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尖瓣反流是成人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二尖瓣反流诊断技术不断提高,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及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人们对二尖瓣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外科及介入手术治疗推陈出新,以Mitral Clip缘对缘修复术为代表的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疗效及安全性,使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至今 ,我们观察了 17例以二尖瓣关闭不全 (MI)为主的病人行保留全部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并与同期行常规切除瓣膜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病人比较 ,前者术后恢复良好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7例病人中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2 9~ 5 3岁 (平均 39岁 ) ,全部以MI为主 ,全部植入人工机械瓣-美敦力单叶瓣 (MedtronicsHall) 2 5~ 2 7号 ;与同期行常规切除瓣膜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 15例病人进行比较。 表 1 临床资料对照表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 (岁 )(平均 )二尖瓣病变MSMIP 1712 5 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治疗的1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观察组),87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0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3.80±8.87)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56.54±9.88)岁。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超声结果、围手术期资料、随访资料(术后6个月),分析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较对照组短[(9.4±1.6)h比(12.9±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 6个月左房内径[(41.00±8.00)mm比(46.75±10.13)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5.49±5.90)mm比(47.87±5.6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早期临床效果满意,有利于心脏重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闭式二尖瓣分离术62例临床体会山东电力医院(250001)王荣光,王骏芬,姜先洲,路才尚我们对62例患者施行闭式二尖瓣分离术,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62例中,男23例,女39例;年龄18~49岁。心悸气短病史1~20年。有咯血史(1个月~11年...  相似文献   

5.
贾崧淏  韩杰  张宏家 《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11):1193-1195+1200
<正>风湿性心脏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约有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00万以上,位列全球第二[1-2]。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中约有70%以上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其病变以二尖瓣狭窄最多见[3]。目前最新国际指南均推荐风湿性二尖瓣瓣口面积<1.5cm2的患者接受经皮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mitral balloon commissurotomy, PMBC)或者外科手术[4-5]。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狭窄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对于二尖瓣狭窄的治疗方法直到1984年才发生改变,一位日本心血管外科医生Inoue及其同事发明一种球囊导管来扩张二尖瓣狭窄而无需外科手术。由于Inoue球囊导管最初未进入市场,所以又出现了一种双球囊导管的技术理论。因为Inoue球囊导管易于操?..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杂志》2004,12(4):369-369
问: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二脱)是什么?答:二脱是指病人有异常杂音,二尖瓣异常肥厚,脱垂,出现临床症状(如胸痛)。有些病人因胸痛来诊,并没有典型心脏杂音或超声心动图所见,不应诊断为二脱。问:二脱的体征有哪些?答:关键体征是收缩中期喀喇音,因二尖瓣脱垂引起,喀喇音之后有收缩中期至晚期的二尖瓣返流性杂音,因二尖瓣脱入左房引起。问:临床有什么操作可增加二尖瓣脱垂和杂音?答:凡增加左室充盈容积的操作,使脱垂在收缩后期才出现,喀喇音出现较晚,杂音较弱。凡减少左室充盈时容积,脱垂在收缩早期出现杂音也较强。 蹲位:增加左室充盈容积,喀喇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33例非风湿性二尖瓣后叶脱垂成形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后叶脱垂(除外其他合并畸形、风湿性病变及前叶脱垂)患者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6.5岁。术前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9例、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24例。通过部分瓣叶矩形切除、瓣环环缩及成形环的综合运用修复二尖瓣,同期置入二尖瓣爱德华弹性环28枚。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术前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49.26±17.13)mm,左室内径(60.29±8.32)mm,射血分数(66.1±9.6)%,左室短轴缩短率29.78±6.81。术后1周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40.23±7.93)mm,左室内径(50.63±4.67)mm,射血分数(53.0±8-3)%,左室短轴缩短率23.50±5.01。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左房内径(36.16±7.46)mm,左室内径(45.61±5.67)mm,射血分数(65.0±7.6)%,左室短轴缩短率29.67±5.91。随诊6-70个月,平均随访18.2个月,二尖瓣功能正常或有微量反流22例,有微少量和少量反流9例,有少中量反流2例。无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而再次手术者。结论对于二尖瓣后叶脱垂的病变,术中在经食管超声的帮助下,通过部分瓣叶矩形切除、瓣环环缩及成形环的综合运用,能够修复几乎所有非风湿性所导致的二尖瓣后叶脱垂,避免瓣膜置换。对于非风湿性二尖瓣后叶病变,瓣膜成形技术成熟、可靠,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至2017年,成人冠心病合并重度IMR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二尖瓣成形/置换术共106例,其中二尖瓣成形56例,二尖瓣置换50例。研究主要终点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二级终点:死亡、中风、二尖瓣再次手术、心力衰竭、NYHA分级恶化、二尖瓣再次反流、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30 d、1年复合心脏事件终点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术后1年LVESVI及LVEF改善、基于SF-12评分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二尖瓣成形组再发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明显高于二尖瓣置换组(P=0.002)。结论:对于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均可获得较好的近中期临床效果;全瓣保留二尖瓣置换术更低的远期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生率可能使患者更多的获益,但要权衡人工瓣膜置换的利弊。  相似文献   

