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娟  黄文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56-125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与时机对新生儿的影响,为临床双胎的孕期保健和分娩方式、分娩时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2010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12例双胎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发生率为1.10%,早产35.97%,剖宫产占77.04%,阴道分娩19.13%,阴道手术产3.83%,早产儿窒息率为46.09%.结论双胎妊娠新生儿窒息率较高,孕周及新生儿体重与围生儿预后关系密切。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减少早产及低体重儿的发生,选择有利的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对降低双胎围生儿窒息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玉萍 《中原医刊》2007,34(5):46-47
目的 通过对94例双胎分娩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计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并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及产后出血情况。方法 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42例,占44.68%,剖宫产组52例,占55.32%。结果 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分娩组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围生儿死亡率7.45%,明显高于同期单胎围生儿死亡率1.2%,P〈0.01。早产儿死亡率23.07%,明显高于同期足月产儿死亡率1.47%,P〈0.01。结论 分娩方式的选择对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改善围生儿的顸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葛嘉美  蒋琰瑛 《浙江医学》2003,25(7):429-430
双胎妊娠高危因素较多 ,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亦高 ,积极防治孕期并发症 ,延长双胎妊娠的孕周 ,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间70例双胎妊娠早产和足月产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70例双胎妊娠中 ,孕<37周分娩者30例为早产组 ,早产发生率42.9 % ;孕≥37周分娩者40例为足月组 ,足月妊娠率57.1 %。1.2两组围生儿情况早产组围生儿数60例 ,发生死胎2例 ,死产1例 ,新生儿死亡11例 (畸形2例 ) ,围生儿死亡率23.3 % ,其中孕期<35周的围生儿死亡率高达56.3% ;足月产组围生儿数80例 ,新生儿…  相似文献   

4.
任小青 《华夏医学》2002,15(4):520-521
双胎妊娠并发症多 ,早产发生率高 ,使围生儿病死率增加。笔者通过回顾我院 2 0年中 ,两个不同年代的双胎妊娠情况 ,比较孕妇在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 ,以及其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 ,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双胎妊娠的处理水平 ,降低围生儿病死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我院在 1 980~ 1 989年间住院分娩总数 1 3330例 ,双胎妊娠 61例 ,占同期住院分娩数的 0 .46%。而在 1 990~ 1 999年间 ,住院分娩数 5390例 ,双胎妊娠 55例 ,占 1 .0 2 %。其中单卵双胎两组分别为 42例和 37例 ,双卵双胎两组分别为 1 9例和1 8例。两组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围生期处理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为双胎妊娠的围生保健和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9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双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早产49.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8.3%,贫血19.2%,胎膜早破25.3%。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随着双胎妊娠孕周的增加而下降,早产组与足月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及阴道助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及阴道助产组围生儿死亡率也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是影响围生儿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双胎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较高,早产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主要并发症。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应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并发症,尽量延长孕周,选择适当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双胎妊娠孕周以及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临床分析,探讨双胎妊娠孕周及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92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孕周围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与34~36+6孕周及≥37孕周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4~36+6孕周及≥37孕周的围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围生儿窒息率和病死率高于剖宫产组,尤其阴道助产者围生儿窒息率最高。结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特别是〈34周的早产儿的出生;根据不同孕周,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7.
孙伟  王志华  丁彩云  范梅 《安徽医学》2006,27(4):325-326
目的探讨我院产科10年期间围生儿死亡的相关病因,为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寻找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病例,将其围生儿死亡的相关病因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从中探讨围生儿死亡的原因。采用χ2检验。结果10年间,共分娩围生儿10320例,围生儿死亡数241例,占23.35‰,其中死胎77例,占7.46‰,死产53例,占5.14‰,畸形(致死)50例,占4.84‰,新生儿死亡61例,占5.91‰,双胎死亡21例,占双胎总数的15.33%。围生儿死亡的相关病因,依次为早产儿、胎儿畸形、母体并发症及合并症、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及脐带因素等。结论预防和治疗早产,孕期加强产前检查,预防和治疗母体并发症和合并症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建文 《医学综述》2008,14(1):150-15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病因及其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胎膜早破者病历资料,依破膜到分娩结束时间、不同孕周,同期是否破膜分组,对其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次妊娠的胎膜早破发生率最高(39.42%);其次是头盆不称、阴道炎、胎位异常及多胎妊娠。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不足24h者222例,阴道和手术分娩分别占81.08%和18.92%;新生儿窒息7例、感染1例;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超过24h57例,阴道和手术分娩依次占77.19%和22.81%,新生儿窒息6例、感染7例;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窒息、感染差异有显著性。早产28例中,新生儿窒息5例、围生儿死亡2例、新生儿感染4例、颅内出血2例、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251例足月产中,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感染4例、无IRDS、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围生儿死亡;两组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IRDS差异有显著性。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222例,剖宫产率20.43%,低于同期无胎膜早破组54.03%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应该预防病因,及早处理,以降低孕产妇难产率和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胎膜早破并非难产的主要原因,应鼓励其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9.
