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单侧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单侧椎板咬除、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单侧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37例患者,评价术后植骨融合的手术效果。结果:随访3~24个月,椎弓根螺钉未见松动,植骨愈合,临床症状达到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为: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率为40%,12个月为86%,24个月全部骨性融合,未见椎体滑脱,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采用钉棒系统单侧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脊柱稳定、解除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a,优良率达97%,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时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a。优良率达97%,植骨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0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对腰椎退行性变固定的效果。方法:对23例腰椎退行性变行后路减压、椎5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5个月,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联合椎日根钉内固定治疗后症状改善,优良率91.3%,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良好。结论:椎体间髂骨植骨联合椎日根钉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腰椎不稳的理想材料及方法,该手术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_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6例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男6例,女10例。年龄30~64岁,中位数52.5岁。L2~3、L3~4突出2例,L3~4、L4~5突出6例,L4~5、L5S1突出8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7.89±0.56)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43.68±2.65)分。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钉过程中未损伤神经根,手术时间(96.5±15.5)min,术中出血量(291.1±45.9)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中位数22.5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67±0.98)分,ODI评分为(12.82±5.68)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18.499,P=0.000;t=-19.694,P=0.000)。1例L4~5、L5S1突出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发现椎间融合器内植骨部分吸收,但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L4~5、L5S1突出患者术后置于S1的螺母脱落,再次手术改为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论:对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固定稳定、植骨融合率高、腰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在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例,Ⅰ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5例,Ⅱ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4例。结果术后经6~24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92.6%,植骨融合率100%,短时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或滑脱的简单、安全、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在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例,I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5例,Ⅱ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4例。结果:术后经6~24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92.6%,植骨融合率100%,短时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或滑脱的简单、安全、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使用自体颗粒骨行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同定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合并节段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17例,男68例,女49例,年龄42~70岁,平均47.8岁。突出及失稳节段:L3/44例,L4/547例,L5/S161例,双节段(L4/5和L5/S1)5例。采用JOA评定标准判定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失稳椎间有无移位,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3h,平均1.9h;出血量300~900ml,平均410ml。并发硬膜囊撕裂2例,伤口感染1例。随访18个月~3年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腰椎序列恢复正常;JOA评分术前平均(17.25±1.16)分,术后平均(25.68±1.37)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优良率95.7%。术后12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未见断钉、断棒,退钉现象。结论:使用自体颗粒骨行椎间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同定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比较可靠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节段性腰椎不稳是临床上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主要采用减压后植骨融合术、手术复位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融合内固定等治疗。后路融合术常采用2枚椎间融合器,我院采用自体骨粒(自体椎板、棘突骨粒)结合单枚椎间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35~67岁,平均45.2岁。失稳节段:L4/532例,L5/S113例。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1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23例,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手术后不稳2例。所有患者均有长期严重的下腰痛,伴一侧或两侧的下肢放射痛。影像学资料腰椎动力位片均提示腰椎节段性不稳。2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后路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对26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椎管减压,并用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对不稳滑移椎体进行复位固定,同时Cage椎体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植骨仅用减压时切下的松质骨。结果:术后随访5月—2年3月,平均1年2月;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腰椎滑脱完全复位。复查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均获得良好的恢复,术后4~5月均达骨性愈合。无钉棒松动、折断、复位丢失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USS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Cage椎体间和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能够提供腰椎牢固固定,Cage能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率高,从而也改善了其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侧开窗腰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运动节段疼痛的可行性及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76例单侧开窗腰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9例,女27例.年龄37~76岁,平均54岁.均为单节段融合术,其中包括L3~4(8例),L4~5(41例),L5S1(27例).对术中椎板开窗的宽、高测量值与史赛克cage的宽、高测量值比较以论证其手术操作的可行性;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JOA评分.结果:术中开窗横径(宽)为(2.0±0.4)cm,纵径(高)为(2.2±0.5)cm,经椎间隙适当撑开后有足够的空间操作,可依次置入2枚椎间融合器(cage).术前JOA评分平均11.49分.术后平均24.36分.(t=3.007,P=0.005).VAS评分术前平均(7.5±2.7)分,术后平均(3.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1,P=0.01).