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ICAM-1及树突状细胞(DC)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以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抗黏附抑制及其防治效果。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n=20)和非治疗组(n=20)。按不同再灌注时间(1,3,6和24h)再分为4组,另设假手术组(n=5)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分别观察大鼠肾组织中P-选择素、ICAM-1表达及CD1a^ CD80^ DC分布变化;同时观察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等改变。结果:①缺血再灌注1h起,P-选择素即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于肾内广泛高表达,至24h仍维持一定量水平;ICAM-1于缺血再灌注6h起持续以肾血管为主表达上调和明显增强。②CD1a^ CD80^ DC自再灌注1h起以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数量逐渐增多,至24h达峰,并与大鼠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密切相关。③此外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出现明显的肾组织细胞凋亡。④经抗P-选择素单抗处理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和ICAM-1表达受到抑制,CD1a^ CD80^ DC分布及数量减少,MDA含量降低和SOD活性上升,细胞凋亡减少,以及肾组织病理损伤和肾功能也相应减轻和改善。结论:本研究提示,黏附分子介导树突状细胞迁移聚集参与了肾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过程,而抗P-选择素单抗对此具有抗黏附调抑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与树突状细胞(DC)在大鼠啦侧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以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抗黏附调抑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n=18)和抗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n=18),按不同梗阻时间(1、3、7d)再分为3组,另设假手术组(n=6)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P-选择素、ICAM-1及DC在肾组织中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大鼠UUO第1d起即见P-选择素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在肾小管间质中表达上调,伴随CDla^ CD80^ DC在以肾间质为主部位的浸润。第3d P-选择素明显表达,ICAM-1以肾血管为主表达上调,且CDla^ CD80^ DC显著增多。至第7dP-选择素表达遂下调,ICAM-1表达明显增强,而CDla^ CD80^ DC在肾间质分布聚集达峰。经抗P-选择素单抗处理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ICAM-1表达受到抑制,CDla^ CD80^ DC分布聚集减少,且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减轻。结论P-选择索等黏附分子介导树突状细胞迁移聚集,可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病理损伤过程,抗P-选择素单抗对此具有抗黏附调抑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修饰肝素对急性肾损伤的防治及NK细胞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N -去硫酸肝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及NK细胞功能的调节。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 -去硫酸肝素治疗组和非治疗组。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肾组织中P -选择素表达、组织病理学和肾功能改变 ,NK细胞活性以及凝血指标 (PT、APTT)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肾脏P -选择素表达增强 ,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肾功能损害 ,且NK细胞明显激活。经给予N -去硫酸肝素处理后 ,肾组织P -选择素表达受抑 ,病理学改变及肾功能损害减轻 ,NK过度细胞活化下调 ,且对PT和APTT无明显影响。结论N -去硫酸肝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P -选择素及白细胞浸润 ,并相应调抑机体防御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小管细胞凋亡及炎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所有去卵巢处理后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及缺血再灌注雌激素治疗组(E2+I/R)(每组8只)。切除右肾,夹闭左侧肾动脉45 min,再灌注24 h后留取各组大鼠血和肾脏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肾组织病理学观察炎性反应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肾组织CD4+T淋巴细胞的浸润数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血BUN和Cr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P0.05),凋亡细胞数增加(P0.05),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炎症反应加重(P0.05),CD4+T淋巴细胞浸润增加(P0.05);与I/R组相比,E2+I/R组血BUN和Cr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P0.05),凋亡细胞数减少(P0.05),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炎症反应减轻(P0.05),CD4+T淋巴细胞浸润减少(P0.05)。结论雌激素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组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肾小管细胞凋亡,并且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CD4+T淋巴细胞浸润,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在体缺血冷藏再灌注后肺组织ICAM-1和P选择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LPD组和GBE组.建立兔在体缺血冷藏再灌注模型,对照组左肺不灌注肺保护液,阻断左肺门后直接将左肺下叶载体冷藏于10℃肺保存器内2h,再灌注2h;LPD组左肺门阻断后经肺动脉灌注LPD液,余同对照组;GBE组灌注液为合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的LPD液,余同LPD组。