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 ras基因 ( N-ras,K-ras,H-ras)第 1 2密码子在喉及下咽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方法 :采取多聚酶链延伸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 ,对 3 7例喉癌、下咽癌手术标本进行三种 ras基因测定。结果 :三种 ras基因的 1 2位密码子在喉癌及下咽癌组织中的突变率为 3 5.1 % ,其中 N-ras基因的 1 2密码子突变率为 1 6.2 % ( 6/3 7) ,K-ras变突率为 1 3 .5% ( 5/3 7) ,H-ras基因的突变率为 5.4 % ( 2 /3 7)。其突变率与喉癌、下咽癌组织分化类型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as基因第 1 2密码子是喉癌、下咽癌的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2.
尹建明  郭敏 《耳鼻咽喉》1997,4(4):227-231
应用分子杂交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喉癌组织,喉癌癌旁组织,正常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αmRNA的表达,TGF的活性以及c-myc,c-fos,c-N-ras及v-erbB四种癌基因mRNA的表达。主要结果为:1.喉癌组织TGF-α-mRNA表达高于正常喉组织,也高于喉癌旁组织;2.喉癌组织中可以测到TGF-α免疫活性;3.与正常喉组织及癌旁组织比较,喉癌组织中有c-myc,c-fos,c-  相似文献   

3.
喉癌中P_53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PCR技术对4例正常喉组织、10例正常白细胞、33例喉癌组织,进行P53基因的5-6和7-8外显子检测,结果发现喉癌中P53基因突变率为69.69%(23/33)(P<0.01),其中5-6外显子突变率为24.24%(8133),78外显子突变率为45.45%(15/33)。各期喉癌P53基因突变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表明P53基因的突变是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喉癌手术安全切缘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从基因蛋白水平角度研究喉癌手术安全切缘。方法:应用 L S A B免疫组化法,检测了ras、cm yc、p53 癌基因在30 例喉癌,边缘区,癌旁0.5、1.0、1.5、2.0 cm 粘膜处和 4 例正常喉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种癌基因产物的单独及联合表达阳性率依正常粘膜→癌旁2.0 cm →1.5 cm →1.0 cm →0.5 cm →边缘区→癌顺序递增,且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在距肿瘤0.5 cm 以内的癌旁组织与癌旁组织1.0 cm 处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结论:距肿瘤0.5 cm 内的癌旁组织应视为癌前期病变,以切缘距肿瘤0.5 cm 作为喉癌手术安全切缘的标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Myc基因家族在喉癌中的异常扩增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yc基因家族在喉癌中的异常扩增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PCR-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激光扫描技术检测了32例喉癌组织、12例癌旁组织和6例正常组织。结果 正常组织细胞Myc基因无扩增,32例喉癌中47%(15/32)有C-myc和L-myc扩增,41%(13/32)有N-myc基因扩增。Myc基因扩增率与年龄、性别、喉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下咽鳞状细胞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转录本的表达,探讨FHIT基因与下咽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nested RT-PCR及DNA测序技术检测24例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组织标本中FHIT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24例正常配对下咽组织中23例有FHIT基因完整表达,1例未见任何转录本,9例(37.5%)下咽癌标本中检测出FHIT基因mRNA转录本的异常表达。高分化鳞状细胞癌FHIT基因转录本异常率为28.6%(2/7),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为50.0%(4/8),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为33.3%(3/9),各个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198,P〉0.05);无淋巴结转移下咽癌FHIT基因转录本异常率为33.3%(4/12),伴淋巴结转移癌组41.7%(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例原发性下咽癌经测序发现,分别缺失exon8,exon7~9,所有缺失的起始处均为外显子之间的连接部位。结论:位于3P14.2的FHIT基因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存在较高的缺失率,提示FHIT基因为下咽鳞状细胞癌的候选抑制基因,在下咽癌的发生、演化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核酸杂交技术,对人原发性喉癌及其转移灶中的Cmyc原癌基因的扩增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1例喉癌和12例颈转移癌中,分别有8例(72.7%)和7例(58.3%)C-myc基因扩增1.5-16.0倍。提示C-myc基因可能参与喉癌的发生及其演进机制。  相似文献   

8.
