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86例高血压患者,通过疾病感知问卷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疾病感知评价,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CIPQ-R个人控制性因子、治疗控制性因子、情绪陈述因子分数偏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疾病急慢性因子与疾病同一性因子、严重后果因子、情绪陈述因子、个人控制性因子和治疗控制性因子显著相关(r=0.414,0.423,0.309,-0.303,-0.422,P<0.05),情绪陈述因子与疾病急慢性因子、严重后果因子、个人控制性因子、治疗控制性因子、疾病相关性因子显著相关(r=0.309、0.347,-0.275、-0.284、-0.287,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与高血压的症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显著相关(r=-0.347,0.312,0.345,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一定的负性疾病感知情况,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大部分患者会处于负性状态中,不利于高血压的治疗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疾病感知特点。方法利用疾病感知问卷修订版(IPQ-R)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疾病感知评价,同时结合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IPQ-R各因子之间Pearson偏相关分析显示病程(急慢性)因子与疾病一致性因子、个人控制因子、治疗控制因子、后果因子和情绪陈述因子显著相关(r为0.768、-0.605、-0.714、0.731、0.790,P均0.05),情绪陈述因子与个人控制因子、治疗控制因子和后果因子显著相关(r为-0.708、-0.725、0.719,P均0.05)。胱抑素C与病程(急慢性)因子、周期因子、后果因子、情绪陈述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为0.552、0.393、0.456、0.442,P均0.05),与治疗控制因子、个人控制因子呈负相关(r为-0.285、-0.293,P均0.05);社区综合管理患者在病程(急慢性)、周期因子、后果因子、疾病一致性因子和情绪陈述因子得分明显低于非社区综合管理患者[(2.48±0.47)分,(3.02±0.45)分;(2.78±0.39)分,(3.02±0.26)分;(3.08±0.41)分,(3.32±0.30)分;(3.30±0.55)分,(3.57±0.41)分;(2.42±0.42)分,2.68±0.36)分; P均0.05];在治疗控制因子高于非社区综合管理患者[(3.69±0.29)分,(3.53±0.24)分,P均0.05]。社区综合管理患者检测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明显低于非社区综合管理患者[(0.94±0.15)分,(1.39±0.48)分;(10.40±2.07)分,(17.52±6.89)分,P均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疾病感知,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间接反映其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观幸福感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感知控制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于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采用疾病感知问卷中文修订版(CIPQ-R)中第2部分(疾病认知量表)评估患者感知控制情况,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评估患者主观幸福感,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患者应对方式,初步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主观幸福感、感知控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后,采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检验主观幸福感在感知控制与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溶栓治疗后3个月,98例患者MUNSH评分(18.31±4.31)分,CIPQ-R评分(115.78±16.79)分,积极应对评分(18.62±5.46)分,消极应对评分(10.35±3.32)分。经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MUNSH评分与CIPQ-R评分、消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P<0.05);CIPQ-R评分与消极应对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与疾病不确定感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2019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9.91±1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我效能、疾病感知及行为改变之间的关系,为脑卒中病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及依据。[方法]采用脑卒中自我效能量表(Stroke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SSEQ)、脑卒中行为改变问卷(Stroke Behavior Change Inventory,SBCI)及疾病感知问卷中文修订版(CIPQ-R)对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262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疾病感知总分为(167.48±5.85)分,自我效能总分为(63.13±14.06)分,行为改变总分为(10.25±2.73)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疾病感知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5),行为改变各维度(遵医服药、生活方式)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自我效能与疾病感知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7.834,P0.01),自我效能与疾病感知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在脑卒中的预防、康复及健康管理中应重视疾病感知、自我效能、行为改变情况的评估,重视自我效能在疾病感知及行为改变间的特殊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招远市玲珑英诚医院收治的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感知控制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并对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疾病感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健康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为提高患者健康行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和修订疾病感知问卷, 应用便利抽样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12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进行调查。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验证疾病感知在疾病不确定感与健康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52.21 ± 7.67)分, 健康行为得分为(63.77 ± 9.40)分, 疾病感知得分为(127.70 ± 26.19)分。健康行为及各维度包括运动、服药、指令、营养、责任、烟酒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r值为- 0.762~- 0.411, 均P<0.01), 与疾病感知呈正相关(r值为0.689~0.912, 均P<0.01)。疾病不确定感可显著负向预测健康行为(β = - 0.71, P<0.01);疾病不确定感也可显著负向预测疾病感知(β = - 0.85, P<0.01)。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控制源的关系,为预防护士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富阳及周边县市)6所综合性医院150名手术室护士,使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其进行测试.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得分为26.31±10.47,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9.18±8.64,去人格化倾向得分为7.64±5.28.不同国家、科室和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职业倦怠不同纬度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手术室护士的情绪枯竭与消极应对、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去人格化倾向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个人成就感与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预防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应鼓励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和塑造良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情绪状况,并分析影响其情绪状况的相关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选择2004-10/2005-08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65例为甲亢组,男27例,女38例,年龄18~69(37.44±14.49)岁。正常对照组64名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正常的健康人和部分本院医务人员,男31例,女33例,年龄22~61(36.01±14.54)岁。均按统一指导语自行完成了下列各项问卷的测试:①一般情况问卷(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等)。②抑郁自评量表。③焦虑自评量表。④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包括20个条目,分为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两个因子。⑤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包括12个条目,分为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两个因子。⑥艾森克人格测验(成人用):分为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4个分量表。结果:65例患者和64例正常对照完成测查,并全部纳入分析。甲亢组抑郁评分(52.69±8.62)高于正常对照组(42.85±10.17)(t=-5.93,P<0.001),甲亢组焦虑评分(48.02±8.06)高于正常对照组(38.49±9.31)(t=-6.03,P<0.001);抑郁评分与艾森克人格测验的神经质呈正相关(r=0.253,P<0.05),焦虑评分与艾森克人格测验的内外向呈负相关(r=-0.312,P<0.05)。结论:甲亢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明显增多,且其情绪障碍的发生与个性特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月-5月在脑病科住院并进行康复治疗的199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自我调节疲劳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得分为(47.39±4.54)分。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我调节疲劳与正性情绪、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r=-0.437,P<0.001;r=-0.633,P<0.001),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r=0.346,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功能锻炼依从性、NIHSS评分、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是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独立影响因素(R2=0.552,R2=0.528,F=23.153,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程度水平属于中等程度,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与应对方式屈服维度呈正相关(P〈0.01),与回避及面对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应提高患者对社会支持资源的利用,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水平、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并分析自我形象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对45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乳腺癌自我形象量表(BIBCQ)、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形象总分为(99.71±22.52);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2.05±0.54);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45±0.52);社会支持总分为(45.16±7.45)。