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春节后,女婿要我去做个常规体检,没想到查出空腹血糖13.0mmol/L,我不相信这个结果,第二天又去郴州人民医院复查,空腹血糖值15.0mmol/L,我只好无奈地接受了糖尿病这一现实。后来根据医师的建议,我购买了胰岛素和注射笔,女婿送我一个血糖仪,我开始老老实实地接受现实,自我注射胰岛素和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25日找到了“组织” 最初的惊慌担忧过去后,我接受了女儿患上1型糖尿病的事实。是的,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我只有接受并面对,此外别无他法。之前,我对与糖尿病有关的知识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好吧,只要去学,一切都来得及。  相似文献   

3.
又到有雪的日子了,我喜欢下雪.因为下雪天虽然寒冷、道路湿滑,可是,如果怀着一颗乐观的心去欣赏那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下雪天也是赏雪天。一如确诊糖尿病到现在自己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教给我的:只有接受井面对残酷的现实,才能够自得其乐,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相似文献   

4.
魏先生是来自我家乡某大学的一位教授,学识渊博,温文尔雅,在当地颇有声望。我同魏先生相识,源于我一位中学同学的推荐,理由也很简单:魏先生得了糖尿病。 魏先生是在8年前年度常规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的,去当地医院复查血糖后被确诊为糖尿病。据魏先生的描述,这件事当时对他打击很大,相当长时间里都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相似文献   

5.
袁世梁 《糖尿病之友》2011,(10):I0012-I0012
我患糖尿病22年,接受胰岛素治疗20年,平时喜欢摄影,也喜欢旅游,但因为自己有糖尿病,怕在旅游过程中照顾不好自己,总是一次次地放弃旅游机会。当我幸运地被选为内地糖尿病患者赴台医疗观光团的成员后,我特别高兴。  相似文献   

6.
因为我的职业原因,总是有同学咨询我关于糖尿病的事儿,当然他们大多数并不是糖尿病患者,而是家人有糖尿病,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的这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同学对糖尿病真的不了解,也存在不少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在2006年的一次体检中,我发现自己血糖异常,空腹血糖为7.6mmol/L。我的工作就是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化验数据,看着自己的数据,平时一向健康的我实在难以接受,真没想到这个所谓的“富贵病”会光顾我。  相似文献   

8.
答疑专家     
问题一:我注射胰岛素可以改为口服药治疗吗?我是一位体形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磺脲类药物失效转而接受胰岛素治疗已达半年,目前体重较前有所增加,血糖控制也比较满意。请问:我这种情况能否重新废复口服降糖药治疗,如果可以,时机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9.
很不幸,今年年初,我成为了一名糖尿病患者,这个看似老年专利的疾病,竟被我提前“受用”了。我甚至去抽奖,以证明自己的“幸运”。可是不管我愿不愿意,接受不接受,我的胰岛确实出了问题,连点儿误诊的可能都没给我留。我毫无悬念地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妈妈,为什么我要打水晶能量呢?其他宝宝都不要?”、“因为宝宝是火星宝宝,打能量水晶,宝宝就能够成为地球宝宝.”这大概是我听过的最美丽的谎言了,我很喜欢.如果当年妈妈也这样骗我,我想那个时候的我一定会更加欣喜地接受我最亲密无间的伙伴.  相似文献   

11.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您好!中华内科杂志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最佳中文医学期刊,能在上面发篇文章是我的理想,但是基于个人能力和客观条件,我知道目前还不太现实。读了2005年第1期王海燕教授和游苏宁主任写的《编者的话》,不禁为你们的办刊理想所感动,是的,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才能使中国的学术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所以想写一封信,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拿着行李走出了医院的时候,我思绪万千……这一天离我被诊断为糖尿病近两个月。这两个月我从无知无措到接受医院强化治疗到现在的停药,经历了很多。也承受了很多,心理变化很戏剧性的发生着,现在回头想想真是百感交集,有种重生后的感觉。而这心理的历程正是我最想说。最想与人分享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位患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对于我一个单身女性来说,现实有些残酷。去年我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当时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32岁正是人生精彩的年龄,可我却要面对这种终身疾病,每天要靠打针来维持生命。1年过去了,病情控制得不是很好,最近的血糖仍然很高,心情也受影响。面对家人我还要装作没事,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解释。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更不知这种痛苦何时是尽头。”  相似文献   

14.
我的怀孕经     
孩子已经两个多月了,我的体力也已经恢复差不多了。孩子目前比较省事,我也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的总结一下孕产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从我怀孕起就有糖友姐妹和我讨论交流有关怀孕的经验,其实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个人一些具体的做法未必适合所有的人。因此在这里我也不想过于细致地介绍我的具体做法,只是总结了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自便携式胰岛素泵应用于临床以来,其优良的治疗效果日益显现,著名的DCCT研究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明。胰岛素泵治疗引进我国以来,也逐渐受到广大糖尿病患者的青睐。然而受经济等因素限制.一度使众多糖尿病惠者望“泵”兴叹12001年国产圣唐胰岛素泵的诞生.填补了国内胰岛素泵的生产空白:三年来.使更多国人接受胰岛素泵治疗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专家门诊     
《糖尿病之友》2014,(1):76-78
Q.去年五月.我因腹痛去医院查出有6毫米的肾结石.同时血糖也偏高,住院后接受胰岛素强化降糖.并做了肾结石切除手术,出院回家后.血糖基本达标.但晨尿中总有白白的东西,药店给我推荐一种叫“唐克唐”的降糖药,用了一周后.症状仍不见好转,希望专家能结合我的情况推荐一些中西结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7.
五驾马车控制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健康宗旨。我早在糖尿病初期,就从书上学习到,很多年来,成为我控制血糖的指南。在将近十年的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体会,学习和总结,对五驾马车的内容,感悟比较多。由于时代发展和实践条件的丰富,我觉得,认识也需要提高,观念也应该改变。发挥自我生理条件功能,应该让饮食和运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适应人群中代替药物作用,我和病友们有这样的实践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糖尿病之友》2008,(2):8-9
我今年60岁,患糖尿病12年,读《糖尿病之友》也有很长时间了。我的感受是:未读《糖尿病之友》前,心灰意冷;读了这本杂志之后信心百倍,战胜病痛有了精神支柱,不再惧怕糖尿病。我由衷地认为,揭露利用大牌假冒名医欺骗我们消费者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揭发了骗子的丑恶嘴脸。读过《改变糖尿病,我能》一文,我深受感动,也激发了我的热情。  相似文献   

19.
五月的某天早晨,阳光明媚。我要去医生那儿拿例行的身体检查报告单。在我患上1型糖尿病之后的52年里,我已经习惯了定期去医生那儿一趟。这次,我也很快地到了那儿,看到检查结果一切良好,我辞别医生,开着车准备回家去。  相似文献   

20.
再谈老年人围麻醉期意外与并发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00050)李树人据White统计,老年人口中近半数在死亡前多接受手术治疗,所以老年人麻醉手术也随老龄社会的到来而显著增加。我院麻醉科1995年统计,每月麻醉病人中,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