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胸段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30岁。因右下肢麻木伴走路不稳10年余,腰痛、走路不能2d入院。病程中,时因感冒发烧致症状加重。5岁时患有结核性脑膜炎,遗留有走路不稳。入院时查体:神清语利,一般状态较好;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呈折刀样,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平脐以下痛温觉减退,以右侧明显,胸椎12压痛。MRI示:胸9~11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较长的结节状T1等信号、T2略高信号影,大小约1.8cm×6.0cm,脊髓受压变细,胸椎右凸。在全麻下行胸椎管9~11探查术,术中见胸椎管内9~11硬膜下右腹侧囊性肿物1.8cm×6.0cm,囊壁半透明,左侧与脊髓粘连增生,囊内液为灰白色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囊肿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有明确症状的11例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囊肿的临床资料。采取显微镜下囊肿交通口封闭术+囊肿切除术治疗。结果 腰背部疼痛10例,下肢进行性乏力9例,下肢疼痛5例,大小便无力4例;术前MRI检查证实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外囊性占位,平均累及(3.7±0.7)个节段。所有病例均完成囊肿交通口封闭,囊壁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5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症状,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症状均减轻。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所有病人McCormick分级提升一个等级以上,VAS评分[(2.54±1.81)分]较术前[(5.65±2.35)分]明显改善(P<0.05),腰痛ODI评分[(10.72±3.44)分]较术前[(28.52±4.35)分]明显好转(P<0.05),MRI检查证实囊肿均无复发,X线检查无脊柱失稳变形。结论 症状明显的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囊肿应行手术治疗,显微镜下确认并严密封闭囊肿交通口,复位椎板,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20例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囊壁次全切除16例,大部分切除4例;瘘口严密缝合17例,用附近残留囊壁缝合并以肌肉及脂肪加固3例。术前腰背痛20例,术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2.14±2.02)分]较术前[(6.17±1.07)分]明显降低(P<0.05)。术前放射性下肢痛17例,术后VAS评分[(1.97±3.15)分]较术前[(7.09±2.11)分]明显降低(P<0.05)。15例运动障碍术后远端肌力提高1~3级。8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2.75±1.32)分]较术前[(1.97±2.01)分]明显增高(P<0.05)。术后随访6个月~10.5年,脊髓功能状态按McCormick分级标准,均达到Ⅰ级;末次随访MRI检查证实囊肿无复发,脊柱序列及曲度完好,未见脊柱不稳定。结论 胸腰段椎管内长节段硬膜外脊膜囊肿以慢性进行性脊髓及马尾神经受压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手术应采取对脊柱生物力学影响最小入路,显微镜下剥离切除囊壁,修补脑脊液瘘口,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6年来我科收治的21例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1例,占同期小儿椎管内肿瘤总数的13.7%,发病平均年龄为7.7岁,男女之比为6:1。囊肿位于颈段者占62%,位于胸段者19%,颈胸交界和腰骶段者各占9.5%;部分患儿合并有其他发育畸形。囊肿全切除率和近全切除率达到80.9%。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为良性病变,早期诊断和显微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1977年1月至1995年10月收治374例椎管内肿瘤病人,肿瘤位于颈段椎管内76例(20.3%),其中硬脊膜外肿瘤21例,硬脊膜内髓外34例,硬脊膜内,外同时生长11例,髓内肿瘤10例,肿瘤全切除55例(72.3%),次全切除13例(17.1%),活检加椎板减压手术6例,椎板减压2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31例颈椎管内肿瘤,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3月至2006年3月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8例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诊断为神经鞘膜瘤16例,神经纤维瘤5例,脊膜瘤7例,室管膜瘤4例,胶质瘤2例,血管网状细胞瘤、转移瘤、脂肪瘤、肠源性囊肿各1例。除2例哑铃形神经鞘瘤因椎管外部分体积巨大采取分期手术外,其余病例均一期切除肿瘤,全切率89.5%(34/38),次全或大部切除10.5%(4/38)。结论MRI可提供较全面的颈段椎管内肿瘤诊断信息,是其最佳的诊断方法;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0年1月~2003年6月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颈段各种性质的椎管内肿瘤18例,其中硬膜下良性肿瘤11例,脊髓内恶性肿瘤7例,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2~64岁,平均52岁。病程3~36月。发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及疼痛、麻木,感觉分离6例,二便障碍者11例。髓外硬膜下肿瘤表现为上下肢单瘫者8例,多伴有根痛及感觉障碍症状,单纯根痛、麻木2例;脊髓髓内肿瘤中双上肢瘫重于下肢瘫者4例,感觉分离明显,其中四肢瘫累及肋间和膈肌运动障碍者2例,有明显呼吸困难和缺氧表现。1.2影像学检查均行MRI检查,其中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椎管内罕见部位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病人在电生理监测下行后正中入路病变切除术,见囊肿有明显边界,内含清亮液体,局部与脊髓及神经根黏连明显。结果术中完整切除囊壁。