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膜瘤MRI表现及其相关病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证实的脑膜瘤MRI图像,从其信号特点、肿瘤-脑组织界面、瘤周水肿、脑膜尾征病灶增强后MRI信号均匀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并观察相关病理学资料.结果:脑膜瘤大多T1WI为等低信号,T2WI以稍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多见,脑膜尾征具有诊断价值.结论:脑膜瘤MRI征象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征性,大多数能在术前诊断,为手术方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非脑膜瘤脑膜异常强化的MRI与病因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强化特征,探讨脑膜强化形式与病因诊断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异常脑膜强化26例,根据脑膜受累层次、范围将强化形式分为四种:(1)弥漫性脑膜强化;(2)弥漫性硬膜强化;(3)弥漫性软膜强化;(4)局限性硬膜强化。依病因不同将脑膜病变分为三组:(1)肿瘤组;(2)炎症组;(3)反应组。结果:26例中,肿瘤组8例,其中弥漫性硬膜、软膜强化各3例,弥漫性脑膜强化、局限性硬膜强化各1例。炎症组8例,弥漫性软膜强化7例,局限性硬膜强化1例。反应组10例,8例呈局限性硬膜强化,2例呈弥漫性硬膜强化。结论:不同的脑膜病变可表现不同的强化特征,但离开临床,仅根据强化特征尚难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MR表现,以期提高对其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1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多发脑膜瘤2例,侧脑室脑膜瘤2例,完全钙化性脑膜瘤2例,囊性脑膜瘤3例,恶性脑膜瘤3例.结论 仔细寻找肿瘤的脑外生长征象,是不典型脑膜瘤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充分认识脑膜瘤的不典型MR表现对定性诊断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脑膜病变(不包括脑膜瘤导致的脑膜改变)MRI表现,探讨MRI对不同病因所致脑膜异常强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资料完整的脑膜病变28例,MRI常规扫描后均加增强扫描(Gd-DTPA0.1mmol/kg)。对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例MRI平扫显示脑膜有异常表现,增强扫描28例均有异常表现。按脑膜主要异常强化方式可以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强化10例,软脑膜-蛛网膜强化15例,全脑膜强化3例。按病因不同分为:感染性脑膜炎8例,脑膜转移瘤12例,脑梗死2例,开颅术6例。结论不同脑膜病变MRI上表现形式不同,特别是MRI增强扫描。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膜病变。全面分析MRI表现并结合临床对鉴别不同病因的脑膜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非脑膜瘤脑膜病变的MRI表现及强化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MR成像表现,探讨MRI尤其是脑膜强化模式对各种脑膜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资料完整的脑膜病变61例,其中感染性脑膜炎27例;非感染性脑膜炎4例,包括嗜酸性肉芽肿2例,wegener肉芽肿l例,病因不明l例;脑膜转移瘤12例;脑膜淋巴瘤2例;脑梗死8例;手术后脑膜改变8例。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MR平扫:异常脑膜改变仅3例,其中脑膜增厚l例,脑膜结节2例。(2)MR增强扫描:61例呈3种脑膜强化模式,分别为I型、Ⅱ型、Ⅲ型强化模式。I型强化模式即硬脑膜-蛛网膜强化,有19例;Ⅱ型强化模式即蛛网膜-软脑膜强化,有32例;Ⅲ型强化模式即全脑膜强化(包括硬脑膜及软脑膜),有10例。结论 不同脑膜病变MR成像表现尤其是增强模式有一定特点。各种脑膜病变增强模式对于鉴别各种脑膜病变,发现病变细节,提示临床诊疗均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6.
恶性脑膜瘤MR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 ,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且MR检查资料完整的病例 18例。结果 T1加权像均呈不规则混杂信号 ,以等低信号为多见 ( 16/18) ,T2 加权像以高等混杂信号为多见 ( 14 /18)。增强扫描 ,肿瘤均显著强化 ,且以不均匀强化常见 ( 15 /18) ,肿瘤形态多不规则 ,呈分叶状 ,部分或全部境界模糊。结论 恶性脑膜瘤除具有良性脑膜瘤MR表现外 ,还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性质软脑膜病变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软脑膜病变的增强MRI表现,其中软脑膜转移17例,感染性脑膜炎15例,脑梗塞5例,Sturge-Weber综合症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结果:软脑膜转移中结节样强化12例、弥漫对称性细线样强化12例,其中7例二者并存,未见粗线样或局灶性强化,除5例脑内伴转移瘤所致脑实质异常外,其余12例脑实质未见异常;感染性脑膜炎中线样强化14例,其中细线样及粗线样强化各7例,1例粗线样强化伴结节样强化,局限性、弥漫性强化分别为8例和7例,软脑膜邻近脑实质单纯性水肿者8例;脑梗塞中5例均表现为梗塞灶邻近软脑膜细线样强化,1例Sturge-Weber综合症表现为软脑膜粗线样强化,邻近脑实质萎缩。结论:MRI是检出软脑膜病变敏感和有效的方法,不同性质病变的软脑膜强化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不同途径脑膜转移瘤的MRI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9例不同途径脑膜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作用。方法 59例病人,男42例,女17例;年龄17-65岁。其中血源性脑膜转移24例,邻近肿瘤直接侵犯脑膜29例,颅内肿瘤经脑 脊液播散6例,59例脑膜转移均经平扫及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扫描。结果 血源性脑膜转移主要表现为硬脑膜-蛛网膜或脑膜-蛛网膜的增厚或结节,肿瘤直接侵犯脑膜均表现为肿瘤向远 端延伸的由粗变细的类似“靶征”或“鼠尾征”,经脑脊液播散的脑膜转移均为沿脑蛛网膜下腔或室管膜下大小不等的结节灶。MRI平扫阳性:结节型12例,线状增厚型11例,混合型6例。增强扫描均有较明显的强化。结论 MRI是检出脑转移的重要方法,疑有脑膜转移时应行增强MRI扫描。  相似文献   

9.
