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1943-194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国人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明确最佳使用剂量。[方法]自2012年912月选择105例首次因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TKA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A组为试验组1:在安放完假体关闭切口前按10 mg/kg静脉使用TXA;B组为试验组2:在相同时间点按15 mg/kg静脉使用TXA;C组为对照组:不使用TXA。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输血患者比例以及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生率。[结果]A、B两组术后引流量均少于C组(P<0.05);A组在术后1、3 d和5 d Hgb均高于C组,但其差异仅第1 d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后1、3 d和5 d的Hgb均高于C组(P<0.05),A、B两组之间比较,B组在以上时间点的Hgb均高于A组,术后3 d和5 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的输血比例分别为8.6%、5.7%和17.1%,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术后5 d左右3组患者均未发生DVT,术后90 d内三组患者均未发现症状性DVT和PE。[结论]在国人TKA手术中静脉使用TXA能够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出血和输血患者比例,按15 mg/kg使用的效果较好,且不增加VTE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不同方法使用止血带与氨甲环酸(TXA)不同的给药方式来降低围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为4组:A组(29例)手术开始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单独关节腔内灌注TXA,B组(31例)手术开始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联合使用TXA,C组(28例)开始截骨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单独关节腔内灌注TXA,D组(32例)开始截骨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联合使用TXA。比较4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4个月的随访。4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D组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输血率D组低于A组、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术后均未发现症状性DVT和肺栓塞。结论限制性使用气囊止血带与联合使用TXA能有效减少TKA围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两者联合使用不增加DVT与肺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拟分期行双侧TKA患者60例,随机选择一侧手术时使用TXA(TXA组),另一侧手术时不用TXA(对照组)。TXA剂量为10 mg/kg,于松开止血带前1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两组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TXA组与对照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点Hgb、输血量、输血比例及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us embolism,VTE)发生情况。结果 TXA组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6 h及1、3、7 d Hgb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7,P=0.252)。TXA组4例(6.7%)、对照组13例(21.7%)患者术后行输血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中4例为两次手术均需输血。TXA组的总输血量为14 U,较对照组的38 U显著降低(P=0.004)。TXA组及对照组各3例(5.0%)发生术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均无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中2例两次手术均发生DVT。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7个月,平均13.7个月;随访期间均无新发VTE。结论 TKA术中松止血带前10 min内静脉滴注TXA(10 mg/kg)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量及输血患者比例,且不增加VT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在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静脉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的止血效果。方法将380例初次行单侧TKA患者按照应用TXA方式及不应用TXA分成3组:1静脉滴注组:术中静脉滴注TXA 30 mg/kg,120例;2局部注射组:将1.5 g TXA溶入50 ml生理盐水中,术中关节腔内多点注射,136例;3不应用组:术中不应用TXA,124例。术前及术后第1、2、3天连续测量术侧肢体周径,对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3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血输注量、DVT及术侧肢体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术后隐性失血量、失血总量:静脉滴注组、局部注射组均明显低于不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组与局部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次行单侧TKA中,静脉及局部应用TXA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明显减少患者的出血量,且不增加DVT的风险。两种用法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内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的疗效。方法将50例行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为TXA组(25例,将1 g TXA融入50 ml生理盐水关节内注射)及对照组(25例,将50 ml生理盐水关节内注射),比较两组输血率、总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2个月。TXA组患者输血率、总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局部应用TXA能显著减少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2):1063-1067
[目的]前瞻性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N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4月2012年4月,选择90例行单侧TKA术患者,随机分为TNA组(n=45)和安慰剂组(n=45)。TNA组,在松止血带前15min静脉给予15 mg/kg剂量的TNA;安慰剂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12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第1、3、5 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D-二聚体,下肢瘀斑人数,术后1周下肢彩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DVT),并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TNA组失访6例,最终39例患者进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失访7例,最终38例患者进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MBI、性别、合并疾病数量、术前VAS评分、KSS评分、术前Hgb、Hct及D-二聚体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12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D-二聚体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gb在术后第3 d达最低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5 d 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A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共1 200 ml)和4例(共1 400 ml)患者接受异体输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A组和对照组下肢远端DVT分别有4例和3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A组和对照组下肢发现瘀斑分别有1例和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中在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使用15 mg/kg剂量的TNA,能够减少TKA术后失血量,而不增加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与肾上腺素关节腔内注射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失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度膝关节炎拟行TKA术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68例。止血带松开前,A组关节腔内注射TXA 3g;B组关节腔内注射TXA 3g+肾上腺素0.25mg。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直腿开始抬高时间、术后3d大(小)腿周径变化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及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3d红细胞比容下降值、异体输血率、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腿开始抬高时间、术后3d大(小)腿周径变化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术后3个月HSS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3d红细胞比容下降值、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现切口感染坏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症状性的肺栓塞以及血压骤升、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关节腔内注射TXA和肾上腺素在减少TKA术后失血的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用TXA,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X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对88例(88膝)行初次TKA术的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化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使用TXA(TXA组)和使用安慰剂(对照组)两组。