病理免疫组化:CK及CK7(+),CK20、TTF1和S-100(-),诊断为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病人痊愈出院,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随访4个月,腰背痛完全缓解:一结论支气管源性囊肿好发于颈部和上胸段椎管的脊髓腹侧,位于其他部位罕见。囊肿本身位于脊髓外,且边界清楚,手术全切除率较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高颈段椎管内肿瘤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20例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7~58岁,平均35.8岁,病程1个月至3年。首发症状以根性疼痛9例,以单侧或双侧肢体乏力和(或)伴麻木11例,有胸闷、呼吸困难3例,有不同程度括约肌功能障碍15例,所有病例病情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总结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操作技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0例椎管肠源性囊肿的手术入路、操作方法及手术疗效.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获得囊肿全切除,2例(其中1例为复发病例)获大部切除;19例患者术后症状体征不同程度改善,1例出现一侧下肢肌力减退;17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平均随访31.2个月.随访患者中16例症状体征不同程度改善,15例囊肿全切除患者MRI复查未见囊肿复发,2例囊肿大部切除病例见囊肿复发.结论 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全切除、彻底治愈椎管内肠源性囊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男,3岁,因腰背部疼痛一月,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乏力一周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脊柱未见畸形,胸4椎体有压痛,双下肢肌张力稍减弱,肌力均为Ⅱ级,膝反射、踝反射稍活跃,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MRI示胸3~4椎管内脊髓腹侧占位病变,约1.5cm×1.0cm。诊断为胸3~4椎管内神经纤维瘤。手术打开椎管,切开硬脊膜,小心牵开脊髓,发现胸4~5脊髓腹侧有一囊性肿物,灰褐色,穿刺抽出咖啡色囊液3ml后,在显微镜下将囊肿完全切除。病理报告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后第3天开始,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双下肢肌力逐渐恢复至Ⅳ级以上,能单独行走,半月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因"背部疼痛1周,右下肢麻木2d"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发育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颈无抵抗。脊柱四肢无畸形。右下肢膝关节以下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2例小儿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2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儿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 12例囊肿均行显微手术切除,全切7例,次全切5例.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短期内均有改善.随访4个月至6年,除1例单侧下肢肌力Ⅳ级外,其余均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惟一有效方法,全切或次全切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正确的显微手术操作是取得满意疗效及避免并发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患者张某、女性、40岁、汉族、农民。因双下肢感觉麻木、无力伴大小便障碍10月,于2005年12月25日入院。自诉于2005年2月起感觉双足麻木及发凉,随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双下肢感觉麻木、发凉及无力、大小便障碍,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故于2005年12月25日入我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查体:体温正常,意识清醒.抬入病房,不能行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上肢前臂内侧感觉减退,肌力正常,颈6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增高,腹壁反射消失,双侧跟、膝腱反射亢进,双侧霍夫曼征阳性,双侧卡多克征、戈登征、奥本海姆征及巴宾斯基征阳性。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较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并对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讨论。 1 病例报告 病人,女性,34岁。1997—10—02入院,20d前无诱因高热39℃,颈部疼痛,5d后四肢麻木、无力伴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以“脊髓空洞症”转我科,入院体温36.4℃,神志清楚,构音不良,软腭悬雍垂上抬无力,咽反射消失,双侧耸肩无力,颈部有抵抗感,C_4以下痛温觉消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男,17岁。左枕颈部疼痛5个月。查体:强迫头位,颈部活动受限,左枕部痛觉过敏,左侧膝腱反射活跃,右侧亢进。MRI检查显示延-颈髓交界区左前方长T_1、长T_2梭形异常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同,主体于椎管内,相应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严重受压移位。病灶无增强。以延-颈髓腹外侧蛛网膜囊肿收住院。经左侧枕下外侧入路行囊肿摘除术。术中见囊肿将C_2神经根明显挤向后方。囊壁呈灰白色,其内为无色透明液体,大小约为1.5cm×2.0cm×3.0cm,与蛛网膜下腔及临近的枕大池不相通,囊壁被完整取出。术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病理检查为被覆立方及柱状上皮的薄层囊壁组织,诊断为神经上皮性囊肿。 相似文献
17.
