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医学博士是研究生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精英。质量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保证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导师和管理部门的责任。近年来,由于扩招及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年下降,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强医院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医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刘隽  林勋  徐竹林  徐茵  杨永清  陈晓 《北京中医药》2008,27(10):822-825
通过对研究生及其导师的调查,探讨影响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的客观影响因素,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质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隽  林勋  徐竹林  徐茵  杨永清  陈晓 《北京中医》2008,(10):822-825
通过对研究生及其导师的调查,探讨影响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的客观影响因素,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质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作者作为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的学习思考,从导师与学生关系定位、研究生学习模式特点等角度,分析和思考导师的自身素质提升对研究生的影响;结合指导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实践,对硕士研究生科研学习的科研精神、创新思维培养、科研主要环节文献检索、课题报告和论文、研究报告写作等方面进行思路方法的探索,以期从提高导师素质和帮助研究生科研学习的双重角度,为建立具有传承和创新特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传承和科研创新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有效的中医临床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对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结果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对新模式的培养方案更加满意,且在各科轮转成绩、发表论文数量、参编著作数量、完成课题数量、论文答辩成绩、获得省级以上优秀学位论文及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数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新模式的培养,可以明显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了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培养具有学习自主化、研究高效化、视野国际化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红  张翼宙 《中医教育》2007,26(2):54-57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而研究生的科研素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根本.从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4个方面指出了研究生科研素质的结构要素;并从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实践2个方面阐述了提升研究生科研素质的途径;通过列举调查问卷、导师评价和毕业论文评定等3个方法评价研究生的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7.
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为提高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创新能力,通过探索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基地模式、科学制定培养计划)、搭建创新平台、改善科研导向(改善科研评价方式、改善激励机制)、改革导师选拔与培养、改革招生复试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培养高质量的医学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张军  刘明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2):1289-1291
多数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均在临床技能和诊疗思维方面,但其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全被忽视,而研究生有别于本科生的区别之一即为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因此通过创新机制、创新环境以及导师和研究生等方面寻找创新性培养缺失的原因,并从以上方面研究对策。在不影响临床操作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进行科研创新活动,从而提高专业型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禄保平  曹珊  白娟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1):1003-1005
文章对河南中医学院2005-2010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学科专业分布、导师情况、研究领域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学位论文质量与学科建设、导师能力等因素关系密切,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高导师综合素质、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等途径,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学位论文质量和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中医儿科研究生导师的"中医儿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机制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了解中医儿科教育专家对目前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突出问题的看法,发现中医儿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教育中的瓶颈,以期为建立适应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机制提供依据,为中医教育决策层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124名导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类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临床和科研2个维度的37个项目进行评价,博士科学学位导师对其指导的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满意度达到100%,对其临床能力满意度达66.67%,其余各项评分都在C级以上,但是有2位(占5.88%)硕士科学学位导师对其指导的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不满意,有2位(占2.70%)临床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对硕士临床专业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均不满意,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导师和研究生对科研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基本满意,但部分导师认为研究生临床能力方面只会按部就班的完成临床工作,缺乏诊疗思路,工作不积极主动,科研能力方面只能勉强能完成部分研究内容甚至对所研究领域没有兴趣。对中医儿科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职能。一般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同样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变革等。因此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职能重在面向全社会,承担其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8.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宋洁  刘慧灵  薛健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482-2482
目的建立提取物中大孔树脂残留物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乙基苯和萘的含量,色谱条件为:SE-54,(30 mm×0.25 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FID检测器检测。结果几种残留溶剂加样回收率>95%,RSD<3.0%。结论该方法的精密度、线性关系和回收率良好,且方法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