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袁有凯 《山东医药》1995,35(1):17-18
经纤维胃镜(下称内镜)诊断胃术后复发性溃疡43例,占消化性溃疡手术者的4.1%,男女之比为20.5:1。以球部溃疡多见,一般在术后2年左右发病。本病多发于吻合口肠端(65.3%),其次为吻合口残胃端。发病因素为Billrath-Ⅱ式手术33例(76.7%),胆汁反流29例(67.4%),缝线残留16例(37.2%)。认为内镜检查是确诊本病最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 gas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胃内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对该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通过我院明确诊断15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对其病因做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24小时胆汁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24小时胆汁的影响。方法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均经24小时胃内胆汁监测证实,其中5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毕氏Ⅱ式吻合患者。铝碳酸镁10g,每日4次,治疗1周后观察腹痛、反酸、恶心、呕吐胆汁等症状变化,并复查24小时胃内胆汁监测。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均明显减轻(P值<001),总有效率为9/10。24小时胃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由治疗前2076%±1332%降至493%±459%(P值<001),反流次数由736±436降至345±152(P值<005)。结论铝碳酸镁可结合胃内胆汁,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变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方法对符合诊断的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理及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3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为36.6%,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萎缩,肠化生等病理改变有关。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Hp感染率低于非胆汁反流性慢性胃炎。Hp感染率在脾胃湿热型及肝胃不和型较高。胆汁反流性胃炎肠化生和萎缩性病变在脾胃湿热型和肝胃不和型中较高,而异型增生的发生在脾胃虚寒型中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胃大部切除术不同重建方式对胃液胆酸浓度和胃内菌丛的影响,观察了44例溃疡病患者胃大部切除术不同重建方式前后空腹胃液胆酸浓度及胃内菌量变化,并对术后1年的32例进行胃粘膜组织学检查。发现Bilroth-Ⅱ组和Bilroth-Ⅰ组术后胃液胆酸浓度及菌量均显著高于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PAFPG)组(P<0.05,P<0.01),前两组胃粘膜组织学异常改变的程度也较PAFPG组严重(P<0.05)。结果表明:胃大部切除术由于重建方式的不同对术后的胆汁反流可产生重要影响;残胃粘膜组织学异常改变与胃液胆酸浓度升高和胃内细菌增多有关;PAFPG能较有效地减少肠胃反流,使胃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王淑杰  徐立宏  王燕 《山东医药》2006,46(16):79-8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反流引起。现对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结果及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0例、女156例,年龄17~80岁、平均43.7岁。均采用FuJinon-250电子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常规在幽门周围的2cm内取黏膜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行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幽门螺杆菌(Hp)。内镜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有红斑、糜烂,病变以胃窦部明显,镜下有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胃窦部,黏液呈胆汁样。合并大小不等糜烂204例(55.7%),胃溃疡60例,十二指肠球炎74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食道炎27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胆囊切除对幽门胆汁反流的影响.方法经B超等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的患者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2岁~65岁,平均43.3岁;胆囊单发结石者7例,直径0.7cm~3cm;2~5枚不等的多发结石者14例,直径在0.4cm—2cm之间;还有9例为泥沙样充填型.应用日本欧林帕斯JF-IT30型纤维十二指肠镜,对每一例患者胆囊切除前及胆囊切除后30d左右,由同一操作者进行两次检查,观察幽门口胆汁反流程度及十二指肠球部胆汁存留程度.结果胆囊切除前有7例幽门口有少量胆汁反流,2例中量反流,21例未见反流;胆囊切除后有8例幽门口有少量胆汁反流,中量反流增加至15例,并出现4例大量胆汁反流入胃,无反流者仅为3例.十二指肠球部在胆囊切除前有25例有少量胆汁存留,另5例为中量存留;而在胆囊切除后,则少量存留者仅为4例,中量存留者增加至19例,并有7例有大量胆汁存留在十二指肠球部.幽门口胆汁反流程度与十二指肠球部胆汁存留程度有着正比例关系.结论胆囊切除后可使十二指肠球部的胆汁存留明显增多,压力增大,进而使幽门压力增大,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下降,幽门关闭受限.  相似文献   

8.