脊髓内肿瘤,多位于颈、胸段,手术难度大,部分会加重脊髓功能障碍,甚至影响生命。2 0世纪5 0年代,多主张做椎管减压术,直到2 0世纪70年代激光及显微手术的应用才有很大的发展[1] 。我科自1999年以来收治颈胸段髓内肿瘤18例,在显微镜下17例得到了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效果较好。临床资料18例中男7例,女11例。年龄16~6 6岁,平均34 72岁,病程3~72个月,平均16 3个月。临床表现按术前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分类:轻型4例,受累肢体肌力Ⅲ级,有肢体麻木,易跌跤。中型8例,受累肢体肌力Ⅲ级,明显疼痛和不适,生活受影响,部分不能自理和肌萎缩,无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诊治体会(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和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椎管内肠源性和2例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12例椎管内囊肿均常规行脊柱X线及MRI检查,术前无1例确诊,术中仅1例高度怀疑,术后病理证实肠源性囊肿Ⅰ型7例、Ⅱ型3例,支气管源性囊肿Ⅱ型2例;12例中6例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2例行囊壁部分切除+囊腔-蛛网膜下腔沟通术。结论①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术前诊断较困难,脊柱MRI是其首选辅助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②对于椎管内囊性病变术前均应考虑肠源性囊肿的可能,术中应留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③椎管内肠源性和气管源性囊肿手术应在保留脊髓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囊壁,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oyama分型在颈段椎管内哑铃形肿瘤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颈段椎管内哑铃形肿瘤的临床资料,依据Toyama分型计划手术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损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并感染5例,行腰大池置管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出现相应神经根支配区麻木感1例,自行缓解。术后随访1~3年,平均21个月;肿瘤全切除的病人无肿瘤复发;1例次全切除病人局部复发1例;21例均未发生脊柱畸形。结论 Toyama分型几乎囊括了所有颈段椎管内哑铃形肿瘤,详细描述了各亚型的影像学表现,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3—2012-03收治的89例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采取分期或联合入路方式切除肿瘤;研究组45例采用一期显微手术后正中入路经瘤颈扭转娩出法切除肿瘤。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椎管狭窄处脊髓面积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术后第1周末,2组患者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末,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术后1周和3个月的脊髓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个月末的脊髓面积分别为(199.77±32.73)mm2、(189.98±33.76)mm2,对照组分别为(146.37±39.32)mm2、(139.72±37.98)mm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8,P<0.05;t=6.311,P<0.05)。(3)2组患者术后1周末,成角畸形和脊柱不稳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6、12个月末的成角畸形发生率分别为4.44%、11.11%、15.55%,对照组分别为15.91%、29.55%、5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6、12个月末的脊柱不稳发生率分别为6.67%、15.55%、20.00%,对照组分别为25.00%、52.27%、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患者而言,采取一期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