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细胞计数的高低与脑卒中的发生及预后有关〔1,2〕,但缺乏大宗病例的报道。为此,我们探讨了脑卒中782例白细胞计数与脑卒中病情、预后等关系,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3年9月~1997年9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782例,均经头颅CT证实,并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年龄45~70岁,平均6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3d(1h~7d)。其中脑出血306例,男158例,女1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18例,男62例,女56例。脑梗死358例,男192例,女166例。患者均无感染及血液病史,且近2周内未用过对白细胞有影响的药物。1.2 方法 均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所处温度不同的情况下,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0月行血常规检查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集患者的全血标本,每例患者的标本分为两份,分别放置在室温与4℃环境中,每份标本的放置时间为0 h、2 h、4 h、8 h、12 h、24 h。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室温下不同放置时间:放置12 h、24 h, MCV水平明显高于0 h即时检测;放置4 h、8 h、12 h、24 h后检测,MPV水平明显高于0 h即时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温度下不同放置时间:血液标本放置24 h后检测,MPV水平显著高于0 h即时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温度、相同放置时间:室温8 h、室温12 h、室温24 h三个时间点,HMCH水平均显著低于相同时间段4℃环境下的检测结果;MCV在放置12 h、24 h后,检测结果开始出现差异,与4℃环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后的24 h内,标本的存放时间、存放温度会一定程度的影响检测结果,建议血液标本采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SysmexSF - 30 0 0血液分析仪五项分类结果与手工分类结果。方法 :根据血液分析仪的各项提示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 ,运用Excel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仪器分类与镜检法分类比较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两种方法之间相关性非常显著 (r=0 915 ,P <0 0 1) ,而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但相关性差 (r=0 5 13)。结论 :当单核细胞、嗜碱粒细胞高于正常范围时 ,应进行镜检 相似文献
4.
保存前白细胞过滤对血液保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存前的白细胞去除是否会增强血液保存中红细胞的抗损伤能力 ,目前仍无统一的看法。起初 ,人们认为白细胞在保存过程中的降解可能会释放一些酶类 ,对血液成分造成损害。然而 ,保存前的白细胞过滤似乎对血小板的保存损伤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过滤后血小板与未处理的血小板的多项指标没有差别。本实验旨在通过监测全血经去白细胞处理后不同阶段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 ,初步探讨白细胞过滤对血液质量及血液保存效果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选择 7名健康献血者。CPDA保存液常规采集其血液 2 0 0ml,混匀均分成滤过组和对照组。滤过组于采血后 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17项生化项目检验结果 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检测时间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在不同存放时间内检测17项生化指标,用SPSS13.0对实验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1 h内检测结果 相比,血液标本放置4 h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血糖(Glu);血液标本放置8 h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Glu、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AST、K+;血液标本放置24 h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Glu、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TBIL、ALT、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 (CHO)、K+、Na+、Cl-、Ca2+、P-.结论 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 有影响,应做好标本分析前的时间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8份静脉血标本分别用Sysmex~(TM)K—1000和显微镜进行白细胞分类,用直线回归和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两种方法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间细胞的相关系数(依次用r_N、r_L、r_M表示)分别为:①无旗标r_N=0.9630,r_L=0.8655,r_M=0.4057;②WL出现r_N=0.9141,r_L=0.8629,r_M=0.4781;③T_2出现r_L=0.9225;④T_1出现为仪器不分类情况。上述r_N、r_L相关性非常显著,r_M相关性较低。中间细胞假阳性较多,假阴性较少。结果表明,K—1000可作为对白细胞分类的筛选手段,但其性能不够完善,尚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在特殊情况下仍须进行人工分类。 相似文献
7.
《临床军医杂志》2015,(7)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送检时间对其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按不同送检时间对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300份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分为6组(0 min组、10 min组、30 min组、1 h组、2 h组和3 h组,每组各50份标本。采用相同方法对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浓度(HGB)4项血常规检查项目进行统计,比较4种项目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0 min组、10 min组、30 min组和1 h组之间比较,WBC、RBC、PLT和HGB检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 h组和3 h组WBC检测值明显低于0 min组,BC、PLT和HGB的检测值明显高于0 mi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超过2 h送检的血液标本,其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1 h内送检的血液标本保持了与立即送检相似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白细胞的变化,分析炎症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36例糖尿病住院病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n=102)和糖尿病无肾病组(n=334),检测血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白细胞总数为(7.10±2.21)×109/L,糖尿病无肾病组为(5.61±1.34)×109/L,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270,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值糖尿病肾病组(4.47±2.03)×109/L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3.18±1.04)×109/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481,P<0.001)。相关分析,白细胞数与肌酐(C r)呈正相关(r=0.155,P>0.05)、与尿素(Urea)呈明显正相关(r=0.295,P<0.01)、与血糖(GLU)无明显相关(r=0.055,P>0.05);中性粒细胞与C r、Urea呈明显正相关(r=0.260,0.398,P<0.01)、与GLU呈正相关(r=0.163,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与肌酐、尿素水平呈正相关。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炎症反应,炎症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美国产CoulterMAXM“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与人工显微镜下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 ,以探讨该仪器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的可靠性。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仪器及试剂 CoulterMAXM“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CoulterMAXM“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运用VCS技术即电阻法测细胞体积 (Volume)大小 ,高频传导 (Conductivity)电磁探针测细胞内含物 ,单色激光光散射(Scatter)分析细胞结构、形状和颗粒信息来对白细胞进行三维分析 ,直接测定血液… 相似文献
10.
