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造成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生理损伤的同时,还给心理带来严重的压力,对其回归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技术是使用电刺激的手段,以精确的刺激顺序和刺激强度激活瘫痪或轻瘫的肌肉,使脊髓损伤患者恢复一定运动功能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1]。恢复独立的步行能力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康复目标。改善肌肉的运动功能和耐力,主要是使患者可  相似文献   

2.
人体运动控制与模拟运动模式的低频电刺激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控制是当前对脑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研究的核心。应用运动控制的理论,按照运动发生的模式,利用低频电刺激产生功能性活动,达到恢复或改善脑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再控制,是目前以及未来神经康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儿童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增高,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一直是临床康复的研究重点,运动训练是其主要的干预方式。现代智能康复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包括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功能性电刺激踏车等,在儿童脊髓损伤的功能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旨在综述运动训练在儿童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用于运动康复电刺激技术4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在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电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刺激的基本原理。根据电刺激与患者之间的交互特性,把它分为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性电刺激(TES)以及神经调变电刺激(NMS)。文章对国际新近发展的电刺激在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行走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给予了重视。文中最后指出了电刺激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正面临着一次新的飞跃,那就是脑-机接口(BCI)技术与电刺激技术的结合,让诸多不同类型瘫痪患者看到实现运动功能康复的曙光。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技术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顾正  黄晓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27-2828,2841
文章回顾了用于运动康复电刺激技术4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在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电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刺激的基本原理。根据电刺激与患者之间的交互特性,把它分为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性电刺激(TES)以及神经调变电刺激(NMS)。文章对国际新近发展的电刺激在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行走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给予了重视。文中最后指出了电刺激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正面临着一次新的飞跃,那就是脑-机接口(BCI)技术与电刺激技术的结合,让诸多不同类型瘫痪患者看到实现运动功能康复的曙光。  相似文献   

6.
神经义肢控制系统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功能性电刺激技术等,通过分析脑电信号获得控制命令,直接作用于肌肉系统或外部设备,恢复或代偿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本文阐述神经义肢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归纳该技术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黄强  孙家勇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94-1594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加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急性脑卒中患,随机分为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组5 3例和单纯复康治疗组53例。治疗组采用Bobath和运动再学习法,作籽疗法与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只施行单纯的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Fugl-Meyer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提高(P<0.01),对照组Fug-Meyer积分也有一定的提高,但不如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显性(P<0.01)。且治疗组的继发损害的发生率为0。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早期的康复治疗,对促进偏瘫患肢体功能的恢复,预防继发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T1平面以上的颈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手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经皮的功能性电刺激器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功能障碍的上肢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以其产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矫正已丧失的功能.并通过商级神经中枢的调整,促进功能重建,从而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性电刺激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种相对有效的治疗途径,给截瘫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带来了希望.但经皮的功能性电刺激需要在患者身上安装设备并需要不断的技术支持,而患者及家属对其期望值很高,治疗效果往往令患者及家属失望.所以要对功能性电刺激的参数和设备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对刺激器进行不断的更新,使其用起来更方便,效应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而轴突再生是脊髓损伤后运动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基础和目标。目前研究认为,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明确。本文主要从胶质瘢痕的形成、轴突生长抑制因子的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以及神经元内在生长状态等方面总结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膀胱神经支配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衷鸿宾 《现代康复》2000,4(6):818-819
脊髓损伤后膀胱神经支配重建是膀胱功能重建的方法之一。理想上的神经病理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是通过恢复中枢控制而康复功能性排尿,这需要彻底了解影轴突再生和平滑肌神经重支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在康复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合分析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简要介绍目前几种较为成熟的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展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EI数据库1980-0l/2005-01相关功能性电刺激技术脚踏车系统文献,检索词“FES,FNS,FES Cycl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1995-01/2005-03相关功能性电刺激的文章,检索词“功能性电刺激,脊髓损伤”,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在医疗康复中应用及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通过摘要来查找全文,纳入标准:是否对患者起到康复作用。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相关文献,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5篇。资料综合:20篇文献对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进行原理性介绍。涉及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的软硬件设计,提出相应的实验、优化设计方法,此外还指出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在医疗康复方面起到的作用。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训练系统能显著的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身体状况,甚至将康复医疗器械变为患者的日常工具或者娱乐设施。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的易于实现性,能给患者带来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因此,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上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体内植入永久性神经电极 ,通过神经电刺激 (neurostimu lation)恢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 ,或通过神经电调节(neuromodulation)恢复神经系统功能性紊乱的平衡 ,是国外近年来开展较多的治疗方法。但长时间电刺激对周围神经的安全性如何 ,如何避免发生神经损害 ,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 ,国外 (尤其美国加州帕萨迪纳的亨廷顿医学研究所 )在植入式刺激电极对周围神经的力学损害 (由手术植入造成 )和电学损害 (由电刺激造成 )方面进行了不少研究 ,为植入式神经假体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1植入式神经电极的临床应用植入式神经电极作为…  相似文献   

