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选择相合的血液输注结果,为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8 884例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发现阳性标本再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8 884例患者共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85例,阳性率0.96%;其中男性阳性率0.75%,女性阳性率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者阳性率1.17%,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阳性率0.5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高于无输血史和妊娠史者.为确保输血安全,输血前应常规筛查血型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进行.方法 用达亚美微柱凝胶技术,利用D I a m e d-I D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和抗体筛查细胞及聚凝胺法对3279名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结果 3279名患者输血前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1例,其中阳性率为:0.34%.微柱凝胶法检出率为100%.聚凝胶法检出率为85%,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中血液科、肿瘤科、妇产科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占总阳性率80%.结论 用微柱凝胶技术检出率敏感度高,更有利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其抗体产生的主要因素,多为反复多次输血和妊娠,故对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惊醒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及与临床安全输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申请临床输血的患者15800例患者,对其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1.15 800例患者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6例,阳性率为0.61%;无妊娠史的2 020例女性患者未检出阳性病例;有输血史与无输血史的患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规则抗体分布中Rh系统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93.75%。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极其有必要,有过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进行筛查,从而成为提高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需要输血的患者输血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142例,应用微柱凝胶方法检测其血不规则抗体,分析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结果及分布。结果筛查的不规则抗体包含抗-C、抗-D、抗-E以及非特异性抗体等。在检测的142例输血患者中,有9例不规则抗体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6.34%。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在女性患者中,有妊娠史患者5例,无妊娠史患者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对患者特别是具有输血史或孕产史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有利于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及与临床安全输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申请临床输血的患者15800例患者,对其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1.15800例患者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6例,阳性率为0.61%;无妊娠史的2020例女性患者未检出阳性病例;有输血史与无输血史的患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规则抗体分布中 Rh 系统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93.75%。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极其有必要,有过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进行筛查,从而成为提高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本院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查结果分析,探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给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部2016年1月-2017年1月24743例拟输血患者应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法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分析。结果 24743例患者中发现不规则抗体阳性138例(占总数的0.56%)。除去重复入院的患者后,还有13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101例既往有输血/妊娠史。其中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46例(占34.9%),女性阳性86例(占65.1%)。不规则抗体主要为:Rh系49例,MNSs系22例,Lewis系17例,其中抗-E、抗-M、抗-Lea检出率最高。13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中,产科和血液内科阳性患者最多,其合计占62.12%。结论拟输血患者中女性产生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有妊娠史/输血史的患者比无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更易产生不规则抗体;拟输血患者输血前做不规则抗体检测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濮阳市人民医院374例输血患者,均于输血前3 d内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结果 374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3.74%,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89%,女性检出率为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有妊娠史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4.55%,无妊娠史者检出率为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1.94%,无输血史者检出率为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M检出率最高,为28.57%,抗-E、抗-s、抗-D检出率为14.29%,抗-Fya、抗-c、抗-Mur、抗-K检出率为7.14%;1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经交叉配血试验后,选择对应抗原阴性血液进行输血,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安全性为100.0%。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尤其应加强有输血史及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未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其中女性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输血次数低于3次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输血次数超过3次的患者;有妊娠史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的患者,比较各值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明显溶血性输血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血前对输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的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不良输血的安全性,临床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静 《河南医学研究》2022,(21):3954-3957
目的 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的4 21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记录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及抗体类型检出情况;调查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分析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4 210例住院患者中3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90%;3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中抗E占比最高,为26.32%;女性、年龄≥60岁、有输血、妊娠及慢性肾病史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发生率较男性、年龄<60岁、无输血、妊娠及慢性肾病史患者高(P<0.05);其他不同资料特征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60岁、有输血史及慢性肾病史是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出率较高,且主要类型为抗E,年龄≥60岁、有输血史及慢性肾病史是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卫永  雷爱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80-1281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5月的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输血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处理,观察组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措施,检查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在360例观察组患者当中,不规则抗体阳性共11例.就阳性率而言,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有妊娠史患者高于无妊娠史的患者,输血超过三次的患者高于三次以下的患者,具有血液疾病的患者高于无血液疾病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措施,能够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可以减少临床免疫性溶血性输血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书写的安全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燕备战  王书勤 《中原医刊》2006,33(23):33-33
目的发现有临床价值的不规则抗体,避免ABO血型以外的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受血者采用免疫微柱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将阳性标本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予以确证。结果7300例患者中有21例阳性。其中有16名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结论不规则抗体是血型免疫中的主要抗体,受血者输血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吴敏华  蔡葵  朱琳睿 《黑龙江医学》2021,45(19):2112-2114