分别于左肺门阻断前、缺血2h、再灌注2h取左肺组织,RTPCR技术检测P-选择素和ICAM-1基因mRNA的表达;免疫纽化技术检测P-选择素和ICAM-1基因蛋白质产物量。结果 三组在缺血前及缺血2h再灌注前P—selectin基因mRNA表达量及其蛋白质产物免疫组化评分组间均未有显著性差异。再灌注2h后,GBE组P—selectin基因mRNA表达量厦其蛋白质产物免疫组化评分显著低于LPD组和对照组。,缺血前,所有三组ICAM—1基因mRNA表达量均未有显著性差异,在缺血2h后再难注前及再灌注2h后,ICAM—1基因mRNA表达量及其蛋白质产物免疫组化评分在GBE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LPD组。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抑制P—selectin和ICAM—1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使肺组织P—selectin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产物减少,从而减轻保存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银杏叶提取物作为肺保护液添加剂,在进一步研究后可以试用于临床肺移植,为中药提取物的开发应用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晓  张明钧 《现代免疫学》1999,19(6):355-357
本文探讨在肾缺血再灌注时P选择素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以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酶标法和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法, 检测P选择素单抗治疗前后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及凋亡细胞。结果表明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时, P选择素在肾内广泛表达, 肾组织出现显著病理改变并发生细胞凋亡; P选择素单抗作用后的肾组织中P选择素未表达, 无明显病理变化且细胞凋亡减少。提示: P选择素在肾缺血再灌注时介导了肾内中性粒细胞积聚和细胞凋亡并加重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肾损伤时细胞聚合糖性死亡与外源性凋亡。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以及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缺血60min再灌注24h的大鼠肾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与sham组比较肾缺血再灌注后(AKI组)肾组织PARP-1、caspase-3和TNFRα表达增强。PARP-1、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出现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组织,主要分布于肾小管,皮质和髓质外带的肾小管出现了大面积细胞坏死,表现为细胞肿胀,空泡形成,崩解脱落。在髓质外带肾小管坏死细胞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凋亡细胞,细胞皱缩,核固缩。电镜下坏死细胞肿胀,细胞器也肿胀,崩解消失。凋亡细胞皱缩,界限清楚,核染色质固缩边聚。结论大鼠肾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聚合糖性死亡和外源性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酮可可碱保护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取大鼠第一肝门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及乙酮可可碱给药组,观察每组动物的病理切片,分别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肝组织匀浆中内皮素-1(ET-1)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病理有明显的损伤改变。PTX保护组再灌注2、4h血清ALT、LDH、TNF-α和肝组织匀浆中ET-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PTX保护组P-选择素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脏微循环障碍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基础,给予PTX预处理可降低TNF-α、ET-1产生和减少P-选择素表达,从而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氟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促炎作用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血管细胞黏附 分子-1( VCAM-1)和E- 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基础上,将大鼠随机分为假 手术组( 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I/R 组)和七氟烷组;观察各组大鼠手术前、缺血15 min 和再灌注4 h 的 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收缩压乘积( RPP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D68+ 巨噬细胞数目、内皮细胞 ICAM-1、VCAM-1 和E- 选择素的表达;TUNEL 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缺血15 min 时,I/R 组和 七氟烷组平均动脉压和RPP 均显著下降;再灌注4 h 时,七氟烷组平均动脉压和RPP 均有所上升,相对于I/R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I/R 组内皮细胞ICAM-1、VCAM-1 和E- 选择素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七氟 烷则能够有效抑制I/R 引起的内皮细胞促炎分子的表达;对照组CD68+ 巨噬细胞为5.83 个/ 高倍镜视野( HPF), I/R 组数目为55.67 个/HPF,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七氟烷能够显著减少心组织内巨噬细胞的浸润,与I/R 组比较,降低了66.46%;TUNEL 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率2.20%,I/R 组为28.63%,两组间差异明显; 七氟烷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相对于I/R 组,降低了51.76%。结论:七氟烷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 皮细胞表面促炎分子的表达,减少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丙泊酚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丙泊酚在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 大鼠66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n=6)、肝缺血再灌注组 (IR 组,n=24)、丙泊酚预处理组 (P 组,n=24)和丙泊酚预处理+PI3K阻断剂 wortmannin 组 (P+W组,n=12),IR 组和 P 组按再灌注 1 h、3 h、6 h和12 h 分为 4 个亚组,P+W 组按再灌注 3 h和6 h分为 2 个亚组。