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我医院2006年6月2007年至7月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患者,统计学方法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尼莫地平组两侧ACA、MCA的Vp较对照组明显减慢,病死率和CVS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应早期使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2.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2):52-5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2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CV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MCV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及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逆时选取2007年1月以前采用保守治疗的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有效,且可有效缩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住我院的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绝对卧床、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镇静、止血、止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神经保护剂以及常规抗感染等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辅助使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2%(30/34),对照组为67.6%(23/34),经比较,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大脑中动脉(MCA)血液流速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MCA流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脑血管微循环,控制或消除脑血管痉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12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50ml,静脉滴注,然后改为尼莫地平片30mg,口服,结果:治疗组CVS发生率,CVS持续时间,脑梗死(CI)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尼莫地平防治SAH后CVS疗效显著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血管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给予尼莫地平10 mg&;#8226;d 1,静脉滴注,qd;对照组18例,给予山莨菪碱10 mg,po,tid.疗程均为14 d.两组同时给予降颅压、抗纤溶及对症支持治疗等.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或体征改善情况,并在治疗期间监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治疗组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率明显增高;相应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发现用药后12 h两者即出现差异显著性,即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此疗效持续到治疗2周.结论:静脉滴注尼莫地平较口服山莨菪碱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SAH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SAH后CVS的发生率为31.6%~66.1%,是SAH患者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SAH发生后防治CVS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脑血管发生病变而致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进而引起剧烈头痛甚至意识障碍为SAH的临床表现[1],当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环绕于脑血管周围,脑血管受到氧化血红蛋白、血管内皮素等刺激而产 相似文献
8.
胡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1-8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2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50ml静脉滴注,15d为1个疗程;同时予尼莫地平片30mg口服,每天3次,连用15d。观察2组病死率、CVS发生率和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病死率、CVS发生率和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防治SAH后CVS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口服尼莫地平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脱水、止血等兴师动众治疗。治疗组予尼莫地平20mg,口服,每日三次,余同对照组。结果 二组CV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尼莫地平口服预防SAH后CVS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尼莫地平治疗)和观察组46例(法舒地尔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用药后3周对脑血管痉挛观察,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lasgow预后评分显示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为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发热、头痛及面部充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尼莫地平对脑血管痉挛改善情况及预后均有较高疗效,但是法舒地尔的安全性较高,利于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预防与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圣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134-13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120例SAH后CV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治疗SAH后CVS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的58例明确诊断为SAH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72h内接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且表现轻微。结论法舒地尔防治由SAH引起的CVS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硫酸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硫酸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SAH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15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天;10天后改为1次/天,再用10天停用。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SAH患者脑动脉的收缩峰速度,观察各组CVS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继发CVS 4例(14.3%),对照组13例(50%)。治疗组患者脑动脉的收缩率流速(Vp)较对照组差异极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后与治疗前Vp相经差异极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p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硫酸镁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围手术期静脉应用以及术中灌洗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规范使用尼莫地平以及术中是否同时进行术野内灌洗分为3组,分析其与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围手术期规范使用尼莫地平患者术后血管痉挛发生率(23.2%)明显低于未规范使用该药物者(36.3%),P<0.01;术中同时进行灌洗组血管痉挛发生率最低(12.5%),灌洗组与单纯静脉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用药组为13.7%,同时辅助术中灌洗组为20.0%,而对照组为32.7%。结论围手术期静脉内使用尼莫地平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减少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术中灌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增加这种抗血管痉挛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盛世英!常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0,(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SAH后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梗塞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2天,平均8.3天;年龄52~81岁,平均65.6岁;临床Hunt-HessⅡ~Ⅲ级12例,Ⅳ~Ⅴ级3例;部分患者梗塞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 SAH后Hunt-HessⅡ~Ⅲ级;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人,7~10天左右易发生脑梗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兔均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枕大池注入生理盐水;其余3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SAH组为模型对照;二甲基亚砜(DMSO)组枕大池注入载体DMSO; SB组枕大池注入SB203580.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血管壁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SAH组和DMSO组基底动脉壁IL-6、ICAM-1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SB组在基底动脉痉挛改善的同时,基底动脉壁IL-6、ICAM-1蛋白和mRNA表达较SAH组和DMSO组明显下调(P<0.05).结论 SB203580明显抑制SAH后脑血管壁IL-6、ICAM-1的表达,提示p38MAPK可能通过SAH后脑血管壁炎症反应参与了SAH后CVS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实验研究通窍活血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的预防作用,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弥猴随机分为两组(各4只),开颅右侧大脑中动脉(MCA)近端旁置微透析管后自体动脉血覆盖复制SAH模型。SAH后治疗组予通窍活血汤、对照组予安慰剂连续口服12d。SAH前4d、SAH后7d,两次右颈内动脉造影。连续12d收集每天微透析液,分光光度法测量其氧合血红蛋白(OxyHb)浓度。结果两次造影治疗组右MCA近端口径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缩小明显(P<0.05),有严重的血管痉挛。OxyHb浓度:两组SAH后2 ̄5d无明显差异(P>0.05),6 ̄8d治疗组(8d后为零)明显低于对照组(11d后为零;P<0.05),治疗组峰值(5d)明显低于对照组峰值(7d;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能有效预防SAH后DCV,降低SAH后血管周边OxyHb浓度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