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的关系,以及血管新生在A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与39例AL初发患者未治时血清VEGF及VEGFR-2的含量,及25例获得完全缓解后的AL患者血清VEGF及VEGFR-2的水平;同时留取39例AL初发患者骨髓液涂片,进行瑞特染色后检测骨髓原始和幼稚细胞水平。结果:血清VEGF、VEGFR-2在AL初发组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未缓解组,P〈0.0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之间血清VEGF、VEGFR2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完全缓解的AL患者,其缓解前、后的血清VEGF、VEGFR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缓解后较缓解前血清VEGF、VEGFR2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血清VEGF、VEGFR2的含量与患者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提示AL患者有血管新生的存在,且血清VEGF及VEGFR-2水平与病情的特征以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NHL)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初治32例NHL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NHL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变为Ⅲ-Ⅳ期、有纵隔浸润和腹部或腹部伴纵隔浸润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病变为Ⅰ-Ⅱ期、仅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P〈0.01)。经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与初治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进展者VEGF水平与初治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反映体内淋巴瘤细胞的总负荷和疾病状态,测定血清VEGF水平对NHL分期、病变部位的判断、疾病活动、疗效观察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猪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揭示其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时效关系及机制。方法建造AMI模型猪,共23头,随机分为IABP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2头,对照组11头,体重25.5~33.5kg,雌雄不限,两组之间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成功制作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第0、1、7、14天免疫荧光法(West-blot)、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BNP、cTnI、CK-MB、VEGF因子;第0、7、14天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阕子(VEGF)含量;病理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技术评估血管新生。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泵功能及反映泵功能的血清学指标(BN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②两组心肌梗死模型不同时段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的血清VEGF表达从术后第1天起至第7天持续快速上升,至第7天到达峰值,第14天的VEGF表达仍高于第1天。治疗组各时间点的血清VEGF表达趋势与对照组一致,且第7天和第14天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VEG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侧支形成,第7天和第14天治疗组冠状动脉侧支形成明显多于对照组(P〈O.05)。结论IABP能够促进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形成及心功能。其作用可能与通过升高VEGF达到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LSIA法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清HGF和VEGF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血清HGF、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和未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前血清HGF、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清HGF及VEGF水平可作为监测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1例AL初发患者(ANLL32例,其中是M14例、M24例、M38例、M44例、M512例和ALL9例)血清VEGF含量,并且检测了其中10例获得完全缓解后的AL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留取41例AL初发患者和10例获得完全缓解后AL患者骨髓涂片,进行瑞特染色后检测骨髓原始和幼稚细胞百分率.结果血清VEGF在ANLL和ALL中分别是(807.76±347.04)ng/L、(998.18±387.80)n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61.43±127.05)ng/L,均P<0.01;ANLL和ALL之间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完全缓解的AL患者,其血清VEGF含量为(495.28±102.79)ng/L明显低于初发时(1263.44±490.39)ng/L,P<0.01;AL缓解组血清VEGF含量与其骨髓中原始幼稚白细胞百分率具有一定相关性,r=0.57,P<0.01.结论血清VEGF在AL患者中明显升高,且血清VEGF水平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抑制血管新生在治疗急性白血病 (AL)中的护理方法 ,将 2 7例初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化疗组(B组 )及联用反应停组 (A组 )两组。 11例复治患者 (C组 )均联用化疗药物及反应停。用 因子相关抗原和 CD3 4单抗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微血管密度 (MVD)。用 EL ISA的方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浓度。反应停剂量 2 0 0~ 5 0 0 mg/ d,连用 4~ 6个月。结果两组初治病例的疗效无差异 ,复治组 CR率 2 7.2 7% ,A、B两组 CR患者随访 6个月 ,A组复发率较低。患者 MVD、VEGF治疗前与对照组 (15例健康体检正常者 )相比 ,差异非常显著 (P<0 .0 0 1)  相似文献   

7.