TXA组,在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给予15 mg/kg剂量的TXA;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共11例失访(TXA组,5例;对照组,6例),剩下77例(TXA组,39例;对照组38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对其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术后24 h D-二聚体,下肢瘀斑发生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如年龄(t=0.390,P〉0.05)、性别比(Х^2=0.127,P〉0.05)、合并疾病(Х^2=0.142,P〉0.0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TXA组术后24 h引流量(t=6.512,P〈0.01)、总引流量(t=4.913,P〈0.01)、隐性失血量(t=5.980,P〈0.01)、总失血量(t=5.808,P〈0.01)、24 h D-二聚体值(t=18.401,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XA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4.815,P〈0.01);TXA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共1200 ml)和4例(共1400 ml)患者接受异体输血(P〉0.05)。TXA组和对照组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均为3例(P〉0.05)。TXA组下肢瘀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vs.18.4%,P〈0.05)。结论静脉使用TXA,能够安全有效的减少TKA围手术期失血量,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模式止血方案对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及减低术后输血率的有效性。方法分析95例行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量等相关资料,59例患者采用多模式止血方案为A组,36例患者未采用多模式止血方案为B组。多模式止血方案包括:术前血红蛋白浓度的优化,术前补充循环容量,尽量减小手术创伤,术中关节内外鸡尾酒混合剂的应用,止血带压力的设置,术中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h等。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前后血常规相关数值,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著低于B组,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均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血:A组0例,B组10例(2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及相关并发症。结论多模式止血方案对减少单膝TKA术后血液丢失效果显著,达到零输血率的目标,该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8例(88膝)拟行初次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KA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15 mg/kg),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4)。排除11例失访患者,试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纳入最终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骨关节炎分级及术前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术后24 h D-二聚体,以及术后下肢瘀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输血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24 h 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t=4.815,P=0.000)。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7.7%)和4例(10.5%)患者输血,各发现3例(7.7%、7.9%)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2.6%)和7例(18.4%)发生下肢瘀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9,P=0.026)。结论 TKA术中静脉给予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2-03—2015-04在本院初次行TKA治疗的106例RA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给药组、关节注射组和联合组,静脉给药组于止血带充气前15 min静滴氨甲环酸(TXA)1g,关节注射组术毕缝合关节囊后经关节囊切口注射TXA 1g,联合组于止血带充气前15 min静滴TXA 1g,术毕缝合关节囊后经关节囊切口注射TXA 1g。结果联合组术后24、72 h Hb、Hct均高于静脉给药组和关节注射组,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低于静脉给药组和关节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和术后Fib、PT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给药组和联合组均无输血者,3组均未发现DVT和肺栓塞。结论 RA患者TKA术前静脉滴注TXA联合经关节囊局部用药可减少围术期失血量,且不会增加DVT和肺栓塞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半程使用止血带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TK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行初次TKA手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并不使用氨甲环酸(A组),41例全程使用止血带并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B组),38例半程使用止血带并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C组)。收集并比较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用Gross方程计算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A组和B、C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两组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A组和B、C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两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输血A组13例(30.23%),B组3例(7.31%),C组2例(5.12%),术后输血率A组和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年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4,P=0.681)。结论 TKA术中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能大幅度减少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半程使用止血带能缩短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但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失血量;建议对于血栓栓塞高风险患者减少止血带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术后失血效果的差异。方法根据选择标准,研究共纳入2017年1月–6月收治的90例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在术中止血带充气前10 min静脉滴注TXA 1 g;关闭切口后,A、B、C组分别于关节腔内注射含1、2、3 g TXA的生理盐水50 mL。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患膝侧别、骨关节炎病程及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以及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1、3、7 d血红蛋白(Hb)值以及输血率,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症状性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平均8.4个月。A、B、C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引流量明显少于A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1例发生切口皮缘坏死,C组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1、3、7 d Hb均高于A组(P<0.05),B、C组间仅术后1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C组分别有9例(30%)、4例(13.3%)、5例(16.7%)患者输血;A组输血率明显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3组中仅B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3周时健侧腘静脉以下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TKA术前静脉滴注1 g TXA联合术毕关节腔内注射2 g TXA,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降低输血患者比例,且不增加血栓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氨甲环酸(TXA)与血凝酶(HCA)关节腔注射对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关节科共纳入120例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终末期患者行单侧初次TKA;排除术前血红蛋白(Hb)<95 g/L、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心肌梗塞病史、心房颤动、安装起搏器患者、静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者。入组病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TXA组40例(TXA 2 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关节囊缝合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入关节腔); HCA组40例(HCA 4 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同法注入关节腔);NS组40例(100 ml生理盐水同法注入关节腔)。