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自我形象总分均呈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形象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鼓励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建立更加人性化、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有效地提高患者自我形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核心家庭妇女产后抑郁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150名城市核心家庭产妇施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回收率为88.0%。城市核心家庭产妇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10.00±2.99),(26.32±4.72),(8.11±1.73)分,SSRS总分为(44.31±7.02)分;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分别为(26.80±4.65),(10.61±3.65)分;EPDS得分(8.33±1.87)分,抑郁发生率为22.73%。 SS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及积极应对均与EPDS得分呈负相关(P<0.01),而消极应对与EPDS得分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是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国城市核心家庭妇女产后抑郁发生率仍然较高,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产后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培养产妇积极的应对技巧,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esing spondyliti,AS)患者生存质量现状与医学应对方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在本院门诊就诊的200例AS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和医学应对方式测评,了解AS患者生存质量和医学应对方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AS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66.82±5.57)分,其中心理状态维度得分最低为(10.65±4.05)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面对"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总分及其社会功能维度呈正相关﹙r=0.18、r=0.13,均P0.05﹚,"回避"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总分及其生理功能维度呈正相关﹙r=0.12、r=0.14,均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的生理功能维度呈负相关﹙r=-0.20,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患者生存质量受病程、医学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应对方式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影响(均P0.05)。结论 AS患者生存质量偏低,其高低与患者所采用的医学应对方式、病程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有关,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指导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医学应对方式,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精神病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病耻感状况,并分析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精神病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06例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406例精神病患者病耻感总分为(2.33±0.19),低于量表中点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57,P<0.01);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消积应对得分分别为(32.13±7.03),(25.75±7.31),(1.59±0.66)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505,0.000,-4.866;P<0.01);相关分析显示,病耻感与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利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与消极应对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消极应对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1),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越多的患者,病耻感越强。结论提高精神病患者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减少消极应对均有助于减轻其病耻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甲状腺癌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改善甲状腺癌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关系质量量表与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311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甲状腺癌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分层回归分析法探讨疾病应对方式和社会关系质量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各维度评分分别为:面对(18.96±2.54)分,屈服(13.15±1.48)分,回避(17.76±2.23)分;社会关系质量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家庭亲密度(20.47±2.61)分,家庭承担(15.22±2.22)分,朋友关系(14.75±2.03)分,总分(50.44±5.51)分。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甲状腺癌患者面对评分与社会关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屈服和回避评分与社会关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不同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甲状腺癌病程、淋巴结转移组的患者面对、屈服、回避3种疾病应对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淋巴结转移和社会关系质量均为甲状腺癌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预测因素( 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与社会关系质量具有相关性,应通过提高社会关系质量来改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初产孕妇产前焦虑现状,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263例初产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孕妇的焦虑标准分为(40.35±7.24)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90例(34.2%)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焦虑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r=-0.450、-0.315,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正相关(r=0.364,P0.05)。结论 1/3初产孕妇临产前存在一定的焦虑,其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应对方式越积极,焦虑情绪越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家属疾病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以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对病人的照护能力,最终改善冠心病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中文版(PPUS-FM-CV)、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2名冠心病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冠心病病人家属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常模;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的冠·心病病人家属应对方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系统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关系,其中病人家属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及疾病不确定性有较强的预测作用。[结论]冠心病病人家属尚未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病人家属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影响家属的应对方式;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是建立积极应对方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与压力情景应对方式问卷对114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2.1%的患者有中等水平或以上的疾病不确定感。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少采用任务应对方式,较多采用的是回避与情绪应对策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任务应对(r=-0.243,P<0.05)和回避应对(r=-0.263,P<0.05)与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情绪应对方式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r=0.321,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其疾病不确定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任务应对与回避应对方式可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分别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60例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状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0.72±13.97)分,处于中等水平,不明确性维度平均得分最高(40.27±6.87)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4.35±7.65)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1,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感受,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提高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