水负荷试验联合B超在评价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水负荷试验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近端胃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共纳入50名健康人(HS)和40名经电子胃镜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观察指征包括闽值饮水量(TV)、饱足饮水量(SV)、阈值近端胃容积(SPTV)和饱足近端胃容积(SPSV)。结果HS组检查的TV-SV和SPTV.SPSV存存最著相关性(P〈0.01)。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HS组TV—TV和SPTV—SPTV相比,差异尢硅著性(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HS组SV-SV和SPSV—SPSV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饮水负荷试验具有良好的文用性。健康人和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水负荷试验结果有差异,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存在近端胃功能紊乱,同时说明B超水负荷试验作评价胃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和Hp感染与胃窦部病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胃化生(DGM)、Hp感染和胃窦部病变相关性,方法收集126例胃镜检查所见、组织病理学、Hp和胃泌酸量及胃内24小时pH值的资料行对比研究。结果DGM的发生率52.3%,在反流性胃炎中67.9%;粘膜糜烂中20.7%;溃疡中40.85%,反流性胃炎与另二组差异显著(P<0.005)。在慢性非活动性炎症、慢性活动性炎症和胃粘膜上皮肠化生中分别为41.1%、45.9%和41.8%,三组差异不显(P>0.05)。在轻、中和重度胃酸分泌亢进者中分别为26.0%、66.0%和100%,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4小时胃内pH<4的时间在有、无DGM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睡眠期间pH>6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者DGM明显多于无DGM(P<0.05)。十二指肠球部和胃窦部Hp检出率为41.2%和80.9%。十二指肠球部Hp阳性者在胃窦部Hp(+)占27.1%;(++)占80.1%和(+++)占100%,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DU患者的DGM发生率与胃窦部的反流性胃炎、胃酸分泌亢进和Hp感染等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酸和胆汁反流的发生情况。方法:RE患者85例及健康志愿者20例,应用DigitraperMKⅢ型便携式pH监测仪及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食管24h pH变化及胆汁反流。结果:RE组有酸和胆汁共同反流者为53例(62.4%),单纯酸反流者26例(30.6%),单纯胆汁反流者3例(3.5%),无任何反流者3例(3.5%)。RE组中酸及胆汁反流次数、持续反流大于5min次数、最长持续反流时间及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胆汁反流与酸反流同样常见于RE患者,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值及胆汁变化对R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解祺  倪纯 《山东医药》2006,46(6):40-40
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ARG)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多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与胃黏膜接触而产生病变,如胃黏膜萎缩、慢性胃炎,少数严重者可发生溃疡,严重影响患者恢复。1995年1月~2001年6月,我们手术治疗术后ARG患者6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胃大部切除者的远期并发症、健康状况及与胃癌的关系,并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对66例因溃疡病、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等施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进行随访复查,并对其并发症和目前健康状况作评估。[结果]6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残胃炎,胆汁反流24例(36.3%),溃疡病10例(15.1%),营养不良9例(13.6%),贫血6例(9.1%),息肉和肠黏连各2例(3.0%),残胃癌3例(4.5%),食管癌1例(1.5%),大部分病例有1~3种重要并发症、合并症,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结论]良性疾病作胃大部切除10年以上者,除均有残胃炎外,可并发胆汁反流、溃疡复发、营养不良等,发生癌变占6.1%。目前,对溃疡病等采用PPI治疗效佳、安全。因此,作胃大部切除的指征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孟宪镛 《胃肠病学》2004,9(2):125-127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称十二指肠胃反流(duoenal gaslric reflux,DGR),亦称碱性反流或胆汁反流。一定程度的DGR有助于缓冲胃内酸度.但过量DGR时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胆酸和溶血卵磷脂)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炎,称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flux gastritis,BRG)。无胃手术史或其他病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称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继  相似文献   

14.