目的: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输血住院患者的血型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和分布特点,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1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10423例,采用微住凝胶技术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对抗体结果阳性者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分析抗体的种类及分布.结果:10423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12例,阳性检出率为1.07%,其中男性患者的阳性率为0.73%(49/5510),女性患者的阳性率为1.47%(72/4913)(P<0.001);有输血史患者阳性率为1.47%(56/3803),明显高于无输血史患者阳性率0.85%(56/6620)(P<0.05);有妊娠史患者阳性率4.97%(61/1228),明显高于无妊娠史患者0.30%(11/3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鉴定出107例,占87.70%,其中Rh血型系统最多占56.07%,其次为MNSs血型系统抗体占24.30%、Lewis血型系统抗体占8.41%;其中又以抗-E抗体检出率最高(35.51%)、其次为抗-M抗体(19.63%).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能降低由于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手术前备血及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探讨其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全自动化检测。结果 8 539例中检出抗体阳性者31例,占0.36%,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20%)低于女性(0.51%);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阳性率(0.59%)高于无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阳性率(0.17%)。结论输血前进行常规不规则抗体筛查,避免因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保证临床安全有效输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以促进临床治疗质量的提高.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在该市中心医院接受预输血的患者10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筛查,计算检测阳性率,分析患者的性别、输血史及妊娠史与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 之间的关系,在我市中心血站对不规则抗体特异性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 10000例患者中共有44例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阳性率为0.44%.其中女性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有输血或妊娠史的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或妊娠史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阳性的患者中,特异性同种抗体、非特异自身抗体分别占65.91%(29/44)、27.27%(12/44),而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阳性的患者占6.82%(3/44),以特异性同种抗体为主,特异性同种抗体中又以抗-D所占比例最高,为50.00%(22/44).结论 输血前对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和筛选,不仅有利于血液制品的合理选择,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质量,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楠  张焱  梁国艳  谢双锋  孙武 《广州医药》2023,(12):13-18+25
目的 研究抗体筛查阳性输血患者的抗体与Rh抗原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34 796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以及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抗体鉴定与Rh抗原分型结果,记录34 79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妊娠史、输血史等基本资料,分析各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阳性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4 796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237例,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68%。共检出不规则抗体260例,其中MNS系统83例(占31.93%),Rh血型系统抗体70例(占26.93%),Lewis血型系统14例(占比5.39%)。同种非特异性抗体79例,阳性率30.38%。同种特异性抗体中抗-E的占比最高,为20.77%;其次是抗-Mia,为20.39%。对237例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进行Rh抗原分型,CCDee抗原表型占比最高,为52.74%,其次是CcDEe占比29.16%。抗体筛查阳性率与性别、输血史、妊娠史有关,女性、有输血史、有妊娠史者的抗体筛查阳性率较高(P>0.05)。不同科室间抗体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6.
程金凤 《当代医师》2014,(5):670-671
目的 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选择合适的血源,保证临床安全输血.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过滤和离心技术,利用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原理,对本院6 480例受血者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6 480例中15例不规则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0.23%,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4例,14例患者有输血史或妊娠史.对10例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实验,4例患者结果显示主侧凝集,6例患者结果显示主侧、次侧均凝集.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分布情况:血液科4例,产科4例,消化内科3例,合计11例,占阳性患者的73.3%,感染科、妇科、风湿免疫科、病理骨科分别各1例,合计4例,占阳性患者的26.7%.结论 不规则抗体是血型免疫抗体中最主要的抗体.进行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对于血液科、产科、消化内科、感染科等反复输血或有妊娠史的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输血前开展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实施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患者3 48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予以输血治疗但未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患者3 125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与抗体特异性鉴定,并记录观察组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2组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 485例观察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8.32‰,其中特异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7.17‰;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0.44‰高于男性的6.46‰,存在妊娠史的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8.80‰高于无妊娠史女性患者的5.75‰,存在≥3次输血史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5.38‰依次高于具有2次输血史患者的12.31‰、具有1次输血史患者的2.81‰;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以尽可能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戎世琴 《右江医学》2013,(6):838-840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前采用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安全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1839例输血患者,以coombs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随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39例患者血清标本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17例(0.92%),其中,男性4例,女性13例;不规则抗体阴性1822例(99.08%),其中,男性1039例,女性783例.对不规则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进行性别比较发现,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χ2=7.698,P=0.006);不规则抗体检测,以Rh血型系统为最多,共检测出8例(47.06%),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共3例(17.65%);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行特异性鉴定发现,特异性抗体15例(88.23%),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11.77%).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防止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临床输血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毛凯  翟小燕  李晓雁  郭辉  张阳  王美妮 《西部医学》2019,31(9):1453-1456
【摘要】 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用血及输血患者安全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输全血治疗的93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输血前未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另将2017年9月~2018年5月期间输全血治疗的93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输血前均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实验方法为微柱凝胶检验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并将观察组不规则抗体检测情况、抗体筛查阳性分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率结果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史与无妊娠史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输血史与无输血史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分型以抗 M和抗 E为主,分别占3333%、2223%,抗 D、抗 s、抗 K、抗 c相对占比较低。结论〓输全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用血安全,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县级综合医院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及筛查情况和分布特点,为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检测技术对9 625例拟输血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46例血清样本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0.48%,其中男20例,占43.48%,女26例,占56.52%,女性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χ~2=7.12,P<0.05)。无输血史者血样中检出不规则血型抗体阳性6例,占0.14%,有输血史者血样中检出不规则血型抗体阳性40例,占0.75%,有输血史者阳性检出率高于无输血史者(χ~2=18.66,P<0.001)。46例抗体筛查阳性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30例,占65.22%。其中自身抗体10例,占特异性抗体检出数的33.33%,同种特异性抗体20例,占特异性抗体检出数的66.67%。同种特异性抗体中Rh血型抗体检出17例,占同种特异性抗体的85.00%。结论为了有效防止输血并发症的出现,从而达到安全输血、有效输血的目的,在输血前对患者尤其是多次输血者以及妊娠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