13.
接受下肢功能性电刺激患者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电刺激的出现为下肢运动障碍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带来了希望 ,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应用功能性电刺激。本文归纳了国外接受下肢功能性电刺激患者的选择标准。1 适应证尽管卒中后偏瘫、脑肿瘤或脑外伤术后、小儿脑瘫也适合选择下肢的功能性电刺激 ,但下肢功能性电刺激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的站立和行走。接受下肢功能性电刺激的前提条件是大多数支配靶肌肉的下运动神经元仍是完整的。如果脊髓的损伤在胸12 以下 ,在大多数病例支配股四头肌的下运动神经元被损伤 ,因此 ,这些患者并不适合进行下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造成残疾的重要原因,改善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是SCI患者康复治疗的首要目标。虽然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不同运动训练方式均能有效促进SCI后运动功能恢复,有研究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步行训练方式进行的Meta分析[1],指出减重步行训练、功能性电刺激等疗效比较肯定,但对其明确的生物学效应及机制尚不清楚。采用脊髓损伤实验动物研究运动训练的生物学效应及机制成为脊髓损伤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组53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53例。治疗组采用Bobath和运动再学习法、作业疗法与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只施行单纯的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Fugl-Meyer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Fugl-Meyer积分也有一定的提高,但不如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的继发损害的发生率为0。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早期的康复治疗,对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预防继发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最初用于偏瘫患者,通过刺激腓神经来纠正痉挛性足下垂,后来这一疗法被应用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来帮助,恢复站立及行走功能。在应用于下肢时,恢复改善步态的方法包括激股四头肌和腓神经从而产生屈曲形式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背景: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中常见问题和难题之一。功能性磁刺激具有安全、无创、无副作用等优点,目前已逐步用于中枢神经传导、疲劳恢复、骨愈合、神经疾病治疗及脑功能研究等各方面,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尚未深入系统地研究。目的:观察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纵向观察研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选择2003-05/2004-0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脊髓损伤康复期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方法:对12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Dantec公司(丹麦)生产的MagLite型磁刺激仪,经S1神经根和膀胱区的功能性磁刺激治疗,2次/d,5d/周,4~8周1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如残余尿、最大尿道闭合压力、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最大尿流率)指标;排尿次数、平均尿量及单次最大排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结果:患者接受功能性磁刺激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如残余尿、最大尿道闭合压力、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最大尿流率)变化除膀胱压力变化不明显外(P&;gt;0.05),其余均有明显变化(P&;lt;0.01~0.001);功能性磁刺激治疗前后日排尿次数的减少、日平均尿量及单次最大排尿量的增加,均有明显变化(P&;lt;0.01~0.001);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lt;0.001)。结论:功能性磁刺激可以显著地改善部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卢皓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338-1339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最初用于偏瘫患,通过刺激腓神经来纠正痉挛性足下垂,后来这一疗法被应用脊髓损伤患的治疗来帮助,恢复站立及行走功能。在应用于下肢时,恢复改善步态的方法包括激股四头肌和腓神经从而产生屈曲形式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分析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简要介绍目前几种较为成熟的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展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EI数据库1980-01/2005-01相关功能性电刺激技术脚踏车系统文献,检索词“FES,FNS,FESCycl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1995-01/2005-03相关功能性电刺激的文章,检索词“功能性电刺激,脊髓损伤”,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在医疗康复中应用及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通过摘要来查找全文,纳入标准:是否对患者起到康复作用。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相关文献,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5篇。资料综合:20篇文献对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进行原理性介绍,涉及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的软硬件设计,提出相应的实验、优化设计方法,此外还指出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在医疗康复方面起到的作用。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训练系统能显著的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身体状况,甚至将康复医疗器械变为患者的日常工具或者娱乐设施。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的易于实现性,能给患者带来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因此,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系统上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几年国外学者在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少突胶质细胞的再生及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地进展。介绍国外近10年来对脊髓损伤的新认识,最新研究成果及未来的科研和治疗方向。资料来源:应6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7-01/2006-10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轴突;神经营养因子;动物模型”,进行不同组合,选出相关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脊髓研究中的与神经干细胞及神经营养因子有关的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脊髓损伤中以探讨其机制及新治疗方法的文章。②探讨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生长锥作用,引导再生方向的靶点,突触再形成及功能重建的文章。③神经营养因子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的文章。排除标准:①未被SCI收录的文章,相类似的研究。②无英文摘要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166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01篇,实际采用61篇,脊髓损伤机制相关文献12篇,轴突再生相关文献14篇,增长锥作用相关文献8篇,少突胶质细胞相关文献8篇,神经干细胞相关文献7篇,神经生长因子相关文献12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①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基础:损伤的轴突再生及增长;轴突穿透损伤瘢痕区的能力;轴突朝着正确的靶区方向再生;轴突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停止,终端形成突触,与神经元相接;神经传递功能重建及运动功能重新恢复。②脊髓损伤的神经病理分析:脊髓损伤后的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③脊髓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3个方面:对于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神经元的发展、再生,神经元通路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轴突增长锥;对轴突的再生起到抑制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蛋白;细胞膜和细胞内信号传递。④脊髓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和因子:少突胶质细胞,白血病抑制因子和Minocycline,内源性神经干细胞。⑤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最常使用的模型是全部离断、部分离断模型和挫伤模型。⑥脊髓损伤研究的前景:已经开始把动物实验中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干细胞治疗发现用于临床,如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国外已经开始临床Ⅳ期实验,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调控增殖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干预治疗及神经干细胞治疗使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进一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引起轴突再生的机制,将是脊髓损伤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了解引导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向,将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