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皮质醇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皮质醇作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终末产物,是反映HPA轴功能的重要生物指标。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存在皮质醇分泌异常,同时还发现给予皮质醇后可改善PTSD症状。目前PTSD临床症状多用量表评估,将皮质醇水平与量表得分做相关性分析,可以为PTSD症状的评估提供生物学依据。目的 探讨PTSD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异以及皮质醇与PTSD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PTSD患者24例,作为PTSD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月经周期相当的于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4例,作为对照组。PTSD组与对照组入院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录一般资料,PTSD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进行调查;PTSD组与对照组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根据采血时间所处的月经周期将PTSD组和对照组的女性分为黄体期、卵泡期、绝经期。结果 PTSD组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为165(131,181)μg/L,低于对照组的212(202,258)μg/L(Z=-5.574,P<0.001);PTSD组男性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为175(106,193)μg/L,低于对照组男性的214(208,235)μg/L(Z=-2.878,P=0.004);PTSD组黄体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为138(72,165)μg/L,低于对照组黄体期者的261(200,333)μg/L(Z=-3.130,P=0.002);PTSD组卵泡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为176(151,206)μg/L,低于对照组卵泡期者的261(200,333)μg/L(Z=-2.193,P=0.028);PTSD组绝经期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为138(83,186)μg/L,低于对照组绝经期者的209(202,229)μg/L(Z=-2.878,P=0.004)。PTSD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HAMD总分、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全身症状、躯体性焦虑、PCL-C总分、再体验、麻木和回避、警觉性增高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SD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低于健康人群,皮质醇水平可为临床评估PTSD患者的症状程度提供更多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8、TNF-α及血浆皮质醇含量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50例PTSD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的方法对PTSD患者血清IL-2、IL-6、IL-8、TNF-α及血浆皮质醇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PTSD组血清IL-2、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皮质醇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PTSD患者存在广泛的免疫异常,IL-2、IL-6、IL-8、TNF-α及血清皮质醇可能在PTSD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创伤后成长之间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6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问卷对患者开展调查。分析患者量表及问卷得分情况;比较不同特征患者量表及问卷得分;分析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关联性;比较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2个月时量表及问卷得分。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生活的欣赏、精神改变、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及与他人的关系与回避、再体验评分均为负相关(P<0.05)。出院后2个月时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得分低于出院时,创伤后成长得分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同创伤后成长存在明显相关性,创伤后成长能力越强,应激障碍症状则恢复越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情感危机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病人的心身健康状况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收集情感危机所致PTSD病人2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PTSD症状调查,测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 28例病人中,PTSD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兴趣爱好范围变窄(100.00%),激惹或易发怒(96.43%),难以入睡或睡眠不深与难以集中注意力(均为92.86%),不由自主地重现创伤事件(89.29%),情感范围有所限制(85.71%).PTSD组SCL-90总分及9个因子分均高于常模(t=6.367~13.114,P<0.01).PTSD组血浆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t=2.221,P<0.05).结论 情感危机所致PTSD严重影响病人心身健康,较多出现警觉性增高症状;其血浆皮质醇浓度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家庭关怀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67例癌症患者,依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分分为家庭功能障碍组、家庭功能良好组,尔后分别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的测评及分析.结果 67例患者APGAR评分为0~6分者28例;7~10分39例.家庭功能良好组评分为(4.52±1.27)分,家庭功能障碍组评分为(3.86±1.23)分,两者差异显著( t=2.13,P<0.05).家庭功能良好者PTSD-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家庭功能障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癌症患者APGAR与PTSD-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或<0.05).结论 家庭关怀度与癌症患者的心理应激状况密切相关,家庭功能良好者,其心理应激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灾难后心理创伤是临床心理学领域和精神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灾难后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ASD预测PTSD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回顾了ASD诊断预测PTSD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综述了ASD各种症状(分离、再体验、回避、唤起水平增高症状)对PTSD的预测作用,以及认知模式和叙事特点等因素对PTSD的预测作用。总之,作者认为,以ASD诊断和ASD各种症状预测PTSD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SARS相关3类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拟应激源-认知情况问卷、事件影响量表(IE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作为工具,对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及疫区公众进行调查.结果1.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疫区公众PTSD症状检出率分别是:55.1%、25.8%、31.18%;SARS患者PTSD症状的检出率最高(P<0.01).2.3类人群PTSD的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RS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是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3.相比2003年9月的第一次调查,2004年9月第二次调查IES-R条目严重出现率明显下降.结论1.在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的各人群中均产生了PTSD症状,SARS患者的PTSD症状检出率最高.2.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不同人群产生PTSD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3.随着时间改变PTSD症状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发生后,受害者和救援人员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个体再度体验创伤,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干预,如暴露治疗、焦虑管理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研究发现这些技术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疾病、缓解症状、减少疾病、阻止迁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SARS相关3类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自拟应激源-认知情况问卷、事件影响量表(IE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作为工具,对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及疫区公众进行调查。结果 1.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疫区公众PTSD症状检出率分别是:55.1%、25.8%、31.18%;SARS患者PTSD症状的检出率最高(P〈0.01)。2.3类人群PTSD的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RS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是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3.相比2003年9月的第一次调查,2004年9月第二次调查IES—R条目严重出现率明显下降。结论 1.在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的各人群中均产生了PTSD症状,SARS患者的PTSD症状检出率最高。2.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不同人群产生PTSD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3.随着时间改变PTSD症状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11.
