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总结关节镜下治疗股髋撞击综合征(FAI)合并Ⅰ度盂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将2011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股髋撞击综合征合并Ⅰ度盂唇损伤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8例,女14例,左髋12例,右髋20例,平均年龄37.5岁(25~58岁),均行关节镜清理和盂唇修整术,术中对增生的骨赘进行磨削、清理,损伤的盂唇进行修整,术后进行髋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末次随访记录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比较术前术后HHS评分(Harris)及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12~24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7.03±2.56)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3.75±3.75)分(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髋关节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从术前的(6.59±0.91)分,下降到术后12个月的(1.78±0.55)分(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股髋撞击综合征合并Ⅰ度盂唇损伤能够有效缓解髋关节疼痛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延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展,术后短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由于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间解剖的异常,或解剖正常但长期不正常外力作用于髋关节,导致两者长期不正常接触、碰撞,产生反复的微型创伤致使关节盂缘和关节软骨退变,从而引起慢性髋关节疼痛及髋关节屈曲和内收受限的疾病。 盂唇损伤:盂唇作为髋臼缘的软骨样结构,对于维持髋关节的稳定具有良好的作用,且具有润滑、营养关节的作用,能够使关节软骨的磨损减小。患有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患者通常会合并盂唇损伤,具有症状不明显、病程进展慢等特点,有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背景:由于金属锚钉作为永久性异物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来生物型可吸收锚钉在骨科应用增多。 目的:观察带缝线可吸收锚钉修复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患者80例,均在关节镜下采用带缝线可吸收锚钉修复。术后1,3年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并与术前对比,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记录并发症和材料宿主反应,并进行患者治疗满意度评价。试验方案获得北京世纪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结果与结论:①80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患者术后1,3年时的Harris评分高于术前,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患者术后1,3年时的治疗优良率达90.0%,95.0%;治疗满意度分别为87.4%,93.8%,随着时间的延长,治疗优良率和患者满意度有增高的趋势,但统计学分析差异均不显著(P > 0.05);③未出现锚钉脱落、软骨损伤等并发症,也未发生材料宿主反应。提示:在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关节镜下手术中应用带缝线可吸收锚钉,具有微创、固定可靠、无金属植入物、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ORCID: 0000-0001-7182-4128(艾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下行头臼成形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30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左髋21例,右髋9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4.91岁。根据分型分别于关节镜下行股骨头成型术、髋臼成型术以及髋臼成型联合股骨头成型术,患者术后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随访研究。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2月(34~51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65.7±6.3)分,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74.5±6.0)、(79.2±6.1)、(82.5±6.1)、和(83.1±8.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内Harris评分持续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可有效消除或减轻髋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可成为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干骺端全髋(METHA)短柄关节系统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短柄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于术前、术后12月以及末次随访时对髋关节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定(活动度和Harris评分)和放射X线评估。结果随访35~72个月,平均48.3个月。手术时间82~137分钟,平均102分钟;术中出血量208~615m L,平均346m L。患者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术后脱位、双下肢不等长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患者术前髋关节疼痛VAS评分(8.2±0.8)分,术后12个月VAS评分(2.1±0.4)分,末次随访VAS评分(1.8±0.3)分。患者术前髋关节屈曲活动度为(62±9)°、后伸活动度为(5±1)°、外展活动度为(23±4)°、内收活动度为(12±2)°;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3±16)°、后伸活动度为(11±1)°、外展活动度为(46±7)°、内收度活动为(28±3)°;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8.6±1.3)分,术后12个月平均Harris评分(89.4±3.0)分,随访末次平均Harris评分(94.6±3.0)分。结论应用METHA短柄髋关节系统置换髋关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假体稳定、假体易翻修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高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真臼重建非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术中避免坐骨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20髋Crowe IV型DDH者,采用真臼重建非短缩截骨全髋置换,股骨头旋转中心上移42~68mm(48.65±7.28)mm,术中应用Outside-in全关节囊切除,复位时内收20°,屈髋60°,屈膝90°。复位后外展30°,屈髋60°屈,膝90°。麻醉恢复后,根据患者对患肢远端疼痛和麻木的耐受逐渐伸直。应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病人都获得12~108月随访,最后一次Harris评分(87.3±10.6),术前Harris评分35分(7~58分),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髋坐骨神经术中损伤,3髋坐骨神经术后损伤,最终神经损伤均完全恢复。结论 Crowe IV型DDH全髋置换真臼重建非短缩截骨屈髋外展屈膝位能成功减少坐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盂肱下韧带联合关节囊加强固定修复前下方盂唇缺失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关节镜下应用盂肱中下韧带联合关节囊加强固定修复前下方盂唇完全缺失的患者23例,术中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缝合盂肱下韧带及关节囊于盂唇缺失部位。比较术前及术后Rowe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结果术后未出现再脱位、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23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19.6±3.4)个月。患者平均肩关节外旋活动角度丢失(17.3±3.9)°,术后Rowe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结论关节镜下盂肱下韧带联合关节囊加强固定前下方盂唇缺失部分,可有效恢复肩关节前方稳定性,是治疗因前下方盂唇完全缺失引起慢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股内收肌挛缩评分表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内收肌挛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因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内收肌VAS评分,并制定股内收肌挛缩评分表,包括疼痛、股内收肌压痛、肢体长度改变、局部紧张、外展角度、外旋角度等6个维度,统计分析评分表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股内收肌VAS评分显著较高,髋关节外展角度较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股内收肌挛缩评分表得分分别为(7. 93±2. 37)分、(16. 25±3. 37)分、(15. 98±3. 40)分、(15. 85±3. 