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与普通X线相比,CT在显示骨巨细胞瘤的骨质破坏、骨壳是否完整及软组织肿块,MRI在显示病变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均占优势。结论:X线平片仍是诊断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CT和MRI可提供更多的影像学征象,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谭松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9):126-127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搜集19例经DR、CT、MRI诊断考虑为骨巨细胞瘤的病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其中17例影像诊断与病理相吻合,1例病理结果为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病理结果为骨髓瘤。结论:骨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DR、CT、MRI表现,但仍不足以确诊,骨巨细胞瘤的确诊需结合影像诊断、病理结果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3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CT、MRI影像诊断价值比较。方法:观察放射科诊断的骨巨细胞瘤患者43例影像学资料,均通过X线、CT和MRI进行检查和诊断,同时通过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进行确诊。结果:CT和MRI诊断骨巨细胞瘤的皂泡征、骨质破坏高于X线诊断,但是无明显差异,但CT和MRI诊断骨巨细胞瘤的骨嵴、液-液平面诊断结果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诊断骨巨细胞瘤准确率均较高,其中MRI对于肿瘤周围的水肿情况和范围显示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4.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特殊的实体肿瘤,临床上比较常见,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约占20%[1],其特点为潜在恶性,侵袭破坏力大,术后易复发,可以恶变及转移.故改进手术方法,减少复发率或恶变,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自1991~1999年,我院采用不同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63例.为总结经验,探讨骨巨细胞瘤治疗的较佳方案,现对本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其后将手术前增强CT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并探讨增强扫描CT值的应用意义。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术后病历分析可知,60例患者中骨巨细胞瘤患者35例,占58.3%,与此同时,对比骨巨细胞瘤和非骨巨细胞瘤患者的CT参数,结果差异呈正相关。结论: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增强扫描CT值有着重要的意义,且最佳参数为95HU,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疾病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治疗骨肿瘤的历史悠久,据有关文献统计,自晋代《小品方》至清代,论治骨肿瘤的方书有48种,应用的药物达137种以上。近10年来,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中草药治疗各种骨肿瘤的临床应用有所发展,兹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骨巨细胞瘤王氏治疗股骨上端骨巨细胞瘤并病理性骨折1例,复位固定后外敷骨痨散(藤黄180克,  相似文献   

7.
骨血管瘤为起源于血管的良性骨肿瘤,有来自中胚叶异常增生的毛细血管型或海绵型的新生血管组成.脊椎是骨血管瘤的最好发部位,典型的脊椎血管瘤较容易诊断,而不典型的脊椎血管瘤,尤其是合并压缩骨折时,失去了原有的骨质结构及典型的影像学征象,加上经验不丰富或读片不仔细,很容易漏诊,故需引起重视.作者收集了2002年4月~2004年12月的9例临床及影像资料(X线、CT、MRI)完整,术前影像学诊断为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术中发现椎体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轻度膨胀,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椎血管瘤的病例.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骶尾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MRI和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住院治疗的3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患者的MRI和CT影像资料。脊索瘤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53.5±9.8)岁;骨巨细胞瘤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2.1±10.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骶尾部包块、疼痛及双下肢麻木、排便障碍等。病程2个月至5年,中位数16个月。分析、比较2种肿瘤的MRI和CT影像特点。结果:34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行CT增强扫描25例,行MRI增强扫描18例。脊索瘤大小7.5 cm×6.3 cm至4.6 cm×3.9 cm,骨巨细胞瘤大小8.1 cm×4.5 cm至4.7 cm×3.8 cm;19例脊索瘤中侵入盆腔或臀部18例;骨巨细胞瘤主要位于骶骨内,15例骨巨细胞瘤侵入盆腔或臀部3例。脊索瘤主要位于S3椎体及以下的骶骨中线位置,骨巨细胞瘤多位于S2椎体及以上偏离中线位置;骨巨细胞瘤多累及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CT影像上脊索瘤多见不规则残留骨或钙化影,而骨巨细胞瘤多见不完整骨壳。MRI上脊索瘤病灶内可见低信号分隔或"反引号"征,而骨巨细胞瘤均无这2种征象。T2加权像上脊索瘤多见高信号影,骨巨细胞瘤多见等信号影;而T1加权像上,两者均多见等信号影。MRI增强扫描,脊索瘤多呈轻中度持续延迟强化,低信号分隔延迟强化会出现蜂窝征;而骨巨细胞瘤多呈显著快进快出强化。结论:除发病年龄有差异外,在MRI和CT影像上,脊索瘤多位于S3椎体及以下的骶骨中线位置,多有不规则残留骨或钙化,病灶内低信号分隔和"反引号"征是其特征表现;骨巨细胞瘤多位于S2椎体及以上偏离骶骨中线位置,骨破坏多表现为不完整骨壳,多累及骶髂关节。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的恶性骨肿瘤多见的是骨巨细胞瘤、成骨肉瘤等,以往多采用肿瘤切除植骨或截肢的方法治疗,复发率及残废率均较高。我们采用肿瘤骨段切除,游离带血管腓骨移植,保留肢体,重建腕关节的方法治疗前臂恶性骨肿瘤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  相似文献   

