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艳  李淑波  张媛  顾明 《吉林医学》2009,30(24):3125-3126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8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组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结果:血清瘦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04,P<0.01)。结论:血清瘦素可成为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7月50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观察组)使用自创的补气通络养心方治疗,并以同期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内心绞痛的发病人数、3个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发生人数。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人数、术后半年内心绞痛的发病人数、半年后行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发生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创的补气通络养心方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具有理想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最常见病 ,西方发达国家冠心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 3 0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数的 1 5 %~2 0 %。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是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或内支架放置术 )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旨在消除冠状动脉的狭窄或梗阻 ,改善心肌血供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上述方法对于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及远端分支狭窄、多次再狭窄的患者 ,则很难奏效。现行的激光心肌血管成形术 (TMR)为上述患者提供了治疗手段 ,其有…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并分析了145例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尸检心脏。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及其程度与年龄关系密切,而且与心肌梗塞的发生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本文还显示中青年就已出现冠状动脉狭窄,而且其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与老年人无明显差异,这提示应从青年时期起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则应密切监护。我们还分析了冠脉狭窄患者的死亡原因以及有关疾病和因素与冠脉狭窄的关系。提出了减少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关键措施以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是目前中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的第一位杀手,是北京市近年住院数量增加最多的疾病,住院平均费用列在各种疾病之首,也是北京市发生医院外猝死的主要原因。近10年来,北京市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死亡年龄明显年轻化。北京市近年尸检研究结果表明,15~39岁年轻人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斑块的发生率已高达31%。荟萃分析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梗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68%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18%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在50%~70%,只有14%的患者冠状动  相似文献   

6.
管学春  李谷买 《广西医学》2007,29(2):222-22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当管腔狭窄程度超过50%-70%将导致冠心病。由此可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是诊断冠心病的直接证据。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据报告35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已达到100/10万,因此对冠心病进行早期检测、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脉搏波速度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变化规律,观察它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期望它成为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预测指标之一.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5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疑诊的冠心病患者126人,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52人,非冠心病患者74人,将两组患者baPWV进行比较;再将冠状动脉狭窄病变Gensini积分与baPWV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baPWV明显增高,它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baPWV明显增高,它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baPWV可作为无创预测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恒  张润峰   《四川医学》2021,42(8):843-846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指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根据报道全球心血管患病人数截止2019年已有5.23亿,心血管死亡人数有1860万,目前对于CHD的主要治疗是药物或者PCI手术,但仍存在发生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一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范中杰等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有独立相关性,血尿酸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是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另有研究持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目前医学领域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概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冠状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支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评价成为医学关注的焦点。该文就冠状动脉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方法,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预测冠心病风险、早期识别易损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101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或冠心病患者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结果,冠状动脉影像表现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及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一致时诊断为冠心病。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探讨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01例患者中,冠状动脉无狭窄30例(30/101,29.7%),轻度狭窄29例(29/101,28.7%),中度狭窄18例(18/101,17.8%),重度狭窄24例(24/101,23.8%)。本组71例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中,斑块成分中以软斑块(53/71,74.6%)最多见。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做对应分析,提示软斑块与重度狭窄、混合性斑块与中度狭窄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及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斑块成分评价,可以预测冠心病风险,早期识别易损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CHD)心电图(ECG)缺血性J波的分析,探讨缺血性J波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64例.根据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成2组,分别分析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根据有无缺血性J波又分为J波组与非J波组,分析缺血性J波预测冠心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结果 发生缺血性J波115例,总体发生率70.12%.其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但<75%的103例中发生缺血性J波61例(59.22%);狭窄≥75%的61例中发生缺血性J波54例(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J波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人数明显多于无缺血性J波人数(64.35% vs 14.29%,P<0.05).结论 缺血性J波发生率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有关,缺血性J波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据WHO报道,全球每年约有19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几乎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3。近20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男性增长更快,卫生部资料报道,城市冠心病死亡人数71.3/10万,农村达31.6/10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眼底动脉硬化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可疑冠心病的245例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无创眼底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分析患者合并的多项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结果 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有76.00%合并眼底动脉硬化,中度狭窄组有85.06%合并眼底动脉硬化,重度狭窄组有85.19%合并眼底动脉硬化;在各组合并眼底动脉硬化的患者中:轻度眼底动脉硬化在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占47.37%,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组占40.5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占13.04%;中重度眼底动脉硬化在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占52.38%,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组占59.4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占86.96%,眼底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良好相关性(P<0.001).结论 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合并眼底动脉硬化病变的病例数增多,眼底动脉硬化程度越重.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眼底检查可作为初诊或筛选冠心病的检测手段,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筛查、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斌  朱伟  梁雪  李新 《河南医学研究》2007,16(3):200-202,21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2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78例;冠心病组190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受累的主要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68例、双支病变组56例、多支病变组66例。同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各项生化指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计分表示。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降低(p<0.01)。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计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堵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脏病,因此又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在临床上分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一定运动量下诱发心绞痛;而ACS则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狭窄或闭塞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刘顺民  热西丹 《新疆医学》2007,37(3):108-10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年死亡率已达224/10万(城市)和193/10万(农村),成为死亡的主要病因。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冠状动脉造影(CAG)术费用较高,有微型创伤,不便复查,且检查结果阴性的比例也很高,最好能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无创检查,在病人初诊、复诊时部分取代CAG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D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入选患者均先后进行DSCT和CAG检查,两项检查之间隔不超过2个月。以CAG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标准,108例冠心病患者中,DSCT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97.3%,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91.7%,准确性为91.9%。结论 DSCT对诊断冠脉明显狭窄有很高的准确性,可将其作为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手段,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选和评估有重要意义。与CAG相比,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可以考虑将D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空腹血糖水平与中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221例,其中单支病变组67例.多支病变组154例,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m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6例)为对照组,分析空腹血糖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mini积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空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2,P<0.01;r=0.284,P<0.05).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密切相关,严格控制空腹血糖有助于中老年冠心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20.
李健  许刚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4):166-16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和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生活习惯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每年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心肌梗死的约40万人,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不同,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