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一种应用固相抗HBs-BLISA技术分类检测IgG和IgM类抗体形成的HBsAg特异性CIC的方法。本方法最适检出抗原稍过量的HBsAg-CIC。对不同类型慢性HB患者检测的结果表明,HBAC、CAH较CPH的HBsAg-CIC检出率高,且IgM类抗体形成的HBsAg—CIC与病型区别和活动性肝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3.5%聚乙二醇(PEG)沉淀试验、血小板凝集试验、乳胶凝集抑制试验、胶固素结合试验及改良的环状絮状试验检测了368例(491例次)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IC 的检测及其激活补体的能力、血中持续时间等,对区别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CAH)和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CPH)有一定价值。慢活肝的 CIC 检出率较高、检出量较多、持续时间较久、激活补体能力较强,这些特点对于急、慢肝炎的预后估计也有一定意义。CIC 解离分析和纯化抗 HBs 诱导免疫复合物试验证实了 CIC 的特异性。本文 CIC 的解离物中含有 HBsAg、C_3、IgG、IgM、IgA 及类风湿因子(RF)。CIC 组分及特异性研究有助于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道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抗微粒体自身抗体检测。抗微粒体自身抗体主要在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慢性重型肝炎及慢性小叶型肝炎(CLH)中检出,其中以CAH检出率最高(18.9%)。在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急性肝炎患者中未能查出这种自身抗体。3例肝内HDAg阳性病例,2例出现抗微粒体抗体阳性。提示:抗微粒体抗体存在与部分慢性活动性肝脏病变及HDV二重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病人及健康人血清中游离白细胞介素2受体(fIL2R)水平,CAH和CPH病人的cpm分别是2326±617及1277±397,健康人仅为343±213。结果发现:CAH和CPH病人血清中f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CAH病人血清中fIL2R水平高于CPH病人(P<0.01)。提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fIL2R水平升高可能与其免疫应答异常及炎症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新旧分类方案的优缺点。方法对749例经肝活检确诊的慢性肝炎肝组织切片采用叨年(上海)方案和95年(北京)方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炎症分级(G)显示:G1~G2主要是CPH和轻度CAH的轻、中、重三个亚型与G2、G3、G4对应。纤维化分期(S)显示:CPH分布于S1~S2,CAH分布于S2~S1,S1共407例,其中CPH和CAH各占50%。G3、G4共280例在S2、S3、S4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5%、27%和22%。结论新分类法不易区别CPH与轻度CAH。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不呈正比,轻度慢性肝炎一型中包括了原CPH和轻度CAH,建议将此型按病变程度分为A、B两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简称CAH)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关系是研究CAH遗传易感性的一个重要方面。70年代以来已有不少文献报告在CAH病人中HLA—A1、A3、B8,Bw35,Cw6以及D Rw3抗原的基因频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但不同地区的作者报告结果不一致,因不同种族的正常人群中HLA各位点抗原频率的分布有很大差异,因此可能影响到在不同种族中CAH的HLA抗原基因频率分布。在我国CAH较少见,但慢性迁延性肝炎(CPH)却较常见,其遗传易感性是否与细胞免疫系统中HLA的某些抗原有关?国内尚未见报道。在我国CPH病人中HLA抗原的分布是否与国外报告其它人  相似文献   

7.
