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脑卒中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长期面临的临床问题之一,而平衡功能差可能会导致跌倒~([2]),严重时甚至引起骨折,还会直接导致患者参与社会活动障碍~([3])。目前,临床评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多使用平衡检测仪~([4])和Berg平衡量表等~([5]),侧重于评估患者的平衡执行功能。但是,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与其躯干功能~([6])、感觉功能、下肢痉挛、肌力~([7]),甚至高级脑功能~([8])  相似文献   

2.
正躯干对人体姿势的维持、稳定和直立有着重要作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躯干平衡及姿势控制的恢复是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基础和关键~([1])。临床研究证实,虚拟现实技术对患者姿势控制、平衡、步态等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1])。BioMaster虚拟现实训练系统(Virtual Reallity Training System,VRTS)包括姿势控制评估与虚拟训练系统两个部分,不仅能够提供视觉反馈基础上的平衡功能训练,同时可提供躯干摆动角度等客观评估指标,对躯干姿势控制及训练过程中摆动角度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可探讨性。鉴于国内关于VRTS在躯干控制角度评估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采用该系统评估健康人群的坐位时躯干倾斜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是导致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仅有不足40%的患者在康复治疗后可以完全恢复功能~([1])。虽然目前康复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依然是目前卒中后康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2])。目前认为脑卒中发生后,两大脑半球间兴奋性平衡被打破,非损伤侧皮质可经胼胝体抑制损伤侧皮质兴奋性,阻碍运动功能的恢复~([3—4])。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质量~([1])。目前,药物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主要手段,长期使用会产生明显不良反应,存在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加重抑郁的可能性~([2])。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容易使患者产生厌倦感,积极性和配合度不高~([3])。因此,寻求改善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有效康复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相似文献   

5.
<正>中风后,健侧小脑与运动网络的功能重组有关。在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对小脑-皮质网络的刺激能够加快功能恢复。本研究评估了小脑间歇性欧米加爆发刺激 (CRB-iTBS)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对中风后步态恢复的影响。研究对象为成人慢性 (6个月以上) , 首次出现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残留步态及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评估包括Berg平衡量表 (BBS)、Fugl-Meyer (FM) 评估、Barthel 指数 (BI) 和步态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会涉及躯干功能~([1])、下肢运动功能~([2])、本体感觉~([3])与认知功能~([2])等方面,却极少关注脑卒中后上肢与平衡、步行的交互作用。近年来,陆续有文献发表了相关的研究结果,现对其主要内容进行综述。1上肢活动状态与平衡功能的关系1.1上肢主动活动对平衡功能的影响对站立平衡控制的研究,以往主要研究外部干扰力或不稳定的支撑面等外部因素对平衡的影响。近来开始有针对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与经济负担,然而大量的研究已证实卒中康复是有效的~([1])。尤其近年来早期康复的概念深入人心,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评估(China Quality Evaluation of Stroke Care and Treatment,QUEST)也显示应该尽早为适宜的患者提供康复治疗~([2])。早期康复治疗可提高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早期康复介入  相似文献   

8.
正2003年,Hilker等~([1])提出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概念,卒中相关性肺炎是导致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2])。研究~([3])发现,SAP主要发生于卒中后第2~7天,急性脑卒中后72h内发生的SAP称为早发性肺炎,72 h以后发生的SAP称为晚发性肺炎,观察发现早发性肺炎占SAP的73%。SAP的发生有其独特的临床规律,目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致死类疾病之一~([1])。脑卒中患者即使在发病后存活,仍有大部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最为常见~([2])。运动功能障碍常导致患者日常活动受限与社会参与能力的下降。通过积极、规范的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3—4])。姿势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已成为康复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Bohannon等~([5])的研究显示,偏瘫侧姿势控制相关肌群的肌力较非偏瘫侧相差约30%,在多个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发病率报道不一,人群研究报道从16%~([2])到84%~([2—4])不等,其发病与年龄及性别无关~([4])。肩痛在卒中后1周即可发生,但最常见于2—3个月~([3,5]),在所有脑卒中后肩痛的患者中,约28%的患者会在卒中后2周内出现症状,87%发生于4个月内,经过标准化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于6个月后得到缓解,但仍有20%的患者表现为常规治疗无效的持续性肩痛~([1,3,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模式及平衡姿势认知训练在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以防跌倒,观察组予以PDCA模式及平衡姿势认知训练以防跌倒。比较两组护理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跌倒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Ber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予以脑卒中患者PDCA模式及平衡姿势认知训练,有利于优化患者姿势控制能力与提升平衡功能,从而有效实现预防跌倒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失读、视空间障碍等。相关调查显示:卒中后有50%~70%的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且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是未发生卒中患者的6~9倍~([1])。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健康人群中存在9个认知域,83%的卒中患者至少存在一个认知领域的损伤,而50%的患者在多个(≥3)领域受损~([2])。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大,而且可能持续  相似文献   