S 组仅解剖肝门,不结扎;IR 组采用结扎肝蒂全肝缺血 30 min、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P 组缺血前 10 min 经尾静脉缓慢注射负荷剂量的丙泊酚 20 mg·kg-1,再以 20 mg·kg-1·h-1的速度尾静脉持续泵注直至处死,余同IR 组;P+W组缺血前经尾静脉注射 PI3K 阻断剂 wortmannin 15 μg·kg-1,余同 P 组。各组于再灌注 1 h、3 h、6 h和12 h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检测大鼠肺组织中总 Akt(t-Akt)、磷酸化 Akt(p-Akt)及 Bcl-2 蛋白表达水平;用 Annexin V-FITC/PI 法检测肺细胞凋亡率。结果:与 S 组比较,IR 组、P 组和 P+W 组肺组织中 p-Akt和 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肺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 IR 组比较,P 组 p-Akt 和 Bcl-2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肺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W 组上述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P 组比较,P+W 组 p-Akt 和 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肺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各组中 t-Akt 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 PI3K/Akt 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减轻肺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观察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间粘附分子-l(ICAM-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大鼠随机分正常组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ICAM-l的表达,经图象分析定量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肾缺血lh,再灌注24、48、72和96h)ICAM-1的表达水平。正常组肾组织未见ICAM-l表达,模型组大鼠肾缺血1h未再灌注时亦未见ICAM-1的表达,再灌注24h出现明显的ICAM-1表达,48~72h达高峰,并持续至96h。提示ICAM-1介导并参与了肾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2.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建立大鼠IRI模型,健康WistaI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未治疗组、LMWH治疗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术后1、3、6、24h组。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水平及中性粒细胞(PMN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通过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及趋化因子NF-κB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肾缺血再灌注未治疗组造模后1h,Scr水平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ICAM-1、NF-κB表达增多,肾小管坏死积分值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2)缺血再灌注6h以后,两组Scr浓度明显增高(P〈0.01),但LMWH治疗组SCr、ICAM-1、NF-κB表达水平及肾小管坏死积分值均明显低于模型未治疗组(P〈0.05);(3)肾组织中NF-κB表达与肾小管损伤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0.71,P〈0、01);而NF-κB与ICAM-1间则呈现显著正相关(r=0.62,P〈0.05)。由此说明:(1)ICAM-1、NF-κB在肾缺血再灌注早期的瞬时表达,可能参与了炎症早期的白细胞迁移与浸润,与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2)LMWH可通过减少ICAM-1及NF-κB的表达,阻抑炎症反应过程,减轻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异丙酚减轻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ham组);肝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异丙酚组(Pro组),于再灌注前5 min经右侧股静脉给予异丙酚20 mg·kg~(-1)·h~(-1)持续泵注30 min;JAK2抑制剂AG490组(AG490组),于建立模型前30 min腹腔注射AG490 10 mg/kg。再灌注6 h后处死大鼠,采集血样和肾组织标本,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检测p-JAK2、p-STAT_1和p-STAT_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的Cr和BUN浓度、肾组织的MDA含量、肾小管损伤评分及AI均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p-JAK2、p-STAT_1和p-STAT_3的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I/R组相比,Pro组和AG490组的血清BUN和Cr浓度、肾组织的MDA含量、AI和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SOD活性升高,p-JAK2、p-STAT_1和p-STAT_3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异丙酚可减轻肝冷缺血再灌注后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ICAM)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用眼针治疗,于缺血再灌注后72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测定海马组织ICAM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分别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且Western结果显示模型组ICAM蛋白量升高,mRNA的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眼针组大鼠海马组织ICAM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0.05)。