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重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整体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e 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0):2812-2814
冠心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发的慢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有效降脂,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且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整体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学院教职工的血脂水平及其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 5 5 8名教职工进行了血脂检测 ,分析有、无CHD病史 2组人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的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结果 有CHD病史者TC、LDL的水平高于无CHD者 (P <0 .0 1,P <0 .0 5 ) ,有CHD病史者高TG、TC、LDL的检出率高于对照人群 (P <0 .0 1)。无CHD病史的对照人群血脂异常比例也较高。结论 医学院职工的血脂异常比例较高 ,较高水平的TC、TG、LDL是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克 《中外医疗》2009,28(18):172-173
大规模的研究证实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和进展的重要的危险因素,进而形成冠心病(CHD)。研究证实他汀奏药物的使用在CHD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能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以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抗炙、抑制溶血磷脂酸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降压等其他更多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对于延缓CHD的进展,甚至降低其死亡率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高总胆固醇(TC)+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危险性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362例冠心病患者,于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测出血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含量,统计血脂异常患者的例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CHD组TC值高于对照组(P0.05),HDL-C值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低HDL-C、高TC+低HDL-C、血脂异常总数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H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TC+低HDL-C较高TC+高LDL更能预测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项目对医师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防治知识及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为实施健康教育项目,建立了一个包括20个分中心的教育网络,对项目对象(各级医院医师)进行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心血管病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比较干预人群(两次独立抽样,干预前为1502人,干预后有效调查1512人)干预前后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的变化来了解干预的效果。同时对非干预人群行抽样调查,设为对照组(1164人),以便分析干预的净效应。结果干预后各级医院医师对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均有增加,其中乡村医师增幅最明显,达8.7%~40.2%;对成人血脂正常范围的认知,各级医师增加了16.1%~48.0%;对于冠心病患者血脂控制目标水平的认知,各级医师增加了26.4%~42.4%;运用膳食治疗方法来降低血脂水平的医师增加了18.2%;对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地市级医师增加了49.6%,乡村医师增加了47.4%;工作中对非心血管病患者测血脂的比例增幅不足15.0%。结论通过干预,各级医院医师有关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防治知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其医疗行为改善不理想,在今后的健康教育项目实施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叶涛  吕桂芬  李娟  王红 《华夏医学》2004,17(2):157-159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4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CHD者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与非糖尿病的CHD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CHD者冠脉血管受累程度重且弥漫性血管病变多。结论:合并糖尿病与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结果有明显差异,前者冠脉病变更加严重且弥漫。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降脂治疗的益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冠心病作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给整个社会和个人、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最近的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明确证实降脂治疗 ,尤其是应用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即他汀类药物 ,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导致的死亡率以及再住院的费用和血运重建操作。对于临床实践来讲 ,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些临床试验中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有益的经验。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未接受正规的他汀类降脂治疗 ,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达标。因此 ,认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冠心病是…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CHD)的严重类型,而血脂异常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降脂治疗能显著降低伴高血脂CHD患者的病死率、病残率和其他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他汀类降脂药物对于血脂正常的CHD患者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梁婉宁 《中外医疗》2010,29(24):113-113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中的疗效以及作用。方法选取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冠心病调脂治疗的患者病例。结果根据LDL-C平均下降幅度、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各类他汀药物维持剂量的情况,判定出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78.5%血脂达标,由此推论他汀类药物对于冠心病降脂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老年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因此在治疗由血脂异常引起的老年冠心病症时,可优先选择他汀类药物来进行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10.
调脂治疗     
血脂异常一般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及(或)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S)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外周动脉的全身性、慢性致命性疾病,临床表现可以是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血管性死亡,大约每3例死亡事件中就有1例死于AS。经大量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血脂异常与AS关系密切,是冠心病(CHD)主要致病危险因素。1994年以来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4s、WOSCOPS、CARE、LIPID和AFCAPS/TEXCAPS)充分证明了调脂治疗能显著减少CHD事件的巨大益处。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CHD)在当今世界上是一个主要致死原因。我国正步入老龄社会,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脂及其他非调脂作用,减少冠心病危险和减慢冠心病发展,在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证实了其在防治心血管疾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强效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冠心病一级或二级预防作用,以及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理,针对其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等作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的调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不断的上升,已居 我国人口病死率的首位,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危害健康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基础及临床研究已经公认,血脂异常系冠心病(CHD)发病与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对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关系方面认识的提高,调脂治疗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冠心病防治中调脂治疗的热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水平 《中国医刊》2002,37(9):14-16
人类研究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经历了近一个世纪 ,直到近 1 0年才十分明确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可显著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调脂治疗已成为防治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措施。自从 1 994年以来 ,相继发表了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这些研究充分肯定了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的临床益处 ,并明确了他汀类降脂药物长期应用有良好的安全性。所以 ,目前被称之为处在“脂质革命”和“他汀时代”。在这个时代 ,有许多有关调脂治疗的热点问题 ,特别引人注…  相似文献   

15.
人类研究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直到近10年才十分明确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可以显著地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调脂治疗已成为防治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措施。自从1994年以来,专家相继进行了在冠心病防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这些研究充分肯定了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的临床意义,并明确了他汀类降脂药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002年9月份,在北京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专家们称现在正处在“脂质革命”和“他汀时代”。在这次会议上有许多有关调脂治疗的热点问题,特别引人注目的有下列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临床特点及冠脉特征,对120例CHD患者按CHD合并DM和不伴有DM分组,并对两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HD合并DM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受累程度高且弥漫性血管病变多见,射血分值低,并且DM病程越长越易发生多处血管病变。CHD合并DM患者的无痛性心肌缺血和梗死以及心衰的发生率高,病情重,预后差。提示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多种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CHD合并2型DM患者左主干及三支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7.
尚晓斌 《广西医学》2007,29(8):1158-1159
目的评价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血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血脂康组,服药前及服药后2个月测定血脂。结果治疗2个月后,阿托伐他汀及血脂康均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P<0.05)、甘油三酯(P<0.01)及低密度脂蛋白(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两药均能降低低切变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但对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作用不明显。结论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均可改善血脂异常情况,不良反应轻且少,两种药物均为安全有效的降脂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显著相关,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能否降低到理想水平在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中起重要作用.氟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降脂药,它能降低高脂血症病人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水平.通过观察氟伐他汀对冠心病伴血脂增高病人血脂各成分的影响及副反应,旨在探讨该药对冠心病伴血脂增高病人的调脂作用、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共同治疗冠心病(CHD)的疗效,探讨此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确诊为CHD的患者1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行联合治疗90例,对照85例),其中对照组仅用阿托伐他汀,研究组则加用曲美他嗪,两者联合用药,疗程统一(为15 d),两个疗程治疗后以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水平等作为评价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接受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后,从总有效率、心功能分级及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方面均可见研究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行联合治疗在冠心病(CHD)的治疗上更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实行并得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CHD)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2例CHD并CHF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他汀组及非他汀组各46例,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并存疾病如高血压及糖尿病、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差异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