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的异位生长部位为盆腔内生殖器及其邻近器官的腹膜面和子宫基层内。发生于术后腹壁疤痕处的异位灶并不多见。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渐增多 ,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1- 0 1~ 2 0 0 1- 0 3两所医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 2 4例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 ,年龄 2 5~ 44岁 ,平均 33.8岁。 2 0例为腹腔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 ,4例为腹膜外剖宫产术后。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首发症状距剖宫产术后时间为 6个月~ 12年不等。月经期均自觉腹壁疤痕处疼痛 ,并触及不规则肿块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手术史、典型临床表现、查体及超声检查做出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严格手术操作是减少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手术组(44例)和药物组1(12例)、药物组2(12例),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及一年后的复发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4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44例(治愈率:100.00%),复发2例(复发率:4.54%);药物组1治愈6例(治愈率:50%),复发4例(复发率:66.67%);药物组2治愈7例(治愈率:58.33%),复发5例(复发率:71.42%)。手术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治愈率,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术中避免子宫内膜组织的种植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绝大部分发生于盆腔内,盆腔外EMT占1%~10%,可见于腹壁、会阴切口、脐部、膀胱、肾、肺、心包、肠道等部位。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并发症和后遗症是不可忽视的[1].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因剖宫产所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东怡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922-192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引起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多发生于盆腔,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上升的趋势。2004—04—2008—01共收治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全部进行手术治疗,均为病理证实。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不同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方法8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纯采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两年对照组出现3例复发,观察组无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7.61%,对照组为8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首选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术后无复发。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  孙特  祖静  吴炅 《武警医学》2007,18(3):209-20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其他部位,并随月经周期变化的症群,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1].……  相似文献   

9.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亦逐年增多。为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方法,现将我院近5年间诊治的1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盆腔脏器,如卵巢、子宫直肠后陷凹及腹膜。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高,术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多。现将本院最近两年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特征。方法对我院接诊的21例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部超声,分析诊断符合率及声像图表现。结果本组超声的声像图表现诊断符合率高达95.2%。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即肿块体积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质,无包膜,呈毛刺状,CDFI结果显示肿块周边有条索状血流,内部有星点状血流,以低速高阻的动脉频谱为主。结论超声检查剖宫产后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声像图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1999年间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结果1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均经手术治疗。抖位子宫内膜可以发生在多种部位,其症状则因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痛经是共有的症状。结论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机制,包括病变的原因和部位.以及临床症状,对于正确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8岁。7年前行剖腹产术。2年前发现腹部包块,时有疼痛,疼痛与月经无关,抗炎治疗后疼痛减轻。来院就诊。体格检查:下腹部见长12cm纵行手术瘢痕,瘢痕下缘可触及一4cm×3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良好,边界较清,无压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宇  刘英  孙进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8):799-801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预后.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8年3月入住我院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随访资料.结果:23例患者平均34.5岁,22例有剖宫产史,1例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史;18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层,1例病灶位于肌层,3例病灶位于筋膜下至腹膜外脂肪,1例从皮下脂肪层深达腹膜并同膀胱粘连;23例患者均表现与月经相关的局部疼痛、包块或皮下出血;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灶,仅1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有剖宫手术史的育龄女性,病灶多位于皮下脂肪层内;表现与月经相关的症状及体征,局部病灶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性 ,30岁剖宫产术后 1 9个月余 ,发现腹壁包块伴经期疼痛 6个月余入院。查体 :脐下 4cm处可见一横形瘢痕 ,长约1 2cm ,瘢痕右侧可触及一 1cm× 2cm× 3cm大小皮下包块 ,压痛阴性 ,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初步诊断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入院后B超检查示 :右下腹瘢痕下方皮下组织脂肪层内可见一 2cm×1cm大小低回声占位 ,边界欠清 ,形态尚规则 ,其周边可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诊断 :皮下组织脂肪层内低回声包块 ,请结合临床。患者经充分术前准备 ,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包块切除术 ,术中见皮下脂肪层内有 1个 1cm× 2cm×3cm大小…  相似文献   

16.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MS)多见于妇产科手术,尤其是剖宫产手术的切口部位.误诊者时有发生。Blanco等报道,术前仅1/3诊断正确。1992-03~2002-03我院行剖宫产者2038例,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冲洗腹腔及子宫切口对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将既往无痛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常规方法手术,一种是术中缝合刀口巾保护切口,胎儿及胎盘娩出缝合子宫后冲洗腹腔,前鞘缝合后冲洗腹部切口。结果:两组孕妇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有很大的差异。结论:剖宫产术中缝合刀口巾保护切口,胎儿及胎盘娩出缝合子宫后冲洗腹腔,前鞘缝合后冲洗腹部切口可有效地降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征象及临床特点,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39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大多数患者有剖宫产手术史,仅1例无腹部手术史.34例(87.2%)病灶边界模糊.22例(56.4%)病灶呈实性,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为主;15例(38.5%)病灶呈囊实性,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中抑脂T1WI中有高信号灶为7例;2例(5.1%)病灶呈囊性,T2WI及T1WI均呈高信号.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实性及囊实性病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可见持续性强化,病灶显示更加清晰.结论:结合临床病史及MRI表现特点,能准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能准确显示病灶位置、边界、大小及范围,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 患者,27岁.孕4产2人流2.主因剖宫产术后75 d,腹壁切口不愈合反复渗血、流脓2月余于2006年7月7日就诊.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6年6月15日.既往史:2005年12月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最低达19×109/L,服用泼尼松40 mg/d,1周后血小板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