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失配性负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患者失配性负波 (MMN)的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Bravo脑电生理仪 ,对 2 3例PTSD和 2 4例适应障碍 (AD)及 3 0名健康军人 (NC)的MMN作了检测。结果与NC组比较 ,PTSD组MMN的潜伏期延迟、波幅增高 ;AD组与NC组MMN的潜伏期和波幅均无显著性差异 ;与AD组比较 ,PTSD组MMN的潜伏期延迟、波幅增高 ;PTSD组P3 0 0 波幅 ,较NC组和AD组均低。结论MMN技术可作为P3 0 0 检测的一种补充手段 ,而用于PTS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自我心理弹性的关系,为早期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舟曲县的592名学生进行儿童自我心理弹性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17项筛查问卷调查.结果 PTSD筛查阳性组共有45人,占总人数的7.60%,其中男生15人(占2.53%),女生30人(占5.07%);男女生在心理弹性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TSD筛查阳性组的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PTSD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54,P=0.000).结论 心理弹性可作为PTSD发生率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创伤后应急障碍是地震震后暴露者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而青少年是易罹患该障碍的高危人群。以文献复习方法归纳地震灾害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并展望该问题下一步的研究趋势将有助于为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由严重创伤性事件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神经影像学技术为揭示PTSD的异常神经环路,提供了一种无创的研究手段,有助于寻找诊断和疗效评估相关的有效生物学指标。文中综述PTSD脑结构磁共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氟西汀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大鼠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动物模型,以溶剂(蒸馏水)为对照组,以应激后用2种不同浓度的氟西汀干预为实验组.在SPS结束后第15~21天,测试旷场实验、高架十字实验、MWM水迷宫实验,分别评定大鼠对环境的恐惧反应,高警觉性,焦虑/抑郁行为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在旷场实验中,大鼠水平活动度、中央活动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两指标[(4678.85±495.33)mm,(22.15±3.43)s]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9276.74±805.35)mm,(35.66 ±3.17)s,P<0.05],氟西汀干预组显著高于模型组[F1(8895.85±599.78)mm,(40.23±4.32)s;F2(8654.07±866.05)mm,(41.57±4.34)8,P<0.05].在高架十字测试中,大鼠开臂进入次数的百分比和停留时间存在组间差异(P<0.05).模型组[(23.67±2.87)%,(12.46±2.55)%]2指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37.21±2.34)%,(18.08±2.22)%,P<0.05],氟西汀干预组[F1(32.62±4.57)%,(17.58±3.23)%;F2(39.75±4.46)%,(019.74 ±4.44)%]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在MWM水迷宫实验中,上台潜伏期存在组间差异,模型组潜伏期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氟西汀干预组.模型组在靶象限活动时间百分比和穿越站台次数显著低于其他组.结论 早期给予氟西汀可以明显改善大鼠对环境的恐惧反应,高警觉性,焦虑/抑郁以及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在突然遭遇强烈的精神应激后出现的延迟发生而又较持久的应激障碍.本文就多巴胺D2基因(DRD2),多巴胺D2受体及多巴胺系统与PTSD疾病发生及其相关特性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创伤人群心理弹性水平的研究,探析不同创伤结局人群心理弹性差异,为降低创伤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促进其精神心理健康转归,建立有效可行的干预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各大综合性医院的住院患者549名,进行问卷调查,探析心理弹性水平。再将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结果阳性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理弹性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心理弹性得分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高,心理弹性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婚姻状况在个人强度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职业人群的心理弹性得分在未来组织风格分量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弹性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PTSD的发病呈显著相关(P<0.01,OR=1.976),心理弹性得分较低的个体PTSD发病率明显高于心理弹性高的个体。结论:①个体心理弹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弹性较低的个体比心理弹性高的个体更易患PTSD,可视为PTSD发病的高危人群;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家庭及事业的稳定,个体的心理弹性也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患者的存活时间不断延长,癌症引起的慢性应激损害即癌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癌性PTSD与普通PTSD有显著差异,各种神经影像学工具,如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为深入研究与肿瘤相关的精神异常现象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极大地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文章就神经影像学在与肿瘤有关的PTSD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