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期外周静脉营养在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0年12月,对短期静脉营养在胃癌中的治疗价值以及患者的静脉营养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讨论.结果:行外周静脉营养的182例患者,其中108例发生高渗性静脉炎,经热敷、50%硫酸镁湿敷或0.5%利多卡因推注后耐受,无其它不良反应,较中心静脉给药简便且并发症小.结论:外周静脉营养简便易行,在无条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地区或短期静脉营养的患者中可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CC(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30例行PICC置管辅助治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被看做是研究对象,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并接受治疗和护理,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 30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PICC置管一次成功率达到100%,无1例发生营养不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中应用PICC,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可以使对患者静脉造成的损伤减少,为匀速顺利地输送营养液提供保证,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概率降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广泛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性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有9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控制。本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79.3%,3年生存率为57.9%。结论:正确地选择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各器官功能调理和营养代谢支持是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住入院的25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1例,死于术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24%),其中切口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采用换药、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对大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外科治疗方案,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疗效的关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心静脉置管组37例,外周静脉置管组34例.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6%(35/37),外周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33/34),P>0.05.中心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91天,外周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5天,P<0.001.中心静脉置管组没有1例发生化疗所致栓塞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而外周静脉置管组则有64.7%的病例发生化疗所致药物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在肿瘤病人的化疗、抢救和高营养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的优点和缺点。方法将30位患者分组为PICC1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0例,股静脉置管10例。结果30例中一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32d后出现穿刺口红肿现象;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在置管9d后因主诉感置管侧下肢肿胀,其余均顺利完成临床治疗。结论PICC适宜置长期化疗或需长期输液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适宜胃肠道手术中输血及术后进行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宜需要做血滤或单疗程化疗等短期临床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一般住院周期长,术后常需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助于输液,静脉营养,监测中心静脉压等,但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有一定的并发症,寻求最佳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径路,一直存在争议。我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采用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和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SVC)二种不同的方法用于31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理想的中心静脉穿刺路径,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协会把机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七大营养素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称为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 xture,TNA)[1]。外周静脉已越来越成为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的重要途径。近2年来我们对46例危重患者和围手术期患者通过外周静脉进行营养代谢支持,取得满意效果。我们认为短期输注全营养混合液时可优先选用外周静脉。1资料与方法本组46例患者共配制TNA235袋。其中,重症胰腺炎12例配制72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配制28袋,各种消化道术后患者19例配制76袋,严重多发伤…  相似文献   

9.
李新力  王安朋  王尚朝 《中外医疗》2013,32(3):59+61-59,61
目的探讨急性大肠癌并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10月该院外科收治的62例急性大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急性大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治愈59例,另3例因抢救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5.1%。结论对于大肠癌自发性破裂,癌性大肠梗阻及外伤性大肠破裂,应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再选择适宜的术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视为调查对象,在任意编号后划入常规组与试验组(n=60)。常规组实施常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试验组应用中等长度导管实施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发生1例并发症,常规组发生7例并发症,组间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输液满意率为98.33%,常规组患者输液满意率为83.33%,两组数据差距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的临床应用,能够合理控制患者输液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输液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并发症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行经外周静脉导管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82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并发症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18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发生并发症的有21例,发生率11.54%;单因素分析显示置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护理护士工龄、护士接受专业培训、是否及时冲管、是否专人维护、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等是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护士接受专业培训、是否专人维护是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合并基础疾病、护士接受专业培训、是否专人维护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置管后的管理是避免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韩霖 《海南医学》2002,13(6):16-16,75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月1月收治的112例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病例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15例;死亡10例,病死率8.93%,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老年人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有其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致肠梗阻31例诊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31例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诊治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Ⅰ期切除吻合14例;Ⅰ期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Hartmann结肠造口10例,无吻合口漏;死亡2例。结论重视对大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正确诊断,防止误诊,合理选择术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肠癌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5月~2008年5月间治疗大肠癌性肠梗阻43例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Ⅰ期结直肠癌根治术28例(65.1%),Ⅱ期手术或肿瘤切除加结肠造口25例,出现并发症7例(16.3%),死亡2例(4.7%).结论 对大肠癌性肠梗阻应手术治疗,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创造条件,力争Ⅰ期手术解除梗阻.但对年龄大、身体状况差的患者仍以分期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5.
刘莲琴  史珂慧 《中外医疗》2011,30(9):144-145
目的总结分析输液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及术后护理,为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提供一个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西安北车医院24例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穿刺部位选择、穿刺要点、术后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24例患者均成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术后输液通畅;(2)1例患者发生血肿,发生率为4.1%,2例患者发生置管处皮肤轻微感染,发生率为8.3%。未发生其他并发症。(3)导管平均留置时间(20±9)d。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可靠,是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一个途径,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研究,了解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探讨其对肺癌患者化疗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PICC治疗方法的肺癌患者,共105例,对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处理与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但有16%的病人出现并发症,有4.7%出现导管堵塞和导管脱落等状况;所有患者均通过肘部静脉插管,其中87%的为贵要静脉,8%的为肘正中静脉,3%的为头静脉.结论 :通过对这105名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安全简单,解决了肺癌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因需要静脉输液导致患者被反复刺穿的痛苦,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付逢吉  谭玉花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23-3824
目的:探讨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术前处理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37例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术前确诊率为78.4%(29/37)。术前应用抗生素,术中肠道灌洗减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29例,占78.4%,吻合口瘘2例,占5.4%。结论:对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应加强术前诊断,积极进行术前处理,只要情况允许应争取作一期切除吻合术。  相似文献   

18.
白高余 《吉林医学》2010,(27):4772-4772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外科诊治处理方法。方法:对12例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做前瞻性探讨。结果:12例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回肠结肠吻合术6例;横结肠癌切除一期横结肠癌切除术3例;左半结肠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口,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备二期吻合2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1例,5年生存率可达80%。结论:目前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于高龄患者大肠癌致肠梗阻病症的治疗方法,进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于我院诊断治疗的大肠癌致肠梗阻患者20例,随机均分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龄患者使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大肠癌致肠梗阻,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以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大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诊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方法对毕节地区医院2001年至2007年间52例大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患者首诊误诊、延误治疗1个月以上.左半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癌并肠梗阻者肿瘤一期切除、近端横结肠造瘘21例,返院闭瘘2例.肿瘤不能切除者12例,占23%.术后化疗5例,占DukesB、C期患者的12.5%. 结论基层医院大肠癌患者的首诊误诊率高;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术中肠道准备多未开展;肿瘤一期切除患者多需二期闭瘘,且易忽视术后化疗在肿瘤切除后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影响了综合治疗的效果,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