结论眼针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海马组织ICAM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DOSM)对肾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中性粒细胞CD11b、CD54及CD62L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1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O)、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和地奥司明+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组(DOSM+I/R)。采用ELISA方法测定肾脏组织中MPO的水平,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54和CD62L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1h、3h、6h、12h、24h和48h不同时间点的肾组织中,I/R和DOSM+I/R两组MPO活性均随时间逐渐升高,于6h达最高,后逐渐下降,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中性粒细胞CD11b、CD54及CD62L的表达在相同时段I/R组显著高于SO组(P<0.05或P<0.01);而在DOSM+I/R组显著低于I/R组(P<0.05或P<0.01)。结论:DOSM可显著降低肾I/R病理过程中MPO活性,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CD11b、CD54及CD62L的表达,有助于减轻I/R时炎性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内HO-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肾组织内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夹闭大鼠双侧股动脉根部4h、开放2-24h复制肢体I-R模型。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肾内HO-1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标记HO-1蛋白的组织分布;用锌原卟啉抑制HO-1活性后,光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肢体I-R后肾组织HO-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各对照组,再灌注18h表达至峰值,再灌至24h仍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1);肢体I-R组近曲小管、髓袢粗段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密集的颗粒状HO-1免疫阳性产物;抑制HO-1活性使肢体I-R所引发的肾组织损伤明显加重。结论:肢体I-R后肾小管上皮细胞HO-1基因表达上调,所诱生的HO-1对肾组织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方法采用切除大鼠右肾,左肾蒂夹闭45分钟,再灌注2、6、12、24 h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的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肾小管凋亡细胞,确定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结果 IRI组BUN、Scr在再灌注后2h开始上升,在24 h达到高峰;肾组织24 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坏死脱落,小管可见细胞碎片及管型,小管排列稀疏、紊乱,管腔明显扩张,肾小球无明显改变;与Sham组相比,IRI各亚组肾小管凋亡细胞指数与损伤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及肾功能损伤的加重,肾小管凋亡细胞指数与损伤评分增加。结论切除大鼠右肾、夹闭左肾动脉的方法可成功建立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观察抗P选择素Lectin EGF功能域单抗 (PsL EGFmAb )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 (DC )表型以及促炎细胞因子IL 1 2分泌的影响 ,探讨PsL EGFmAb对DC炎性成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SCF、GM CSF、TGF β1 、Flt 3和TNF α体外培养体系 ,从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 ,并于成熟中用PsL EGFmAb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CD1a、CD1 1c、CD83、CD80、CD86和HLA DR ;采用RT PCR检测IL 1 2p35、p4 0mRNA表达 ;以及ELISA法测定IL 1 2p70分泌的含量。结果显示 ,PsL EGFmAb可下调成熟中DC表面CD1 1c、CD83、CD80、CD86和HLA DR的表达 ,同时能抑制DC内IL 1 2p35、p4 0mRNA的转录和IL 1 2p70的分泌。本研究提示 ,PsL EGFmAb对DC黏附共刺激分子表达和促炎细胞因子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并可能影响和调抑DC成熟及其提呈抗原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ICAM-1在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呈低表达;单纯缺血组(缺血90 min)ICAM-1表达上调(P<0.05);缺血再灌注组(缺血90 min再灌24 h)脑组织ICAM-1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单纯缺血组(P<0.01);灯盏花素治疗组于相同时限ICAM-1表达与单纯缺血、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显著下调(P<0.01)。大鼠脑组织ICAM-1 mRNA在假手术组呈低表达;单纯缺血组ICAM-1 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1);药物治疗组于相同时限ICAM-1 mRNA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灯盏花素下调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修复时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s)亚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变化,探讨其在肾损伤修复中的意义。方法:夹闭大鼠双侧肾蒂造成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应用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采用特异性底物磷酸化结合免疫沉淀法测定肾组织的ERK、JNK活性。结果:急性缺血后再灌注2h肾小管上皮细胞腔面微绒毛重新出现,肾小管PCNA阳性细胞开始增加;缺血45min使ERK活性降低,再灌注5minERK活性完全恢复;缺血45min对JNK活性无影响,再灌注5minJNK活性增加并持续到再灌注2h。结论:MAPKs活性变化,特别是JNK活性增加参与了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早期细胞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