50)分,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ROC曲线显示,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对股内收肌挛缩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576、0. 653、0. 610、0. 6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表明Harris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对股内收肌挛缩均无诊断意义。ROC曲线显示,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股内收肌挛缩评分对股内收肌挛缩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 0. 05)。术前、术后3个月时评分表的AUC分别为0. 793、0. 806,诊断价值较高。结论自制评分表可直观、量化地反应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内收肌挛缩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采用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5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31例;左髋19例,右髋32例;平均年龄为(75.6±9.7)岁。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情况。评价术前、术后3 d、6个月及12个月患髋Harris评分。结果51例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手术切口长度(6.5±1.7)cm,手术时间(40.9±12.6)min,住院时间(6.5±1.8)d,术中出血量(138.7±30.5)m L,下地行走时间(1.6±0.8)d。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DVT、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 d与术前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67.3±6.3)分,(12.1±4.3)分]比较;术后6个月与术后3 d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84.7±4.5)分,(67.3±6.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早期疗效明显;不仅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还能降低术后关节脱位等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PAO)手术同期进行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因确诊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行髋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和PAO术的患者。共纳入157例,男17例,女140例;左髋60例,右髋97例;平均年龄(26.86±7.25)岁。术前及末次复查骨盆平片测量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edge angle, LCEA),髋臼指数(acetabulum index, AI),前壁指数(anterior wall index, AWI),后壁指数(posterior wall index, PWI),挤出指数(extrusion index, EI)。术前评估及术后末次复查分别进行i-HOT33评分,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 mHHS)记录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16.99±3.41)个月。盂唇损伤于9:00,10:00,11:00,12:00,1:00,2:00,3:00分别为2例(1.27%),12例(9.45%),80例(51%),135例(86%),152例(96.82%),145例(92.36%)和1例(0.63%)。2例伤口愈合不良,3例会阴部水肿,27例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痹,无其他严重并发症。LCEA、AI、AWI、PWI、EI、i-HOT33、mHH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PAO手术同期进行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可以改善短期内关节功能,并未额外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髓芯减压(advanced core decompression,ACD)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应用ACD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的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56例92髋,男48例,女8例,年龄23~50岁,中位年龄35岁,其中单侧20例,双侧36例。根据术前MRI检查分期,ARCO分期(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Ⅰ期9髋(Ⅰa 5髋,Ⅰb 3髋,Ⅰc 1髋),Ⅱ期83髋(Ⅱa 3髋,Ⅱb 47髋,Ⅱc 33髋),其中酒精性42例70髋,激素性7例11髋,特发性7例11髋。手术方法为应用9 mm钻头髓芯减压后,使用扩张式双刃铰刀,有效去除坏死骨,使用同种异体骨填充软骨下骨空腔并打压填充空腔。术后3个月禁止负重,而后扶拐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逐步恢复弃拐行走。术前术后评价应用VAS评分、Harris评分、X线及CT、MRI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22个月),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由平均(72.5±4.3)分提升为平均(85.2±10.2)分(=8.75,0.05),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由平均(6.33±0.67)分降为平均(2.73±2.22)分(=12.23,0.05)。至随访结束,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3.9%。结论应用改良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结果优良,可有效改善功能,缓解疼痛,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4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非瘫痪侧因DDH行THA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5~52岁,平均40.2岁;CroweⅠ型6髋,CroweⅡ型5髋,CroweⅢ型1髋。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对比手术前后患者Harris 髋关节评分和疼痛VAS变化,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91(64.9±11.0)min;术中出血量203~347(282.7±44.4)mL,术后急性失血量353~485(414.2±51.6)mL;术后住院时间4~9 d。术后无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下地行走良好,无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分别为(62.8±7.52)和(90.2±2.64)分;末次随访VAS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0.00(0.00, 0.00)分和4.00(3.00, 6.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3、Z=10.864,P值均<0.05)。术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评定:优10髋,良2髋。结论 通过对髋关节假体安放位置进行合理设计,采用THA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DDH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蛋壳刮除技术在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重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荆门市中心医院收治强直髋患者34例(44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7 ~ 66岁,平均(49.2±9.2)岁;强直性脊柱炎强直髋患者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髋患者5例,创伤、手术后强直髋患者13例,骨性关节炎强直髋患者5例,感染后强直髋患者1例。对其实施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改良的蛋壳刮除技术寻找并重建髋臼,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段记录髋关节Harris评分,测量髋臼重建旋转中心和解剖旋转中心到坐骨结节水平连线的垂直距离,以及重建旋转中心和解剖旋转中心到耻骨联合中线的水平距离。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比较重建旋转中心与解剖旋转中心有无差异,检验髋臼假体位置安放的准确性。结果 术后3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 ~ 72个月,平均38.03个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血栓、脱位、骨折等并发症。Harris功能评分由术前(36.56±7.31)分提高到术后1年(80.74±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分别为(78.38±8.58) mm和(96.86±9.48) mm,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分别为(77.78±7.63)mm和(98.38±10.62)mm。