10.
<正>骨样骨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它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骨样骨瘤是一种体积较小的良性骨肿瘤,直径不超过2cm,临床症状常有剧烈疼痛,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样骨瘤的X线、CT及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同时具有x线平片和CT或(和MRI)检查的骨样骨瘤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54岁,平均20岁,其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的MRI表现特点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5月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GCT患者23例影像学资料及其病理结果。结果:肿瘤位于肱骨近端3例,肱骨远端5例,股骨远端8例,胫骨近端4例等;X线及CT扫描均见骨端偏心膨胀性改变,无钙化,无硬化;T1WI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并可显示瘤内坏死、囊性改变、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及液平等。结论:MRI结合X线平片、CT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成软骨细胞瘤又称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骨源性肿瘤,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的骨骺或骨突处。本文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成软骨细胞瘤的X线、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骨巨细胞瘤在我国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此瘤生长活跃,对骨质侵蚀破坏性大,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治疗,复发率高,并有恶变可能,可造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在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清理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7~50岁,中位数40.5岁。按Jaffe分级法,Ⅱ级10例、Ⅲ级2例。术前利用Mim-ics软件处理CT图像进行手术规划,确定手术范围。然后行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清理术,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1~87 min,中位数75.5 min;术中出血量180~240 mL,中位数210.5 mL;住院时间7~11 d,中位数10.5 d。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骨巨细胞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2个月,中位数14.5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未见复发。结论: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时,通过Mimics软件处理术前CT图像进行术前规划,可帮助术者在术中快速、准确地清除病变组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小了创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片、CT及MRI表现,主要包括病变部位、形态、范围、骨质破坏、软组织改变等情况.结果:10例中,长骨骨端4例,骨干及骨端同时受累3例,下颌骨1例,脊柱2例.X线和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破坏区见致密残留骨或钙化,骨膜反应1例,病理性骨折2例,7例可见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混杂稍长T1长T2,其内有不规则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长骨,影像表现多样,溶骨性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块为较特征性表现,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少见,以上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复发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好发于长管骨的骨端,本文作者报道1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腓骨小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桡骨远端是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病灶刮除植骨、骨水泥及瘤段切除植骨腕关节重建术。我院自1997—2002年应用带血管腓骨小头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6例,经4—9年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梗死在X线平片及CT扫描中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影像学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其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对患肢分别进行X线平片和CT断层扫描,分析不同部位和发病时间的X线及CT表现,掌握其影像学之异同点,便于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CT可见较小虫噬样改变,伴有斑点壮硬化。结果早期(急性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表现,CT则可表现为干骺端的骨质疏松;亚急性期X线平片,骨髓腔不均匀钙化;慢性期X线平片和CT可见不规则状、蜿蜒状或地图状硬化斑块。结论骨梗死的各期均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CT较X线平片敏感;X线平片对中晚期骨梗死诊断有帮助(MRI对较早期有效)。  相似文献   

19.
郑军  李伟  张杰  王国林 《中医正骨》2007,19(11):41-42
床研究桡骨远端是组成腕关节的重要部分,发生骨肿瘤后常影响腕关节的功能。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为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骨肿瘤,具有潜在恶性。临床上常用肿瘤病灶刮除加植骨术予以治疗。自2000年2月~2006年,我们采用广泛瘤段切除,取带血管蒂的腓骨小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5例,为总结经验,现做回顾性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8~43岁,平均32.3岁。右手3例,左手2例。病程1~5年。2手术方法以腓动脉蒂的腓骨移植连同腓骨小头取材,切取长达12~17cm的腓骨上段。采取陈振光设计的以膝下外动脉为蒂的腓骨…  相似文献   

20.
骨样骨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它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表现典型的骨样骨瘤x线平片,诊断明确,但有时因病灶小、病变部位特殊,x线表现多种多样,cT可为骨样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