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研究发现胆汁可抑制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生长,但人体内胆汁反流对H.pylori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H.pylori感染的影响。方法:5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有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取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用改良Giemsa染色、RUT或血清H.pylori-IgG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患者接受铝碳酸镁治疗(1000mg.tid,4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和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为66.0%,H.pylori感染者在I、Ⅱ、Ⅲ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共有48例患者接受胃镜复查,结果显示胃内胆汗反流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H.pylori感染率为64.6%,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合并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较非H.pylori感染者为重,且肠化发生率(39.4%)与非H.pylori感染者(11.8%)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并H.pylori感染胆汁反流患者的胃炎和肠化均较单纯胆汁反流者为重。抗胆汁反流治疗可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但未能改善胃黏膜的H.pylori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炎发生的致病因素,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未明了。目的:明确胆汁反流和H.pylori感染与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黏膜炎症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81例胃远端切除术后1年以上接受内镜随访的患者,除外胃镜检查发现恶性肿瘤者。内镜下观察残胃炎严重程度;根据炎症和活动性等指标评估残胃黏膜组织学严重程度。观察胆汁反流和H.priori感染对残胃炎内镜下表现和组织学炎症的影响。结果:81.1%的患者具有1级和1级以上程度的内镜下残胃炎,其H.pylori感染率和胆汁反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内镜下无明显炎症的患者(分别为20.6%对1.9%,P〈0.01和88.6%对24.5%,P〈0.0001)。有明显胆汁反流的各级残胃炎患者,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活动性程度与无明显胆汁反流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伴有H.pylori感染的各级残胃炎患者,炎症和活动性分数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患者(P均〈0.05)。结论: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发生率高,而H.pylori感染率降低。胆汁反流加重残胃炎内镜下炎症,而H.pylori感染与残胃炎内镜下和组织学炎症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从人类能够成功地开展胃手术以来,就有胆汁反流问题,但直到本世纪的60年代以后,人们才对胃内反流的胆汁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川.胆汁反流性胃炎由于过多的胆汁反流导致胃粘膜特殊的炎症性变化,引起一级以腹痛和胆汁性呕吐为特征的临床征候群,又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综合征(bilerefluxgAntritisslere),由于肠胃反流液呈碱性,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alkalinerefluxpens),由于胆汁反流不仅引起胃炎,尚可引起胃溃疡、胃癌和反流性食管炎等多种疾病,因而又称为肠胃反流病(duedempricrefluxdiseases).作为一大类独立的病因,研究其…  相似文献   

17.
碱性返流性胃炎(BRG)是胃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药物治疗常难以奏效。自1991~1998年,我院手术治疗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22~53岁,平均37.5岁。患者因患胃十二指肠溃疡行B-Ⅱ式胃次全切除术,术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的内镜表现、相关病因及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检查确诊的206例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6例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患者的病因有手术史49例(毕I式46例,毕II式3例)占23.79%,合并胆囊疾患60例(胆囊切除术后32例,胆结石18例,慢性胆囊炎10例)占29.13%,不明原因97例占47.09%,H.pylori阳性者90例,阳性率43.69%。内镜以胃黏膜充血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胆汁附着。结论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呈逐年增高趋势,胆囊疾患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ylori阳性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排空和胃窦平滑肌电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胃排空改变以及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乱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BRG组);17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NRG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HC组)用双核纱记标的固,液体混合标准餐用γ照相机以1帧/2分钟连续动态照相120分钟检测胃排空,根据胃排空拟合曲线计算固体相延滞期(SLP)和滞后期半排空时间(HSET),以及液体相半排空时间(HLET),其  相似文献   

20.
李嘉陵 《内科》2012,7(6):607-608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经内镜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奥关拉唑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60.9%)(P〈0.01)。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优于单用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