13.
正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导致的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1]),表现为痉挛、不自主运动、步态不稳和平衡问题~([2])。痉挛型双瘫是最常见的脑瘫类型,约占总发病率的44%~([3]),具体表现为髋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步态,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上肢受累较轻,常表现为行走时上肢姿势异常,但手的功能受累不明显~([4])。针对双瘫的儿童的治疗目标侧重于减轻功能损伤的影响和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来预防残疾~([5])。  相似文献   

14.
正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是临床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肢体功能障碍,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风险,两者之间可能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使病情进一步发展~([1-2])。国外研究报道,大约有78%的卒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3]),而国内报道脑卒中后将近95%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4])。西医常运用镇静催眠药物来治疗患者的睡眠障碍,但西药大多有副作用同时改变了正常的睡眠结构,疗效的稳定性和长  相似文献   

15.
正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率高达40%—50%,其中约15%为重度抑郁~([1])。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是脑功能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领域~([2]),具有时间灵敏度高、成本低、便于携带安置、执行任务难度低及操作简单等多项优势~([3])。在进行f NIRS检测时,需要执行认知激活任务,颇  相似文献   

16.
正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将减重平板训练(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研究结果表明BWSTT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4])。有研究证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姿势平衡仪对小脑出血后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康复干预的实效性。方法对1例小脑出血后平衡功能障碍的10岁男孩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评估及训练。结果经过22周的平衡训练,动态姿势平衡仪评估与相关量表评估显示平衡功能显著改善,步态、姿势控制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提高,构音障碍明显改善,患儿可以返回学校继续学习。结论动态姿势平衡仪能够改善儿童小脑损伤后共济失调所致平衡障碍,有效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对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及平衡功能的改善。方法:9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康复技术治疗,试验1组30例,头针针刺同时采用PNF康复技术治疗,试验2组30例,采用头针治疗后PNF康复治疗,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下肢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评估下肢抗痉挛疗效,Berg评分评估平衡能力,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评估生存质量。结果:治疗1个月后试验1组下肢在MAS评分、Berg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或试验2组(P0.05)。治疗2周后试验1组在SS-QOL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或试验2组(P0.05)。结论:头针同时结合PNF康复技术可有效改善卒中后痉挛期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和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语言是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用以交流的符号系统,它包括对符号的表达和理解,也包括对文字语言符号的书写、阅读及姿势语言和哑语。大脑病变或损伤后可致语言功能的受损或丧失,导致获得性的语言障碍,又称失语症。约20%—40%的脑卒中患者可出现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失语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脑卒中的部位和程度,以及白质区域的完整程度~([1])。据统计,约92%的脑卒中幸存者同时存在多种功能障碍,其中约有24%的患者同时存在失语症及偏瘫~([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青年脑卒中指的是发病年龄在18-55岁之间的卒中患者,目前约占脑卒中人群的10%-20%。隐源性脑卒中是指经过当前全面检查和诊断评估后仍无法明确病因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约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35%~([1]),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研究显示,小于55岁的卒中患者中,其中50%-60%的患者属于隐源性卒中~([2])。常见的隐源性脑卒中的病因包括卵圆孔未闭(PFO)、主动脉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