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伤寒论》下法的探讨李永清聂耀高美先1(中蒙医系,1.图书馆)下法,是中医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张仲景在《内经》“中满者,泻之于内”与“留者攻之”等理论原则指导下,针对各种应下之证,立法、处方、用药,既具体又实用。1下法分类《伤寒论》中有113条提及下...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下法的运用已初具规模,有苦寒泻下法、润肠通便法、攻逐水饮法、攻逐瘀血法、温阳泻结法、外用导法等,应用中充分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中病即止和连续用攻、果断和慎重相结合的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3.
4.
阳明下法是指用苦寒攻下之品,通过泻热导滞,通腑降浊的作用,治疗胃肠积热,燥实内结的一种袪邪方法。由于阳明燥结有轻重,证情有缓急,邪正有盛衰,因而有峻下、缓下、和下、润下之不同,张仲景《伤寒论》创诸承气汤方,实开下法之先河。 阳明燥实证的症候表现较为复杂,故辨  相似文献   

5.
甘草,为临床寻熟习用之品。其性味甘平,通行十二经,具有调和药性,解百药毒的作用,故在处方中每每十之八九用之。然甘草之用,尤其在复方中所起的作用远不止此,仅就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学》教材所载,甘草除调和药性之功效外,尚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及缓急止痛等功效。而于复方中,以其在组方中所处位置,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乃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它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和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也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被后世奉为经典.<伤寒论>中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具备,其中下法的应用尤为广泛,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方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以祛除病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在急腹症中,应用中医治病八法中的“下法”较多,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总攻疗法”,是下法的一大发展。下法为运用具有通便泻下的药物组成方剂,以通利大便,荡涤胃肠达到排除病邪为目的,又称为泻下法或攻下法。《伤寒论》说“随其实而泻之”,“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内径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与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明腑实证是由于太阳病误治症,伤阴转属阳明或由阳明经证内热伤阴,化燥成实所致。其病机是热结胃肠,热邪与糟粕互结,燥实内阻,腑气不通。燥屎不去,非但邪热无以肃清,反而更伤津液,助长热势,因此,阳明腑实证非用下法不可。然其下,又不能以一  相似文献   

10.
从下列方面讨论张仲景《伤寒论》的组方机理:1.寒热同治,权衡调控 2.升降互配,调整脏腑气机 3.补泻兼施,扶正祛邪 4.阴阳双补,阴中求阳。  相似文献   

11.
下法为八法之一,它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消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具有祛邪迅速、护正及时的特点,尤其在急症中应用,常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摘录数案,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12.
为从中医药学经典理论中挖掘、研究中药不良反应,并结合现代药物警戒观点,就仲景《伤寒论》误下、下法禁忌条文,且针对其变证的临证特点、分类、机理及救治方法作了分析和探讨,初步归纳了下法禁忌12种。本研究表明深入研究经典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疗效、防止中药不良反应,警示医者不能以药试病,错投误治。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对《温疫论》中下法运用的分析,总结出下法的适应症及下后诸证的治疗思路。对临床下法的应用,当取之"证"与"体",把握适度的原则是关键。在临床中一定要仔细辨证,以保证临床攻下方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头痛是临床症状之一.<伤寒论>六经病篇398条中,约有20余条论及头痛,可见本论对头痛的重视,值得深入探析. 一、头痛的概念与类型 在<伤寒论>中,头通(头颈项强痛)系指病者自身疼痛感觉,或医者扪及或扣触异常痛感.  相似文献   

16.
根据疾病的动态变化去辨证分析,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指导治疗的辨证分析方法称为动态辨证法。《伤寒论》在运用六经辨证辨治六经病证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运用动态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六经病证的病情变化,通过分析邪正消长及病理演变过程,明确病机性质,准确的把握疾病。本文从判断疾病的传变、病势转归及预后,分析疾病的演变规律及病因病机等五方面,对动态辨证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及意义作了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温病条辨》和《伤寒论》等的条文进行对比分析,阐释了明清时期温病学家对《伤寒论》的攻下法的继承与发展。温病学派主要从诸脏腑合治以通腑、攻补兼施、轻频缓下、重视调畅气机、表里双解等角度对下法予以发展与创新,使攻下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扩大了下法在中医临床的使用。具体表现在:对里实内结、腑气不通的三承气汤证,根据有形热结的各种兼证、变证,采用受累脏腑合治法,如对咳喘、痰多兼有便秘者可选用宣白承气汤,对小便赤痛兼见便秘者可用导赤承气汤,对上有痰热蒙蔽心包、下见肠腑热结者可用牛黄承气汤;以增液承气汤和新加黄龙汤等攻补兼施治疗虚实夹杂证;以枳实导滞汤轻频缓下治疗湿热裹结遏伏于中之证;重视调畅气机以升降散达升清降浊、清热开郁之效;以增损双结散表里双解法治疗阳明病兼表邪而禁下者。  相似文献   

18.
根据前次诊断治疗后出现的种种反应情况而进行再次辨证,以便进一步把握疾病本质的辨证方法,即属反馈辨证。《伤寒论》六经病证的辩治过程中,张仲景广泛地应用了反馈辨证的分析方法。本文从验证群治、试探诊治、了解病势、判断药效、提示治禁诸方面,对反馈辨证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及意义作了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疾病在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阶段性和时间性进行辨证,叫做时相辨证法。在《伤寒论》六经病证的辨治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了时相辨证的分析方法。本文从区别病期、辨别病位、提示病程、说明发病形式、分析病机、揭示证候特证及判断病势进退等七方面,对时相辨证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及意义作了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20.
借助历代本草对猪苓的相关记载,系统地介绍了猪苓的来源、药性特点、功效、配伍应用、临床使用指征、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并有侧重地对猪苓在伤寒论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