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冠状面扫描在颅脑外伤合并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冠状面和轴位扫描,对28例颅脑外伤并颅底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26例颅底骨折中CT冠状面扫描显示骨折线23例,占82.1%,CT轴位扫描显示骨折线8例,占28.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颅脑外伤并颅底骨折时,应用CT轴位扫描加冠状面扫描能进一步明确颅底骨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冠状面与轴位扫描对眼眶骨折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眼眶骨折螺旋CT冠状面、轴位扫描的CT诊断结果,探讨螺旋CT冠状面扫描对眼眶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治疗及手术证实28例外伤性眼眶骨折患者的螺旋CT冠状面与轴状位扫描CT资料,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8例眼眶骨折中CT冠状面扫描显示骨折线27例(96.4%),轴位扫描显示骨折线20例(7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伤性眼眶骨折诊断中螺旋CT冠状面扫描优于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3.
对17例胸部冠状面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作了介绍,其中16例获得良好结果,与常规体层摄影相似,能使气管、主支气管完整地显示。轴扫只显示气管的某一层面,故对中心型肺癌的定位准确性不如冠扫。增强冠扫后可使纵隔肺门的血管结构清晰地显影,因此能区分脂肪过多症,囊性或血管性病变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李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43-2544
目的:分析CT冠状位与轴位扫描在眼眶外伤性疾患中的差别,提高其在临床中的互补性应用。方法:对67例同时行眼眶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的眼眶外伤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其差异。结果:轴位CT扫描符合率79%,冠状位CT扫描符合率82%,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CT轴位扫描与冠状位CT扫描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了眼眶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及时、正确地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CT冠状位扫描对颌面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冠状位扫描对颌面部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48例进行过颌面部冠状位CT扫描忠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鼻及副鼻窦炎43例,鼻咽癌35例,鼻息肉28例。鼻窦囊肿21例,颌面部骨折11例,上颌窦癌8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2例。结果 鼻及副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囊肿冠扫较轴扫能更好地显示病变与各窦腔之间的关系;颌面部骨折冠扫对骨折位置的观察及与周围的关系能更加准确;鼻咽癌、上颌窦癌、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冠扫能准确观察病灶是否向邻近组织侵犯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论 Cr冠状位扫描是颌面部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万象新  古凌静 《海南医学》2007,18(7):16-16,52
目的 探讨螺旋CT轴扫与多平面重建(MPVR)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43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分别进行螺旋轴扫后在进行多平面重建,分析骨折的CT征象,再与常规轴扫的图像对比. 结果 43例眼眶爆裂性骨折中,轴扫 MPVRCT显示直接征象29例,间接征象14例.冠状位重建显示直接征象20例,6例上下走行的骨折显示不清,"泪滴征"8例;横断位扫描显示直接征象23例,8例前后走行的骨折未能显示,"泪滴征"均未显示.其它间接征象在冠状、横断位扫描均可显示. 结论 CT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较大,MPVR冠状位与横断位相互补充,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窦冠状位CT对于鼻腔以及鼻窦内肿瘤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8月-2011年8月经CT检查并且确诊为鼻腔以及鼻窦肿瘤患者50例,患者均行CT轴位平扫、冠状位平扫,部分患者行冠状位增强扫描。以轴位平扫为对照组,轴位平扫、冠状位平扫及增强扫描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对鼻腔鼻窦肿瘤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肿瘤检出率、CT诊断与病理符合率、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88.00%、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轴位及冠状位CT扫描技术的合理运用能更好的诊断鼻窦鼻腔的肿瘤,显示不同肿瘤对鼻腔鼻窦的侵入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窦冠状位CT扫描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116例,患者均进行轴位CT平扫与冠状位CT扫描。分析两种方法对不同类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通过冠状位CT扫描与轴位CT扫描可以观察到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对鼻腔单侧侵犯较多;冠状位CT扫描对淋巴瘤与腺样囊性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轴位CT平扫(P0.05)。结论: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疗过程中,鼻窦冠状位CT诊断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在临床上宣传与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对图像质量及眼晶状体所受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mAs对160例受检者进行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同时检测受检者眼晶状体所受的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析。结果当mAs从200 mAs依次降至1005、02、5 mAs时,冠状位及轴位扫描组眼晶状体所受的辐射剂量依次较前一组明显降低。冠状位扫描四组中,200、100、50 mAs组之间在图像质量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5 mAs组的图像质量低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位扫描冠状面重建的图像质量与直接冠状面扫描的图像质量比较,2001、00 mAs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mAs组和25 mAs组重建图像质量低于冠状面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鼻窦冠状面CT扫描可降低管电流至50 mAs,而不损失图像诊断质量,同时晶状体所受放射剂量明显降低。在不低于50 mAs条件下可用轴位扫描冠状面重建图像代替直接冠状面扫描,而不降低对副鼻窦结构的显示。  相似文献   

10.
