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7岁,因患左股骨头无菌坏死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左股骨头经皮钻孔减压、内收肌切断术.麻醉经过病人取左侧卧位,选;间隙行直入法刺,操作顺利,皮肤至硬膜外间隙的距离为4cm,向头端送导管3 cm后拔穿刺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人侧入法腰部硬膜外穿刺角度及其与年龄、身高、性别及肥胖的关系。方法 :5 9例病人 (I组 )实际测量穿刺角度 ,计算均数及其与病人年龄、身高的相关系数 ,并对男、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计算除去孕妇后 38例病人穿刺角度与体重 /身高2 的相关系数。另外 6 4例病人 (Ⅱ组 )测量正中穿刺时皮肤至硬膜外间隙距离 ,利用三角函数计算侧入法穿刺角度。结果 :I组穿刺角度为 (6 2 .6 3± 4.2 5 )度 ,Ⅱ组为 (6 6 .5 5± 0 .5 0 )度〔皮肤至硬膜外间隙距离为 (3 .46± 0 .0 5 )cm〕。I组穿刺角度与年龄 (r =- 0 .0 2 )和身高 (r =0 .0 5 )无相关性 ,男性 (6 3 .89± 3.6 0 )度与女性 (6 2 .0 7± 4.43)度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 (u =1.6 7,P >0 .0 5 )。 38例病人穿刺角度与体重 /身高2 呈正相关 (r=0 .6 8,t =5 .5 7,P <0 .0 1)。结论 :中国人侧入法腰部硬膜外穿刺角度宜选择 6 5度左右。该角度与年龄、身高和性别无关 ,与肥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9月在西藏军区总医院麻醉科的外科手术病例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病例,按照ASA分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麻醉失败的原因。结果135例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病例中,因阻滞不全22例,占16.2%;阻滞范围达不到手术要求59例,占43.7%;完全无效54例,占40%。分析麻醉失败的原因,多因操作失误所致。因此严格掌握阻滞平面,尽可能早的发现阻滞失败的原因,及时有效地应急处理,是提高麻醉成功率的关键。结论操作失误是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复合液硬膜外连续泵注应用于无痛分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膜外连续泵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混合液应用于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 布比卡因125mg和芬太尼0.2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经硬膜外泵注(6ml/h)至胎儿顺利娩出停药。结果硬膜外连续泵注对产妇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影响,镇痛效果优良,对下肢运动功能影响轻微,总产程稍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177;0.8)分。结论硬膜外连续泵注布比卡因和芬太尼复合液是较安全理想的无痛分娩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贝宁病人采用单次与连续硬膜外腔麻醉的对比观察孟尽海邹嘉宾国内关于硬膜外麻醉对贝宁人麻醉效果的报道少见,作者在非洲贝宁通过临床麻醉观察,对比研究了贝宁人对硬膜外腔麻醉的镇痛平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以及其它方面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6.
王平  沈刚  韩友领 《海南医学》2021,32(3):319-322
目的 探讨导乐仪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符合条件的初产妇120例,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单纯硬膜外组(CEA组)和导乐仪联合硬膜外组(CEA+D组),每组60例.单纯硬膜外组在宫口开至3 cm时行硬膜外置管接PCEA泵;C...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从1990年元月至1997年9月施行连续硬膜外阻滞(下称连硬)8245例,阻滞不完善52者例,通过有限拔管后注药的方法处理,取得满意疗效,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进一步提高硬膜外阻滞穿刺一针成功率,避免穿破硬脊膜,提高硬膜外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我院于1978年4月~1984年4月,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常规测量穿刺针针体和侧中线皮肤的夹角,进针的深度,硬膜外腔留置导管的长度。现将成人1000例硬膜外阻滞时测量结果介绍如下。方法患者取常规侧卧位,硬膜外腔穿刺均为直入法,当出现黄韧带突破感,负压吸入,气泡外涌等指征,证实穿刺成功后,用量角器测量寄刺针针体和侧中线皮肤之间的夹角,用直尺  相似文献   

9.
<正> 连续低位硬膜外腔阻滞穿刺时常采用直入法。有时会遇到放置硬膜外导管困难。我院1998年~2000年采用改良的置管方法处理多例患者,效果良好。1 穿刺置管所遇到的困难及方法的改良 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使用16或18G,10cm长硬膜外穿刺针,行低位硬膜外腔穿刺术。确定针尖已进入硬膜外腔,然后经针蒂置入硬膜外导管。有时会出现以下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60例需要再次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腰麻联合硬膜外(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CEA)组,每组各80例,观察两组病例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产妇生命体征情况、新生儿情况、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均高于CEA组,P<0.05。术中产妇生命体征情况、新生儿情况、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CSEA组综合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对产妇呼吸、循环干扰少,母婴安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再次剖宫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穿刺一针成功率 ,提高硬膜外阻滞临床效果。方法 :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测量穿刺针针体和侧中线皮肤的夹角度 ,进针深度 ,硬膜外腔留置导管的长度。结果 :穿刺针针体和皮肤的夹角主要与棘突倾斜度有关 ,进针深度和患者性别、身高、体重有关 ,硬膜外腔留置导管不宜超过 4cm。结论 :参照穿刺点不同角度、深度 ,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缩短穿刺时间 ,减少患者痛苦及并发症 ,硬外腔留置导管最好 2~ 3cm。  相似文献   