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借助于计算机进行细胞图象的处理研究,实际上是将现代技术中的信息理论用于分析细胞。它既可科学地帮助临床细胞病理学家总结诊断经验,又可充分发挥计算机视觉分辨率高且抽取细胞特征灵活多样的特点,这就为细胞的定量分析、研究生命现象及各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国外非常重视这类研究工作,并于70年代初期就在市场上推出相应的实用系统,如美国产的HEMATRAK、TRAL、ADC-500和日本东芝的CYDEST 等。但这类系统都是以大型计算机为主机,依赖于专用硬件的支持,使得系统的价格昂贵,在国内医院难以推广应用。细胞图象的计算机自动分析研究在我国开展较晚,其中大部分研究人员集中精力在一些新算法的研究上,而忽略了实用系统的研制。以至目前尚无理想的可供临床普及使用的系统报道。1989年我们与省人民医院合作开始了该项的研究,在如何提高处理速度和识别率、改善用户接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已开发出一套血液中白细胞图象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实现了人体血液中六类白细胞的自动识别分类。本文在介绍白细胞的计算机自动分类系统基础上,提出了白细胞识别分类算法,包括白细胞的自动检出、区域分割、特征提取与选择、决策树分类器的设计与实现等。对3000余例实际白细胞分类结果表明:六类白细胞(1)嗜中性杆状细胞;(2)嗜中性叶状粒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4)嗜硷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6)单核细胞的正确识别率达92%,处理速率每个细胞为2s。使之向临床实用化跨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Coulter MAXM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结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Coulter MAXM血细胞分析仪对人体血液中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采用 1 5 % EDTA-K2抗凝的静脉全血 1 ml分别用仪器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和制备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显微镜油镜下分类计数 ,二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重复性较好 ,NE,LY,MO,EO,BA等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 .5 1 % ,4.5 2 % ,1 0 .7% ,1 6.1 % ,3 0 .1 % ;与显微镜油镜下 2 0 0个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相比 :镜检阴性 1 3 7例中 ,仪器分类有假阳性 5 6例 (占 40 .9% ) ,以显微镜检查分类结果为标准 ,本组病例仪器分类的特异性为 5 9.1 % ,敏感性为 89.5 % ;阴性标本的两种方法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比较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相差不显著 (P>0 .0 5 )。结论 仪器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和手工显微镜油镜下白细胞分类计数各有所长 ,应联合应用、互相补充。对于白细胞仪器分类计数无警号提示的分析结果可以做为一般性筛查检验 ,可不镜检 ;而对于白细胞分类计数有任何警号提示及确诊为血液病的患者标本均应进行人工显微镜油镜下白细胞分类计数 相似文献
12.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对家兔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肌肉注射后对家兔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合格家兔,随机分成3组:肌肉注射1次组、肌肉注射2次组、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结果肌肉注射1次组,与0h相比,注射后6~12h内,83%的家兔白细胞升高达峰值(P<0.05),但随后便开始下降,至24h白细胞已降至正常水平;肌肉注射2次组,与0h相比,注射后6~12h内100%家兔白细胞显著性升高(P<0.05),至24h仍有83%的家兔白细胞显著升高(P<0.05);肌肉注射1次和2次组在6、12h时间点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白细胞计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肌肉注射2次组在24h时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肌肉注射2次/d,升高白细胞的效果优于肌肉注射1次/d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糖最容易分解,特别是置于室温的血标本如果未经离心处理,其存放时间长短对血糖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对糖尿病病情的判定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为此,我们将糖尿病病人血标本放置一定时间后进行检测,以探讨不同放置时间对其检测值的影响情况及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糖尿病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44~72岁,平均58岁。血糖6.65~14.00mmol/L,平均9.83mmol/L。健康对照组31例,男26例,女5例;年龄18~57岁,平均32.5岁。血糖3.90~5.60mmol/L,平均4.85mmol/L。1.2 仪器 日本UV-66自动分光比色仪。上海分光仪器厂721分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静脉血白细胞过滤法对脓毒症犬白细胞CD11/18、CD14的影响。方法 大肠埃希杆菌(O111∶B4)经静脉注入健康犬体内建立大肠埃希杆菌型脓毒症犬模型。将脓毒症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9)和白细胞过滤组(过滤组, n=9)。过滤组犬行静脉血白细胞过滤。以开始注入大肠埃希氏杆菌点为T0′, 开始静脉血白细胞过滤时间点为T0。检测两组犬T0′、T0、T1、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体温、红细胞浓度(RBC)、血小板浓度(PLT)、白细胞浓度(WBC)、血浆TNF-α浓度、IL-6浓度、中性粒细胞CD11/18与单核细胞CD14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过滤组心率、RBC浓度、PLT浓度、血清TNF-α浓度、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时MAP升高, 体温降低, WBC浓度下降 (P<0.05); T5时中性粒细胞CD11/18表达下降(P<0.05);T1, 5时单核细胞CD14表达下降(P<0.05)。结论 静脉血白细胞过滤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大肠埃希杆菌型脓毒症犬的血流动力学, 降低白细胞浓度, 降低中性粒细胞CD11/18和单核细胞CD14的表达, 对血浆中炎症因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脉压和代表炎症反应的标志物--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方法选用我院200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资料较全的高血压患者156例为观察对象,所有高血压患者均服用1种或2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150/90 mm Hg以下.