将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与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与解剖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评估重建的髋臼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改良蛋壳刮除技术操作简单,能有效避免术中磨穿髋臼,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准确找到真臼并原位重建髋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收治的经侧卧位直接前入路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28例(38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总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初次下地部分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术侧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侧卧位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且术后获得平均(8.0±2.0)个月随访。平均手术切口长度(8.5±2.2) cm,平均单侧术中出血总量(100.1±57.2) mL,单侧手术持续时间(60.2±13.3)min,平均术后初次下地部分负重时间(12.3±8.6) h,平均住院时间(12.6±2.4) d。术后末次随访本组患者术侧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 侧卧位直接前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是肌肉间隙入路遂具有创伤小、术后术侧髋关节早期即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手术安全疗效确切,有利于术侧髋关节功能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仿生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双动臼杯在脊柱僵硬患者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行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1例(41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临床随访根据X线检查、Harris评分系统及手术前后髋关节总活动度进行评价。结果21例(41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38个月,中位数为25个月,平均(25.47±6.59)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0.80±10.35)分增加到术后末次随访的(87.41±10.18)分,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51.87±15.71)°增加到术后的(198.53±18.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显示所有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2例(3髋)出现异位骨化,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感染。结论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病变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双动臼杯高稳定性的特点,降低了 AS患者髋臼假体安放的手术技术要求,容错率较高,从而最小化脱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促进早期股骨头坏死修复的作用效果。 方法 2014年7月至2017年5月, 将采用改良二次离心法制作的 PRP 用于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26 例(35髋)( PRP 组)。采用非PRP治疗的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24例(32髋)患者(对照组),两组进行疗效比较,术后1、3、6个月行X线片复查,观察病情变化,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比较两组股骨头修复情况以及坏死进展并加以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PRP组患者股骨头外形良好,均未发生变形及塌陷,同种异体腓骨整合良好,股骨头密度增加。对照组7例发生塌陷,同种异体腓骨与股骨头界限明显,整合差。末次随访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 PRP组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7.82±9.6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8.45±6.02)分,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9.74±8.2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78.36±6.17)分;PRP组疼痛VAS评分由术前(4.6±1.2)分下降至末次随访的(1.7±1.0)分,对照组疼痛VAS评分由术前(4.3±0.9)分下降至末次随访的(2.3±1.1)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使用富血小板血浆后可以改善患者髋部疼痛、关节功能,促进骨长入,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钢丝捆扎结合加长骨水泥型人工双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优势。 方法 纳入8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钢丝捆扎结合加长骨水泥型人工双动头置换术,42例)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38例)。评估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失血量、卧床时间、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功能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失血量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明显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及1年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1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3.2%(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P=0.003)。 结论 钢丝捆扎结合加长骨水泥型人工双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术中创伤大,但卧床时间短,可早期下地行功能锻炼,利于恢复正常生活,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钢丝捆扎结合加长骨水泥型人工双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优势。 方法 纳入8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钢丝捆扎结合加长骨水泥型人工双动头置换术,42例)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38例)。评估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失血量、卧床时间、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功能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失血量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明显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及1年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1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3.2%(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P=0.003)。 结论 钢丝捆扎结合加长骨水泥型人工双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术中创伤大,但卧床时间短,可早期下地行功能锻炼,利于恢复正常生活,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联合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作用效果。 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 将采用改良二次离心法制作的 PRP 用于治疗早期ONFH18 例(27髋)作为PRP 组,采用非PRP治疗的治疗早期ONFH16例(24髋)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疗效比较,术后1、3、6个月行X线片复查,观察病情变化,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比较两组股骨头修复情况以及坏死进展并加以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①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PRP组患者股骨头外形良好,均未发生变形及塌陷,自体髂骨整合良好,股骨头密度增加。对照组7例发生塌陷,自体髂骨与股骨头界限明显,整合差。末次随访PRP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②PRP组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7.85 ± 9.7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8.51 ±6.13)分,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9.85 ± 8.1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78.42 ± 6.28)分;PRP组疼痛VAS评分由术前(4.5±1.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的(1.6±1.1)分,对照组疼痛VAS评分由术前(4.2±0.8)分下降至末次随访的(2.4±0.9)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临床使用PRP后可以减轻患者髋部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促进骨长入,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