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椎动脉的正常解剖与变异1.1椎动脉的正常解剖结构左、右椎动脉分别起源于左、右锁骨下动脉[1]。椎动脉分为4个节段:V1节段是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起源,在颈长肌和前斜角肌之间向头后方向行走,至第6颈椎横突孔之间的部分。V2节段是从第6颈椎横突孔到第2颈椎横突孔之间的部分;在V2节段椎动脉发出细小分支,为相应节段椎体、肌肉、脊髓供血,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复习文献,结合我们的点滴体会,将其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处理介绍如下: 一、椎基底动脉之解剖生理:椎动脉一般发自锁骨下动脉,偶而发自主动脉弓或无名动脉,于颈总动脉之后方穿过上部六个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沿延髓腹侧偏内上升,至桥脑下缘左右两条汇合成基底动脉,至轿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在颅内主要分出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主要分支有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桥脑分支、小脑上动脉等。椎基底动脉主要供应脑干、小脑、视丘后半部以及大脑枕叶和颢叶的一部分。椎基底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大致为颈椎因素、椎动脉原有因素等,包括如动脉硬化性狭窄及血管先天畸形,并涵盖了椎动脉发育纤细、走向异常以及神经性因素等。本文详细介绍了颈椎横突孔与椎动脉供血不足之间关系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对于正常横突孔影像及椎动脉走行、横突孔位置改变、横突孔狭窄以及横突孔周围结构变化导致的椎动脉供血不足进行详细分析,并用实例说明横突孔原发、继发性狭窄,或者是由于横突孔周围结构退变所导致椎动脉扭曲、受压变窄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甚至是反射性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均可以致使椎动脉供血不足。由此提出任何导致横突孔狭窄、错位的因素都可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4.
脑的营养来自两条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 以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动脉供应。进入中年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或受外界因素压迫(如颈椎骨质增生,使穿行在颈椎横突孔内上行的椎动脉受压),导致脑部血流量减少,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颈性晕厥     
本综合症在临床中较常见,又以颈椎病造成椎动脉受压、弯曲为最多见。 1.发病机制,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后,进入第6~1颈椎的横突孔内并垂直上升。当钩突关节发生骨质增生时,可使横突孔变窄,进而压迫椎动脉。此外,椎间盘由于退行性改变或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6.
脑的营养来自两条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以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动脉供应。进入中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或受外界因素压迫(如颈椎骨质增生,使穿行在颈椎横突孔内上行的椎动脉受压),导致脑部血流量减少,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又称巴-刘氏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后交感性综合征、颈性眩晕等。颈椎病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机制,包括颈椎横实孔增生变窄,上关节突肥大,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颈椎各种结构病变的刺激,通过脊髓反射或脑脊髓反射,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椎动脉痉挛。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综合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是由于患者长期坐位低头工作,头枕抵靠椅背、床头,使颈椎过度屈伸,造成椎动脉牵拉、扭曲损伤所致。同时,还会成为以后该  相似文献   

8.
陈长亮 《现代医院》2004,4(10):49-50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 (神经根、椎动脉、脊髓和交感神经 )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交感神经型 4型 ,椎动脉型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居第二 ,仅次于神经根型。椎动脉于前角肌内侧越过第七颈椎横突穿过上位 6个颈椎横突孔垂直而上 ,最后绕过环椎侧块经枕大孔进入颅腔 ,负责大脑的血供。对颈椎疾患的影像学诊断不仅要求显示颈椎复杂的基本骨性结构 ,还需要显示骨性椎管内的硬膜囊、脊髓、脊神经、韧带、椎间盘和椎动脉等椎旁软组织结构。传统的颈椎影像学检查方法是X…  相似文献   

9.
鲁光华  叶磊  赵厚睿 《疾病控制杂志》2006,10(5):472-472,475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为椎动脉Ⅱ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后至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或刺激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症候群。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是诸型颈椎病中最复杂的一型,据统计约30%的颈椎病患者属此类型。CS  相似文献   

10.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通俗地讲,所谓“盗血”,即本该流向此处的血被“盗”走,而流向彼处。向脑部供血的椎动脉是从锁骨下动脉发出的,双侧椎动脉向颅内走行一段后,合并成基底动脉供给脑部血液。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后,延续为腋动脉供应  相似文献   

11.
血液供应脊髓的血供应有特殊性,来源于椎动脉、颈升动脉、肋颈干、肋间动脉、腰功脉背支、髂腰动脉和外侧髂动脉。这些血管形成两条供血的通路—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双)。脊髓前动脉上起自椎动脉的脊髓前支,在前纵裂内沿脊髓长轴延伸;脊髓后动脉是椎动脉的脊髓后支的延续,在后外侧沟内沿脊髓长轴走行,脊髓前、后动脉都接受来自根动脉的附加血液,脊髓前后动脉之间形成环形分支,互相广泛吻合,构成一个  相似文献   

12.
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可很快清醒站起, 不伴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部血液供应严重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13.
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可很快清醒站起,不伴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部血液供应严重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技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椎动脉的保护。方法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行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7例,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术8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8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9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12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0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7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经过顺利,疗效满意,总优良率为93.4%。术中误伤2例各1支椎动脉,分别行缝扎及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前应准备必须的显微器械,掌握手术技巧,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述健康成人在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体格检查时椎动脉的变异情况,探讨MRA评价椎动脉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3D-TOF MRA检查的442名体检者影像资料,统计椎动脉起源、走行异常的发生率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442名体检者中,椎动脉起源异常21例,发生率为4.75%,且均为单侧,其中左侧19例(占90.48%),右侧2例(占9.52%),左侧异常者均起自主动脉弓,右侧异常者均起自右侧颈总动脉。21例椎动脉起源异常均伴有行径异常,入第4颈椎(C4)或第5颈椎(C5)横突孔;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42例,发生率为9.50%,40例为单侧(占95.24%),左、右侧各半。结论:椎动脉起源异常主要发生在左侧,起源异常的椎动脉常伴有行径异常。而3D-TOF MRA在对健康成人椎动脉变异的检出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手术及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技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椎动脉的保护。方法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行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7例,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术8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8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9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12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0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7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经过顺利,疗效满意,总优良率为93.4%。术中误伤2例各1支椎动脉,分别行缝扎及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前应准备必须的显微器械,掌握手术技巧,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iemens 16 CT机对随机选择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椎-基底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表现异常27例54条:其中椎动脉走行迂曲12条;椎动脉变细12条;椎动脉局部狭窄28条;单侧椎动脉闭塞2条。另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椎-基底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用Siemens16CT机对随机选择30例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观察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和周围骨性结构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0例中,椎-基底动脉表现正常3例,椎动脉表现异常27例54条:其中椎动脉走行迂曲12条;椎动脉变细12条;椎动脉局部狭窄28条;单侧椎动脉闭塞2条。另2例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形成;7例基底动脉局部狭窄。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等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90例,每天将葛根40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连用15天。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应用经颅多普勒(TCD)作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查分析,记录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值(Vm)和血管阻力(RI),用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后较用药前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值增加,血管阻力减少(p<0 01)。结论葛根素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动脉的血液供应,增加脑血流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秋录 《健康大视野》2005,13(10):29-2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使椎动脉迂曲及其周围炎症等原因.引起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