结论:单侧开窗腰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术可有效地应用于L3以下腰椎运动节段疼痛的治疗,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腰椎的后柱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与双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单枚Cage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7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固定方式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加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术治疗,B组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加单枚Cage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使用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融合率、医疗费用、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及VSA视觉模拟评分与术后3~6个月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少于双侧组;融合率、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3%、97%。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与双侧椎弓根钉固定可获得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降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但临床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空心带侧孔骨水泥强化与传统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住院行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50例。根据钉道内是否注入骨水泥分为2组。骨水泥组行空心带侧孔骨水泥强化螺钉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传统组行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6~23个月),2组骨密度、住院总时间、术中总失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水泥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2组术后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椎体变形指数、椎体下终板凹陷角度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椎体上终板凹陷角度、固定节段Cobb角度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空心带侧孔骨水泥强化与传统螺钉固定方式均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临床效果肯定,但空心带侧孔骨水泥强化组能明显增强椎体的稳定性,减少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椎板骨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重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8例单节段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椎板骨植骨22例,采用髂骨植骨16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43~73岁,中位数57岁。腰椎滑脱节段,L37例、L421例、L510例。腰椎滑脱程度按照Meyerding标准,Ⅱ度22例、Ⅲ度16例。病程1个月至20年,中位数12个月。观察椎体复位、植骨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1例术后3个月失访,其余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8个月。术后3 d,X线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椎体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35例植骨融合,2例采用椎板骨植骨者植骨未融合,继续佩戴腰部支具3个月;术后6个月,37例患者植骨均融合。均未出现切口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减压椎板骨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重度腰椎滑脱症,椎体复位好,安全性高,但髂骨植骨的融合率较高,临床应避免采用出现骨质增生硬化的椎板骨进行植骨,防止植骨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方法腰椎滑脱症20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加椎间cage植入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评定优良率及融合率。结果术后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3年,平均16个月。20例患者优16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后路钉棒系统纵向撑开力及提拉复位拉力大,能较好地撑开椎间隙和使滑脱的椎体最大限度复位,固定及疗效可靠;滑脱椎体间cage植入具有较高的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病例减压后采用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时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单节段突出42例,分别为L4~5间隙和L5S1间隙;两节段突出8例,包括L3~4,L4~5间隙和L4~5,L5S1间隙)。术后随访18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法(JOA评分)评估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计算临床好转率(RIS),观察植骨融合和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结果:患者JOA评分术前(10.05±3.67)分,术后3个月、6个月、18个月分别为(15.78±2.64)分、(19.86±2.77)分、(26.06±2.75)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RIS评估优良率为88%.术后半年,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7.85±1.45)mm恢复到(11.78±1.96)mm(P0.01)。影像学检查融合率为90%.结论:后路腰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能使腰椎获得可靠的稳定性,对于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Gss—Ⅱ型椎弓根钉融合cage植骨椎体间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36名进行过该类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对比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分别于手术后3、6、12、18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时未发现螺钉断裂、松动、断棒现象。结论:GSSⅡ型椎弓根钉+Cage植骨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朱权  王新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88-89
目的: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52.8岁,椎体滑脱程度Meyerding法分类Ⅰ~Ⅲ度。手术方法为后路充分减压,椎弓根固定系统使滑脱的椎体复位内固定,不稳定节段自体椎间植骨融合。术后随访5个月至4年,平均28个月,X线片显示椎体间骨性愈合率1年90%,2年100%,临床症状消失满意率:95%。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半年、术后1年、2年及最终随访时临床恢复率分别为76.53%、85.35%和86.29%。最后一次随访的融合率达98.53%,1例未观察到可靠的融合,并在术后3年出现内固定的断裂而再次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1%。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加椎体间融合器及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下腰椎失稳既能充分减压,又能使滑脱椎体复位,保证脊柱骨性愈合,达到脊柱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1一般资料11例患者中,男5例,女6例,年龄44岁~82岁,平均年龄55.8岁,均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经CT、MRI检查证实其中9例为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邻近椎间盘有退变信号,2例为L5、S1椎体间1度滑脱合并L4~5椎间盘退变信号。主要症状为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数年,行走时加重。9例均行后侧入路突出椎间盘摘除,全椎板切除减压,病变节段刚性固定,后外侧植骨,邻近节段用微动棒固定,不做植骨融合。2例滑脱行L5S1间盘摘除,提拉复位,用cage融合,后外侧植骨,邻近节段用微动棒固定,不做植骨融合。2术前评估术前需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与临床表现及体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植骨后采用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优劣。方法选取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植骨内固定治疗的78例腰椎退行性变疾病患者,按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和观察组(使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及住院费用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随访中2组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及断裂,融合率分别为95%,97%,末次随访时的VAS、JOA和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2种椎弓根螺钉固定均能取得相当疗效,但单侧椎弓根固定相对更简便经济且创伤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