应用结合聚合酶链反应的单链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PCR-DNASequencing)方法,检测60例喉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P_(53)基因第5~第8外显子的突变。发现19例发生P_(53)基因的点突变或碱基缺失,均引起氨基酸改变;临床III、IV期的突变检出率为50%,远高于I、II期检出率(12.5%、22.2%)低分化癌突变检出率为66.6%,高于中、高分化癌(40.9%、13.8%)。结果说明,P_(53)基因突变与喉鳞癌恶性度密切相关。应用上述敏感快速的方法检测P_(53)基因突变对判断喉癌恶性度及估计预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核酸杂交技术,对人原发性喉癌及其转移灶中的C-myc原癌基因的扩增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1例喉癌和12例颈转移癌中,分别有8例(72.7%)和7例(58.3%)C-myc基因扩增1.5~16.0倍。提示C-myc基因可能参与喉癌的发生及其演进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下咽癌和喉癌的多重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下咽、喉鳞癌患者的多重癌实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80年~1995年16年间头颈部外科受诊者下咽癌125例、喉癌184例进行了分析,其中男276例,女33例。结果309例患者中,79例(25.6%)发生多重癌。多重癌发生部位共101处,其中17例三重癌,1例四重癌,1例五重癌。64例发生于上消化道,12例发生于呼吸道,分别占多重癌的63.4%和11.9%。下咽癌的多重癌以食管癌(41.8%,23/55)和胃癌(21.9%,12/55)居多;喉癌,尤以声门型喉癌的多重癌以肺癌为主(17.4%,8/46),声门上型喉癌的口咽、食管和胃多重癌的发生率较声门型喉癌为高。同时发生食管癌占下咽癌多重食管癌的73.9%(17/23),而同时发生胃癌占50%(6/12)。肺癌多发生于喉癌之后。结论下咽癌、喉癌多重癌的高危群体应同时行食管内窥镜检查并用Lugol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胃内窥镜及胸部X线摄片,以及术后随访时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多重癌,并及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11.
XRCC3遗传变异与喉癌和下咽癌发病风险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3 Thr 241 Met遗传变异与喉癌和下咽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对175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和525名无肿瘤对照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带者喉癌和下咽癌的发病风险,以及与吸烟交互对喉癌下咽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XRCC3 241 Met等位基因增加了喉癌、下咽癌发病风险,与XRCC3 241 Thr/Thr基因型携带者相比,至少携带一个241 Met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喉癌、下咽癌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33~3.82。分别分析XRCC3多态与喉癌及下咽癌发病风险关系发现,XRCC3 241 Met等位基因均增加喉癌与下咽癌的发生风险,与XRCC3 241 Thr/Thr基因型携带者相比,至少携带一个XRCC3 241 Met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喉癌和下咽癌风险的OR值(95%CI)分别为2.27(1.26~4.09)和2.99(1.27~7.04)。基因吸烟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重度吸烟和XRCC3 Thr 241 Met多态存在相乘交互作用,显著增加喉癌、下咽癌发病风险。至少携带一个XRCC3 241 Met等位基因的重度吸烟个体发生喉癌、下咽癌的OR值(95%CI)为19.09(7.38~49.40),大于至少携带一个XRCC3 241 Met等位基因的不吸烟个体(OR,0.91;95%CI,0.20~4.21)及重度吸烟但携带XRCC3 241 Thr/Thr基因型个体(OR,4.13;95%CI,2.38~7.17)的OR乘积。结论XRCC3 Thr 241 Met单核苷酸多态是喉癌、下咽癌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遗传因素与喉癌下咽癌的关系,检测了几组不同人群淋巴细胞染色体对致突变物诱发畸变的敏感性,结果:喉癌组、下咽癌组及对照组每细胞染色单体断裂率(b/c值)分别为0.61±0.27,0.66±0.31和0.28±0.12。喉癌和下咽癌的一级亲属组(亲属组)的b/c值为0.45±0.26。把健康一级亲属的喉癌、下咽癌患者从喉癌组和下咽癌组中抽出另列为患者组,其b/c值为0.59±0.29。亲属组与患者组比较b/c值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明显低于喉癌组和下咽癌组(P<0.01)。结果显示喉癌和下咽癌患者及其健康一级亲属对致突变物敏感性均高于健康人,因此喉癌下咽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应列为患癌高风险人群,注意预防癌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c-myc癌基因蛋白在喉癌及癌旁不同距离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枸橼酸-LSAB-微波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癌基因蛋白在喉癌、边缘区及癌旁0.5、1.0、1.5、2.0cm处粘膜和4例正常喉粘膜中的表达。结果:c-myc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6.7%(29/30),与正常组织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癌旁2.0cm处与1.5cm以内组织的表达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c-myc表达依正常粘膜→癌旁组织→癌呈逐步递增趋势。c  相似文献   

14.