Wang C  Chen FY  Zhu JS  Xu YP  Han JY  Ouyang RR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1):845-84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差异以及这种表达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22例次成人AL患者骨髓中造血细胞VEGF及其两种特异性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Flt-1)、激酶插入嵌合受体(KD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其VEGF、KDR蛋白的表达在治疗前为6.0(3.3~12.0)和5.3(3.3~8.0),获CR后为5.3(3.3~9.0)和2.0(1.0~4.0)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而在化疗后未获得CR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在缓解后复发患者中的表达又升高到初发时的水平.各组初发患者Flt-1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CR期Flt-1的表达水平在CR组为3.3(1.7~5.3),复发组为3.3(2.0~5.3)与初发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微血管数处于高水平组的VEGF及KDR表达显著高于微血管处于低水平组者(P<0.01).骨髓原始细胞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发患者VEGF和KDR的表达之间成正相关(r=0.429,0.359;P=0.005,0.02);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发患者VEGF的表达之间成正相关(r=0.522,P=0.03).结论 VEGF及其两种特异性细胞受体Flt-1, KDR在造血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提示VEGF可能是白血病细胞的一种自分泌因子,同时作为一种旁分泌因子调控患者骨髓中的血管新生反应.VEGF及其细胞受体KDR可能构成抗血管新生和抗白血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介素-7(IL-7)与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50例实验组分为高血压病1级组25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2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各组血清IL-7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测定,同时测定血糖、血脂,比较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1)高血压组血清IL-7含量(105.30土15.77)pg/ml及VEGF含量(13.58±3.55)n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L-7含量(70.14±6.45)pg/ml及VEGF含量(2.58±0.66)ng/ml(P均〈0.01);(2)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IL-7含量(119.62±6.41)pg/ml与VEGF含量(16.18±2.57)ng/ml,均高于高血压病1级组的IL-7(90.91±4.89)pg/ml与VEGF(6.98±2.25)ng/ml,以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3)高血压病1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VEGF水平与IL-7浓度呈正相关(r=0.481,P〈0.05;r=0.558,P〈0.01)结论:血清IL-7水平升高与VEGF水平升高呈正相关,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VEGFR)在成人急性白血病 (AL)中的表达、对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以及与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6 4例成人AL患者VEGF、VEGFR 1、VEGFR 2、mdr 1mRNA表达水平。结果 :VEGF基因在AL组中表达的平均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ML)组广泛表达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症 (ALL)组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L组VEG FR 1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VEGFR 2表达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VEGF表达水平在临床耐药组高于临床敏感组 (P <0 .0 5 ) ,是影响缓解率和生存期的危险因素。VEGF与mdr 1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 :VEGF及VEGFR 1基因在成人AL患者中有异常表达 ,是影响成人AL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Ye XJ  Wang LJ  Lin MF  Ding W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7):486-489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骨髓血管新生、骨髓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以兔抗人Ⅷ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标记骨髓内皮细胞 ,光学显微镜下计数骨髓全切片微血管数 ;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液VEGF水平。结果 骨髓微血管数在初发未治组 (2 2 82 /× 4 0 0视野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7 17/× 4 0 0视野 )及骨髓缓解组(8 5 7/× 4 0 0视野 ) (P值均 <0 0 0 1) ,而骨髓缓解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初发未治组与复发难治组 (2 1 83/× 4 0 0视野 )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初发未治组中 ,骨髓微血管数在 2 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 (2 3 0 9/× 4 0 0视野 )与 4 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患者(2 2 37/× 4 0 0视野 )、FAB亚型M1~ 3 (2 2 91/× 4 0 0视野 )与M4~ 5患者 (2 1 4 6 /× 4 0 0视野 )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值均 >0 0 5 ) ,而骨髓微血管数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性 (r =0 311,P <0 0 1)。骨髓液VEGF水平 ,在初发未治组 (188 88ng/L)显著高于骨髓缓解组 (78 74ng/L)和正常对照组 (79 5 2ng/L) (P值均 <0 0 1) ,而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ANLL组(2 70 12ng/L)显著高于ALL组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sHLA-Ⅰ)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血清sHLA-Ⅰ水平。结果血清8HLA.冰平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于白血病(P均〈0.05),淋巴瘤组与多发性骨髓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初治组、复发或未缓解组血清sHLA-Ⅰ水平高于缓解组(P均〈0.01),初治组与复发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HLA-Ⅰ水平与患者外周血乳酸脱氢酶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有关。