10.
李女士患了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李女士今年50岁,患有高血压病多年,经降压药物治疗,医生说血压控制得非常理想,可近来却经常出现心前压痛,有时一、两分钟就过去,有时则持续半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5岁,农民。因反复头痛、头晕15年,阵发性胸闷气短2个月而住院。既往高血压15年,无风湿病史。入院时血压为21/12kPa,心界向左侧扩大、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该病人入院第二天下床活动后突然出现血压上升,血压为30/16kPa,心尖部可闻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紧急降压治疗20分钟后血压降至正常,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消失。此后病人由于情绪不稳定再次出现血压升高,心尖部又出现舒张期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18例二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风湿性病变3例,退行性变11例,先天性病变4例。重度关闭不全16例,中度关闭不全2例。根据二尖瓣病理改变对瓣叶和瓣下结构做针对性瓣膜成形术后,均植入人工瓣环。10例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成形术。结果成形中术后二尖瓣无返流6例,轻度返流9例,中度返流1例。2例改行二尖瓣置换术。随访7个月至6年7个月,平均3.6年,心功能均有显改善。结论对于  相似文献   

13.
二尖瓣粘液退行性变致二尖瓣脱垂是单纯二尖瓣返流的最常见病因 ,发病有增加的趋势。其临床表现虽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相似 ,但有自身的超声心动及病理特点 ,外科治疗以二尖瓣替换及成形术为主。我院 1990 - 0 7~2 0 0 1- 0 7共 3 8例二尖瓣脱垂患者施行治疗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患者 3 8(男 2 9,女 9)例 ,年龄 13~ 64 (平均2 6)岁。临床诊断均为二尖瓣脱垂 ,2例伴马凡综合征 ,2例伴病毒性心肌炎 ,1例伴感染性心内膜炎 ,2例伴冠心病。病程10 d~ 9年 ,平均 8.5月 ,突发者 18例 ,反复心衰者 5例。心尖区均可闻及收缩期 ~…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相应之下,二尖瓣反流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据统计,65岁人群中其发病率为6.4%,7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9.3%,使二尖瓣反流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严重二尖瓣反流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二尖瓣修复术或换瓣术,但手术的风险大,术中有一定的合并症。近年来,二尖瓣夹技术已成为严重二尖瓣反流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二尖瓣反流为临床上较常见之瓣膜疾病,Euro Heart Survey指出存在严重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较差。针对二尖瓣反流的传统治疗方式为瓣膜修补与瓣膜置换,但由于手术损伤较大相关并发症较多,使得许多严重的瓣膜病或老年患者无法接受治疗。因此,临床上出现二尖瓣夹利用介入方式治疗二尖瓣反流,此种方式损伤小,临床效果确实,目前已成为二尖瓣反流治疗之新兴热点,现介绍二尖瓣夹手术装置的原理及其应用情况与临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二尖瓣成形术36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367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10~2006-12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7岁以上患者367例,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295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26例;缺血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术前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93例,Ⅲ级156例,Ⅳ级18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反流量轻一中度25例,中度109例,中到重度134例,重度99例;左心房内径24~71(45.10±9.1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0~86(60.13±7.89)mm.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术中经打水实验或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满意,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14~83(34.99±8.30)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1~71(50.64±6.54)mm,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早期死亡1例;331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11年,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患者280例,Ⅱ级41例,Ⅲ级4例,Ⅳ级6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21~73(39.11±9.3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4~79(50.04±6.51)mm,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92例患者二尖瓣无或微量反流,97例少量反流,27例少到中量反流,7例中量反流,2例中到大量反流,6例大量反流.4例术后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发生溶血,晚期死亡4例.结论:根据二尖瓣病变的特征进行选择,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对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行食道超声心动图和注水实验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后二尖瓣再次关闭不全是成形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但术后二尖瓣狭窄非常罕见。该文报道了4例因粘液变性或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的二尖瓣狭窄。 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0年1月~1999年12月行二尖瓣成形术后的478例二尖瓣粘液变性及40例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术中、出院前及术后每年均行心脏彩超检查。随访时间12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性 ,49岁 ,因胸闷、气短 2年余 ,加重入院。入院查体 :血压 10 5mmHg 65mmHg ,二尖瓣面容 ,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充盈 ,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罗音 ,心界扩大 ,心率 10 2次 分 ,律不齐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和 3 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不大 ,双下肢轻度水肿。心脏彩超示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 ,三尖瓣少量返流 ,左室射血分数为 3 5% ,二尖瓣口面积 1 2 5cm2 ,二尖瓣有粘连、轻度钙化 ,左房前后径 58mm ,左室稍扩大。食道超声与心脏彩超结果基本相同 ,心房、心室内均未发现附壁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二尖瓣成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老年患者二尖瓣成形术46例的资料。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因包括:二尖瓣脱垂18例,二尖瓣缺血性9例、感染性7例、退行性6例、风湿性3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17%),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9例,随访时间6~48月。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Ⅰ级29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无反流24例,轻度反流10例,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3例。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对二尖瓣脱垂及退行性者疗效较好;扩张性心肌病,不宜成形术。  相似文献   

20.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9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简称二狭房颤)患者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和得律治疗的结果,并与同期行PBMV的16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无房颤(窦性民主律,简称二狭窦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临床上无血管栓塞并发症且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房血栓的二狭房颤患者接受PBMV治疗与二狭窦律者一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档效果。89例二狭房颤患者PBMV后经复律治疗转为这生心律(其中15例仅服用奎尼丁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