清晨空腹抽血测定白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于抽血前3 d不同时间测量血压3次,分别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计算其脉压.并根据脉压分为四组:≥70 mm Hg组,60~69 mm Hg组,50~59 mm Hg组,以及<50 mm Hg组.比较不同脉压组各项指标结果及与脉压的相关性.结果 156例患者均测得各项指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不同脉压组性别、年龄、收缩压、白细胞数、尿素氮、肌酐及甘油三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白细胞、血糖、肌苷及甘油三酯是脉压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P<0.05).结论 脉压升高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也升高,脉压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增加可能是通过炎症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吸氧对大强度运动后红细胞形态、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吸氧对大强度运动后红细胞形态、血液流变特性变化的影响。方法:7名男子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并在安静时,运动后3、15、30分钟测定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血细胞集聚指数(RCA)、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压积(Hct)及红细胞形态等指标。同时比较各指标在恢复期吸氧与吸空气条件下的变化。结果:(1)在安静时吸氧与吸空气条件下,血流变各指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3、15、30分钟,吸空气条件下血流变指标PV、RCA、TK、Hct及第15分钟心率(HR)明显高于吸氧条件。(2)运动后3、15、30分钟,吸空气条件下红细胞形态与吸氧相比较明显不同;吸氧条件下第30分钟变形的红细胞已恢复到安静时形态。以上结果表明,运动后恢复期吸70%O2,能够加快血流变各指标、红细胞形态的恢复,可能是运动后疲劳消除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硫酸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SLE患者,按照盲抽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羟氯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对138例T2DM患者和46例健康患者(对照组)的WBC、糖、脂肪代谢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T2DM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WB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WBC与年龄、病程、BMI、hs-CRP、HBA1C、LDL、HOMA-IR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WBC为因变量,仅有年龄、病程、BMI、hs-CRP、HBA1C、HOMA-IR、LDL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WBC的升高(虽然在正常范围内)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生,也可能成为T2DM的危险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计数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并评价其在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4例经CT证实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第21天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近期预后差定义为mRS≥4。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RS≥4患者36例(48.6%)。mRS≥4组急性期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RS<4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是近期预后差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1.445,95%CI:1.189~1.755,P<0.01)。白细胞计数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698~0.908,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白细胞计数预测脑出血近期预后差最佳阳性分界值为10.0×109/L。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白细胞计数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急性期白细胞计数≥10.0×109/L预示近期预后较差。白细胞计数作为近期预后的预测指标价值中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出血与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关系。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于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104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年龄<55岁组(n=50)与年龄≥55岁组(n=54);根据疾病缓解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缓解组(n=52)与未缓解组(n=52);根据血小板计数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20×10~9个/L组(n=56)与血小板计数≥20×10~9个/L组(n=48);根据白细胞计数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白细胞计数<50×10~9个/L组(n=71)与白细胞计数≥50×10~9个/L组(n=33)。比较各组患者化疗后并发出血情况。结果年龄<55岁组化疗后并发出血率为20. 0%(10/50),显著低于年龄≥55岁组的53. 7%(29/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疾病缓解组化疗后并发出血率为23. 1%(12/52),显著低于疾病未缓解组的51. 9%(27/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小板计数<20×10~9个/L出血率为51. 8%(29/56),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20×10~9个/L组的20. 8%(1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白细胞计数<50×10~9个/L组出血率为29. 6%(21/71),显著低于白细胞计数≥50×10~9个/L组的54. 5%(1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患者年龄、病情状况、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与血液病化疗后并发出血密切相关。临床上可对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预测化疗后并发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