用放免法测定10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比较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肝炎后肝硬化(LC)血清中的水平,结果LC高于CAH,CAH高于CPH,且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血清胆红素、ALT、白蛋白等肝功指标不相关,提示血清Ⅳ—C的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检测了557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发现CAH与HLC的RF阳性率(分别为75.6%与75%)较CPH与AH为高,而HB_sAg携带者皆阴性。将病例分为RF阳性与阴性组,分析RF与SB,SGPT,C_3,γ-g,IgG与白、球蛋白的关系。我们认为,在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中,RF不是一种致病因素,作为一种自身抗体,它只是在肝炎病程中由于免疫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种自身免疫现象,这种自身免疫紊乱在CAH与HLC患者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慢性迁延性肝炎(CPH)在临床上有时不易鉴别。随着肝活检技术的开展,我们发现较多的CAH患者被误诊为CPH,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收集了144例(其中93例经肝组织学证实)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体征,肝功,病原血清学标志,免疫学指标),编制了慢活肝计量诊断卡。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不同人群130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一DNA进行了检测,阳性结果60例.资料揭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肝硬化(LC)、肝癌(HCC)和无症状携带者(ASC)PCR阳性率均高于急性肝炎(AH),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CAH、CPH、LC、HCC、ASC,患者体内多数有HBV的存在,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凋亡蛋白bax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结果发现现慢性迁延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中肝细胞bax表达较正常肝细胞增加,主要以肝细胞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区增加为明显。此结果提示,bax可能参加与了肝细胞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2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Bc-IgM检测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152例,阳性118例,阳性率77.6%;慢性迁延性肝炎116例,阳性65例,阳性率56.0%。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组,P<0.01、HBeAg阳性组抗-HBcIgM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无肝炎病史者172例,抗-HBc-IgM阳性114例,阳性率为66.2%,与有肝炎病史者无明显差别。说明检测血清抗-HBc-IgM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及判断其严重程度有着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用PCR检测了HBV标志不同状态102例,均经肝活检诊断,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7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1例,肝组织正常7例。结果:HBsAg阳性率CAH为85.7%,显著高于CPH47.3%(P〈0.01);抗-HBs阳性率CPH为18.9%,明显高于CAH4.7%。PCR血清HBV DNA总阳性率分别为CPH83.8%、CAH85.7%。在抗-HBe阳性的血清HBV DNA检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源性类洋地黄素(EDLF)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33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EDLF水平,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20例,慢性活动性炎28例,肝癌31例,肝硬化54例。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血清EDL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3组EDL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肝硬化患者血清EDLF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癌患者,其中肝硬化伴腹水组的EDLF含量显著高于无腹水组(P<0.01)。结论:EDLF参与慢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血中EDLF水平的测定有助于评价肝功能损害和水钠代谢失衡,同时对判断慢性肝病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浆C3d和SC5b-9变化的意义。方法:以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36例CPH患者、39例CAH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C3d和SC5b-9含量,并测定补体系统活化的其他有关指标。结果:①CPH及CAH患者C3d含量及C3d/C3的比值均大于正常对照组,CH50、C3、C4和BF水平均小于正常对照组,CAH患者SC5b-9含量大于正常对照组。②CAH患者C3d、SC5b-9含量及C3d/C3的比值均大于CPH患者,CH50含量小于CPH患者。③CAH患者SC5b-9与C3d、CH50分别是正、负相关,且与AL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测定血浆C3d、SC5b-9含量及C3d/C3的比值有助于临床上对慢性乙肝病情和预后作出判断。进一步了解MAC在肝细胞的存在情况,有助于加深对慢性乙肝发病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41例慢性乙肝作了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慢活肝时,淋巴细胞明显浸润并损伤肝细胞,提示慢活肝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可能比慢迁肝强。此外,根据超微结构特点作者提出了肝微循环的改变以及肝细胞内滑面内质网的增生程度可作为电镜下慢活肝和慢迁肝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寻找肝纤维化敏感可靠的血清学指标。方法 :对 2 87例各型肝病 (1 3 6例肝硬化 ,8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和 71例慢性迁延性肝炎 )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和层粘蛋白 (L N) ,并与 2 0 0例健康对照组作对照研究。结果 :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的血清 HA、L N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正常人 (P<0 .0 1 ) ;肝硬化病人血清 HA和 L N水平又显著高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P<0 .0 1 ;P<0 .0 5 )而慢性迁延性肝炎病人的血清 HA和 L N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血清 HA、LN对慢性肝炎的诊断、疗效的评价和预后的预测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128例有病理诊断依据的肝细胞场(HCC)、47例慢迁肝(CPH)、105例慢活肝(CAH)、46例肝硬化(LC).采用嵌套式PCR技术检测其血标本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IIA,对这两种病毒的血清学标志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在HCC组。HCVRNA14.1%阳性,HBVDNA7i.3%阳性。CPH,CAH,LC和HCC的HBV感染率均在90%左右,而HCV感染率则分别为8.5%、9.5%、17.4%和19.5%,显示HCV感染率随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有增加的趋势;晚期肝病组的HCV感染率(19.0%)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9.2%,P<0.05)。提示HCV感染后经过慢性肝炎、肝硬化发展为HCC可能是一个逐渐演进的病理过程。HCV,HBV重叠感染率。HCC组高于CPH,CAH,而与LC相近,显示HCV重叠感染在原有HBV感染的基础上促进病变向着迁延化、慢性化,进而向着肝硬化、HCC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