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深静脉置管法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次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深静脉置管分为两组:股静脉置管组55例次和颈内静脉置管组43例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总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深静脉置管的操作技术,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条件随机选择一种置管方式,达到能迅速补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周欣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84-8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前行血管超声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09年02月~2012年4月期间进入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312例,随机分组:观察组162例采用穿刺前B型超声定位,对照组160例穿刺前未行B型超声定位.对照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62例患者100%一次性穿刺成功,出现并发症(误伤动脉等)为0例.对照组160例患者94例一次性穿刺成功,58例2针以上穿刺成功,8例出现误伤动脉,其中1例放弃颈内静脉穿刺.结论:无超声引导穿刺情况下行穿刺前超声定位后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以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降低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及其改良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6例患者行颈外静脉置管,分别记录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中心静脉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置管总成功率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外静脉穿刺成功122例占96.8%,穿刺失败4例占3.2%;中心静脉导管成功置入上腔静脉121例占99.2%,置入失败1例占0.8%;总置管成功率为96.0%。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护理及使用方便,并且通过适当的技术改良可以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140例需要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对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超声组7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65例(92.9%),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62.8%),总成功率为91.4%,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声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4.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为6例(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标记法,且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避赍.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妇产科危重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妇产科危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共4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对妇产科危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6.
超声下经颈内静脉置管术肿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可行性。方法:将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于上腔静脉末端,共112例。结果:一针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结论:该方法提高了穿刺准确性,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深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对策;比较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2种置管术的优缺点。方法:共454例患者,采用Arrow公司的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8.46%,并发症发生率为17.18%;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尤其适合在老年危重患者中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各有优缺点,而后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5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双手送管法,实验组采用单手送管法。每组各进行头皮静脉穿刺100例,四肢静脉穿刺150例。比较2组患儿在头皮静脉穿刺及四肢静脉穿刺中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补送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头皮静脉穿刺及四肢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补送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单手送管法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和传统PICC置管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B超引导下PICC置管和传统PICC置管,观察两组的局部血肿、导管感染、穿刺时间、1次到位数的发生率和反复穿刺组、1次到位组的血肿、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局部血肿、导管感染数、穿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次到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次到位组的血肿、感染数明显低于反复穿刺组。结论:B超引导下PICC置管,较传统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CC穿刺置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入住ICU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取三向瓣膜式PICC穿刺术,对照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实施深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比较,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效果优于深静脉置管,可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陈敏桢  潘辰  杨琳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6):102-104,106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MST)置入中线导管在艾滋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14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MST技术置入中线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置入中线导管。比较2组患者的置管情况(置管耗时、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及导管平均留置时间,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及置管满意度。结果: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耗时以及平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满意度指数观察组为82. 22%,对照组为70. 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满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B超引导MST技术下置入中线导管耗时短,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减少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了管道留置时间,同时也能改进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在临时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将随机选取的42例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静脉穿刺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统计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29±1.08)分]显著短于对照组[(8.99±1.89)分],且P 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5.24%)较之于对照组(66.67%)显著偏高,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57%)较观察组(4.76%)显著偏高,P 0.05。结论:超声引导在临时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率,增强血液透析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规范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以便有效保障PICC置管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5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PICC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PICC规范化管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给予PICC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缓解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和盲穿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43例采用盲穿法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在穿刺处渗血、肢体肿胀、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感染有差异。结论: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静脉条件差的患者更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CVC)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效果。以减少因化疗带给患者的不适感及并发症,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120例需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60例做锁骨下静脉置管为A组,60例做PICC置管为B组。分别观察两组方法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费用情况。结果: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B组留置时间长于A组;B组静脉炎发生率大于A组;B组并发症大于A组,6~8个化疗周期结束B组费用大于A组。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中选用锁骨下静脉置管优于PIC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行深静脉置管适宜方法.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依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因人行深静脉置管.结果:穿刺成功率:152例次病人中,一针穿刺成功102例,占67.11%,再次穿刺成功47例,占30.92%.单侧失败改对侧穿刺3例,占1.97%,其原因为穿刺部位血肿形成,而改对侧穿刺.双侧穿刺失败0例,总成功率100%.并发症:导管阻塞1例,为1例休克病人.穿刺点出血1例,为1例DIC病人.无血气胸、乳糜胸、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有特殊要求,要认真做好每一环节,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深静脉置管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等特点,在输血、补液、静脉内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及各种心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方面已广泛使用,对挽救病人生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超声引导穿刺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预防并发症。方法:由资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操作规程(2010年版)将32例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盲穿置管术,B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结果:A组患者穿刺置管成功10例,成功率71.4%,穿刺成功平均花费时间12±4.8min,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约14.3%,B组穿刺成功18例,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成功平均花费时间6±2.3min,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率约6.3%。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可极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和平县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行普通外周静脉穿刺,观察组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置管情况、舒适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脱出率、误穿率和移位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舒适率为96.00%,对照组为64.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4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深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降低导管脱出率和移位率,患者舒适度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02例PICC置管患者(观察组)和同期142例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一次性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高,护士可以直接独立操作,不用局麻,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工作量。需要长时间留置并主要用于静脉高营养时,应考虑选择PIC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最适合新生儿静脉治疗和静脉高营养的留置针方法。方法:将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在患儿腋静脉置留置针,对照组采取在患儿四肢或头皮静脉置留置针,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和保留天数及护理并发症。结果:实验组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和保留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护理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