带蒂舌瓣修复下咽术后组织缺损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修复下咽组织部分缺损的较好手术方法。方法:对12例晚期复发性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施行残喉或全喉切除及下咽部分切除后,设计以一侧舌深动脉为蒂的舌瓣,翻转向下,与保留的下咽粘膜及游离上提的颈段食道缝合,修复下咽组织缺损;以舌骨下肌群及斜方肌瓣加固下咽前外侧壁。结果:11例术后15d逐渐恢复吞咽功能;1例发生咽瘘,经换药延期20d进食。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9/11)、66.7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喉癌组织中组织相容性Ⅱ类抗原-HL-DR表达情况,95例患者的喉癌组织中有29例(30.5%)HLA-DR阳性,66例(69.5%)阴性,而6例喉正常粘膜上皮及61例癌旁上皮均为阴性,统计分析发现HLA-DR阳性的标本分化程度高者(82.8%)明显多于HLA-DR阴性者(56.1%)(P〈0.05)前者的5年生存率(79.6%)略高于后者(70.5%)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16.
实验证实P53基因改变可导致放疗耐受,但迄今未见临床报告。该文从临床角度探讨T。喉癌组织P53基因与放疗耐受的关系。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的T2喉癌20例为放疗复发组,无复发的16例T2喉癌为对照组。根治性放疗量均为70Gy。复发病灶均位于原发灶或其附近,均经病理证实。应用变性曲线凝胶电泳法(denaturins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分析P53(外显子5~9)基因,多克隆抗体P53-12-1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表达状态。结果表明:复发组有17例(85%)出现P53基因突…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原发性喉癌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对36例原发性喉癌及其边缘1.0cm,,组织和20例同年龄段声带息肉组织进行检测喉癌组阳性率38.9%,癌旁组织组66.87%,声带息肉组60.0%,喉癌组与癌旁组织组阳性率差异显著,喉癌组及声带息肉组中阳性与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癌细胞分化越高TGF-β1表达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BAG-1和p53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AG-1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p53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27例喉癌旁正常组织及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BAG-1与p53的表达。结果:BAG-1在喉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2.5%,较喉癌旁组织(18.5%)、声带息肉组织(20.0%)高(P〈0.05),其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p53在喉癌中表达阳性率为65.0%,而在喉癌旁组织和声带息肉组织中均无表达,与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呈负相关(P〈0.05);在喉癌组织中BAG-1与p53表达之间未见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BAG-1和p53基因的过度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BAG-1可作为早期诊断喉癌的一种生物标记,尤其是细胞核BAG-1定位可作为一种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p53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单独作为喉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喉鳞癌P53基因突变与癌恶性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结合聚合酶链反应的单链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PCR-DNASequencing)方法。检测60例喉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P53基因第5~第8外显子的突变。发现19例发生P53基因的点突变或碱基缺失,均引起氨基酸改变临床III,IV期的突变检出率为50%,远高于I、II期检出率(12.5%,22.2%);低分子癌突变检出率为66.6%,高于中、高分化癌(40.9%、13.8  相似文献   

20.
下咽癌外科治疗4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红光  单希征 《耳鼻咽喉》1997,4(6):353-355
本文回顾41例下咽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效果,5年生存率为37.5%(12/32),其中咽胃吻合术病例5的生存率为35.7%。无手术死亡病例。产生各种并发症者为41.4%。全部病人均恢复吞咽功能,部分病人保留了喉功能。本文就下咽癌的综合治疗,咽胃吻合术及下咽癌手术中喉功能的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