12.
黄韧带位于硬膜外腔后方,从枕骨大孔延伸至骶裂孔,由左、右两条黄韧带组成,在后正中连接呈锐角,而腹侧是开放的。自颅骨至骶骨,甚至在同一椎间隙,黄韧带并非均匀一致,韧带的厚度、与硬脊膜的距离以及皮肤与硬脊膜的距离均随所处椎管的节段而改变。腰段椎管呈三角形而且最宽,胸段椎管呈圆形而且最窄。两条黄韧带在中线处的连接情况是可变的,甚至同一患者在不同椎体水平亦可能同时出现两侧黄韧带融合或不融合这两种情况。黄韧带的这种解剖特点对硬膜外腔穿刺所采用的"阻力消失技术"影响重大。分析不同脊柱节段黄韧带中线缺口的情况,总体来讲,黄韧带中线缺口的发生率颈段最高,胸段次之,而腰段最低。然而,在正中入路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时,穿刺者不应对所有患者均依赖穿透黄韧带的感觉判断穿刺针位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硬膜外镇痛泵三种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留置硬膜外镇痛泵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用小敷贴和无纺布胶贴固定;B组在A组固定基础上加用薄膜手术巾固定;C组用留置针透明敷贴和无纺布胶贴固定,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接头旋紧再用留置针敷贴固定于患者肩部。观察三组患者硬膜外导管滑脱、局部皮肤过敏、局部感染、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接头脱出情况。结果A组导管脱出率高于B、C组(P〈0.05),B组皮肤过敏发生率高于A组(P〈0.05),三组的局部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导管与镇痛泵接头脱出明显低于A、B组(P〈0.05)。结论C组固定方法不仅固定效果好,对皮肤刺激小,透明贴膜便于观察穿刺点情况,且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接头处不会出现脱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初学者在进行腰段连续硬膜外阻滞的操作中 ,用不同的进针方向穿刺 ,探索减少误破硬膜的方法。方法 将初学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 3 0人 ,初学前 3个月 ,A、B两组分别用垂直、斜向方向操作 ,各 75 0例 ;后3个月互换方式操作 ,各 75 0例。分别统计不同操作方法误破硬膜的例数 ,结果用 χ2 检验。结果 误破硬膜总计 9例 ,A组 4例、B组 5例 (P >0 .0 5 ) ,而垂直、斜向进针分别为 8例、1例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腰段连续硬膜外阻滞斜向进针有利于减少误破硬膜的机率  相似文献   

15.
两种穿刺法对腰部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膜外麻醉是我国最常用麻醉方法之一,而腰背痛是腰部硬膜外麻醉常见的并发症。笔者采用两种穿刺方法以探讨其对腰部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拟在腰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会阴部手术的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8~54岁;ASAⅠ~Ⅱ级。患者无重要器官及系统疾病史,脊柱活动正常,并除外既往有腰背疼痛病史者、脊柱严重畸形者、硬膜外穿刺后不能顺利置入硬膜外导管者。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1.2方法Ⅰ组:硬膜外穿刺针尖剖面与脊柱轴线垂直进针,至硬膜外腔后置管,即垂直法;Ⅱ组:硬膜外穿刺…  相似文献   

16.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ESA)兼有腰麻起效迅速,用药量少,作用完善及连续硬膜外麻醉作用时间不受限制,术后可施行硬膜外镇痛等优点.本文就我院将CESA应用于妇产科及骨科下肢手术和外科下腹部手术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腰麻联合硬膜麻醉与传统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A组30例,行L2-3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30例,行T11~12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较连续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快,肌肉松弛完善,阻滞范围广,牵拉反应小,且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为阑尾切除术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3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195例患者术后随机分成A、B、C 3组;A组病人术后疼痛治疗肌肉注射哌替啶100 mg;B组患者术后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内含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行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同时拔除连续硬膜外导管;C组于术后前15 min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且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术后6、12、244、8 h时间段观察3组镇痛效果(VAS评分)、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术后6、12、244、8 h,A组病人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244、8 h,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C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及B组(P〈0.01)。结论:术后硬膜外自控(PCEA)应用于妇产科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优于单次吗啡硬膜外镇痛,更适用于术前对疼痛比较敏感或对手术痛有顾虑者。  相似文献   

19.
<正> 连续硬膜外麻醉置管后,导管常被凝血块堵塞,妨碍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我们自1988年至1991年间,共遇21例,采用下述方法来处理,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如果手术开始前发现导管堵塞,剪断距皮肤4~5cm处导管,接7号针头5ml注射器加压推注药液,再通后,接平时备用的另一导管.如果手术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超声横切扫描定位在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76例拟行硬膜外穿刺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定位组(c组)和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组(u组),每组各38例。c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定位穿刺,u组采用超声成像(横切扫描,高清晰12L5高频电子线阵探头)定位脊柱正中线、所要穿刺椎间隙并测量皮肤至硬膜外间隙的距离(超声深度,UD)。穿刺成功后,利用标记有刻度的硬膜外穿刺针测量经皮肤到达硬膜外间隙的深度(进针深度,ND)。观察两组穿刺时间、成功率,术后腰痛发生率等指标以及u组UD和ND并进行比较。结果 76例肥胖患者中,u组穿刺时间比c组明显缩短(P〈0.05),38例肥胖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0%;术后腰痛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c组。c组有3例下肢手术患者穿刺失败改全身麻醉。超声深度为(5.76±0.78)cm(4.4-8.7 cm),而进针深度为(5.77±0.76)cm(4.5~8.8 cm),两者行直线回归分析(r=0.571),相关性较好。结论经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的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这提示超声横切扫描法可以为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