HBsAg,并对血液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AV、HDV、HEV 和HBSAg 的阳性率在各组间无差异;HCV 阳性率与是否输过血无关。结论 血透并不导致增加甲、乙、丁、戊型肝炎的感染,但明显增加丙型肝炎的感染,并与输血无关。  相似文献   

2.
ABO血型具有遗传性质,研究病毒性肝炎与ABO血型是否有关,对进一步探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对345例病毒性肝炎者进行了ABO血型分布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1996年本溪市传染病院收治的各种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345例做为血型调查对象,其中男242例,女……  相似文献   

3.
对106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检测。结果表明:各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者LPO高于正常人,尤以及重型肝炎明显。慢性肝炎SOD低于正常人,提示:LPO升高与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SOD下降可能是肝炎慢性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5.
6.
7.
8.
病毒性肝炎患者各类SOD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测定了急性肝炎19例、慢性迁延型肝炎20例、慢性活动型肝炎17例、活动性肝硬化20例的血清T—SOD、Mn—SOD、CuZn—SOD活性,且与42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病毒性肝炎各组T—SOD活性为44.09±7.26~47.28±9.09、Mn—SOD活性为12.24±3.53~13.37±3.91明显低于正常组(52.23±5.53、16.92±2.85)(P<0.05~0.01);各肝炎组与正常组CuZn—SOD活性无差异(P<0.05)。结果提示肝炎病T—SOD的下降与Mn—SOD下降有密切关系,SOD下降导致氧自由基在体内蓄积,参与肝细胞的损伤、肝纤维化及癌变发生。  相似文献   

9.
重症病毒性肝炎病原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4~1985年收治重症肝炎50例,根据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及病原学分型诊断,发现甲肝病毒感染2例;乙肝病毒感染38例,居多;非甲非乙型肝炎10例。发现重叠感染、病理改变严重及e抗原阳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53例经临床与肝活检病理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肝炎病例,采用美国Abbott试剂盒检测甲肝IgM抗体,乙肝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核心抗体及其IgM抗体;同时用英国“NOCTCH”试剂盒检测Delta抗原、总抗体及IgM抗体。发现甲肝病毒感染2例(4%);乙肝病毒感染最多,27例(51%);丙肝病毒次之,21例(39%);丁型肝炎病毒1例(2%);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CMV病毒所致各1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2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肝活组织检查,并与临床做了对照分析。结果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6%。误差率为44%;其中ASC符合率最高,仅23.08%,肝癌及肝硬化符合率最高为75%及73.3%;其他依次为慢活肝58.82%,慢迁肝炎55.2%%,急性肝炎55.56%。表明肝功能,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对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13.
自由基与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近年随着自由基化学和自由基生物学的发展,已知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异常的自由基反应有关,特别是与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因此,自由基与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变得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4.
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探讨李晶,潘岩,张世光(包头医学院一附院保健科,包头014010)1临床资料随着改革开放,流动人群巨增,肝炎传染源不断增加和扩大,暴发流行时有发生,控制其流行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有35种,我院91─94以来...  相似文献   

15.
运气学说是探讨气候、物候与疾病的一门科学,医学界十分重视气候与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相互关系.调查发现,病毒性肝炎的发生规律与季节、节气有着密切相关性,与运气学说推演的六气变化密切相关.运气学说对于疾病的预测已十分细致,不仅仅是从年岁上整体的推算,在各个季节也有着差别.运用运气学说预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甲非乙肝炎(HNANB)已被确认由两种不同的肝特异性病毒引起,并建立了特异性诊断方法,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可把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肝炎(ET—NANB)定名为 E 型肝炎,而把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肝炎(PT—NANB)称为 C 型肝炎。这样按病毒不同,病毒性肝炎有 A、B、C、D、E 五种。1.甲型肝炎(HA):1988年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发生甲肝暴发流行,40余万人患病。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系由生食江苏启东地区所产毛蚶引起,胆汁郁积是本次流行的特征性并发症之一,临床黄疸持续在6~8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还原型谷此甘肽(GSH)与慢性肝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诊断按1995年北京第5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1992年中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选择门诊和住院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原则在5型病毒肝炎中,甲、戊两型肝炎患者大多数均呈良性经过,自行恢复,多数病人只需通过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就可以痊愈,不必应用太多的药物。少数患者可表现为重症,迄今尚无转变为慢性的确切证据。而乙、丙、丁3型肝炎转为慢性的病例相当常见。慢性肝炎患者,要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学习、休息、饮食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慢性肝细胞损伤,肝脏实质发生弥漫性炎症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