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麻风兔眼眼轮匝肌受累情况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风兔眼眼轮匝肌受累情况观察张壤之1王勤1皋官蔚1吴小刚2为了解麻风兔眼眼轮匝肌内外环受累情况及其对兔眼预后的影响,我们随机选择了100例麻风治愈兔眼病人进行观察,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100例麻风兔眼病人,男76例,女24例,年龄40~61岁...  相似文献   

2.
麻风兔眼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5.
6.
7.
颞肌移位治疗麻风兔眼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Gillies颞肌移位术及其Johnson氏改良法,矫治21例麻风患者的30只兔眼,受治者中男18例,女3例,年龄33-54岁;T型12例,B型7例及L型2例。术后随访10个月-15年。平均7.2年,术前闭眼时眼裂3-9毫米,术后3只眼眼能闭合,21只眼闭眼时眼裂小于2毫米,4只眼大于3毫米,2只眼与术前一样。作者认为原法之疗效相似,但改良法之切口较小。受病人欢迎;术后3周就应训练患者咬牙,以增  相似文献   

8.
用Gillies颞肌移位术及其Johnson氏改良法,矫治21例麻风患者的30只兔眼,受治者中男18例,女3例,年龄33~54岁;T型12例,B型7例及L型2例。术后随访10个月~15年,平均7.2年,术前闭眼时眼裂3~9毫米,术后3只眼眼睑能闭合,21只眼闭眼时眼裂小于2毫米,4只眼大于3毫米,2只眼与术前一样。作者认为原法和改良法之疗效相似,但改良法之切口较小,受病人欢迎;术后3周就应训练患者咬牙,以增强颞肌的肌力,并防止移植条粘连导致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9.
10.
分析了扬州及东台11个县市14257例麻风中2114例兔眼。单侧兔眼1214例,双侧900例,共占病人总数的14.83%,占麻风眼损害的72.92%。兔眼组中下睑外翻、暴露性角膜病变及视力丧失,明显高于无兔眼组。年龄、型别和病期与兔眼有明显的关联。少菌型患者发生兔眼时,麻风病期不超过4年者占58.93%,以单侧为主(972/1500);多菌型发生兔眼时,麻风病期超过10年者占69.95%,以双侧为主,(371/609)。双侧发生兔眼的间隔时间在6个月之内的占90.88%。兔眼与面瘫同时存在者占72.23%。60%的兔眼发生于不知不觉之中。作者强调兔眼引起的暴露性角膜病变及失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1.
12.
唾液酸(Sialic acid SA),又称N-乙酣神经氨酸,多存在于结缔组织、细胞和体液中,也是血型物质的基本成份.因此有重要生理意义①②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4例轻度出汗障碍麻风浅色斑的超微结构改变.在电镜下见到亮细胞内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溶解消失和基质空淡,胞质内糖原颗粒增多,滑面内质网结构不清楚改变.并讨论了这些病变与轻度出汗障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16.
尖锐湿疣患者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患者血清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0例CA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白介素8(IL鄄8)、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鄄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鄄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鄄1α)、活化后可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因子(RANTES)及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性细胞因子(MDC)等水平变化。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0例CA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表面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1、CXCR3、CCR2及CCR5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CA患者血清IP鄄10和MIP鄄1α水平显著升高(P<0.02和P<0.05),外周血CXCR1+T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CA患者血清IP鄄10和MIP鄄1α水平及外周血CXCR1+T细胞百分率增高,并与疾病的复发和病程的长短有关。IP鄄10和MIP鄄1α在机体非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小鼠皮肤氧化应激及DNA损伤的影响。方法将黄芩苷外搽于Balb/c小鼠皮肤,检测180mJ/cm2UVB辐射后24h小鼠皮肤厚度及过氧化氢和CPDs产量。结果无论是UVB辐射前还是辐射后外用黄芩苷均明显减轻紫外线辐射造成的小鼠皮肤增厚。外用黄芩苷还可减少因UVB辐射诱导的小鼠皮肤组织中过氧化氢和CPDs产量。结论黄芩苷可抵抗UVB诱导的小鼠皮肤增厚,减少光产物表达,并通过减少活性氧簇的产生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Mg)在性病性尿道炎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同时收集78例性病性尿道炎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炎症亚组45例和非炎症亚组33例)与51例无前列腺炎者的首段尿沉渣和前列腺液标本,均采用PCR方法检测Mg-DNA。结果所有尿沉渣标本Mg检测阴性。性病性尿道炎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前列腺液Mg检出率为6.4%(5/78),无前列腺炎组为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炎症亚组(11.1%,5/45)与非炎症亚组(0)也无统计学差异(P=0.14)。结论Mg可从前列腺液中检出,但尚不足提示其与性病性尿道炎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从母婴分离的念珠菌DNA分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念珠菌在母婴间垂直传播的可能途径.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1对分离于分娩前母亲阴道分泌物及其新生儿口腔并经常规形态学和生化学鉴定为同种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再次进行大亚基rDNA的D1/D2区域DNA序列鉴定.采用电泳核型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进行分型研究,以确定是否为同一来源的菌株.结果 11对22株菌,其中8对母婴分离株的16株菌的DNA序列经DDBJ Gene Bank(登录号U45776)搜索与白念珠菌参考株Cal_Y12983具有100%的同源序列,被确认为白念珠菌;另2对的4株菌和1对的2株菌的DNA序列经DDBJ Gene Bank搜索与Cgra_Y65(U44808)和C.krusei Y-5396(U76347)具有100%的同源序列,分别被确认为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电泳核型分析,每一对白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都具有完全相同的谱带.每一对光滑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尽管产生1、2条不同谱带,但仍被认为是来源于同一个体,因为主要谱带是相同的.RAPD DNA带谱分析,对母婴分离株除1对2株菌的DNA谱带略有不同外,其余10对皆具有同样的DNA谱带.结论 1111株婴儿株与其母亲株分子生物学特征完全相同,可认为是经母亲产道垂直传播所致.  相似文献   

20.
Secondary syphilis and Sweet''s syndrom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