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早产儿HMD,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VT)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8hPa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叭),PaCO: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尸〈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5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92,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99,P〈0.05)。结论NCPAP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联合治疗早产儿HMD的疗效确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2.
郑维美 《广州医药》2008,39(3):50-52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单纯机械通气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疗效的差别。方法36例机械通气患儿,依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①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②单纯机械通气治疗组。对治疗后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胸部X线改变以及治愈率、平均住院天数、上机时间、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组相比,机械通气联用PS治疗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胸部X线的改善速度均较快,平均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较短(P<0.05),但两组在治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HMD效果优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②这两种治疗方法未降低HMD患儿肺出血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汪晓阳  楼方 《河北医学》2013,19(3):344-347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24例患儿及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的20例患儿临床资料,并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二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2h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明显(P〈0.01)。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血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母产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6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患儿母产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患儿生后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38例患儿生后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母产前未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ROP、肺气漏、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母产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氧暴露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王小艾  曹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02-10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M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nCPAP或头罩吸氧,治疗组加用PS,其余治疗方法两组相同。结果: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治疗组应用PS后可提高PaO2,降低PaCO2,从而降低了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功能,减少使用机械通气病例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是一种病因治疗,疗效肯定,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RDS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从气管插管内滴人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临床疗效、并发症、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在疗效、氧疗时间、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和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NRDS可缩短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早期及后期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68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洪梅  甄宏 《广西医学》2008,30(4):513-514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将68例新生儿监护室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静滴,对照组32例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HMD的发生率、治愈率、病死率以及需要机械通气的时间。结果治疗组HMD发生率13.89%、治愈率80.00%、病死率2.78%,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间为(58.40±14.47)h;对照组HMD发生率34.38%、治愈率54.55%、病死率15.66%,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间为(84.18±20.74)h。治疗组HM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需要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预防HMD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经气管内注入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70mg/kg.次,然后拔管予NCPAP治疗;对照组40例患儿不用珂立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治疗后6h、12h、24h两组患儿血气结果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氧疗时间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确切,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肺透明膜病的肺换气和通气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肺炎并发症的发生,住院费用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的闭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7.45±4.18)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34.17±5.24)d,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效果确切,具有较高地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王旭晴  解福平  周柏香 《海南医学》2010,21(13):19-20,29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以及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将6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加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常规机械通气加PS,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PaO2和SPO2的变化以及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发绀、呼吸困难、PaO2和SPO2的改善上无明显差异,但是NCPAP联合PS的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NCPAP联合PS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有良好的疗效,与常频机械通气组比较,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H值和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气指标水平,以及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相似文献   

12.
温伟珍  陈宏香  李炎 《广西医学》2011,33(6):723-725
目的 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常规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疗效及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PS联合CMV组37例,PS联合NCPAP组39例,CMV组48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的变化及并发症,分析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RDS患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S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独应用NCPAP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病死率、机械通气应用率、肺部感染及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采用PS联合NCPAP治疗RDS,能迅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邹贵雄  陈国华 《广东医学》2007,28(11):1775-1777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 将62例确诊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倒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照组32例未使用PS,只给予吸氧、吸痰、控制感染、保暖、预防出血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措施.结果 两组患儿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如:紫绀、呼吸困难、呼吸暂停、低氧血症等.用药后观察组均改善缺氧症状,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观察组合并颅内出血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7例,死亡2例;对照组分别为4例,12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观察组用药后2,6 h氧合指标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改善肺透明膜病早产患儿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马金凤  林宏华  刘光辉  郑洪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194-1194,127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中的疗效。方法将3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予以置暖箱保暖、管饲喂养、治疗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呼吸机供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PS100mg/kg气管内注入。通过用药后6h、24h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与上机时间、住院天数、病死率比较分析,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例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病死率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S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可以明显改善其转归,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防治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20例未确诊需预防用药的早产儿根据家属是否同意用固尔苏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或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2例)未使用PS,只给予吸氧、吸痰、控制感染、保暖、预防出血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指标、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动脉血气指标、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00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儿科收治的200例HMD患儿,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氨溴索与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应用治疗组(观察组)100例,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组(对照组)100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及存活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O.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是观察组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均有明显疗效,临床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固尔苏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2009年住院治疗的出生体重〈1250g或胎龄〈32周并有可能发生HMD的高危早产儿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采用吸痰、吸氧、控制感染、保暖以及预防出血等治疗,而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尽早给予预防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气管内滴入。具有机械通气指征时均予行机械通气。结果:观察组HMD发生率、Ⅲ+Ⅳ级HMD发生率、机械通气率、氧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降低HMD发生,特别是Ⅲ和Ⅳ级的发生率,减少早产儿机械通气率,缩短氧疗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155例出生体重<1500g或胎龄<34周的早产儿根据应用PS与否分为PS组(72例)和对照组(83例),比较两组早产儿HMD发病、并发症发生及转归情况、呼吸机使用、吸氧时间、体重增长及住院时间有无差异。结果:PS组的HMD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HMD发生并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2例Ⅱ~Ⅲ级RDS的早产儿应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并与同期单纯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的29例RDS患儿作对比。结果治疗组住院天数、病死率及致残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肺炎较对照组发生率少,上机条件及上机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缩短住院天数,改善呼吸机条件,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