术后第1、3、5天查血常规、凝血象及D二聚体,记录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第1、3、5天Hb变化值、输血率、深静脉血栓生率及切口感染率,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变化的组间比较采用组间两两比较F检验;输血患者比例、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TXA组输血2例,HCA组输血3例,NS组输血12例,TXA组、HCA组分别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3、13.45,P<0.01);TXA组与HC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08,P>0.05)。HCA组、TXA组与NS组3组比较,术后6 h(F=9.320)、24 h引流量(F=12.15)、术后1、3、5 d隐性失血量(F=9.450,F=8.650,F=7.885)及总失血量(F=6.334,F=7.898,F=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CA组与TX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A组、TXA组与NS组3组比较术后1、3、5 d的Hb(F=6.300,F=8.470,F=10.56)及△Hb值(F=13.35,F=17.76,F=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CA组与TX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XA组出现2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HCA组3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NS组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心梗、脑梗、肺梗等严重并发症,3组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4,P>0.05)。伤口愈合情况,3组患者均有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情况,TXA组3例,HCA组2例,NS组4例,均换药后愈合。 结论TKA术后关节腔内注射HCA或TXA并夹闭引流管3 h均能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切口愈合不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止血带下联合围手术期口服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于安徽宿州市立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30例,切皮前10 min静滴完毕20 mL/kg TXA;B组(试验组)31例,麻醉前2 h及术后6 h、12 h分别口服氨甲环酸1 g。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显性出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输血例数;术前1 d,术后1 d、2 d、14 d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术前1 d及出院前1 d或出现可疑血栓症状时行患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术后14 d门诊复查并拆线。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及术前Hb、D-二聚体、FDP、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术中显性出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输血例数,术前术后Hb、D-二聚体、FDP、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可明显抑制机体的纤溶活化和炎性反应,降低失血量和输血率,缩短恢复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行,口服和静脉应用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局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全髋关节置换(TH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初行单侧THA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中2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分2次浸润+术后灌注5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B组(术中2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分2次浸润+术后灌注50 ml生理盐水)、C组(术中20 ml生理盐水,分2次浸润+术后灌注5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各30例,分别在术中局部浸润和术后经引流管逆行灌注。比较3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Hb)以及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例数。结果术中失血量: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少于C组(P0.05)。术后引流量: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均少于B组(P0.05)。术后第3天Hb:A组高于B、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DVT发生。结论局部应用TXA可减少初次行单侧THA的失血量,术中局部浸润可减少术中失血量,术后灌注可减少术后引流量,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前瞻性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局部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联合肾上腺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选择90例因膝关节退变性关节炎行单侧TKA术患者,随机分为TXA组(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45例)和联合组(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混合液45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D-二聚体,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联合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明显低于TXA组(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在术后第3天达最低值,且联合组Hgb值高于TXA组(P0.05),而术后第1、5天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无一例患者需要输血,而TXA组3例(共1 200mL)患者接受异体输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和TXA组发现下肢DVT分别有2例(4.4%)和3例(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关节腔内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可有效降低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而不增加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关节外科失血较多的手术之一,如何有效降低TKA围手术期失血一直是关节外科医师研究的重点。 目的:通过术中选择性应用止血带及术后适当关闭引流管对TKA失血量的影响,探讨减少TK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因膝骨关节炎拟行单膝TKA患者53例,根据术中应用止血带方式及术后引流管开放形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截骨完成后短期应用止血带联合术后早期夹闭4 h引流管;对照组23例,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及术后引流管处于自然开放引流状态。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通过Gross方程计算患者的总失血量,进而得出隐性失血量,记录两组术后输血的病例数,并计算平均输血单位,记录术后1、3、5 d的晨起体温,记录出院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 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总出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输血例数及平均输血单位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围手术期晨起体温、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采用截骨完成后短期应用止血带联合术后早期夹闭4 h引流管可明显减少TKA围手术期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止血带松开时机和引流管夹闭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将70例单膝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术中关闭伤口前电凝止血后松开止血带、术后夹闭引流管6h(观察组,40例)和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术后引流管处于自然开放引流状态(对照组,30例),观察两者的出血量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输血例数及输血量:观察组11例(27.5%),平均输血量2.7 U;对照组24例(80.0%),平均输血量3.4 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深、浅静脉血栓形成例数:观察组5例(12.5%),对照组1例(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闭合伤口前电凝止血后松开止血带、术后夹闭引流管6 h能够明显减少TKA围手术期的总出血量,但能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贫血患者膝单髁置换术使用氨甲环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8年7月~2019年5月行单侧UKA患者术前贫血的临床资料。共有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将患者分为TXA组34例,非TXA组39例。比较两组临床与辅助检查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XA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异体输血量显著少于非TXA组(P0.05)。围手术期两组患者均无症状性血栓或肺栓塞。两组患者Hb和HCT术后1~3 d呈下降趋势,术后3 d均降至最低值,术后4~5 d恢复性上升(P0.05)。术后各时间点TXA组的Hb和HCT均高于非TXA组,术后1 d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5 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显示,TXA组4例肌间血栓,非TXA组5例肌间血栓。[结论]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贫血患者UKA的失血量,降低输血率,而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