比较MRI及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方法对4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增强行双期动态扫描;MRI行常规扫描。将CT诊断结果与MRI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8例患者中,A期前列腺癌1例,B期前列腺癌14例,C期前列腺癌15例,D期前列腺癌18例。在15例A期或B期前列腺癌患者中,CT平扫和增强扫描直接确诊7例,诊断符合率为46.7%;MRI平扫直接确诊为13例,诊断符合率为86.7%,两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3例C期或D期前列腺癌患者中,CT平扫和增强扫描直接确诊31例,诊断符合率为93.9%,MRI平扫直接确诊为32例,诊断符合率为96.97%,两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或B期前列腺癌的诊断,MRI较CT有明显优势;对于C期或D期前列腺癌的诊断,CT和MRI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CT冠状位与轴位扫描对眼眶爆裂骨折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强  张昱苹  谢东  苏丹柯 《广西医学》2000,22(6):1187-1189
目的:探讨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在眼眶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分别进行轴扫及冠扫,将两种扫描技术所获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位扫描图像显示骨折线14例(占93.3%)及软组织疝8例(占100%);轴位扫描图像仅显示骨折线9例(占60%)及软组织疝3例(占37.5%)。结论:CT冠状扫描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轴位扫描;凝有此类骨折患者应首选冠状位CT扫描;辅以轴位扫描更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SCTU)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作曲面重建和SCTU重建,获得完整尿路图像,并与单纯轴位像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轴位扫描漏诊1例,误诊2例,单纯轴位扫描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5%,轴位结合SCTU重建诊断全部正确,定性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SCTU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高,可使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鼻窦冠状位CT扫描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鼻窦冠状位CT扫描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手术方式的指导意义。方法 :应用荷兰菲利普公司的螺旋CT ,对临床诊断为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 ,并在ESS术后对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 6例患者 ,CT诊断为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窦口 -鼻道复合体闭塞 ,与临床诊断及术中诊断基本相符 ,并经病理确诊 ,符合率为 93%。结论 :鼻窦冠状位CT扫描 ,对于显示窦口 -鼻道复合体的结构异常、诊断鼻息肉、确定鼻窦炎的病变范围 (分型分期 )及指导手术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T冠状位扫描和横断位扫描对骶骨与骶髂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影像特征的显示,探讨CT冠状位扫描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随机分组的骶骨与骶髂关节病变采用轴位加重建45例,冠状位45例进行扫描,对比其对诊断的优越性。结果:冠状位扫描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优于轴位扫描。结论:CT冠状位扫描对骶骨与骶髂关节影像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横断位扫描,更能显示其细微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脑脊液鼻漏的CT检查技术。方法6例患者行CT常规轴扫,2例加扫冠状位和脑池造影,并由两名高年资神经放射学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传统横断位扫描发现瘘孔有4例,2例加扫的冠状位和脑池造影均可发现瘘孔位置。结论冠状位扫描及脑池造影是明确脑脊液鼻漏瘘孔位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诊断真菌性鼻窦炎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轴扫并多平面重组,分析多平面重组(MPR)对真菌性鼻窦炎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结果:16层螺旋CT轴扫并多平面重组(MPR)的图像与冠状扫描的图像质量无差异。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能够克服冠状扫描限制,更加简单、细微、准确、完整显示真菌性鼻窦炎的基本征象,为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7.
鼻骨骨折CT冠扫加三维重建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62例鼻骨骨折的鼻骨计算机X线摄影(CR)侧位片与螺旋CT对比研究,了解螺旋CT冠状位扫描加三维重建(CT冠扫 3D成像)对鼻骨骨折伤者的鉴定价值。方法 62例经CR侧位片证实为鼻骨骨折的伤者行CT冠扫 3D成像,对全部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冠扫 3D成像可完全显示鼻骨骨折的类型,而CR片则有明显的局限性。结论 对鼻骨骨折的诊断,CT冠扫 3D成像明显优于CR侧位片,并可明确鼻骨骨折的类型、范围和程度,为法医鉴定和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斜冠位CT扫描在胫骨髁间隆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分析37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病例的X线平片、横断位CT扫描、斜冠位CT扫描的表现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X线平片对髁间隆突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72.9%(27/37),横断位CT扫描对髁间隆突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86.5%(32/37),斜冠位cT扫描对髁间隆突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97.3%(36/37)。结论 斜冠位CT扫描可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能提高髁间隆突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可作为横断位CT扫描的好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胸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胸部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7例胸部螺旋CT扫描资料进行MPR、MIP、SSD、VR、STS及VE等图像后处理,结合轴扫资料评价后处理图像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与轴扫资料对比,采用后处理图像明确诊断15例;提供病变细节,增加诊断信息57例;复杂部位病变准确定位9例;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75例;无明显增加诊断信息11例。结论 胸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有效增加和提高轴扫CT诊断信息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CT检查对鼻咽癌诊治中的重要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鼻咽癌患者的CT表现.48例为平扫加增强,8例直接增强,4例平扫.其中横面60例,冠状面26例.结果 CT对鼻咽癌的原发部位,浸润范围、途径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显示较佳.横断面CT扫描和冠状面CT扫描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鼻咽癌CT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CT确诊鼻咽部肿瘤以及其侵犯周围组织途径及范围有很大价值,并对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