结论血清sHLA-Ⅰ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监测及判断恶性血液病预后及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作为促血管生长因子和内抑素(ENS)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糖尿病肾病(DN)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大鼠为对照,3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成糖尿病模型,分别于糖尿病模型建立2、4、8周观察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鼠肾组织VEGF和ENS的表达及半定量分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中VEGF和ENS的浓度,根据DN病理学改变确定DN的血管增生严重性,分析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中弥漫或结节病变及肾小球硬化与VEGF和ENS的关系;采用RT-PCR的方法观察大鼠肾脏VEGF和ENSmRNA的表达。结果DN大鼠肾组织VEGF和EN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大鼠血清VEGF和ENS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大鼠UAER与血浆VEGF和ENS相关(r=0.468,P〈0.01;r=0.395,P〈0.05),DN大鼠无论在血中还是肾组织免疫组化和RT-PCR都有VEGF和ENS的表达,VEGF的表达与DN血管增生程度密切相关(r=0.404~0.476,P〈0.01~0.05),ENS的表达也与DN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0.409~0.617,P〈0.05~0.01),血浆VEGF和ENS二者具有正相关性(r=0.484,P〈0.01)。结论VEGF和ENS与DN血管增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低亲和性NGF受体(p75NTR)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ELISA测定24例AML患者血清NGF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白血病细胞群p75NTR的表达水平;同时选择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AML患者血清N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骨髓白血病细胞群表面p75NT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AML完全缓解(CR)者化疗前p75NTR较未缓解(NR)者明显高表达(P〈0.05),NGF变化不明显(P〉0.05)。NR者化疗后NGF和p75NTR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p75NTR较CR者明显低表达(P〈0.05)。③AML患者NGF以及p75NTR高表达和低表达3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血清NGF高水平以及骨髓白血病细胞群p75NTR低表达可能参与AML发生发展,且可能是判断近期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MVD与血清 VEGF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骨髓血管新生的状态及意义。方法:应用改良的GMA塑料包埋骨髓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应用ELISA方法检测A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结果:AL患者治疗前骨髓MVD明显增加,化疗缓解后骨髓MVD降至正常水平,复发者骨髓MVD再次升高至化疗前水平;AL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比正常对照明显升高,化疗缓解的患者VEGF水平仍然较高。结论:骨髓血管新生在AL发生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血清VEGF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白血病骨髓血管新生现象。  相似文献   

15.
叶东方 《内科》2008,3(1):8-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住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12例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和血清中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NSCLC组织中VEGF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p〈)0.01),且大致随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的顺序明显升高(p〈)0.01);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随肺癌分期Ⅰ、Ⅱ、Ⅲ-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1),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 VEGF在NSCLC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VEGF是NSCLC增生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WT1基因与CD34在急性白血病(AL)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92例初治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的表达,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细胞CD34的表达。结果初治AL患者WT1基因、CD34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7.4%(62/92)、44.6%(41/92),WT1基因、CD34阳性表达者的缓解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0.01);WT1基因与CD34表达呈正相关(rn=0.5304,χ^z=25.88,P〈0.05);WT1^+CD34^+、WT1^+CD34、WT1-CD34^-AL患者第一次缓解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WT1基因、CD34在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阳性表达者的缓解率低、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荧光定量RT—PCR检测mdr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36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表达,同时检测15例骨髓或外周血正常患者,以做对照。结果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初治患者组mdr1阳性基因拷贝数平均为2.7×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补体受体1和3(CR1和CR3)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CR1和CR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并比较AECOPD患者细菌检出组与无细菌检出组中CR1和CR3的表达差异。结果 CR1和CR3的表达在细菌检出组和无细菌检出组,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CR1和CR3在中性粒细胞表面的表达可以作为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一项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在1型糖尿病(T1DM)大鼠肢体缺血后血管再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对T1DM大鼠模型予单侧肢体股动脉离断。分为对照(DM)组、培哚普利治疗(DMA)组和培哚普利+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阻断剂治疗(DML)组。治疗4周后比较各组缺血肢体血管再生情况以及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Nc)组相比,DM组的缺血肢体微血管密度(MVD)、eNOS、VEGF和bF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DMA组上述指标明显上调(P均〈0.05)。DML组的MVD、eNOS和bFGF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VEGF表达不受影响(P〉0.05)。结论T1DM大鼠的缺血性血管再生受损,与之有关的生长因子表达下调。培哚普利能促进T1DM大鼠缺血肢体的血管再生,其机制与eNOS、VEGF和bFGF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40例,肝纤维化组32例,肝硬化组36例的血清TGF-β1及VEGF值.结果 慢性乙肝组TGF-β1浓度明显增高(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