梁利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779-1780
目的观察足月妊娠脐带缠绕在产程中引起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528例脐带缠绕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分娩的981例无脐带缠绕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脐带缠绕周数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以及孕妇的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47.35%,高于对照组的21.10%,2组比较差异显著;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病死率观察组为16.28%和1.89%,而对照组为8.97%和0.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正常分娩率为54.55%,对照组正常分娩率为83.38%(P<0.01)。结论脐带缠绕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危险性增加,使阴道正常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周利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04-605
目的分析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制订综合措施预防早产的发生。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早产患者96例作为早产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足月分娩100例作为足月组。比较2组围生儿结局。结果①胎膜早破、妊高征、胎位异常、多胎、胎盘及子宫因素占据早产病因的前五位。②2组新生儿体重、窒息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R D S)发生率、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是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早产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对围生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61例早产孕妇(早产组)与同期随机抽取的261足月孕妇(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对围产期的影响。结果高龄与未定期产检是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早产的病因中胎膜早破、子痫前期、产前出血、妊娠合并症均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产使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增加。结论定期产前检查、适龄妊娠、提高围产期保健意识可降低早产的发生,提高围生医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胎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年3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4112例孕产妇,对其中的237例ICP患者的血清苷胆酸浓度、孕龄、胎儿体重、围产儿宫内窘迫、窒息及死亡等,与同期分娩的非ICP孕妇(3875例)的围产儿结局进行了比较。结果ICP发病率约为5.75%。ICP组平均孕龄和出生体重均明显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间的新生儿体重差别主要表现在孕龄37周以上者。双胎和孕龄〈37周者。ICP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除双胎妊娠外,ICP组和非ICP组巨大儿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ICP组早产儿和足月(≥37周)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CP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龄呈显著正相关,r=0.44,P〈0.0001。而新生儿体重与孕妇血清的苷胆酸浓度无相关性。同时,ICP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ICP组,分别为77.22%VS46.33%,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51%和0.88%)明显高于非IC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ICP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却明显低于非ICP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死胎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ICP对围产儿的影响主要是早产儿、剖宫产儿增加及新生儿体重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也可能增加。ICP患者血清苷胆酸水平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影响。出生体重降低和早产率增加可能主要与医源性提前终止妊娠有关。通过有效处理和适时终止妊娠,可能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和死亡的发生并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的病因、围产期处理及早产儿的结局。方法 回顾我院8年的正常分娩病例,对照分析足月产和早产孕妇的年龄、围产因素、分娩方式的差异,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成为早产的最重要原因,妊高征、前置胎盘也是影响早产的因素,而不明原因的早产病例的比例有显著下降趋势,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是否经产妇等与足月产相比无差异。早产儿组中剖宫产率增加,Apgar评分≤7分者占67.64%,两组出生情况及分娩方式上有显著性差异。早产儿中缺血缺氧性脑病和吸入性肺炎发病率增高,其死亡率也明显高于足月产儿。结论 积极预防影响胎膜早破的不利因素、控制胚胎移植数目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措施。加强产前保健,提高对孕产妇状况的综合判断,减少早产的发生,以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燕 《湖南医学》2014,(2):352-353
【目的】探讨早产的常见危险因素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早产的临床资料,与同期足月分娩的138例相比较,分析引起早产的危险因素,并对不同孕周组的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胎膜早破、未作产前检查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造成早产的高危因素,与足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孕周早产组在低体质量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pgar评分<7分的比率及新生儿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对母亲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其病死率和并发症越高;加强孕期保健,重视产前检查对新生儿结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朱波  刘国群  杨斌 《四川医学》2012,33(3):492-49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3月住院分娩的ICP孕妇145例为ICP组,设同期分娩145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肺炎、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ICP组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早产,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果断处理,适时终止妊娠,可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7月~2015年7月入住本院的34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血糖浓度进行分组,将血糖浓度<2.2 mmol/L为低血糖组,其中新生儿低血糖组32例,正常新生儿组308例。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低血糖新生儿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正常新生儿组与低血糖新生儿组在新生儿出生情况(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围生期情况(母亲年龄、妊高症)及新生儿合并症(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窒息、先心病、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高胆红素血症、甲减)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新生儿出生情况(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围生期情况(母亲年龄、妊高症)、新生儿合并症(新生儿窒息、先心病、高胆红素血症)。结论影响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早产儿、足月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妊高症、新生儿窒息、先心病、高胆红素血症,控制这些因素为有效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活产分娩的双胎妊娠127例临床资料,以双胎胎儿体重差≥25%为诊断标准,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孕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及入住NICU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为26.1%,高于对照组的7.69% (P<0.05).研究组剖宫产分娩18例,占78.3%;对照组剖宫产分娩90例,占对照组总数的8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胎儿46例,其中小于胎龄儿21例,占46.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入住NICU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双胎的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育一致性双胎,及早发现和处理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双胎,是改善胎儿和新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韦红卫  邓曦和 《右江医学》2009,37(6):643-645
目的探讨不同孕龄新生儿窒息的产科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9年9月4年间分娩的窒息新生儿304例,根据其孕龄分为3组(<34周、≥34周~<37周、≥37周),专人记录每例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及有可能危及新生儿安危的各种高危因素。结果随着孕周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逐渐增加,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逐渐下降,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胎儿窘迫所致的新生儿窒息比例随孕周增加而增加,而母亲产科并发症及内科合并症的比例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异常分娩所致的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2.08%,高于非早产儿的6.61%(P<0.05);因疤痕子宫所致窒息在早产儿和非早产儿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儿和非早产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不尽相同,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差别在产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19.
<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是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吸衰竭等症[1]。因此,探讨足月儿RDS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其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足月儿RDS的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