脑膜瘤的MR信号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范新华  赵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1):1639-1642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果:肿瘤形态多呈分叶状(26/67)、蘑菇状(7/67)及不规则状(29/67);肿瘤边缘模糊或部分边缘与周围脑组织、邻近组织分界不清:表现为单纯蛛网膜受侵犯26例、硬脑膜受侵犯18例、脑组织受侵犯8例、脑外组织受侵犯4例;肿瘤信号改变:T1WI呈等、低信号60例、等、高信号3例及较均匀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信号64例、较均匀信号3例,增强后均显示不均匀强化;肿瘤恶性度与瘤周水肿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瘤周水肿形态表现为:圆晕状水肿20例、指压状水肿18例、不规则水肿24例。结论: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要注意与良性脑膜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附3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MR 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囊性脑膜瘤患者37例,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分别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颅脑扫描,其中20例行Gd-DTPA增强扫描。观察囊性脑膜瘤的MR I表现,并分析不同类型囊性脑膜瘤的特点。结果囊性脑膜瘤除具有脑膜瘤常见的MR I表现外,由于囊腔的存在,囊性脑膜瘤的信号不均匀,周围常有明显脑水肿,肿瘤边缘模糊不清较脑膜瘤多见。3例Nauta 1型囊性脑膜瘤中,囊变、坏死位于肿瘤中央,16例Nauta 2型囊性脑膜瘤中,囊变、坏死位于肿瘤周边,Nauta 1型和Nauta 2型囊性脑膜瘤的囊腔四周均有肿瘤组织。3例Nauta 3型和5例Nauta 4型囊性脑膜瘤中,坏死、囊变区位于肿瘤实质部分的周边,Nauta 3型者肿瘤和囊腔之间有脑组织相隔,而Nauta 4型中肿瘤则与囊腔直接相邻。10例为上述4型中某2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型。结论MR I对囊性脑膜瘤的诊断和分型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硬脑膜窦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硬脑膜窦血栓形成 (DST)头颅MRI及MRV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2 0例DST患者的MRI及MRV表现。结果 MRI典型表现为硬脑膜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 ,代之以异常等信号或高信号影。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横窦 -乙状窦、上矢状窦、直窦 ,部分患者伴有皮质引流静脉及脑深部大静脉受累。MRV示受累静脉窦全程或节段性闭塞 ,病变部位和范围与MRI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MRI及MRV可直接识别血栓 ,是目前无创性诊断DST的最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恶性脑膜瘤的CT、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CT、MRI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35例)的CT、MRI资料。结果恶性脑膜瘤:(1)T2WI信号及密度不均29例(82.1%);(2)T1WI信号不均27例(77.1%);(3)边缘不规则21例(60%);(4)粗短的硬脑膜尾征19例(54.2%);(5)颅骨受侵8例(22.8%);(6)瘤内钙化14例(40%);(7)多发2例(占5.7%)。结论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定性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注意与良性脑膜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脑膜瘤的磁共振表现与其病理分类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2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膜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T1WI图像 ,上皮型脑膜瘤 2 9例 ( 4 9% )呈低信号 ,11例 ( 19% )呈稍低信号 ,17例 ( 2 9% )呈等信号。而纤维型脑膜瘤T1WI信号类型分别为 2 3例 ( 5 9% ) ,5例 ( 13 % )和 9例 ( 2 3 % )。在T2 WI图像上 ,3 4例 ( 5 8% )上皮型脑膜瘤呈高信号 ,15例 ( 2 5 % )呈稍高信号 ,10例 ( 17% )呈等信号 ,而纤维型分别为 2例 ( 5 % ) ,8例 ( 2 0 .5 % )和 11例 ( 2 8% )。上皮型、纤维型、移行型在T1WI上均呈现等、低信号 ,而在T2 WI图像上 ,上皮型、血管瘤型及移行型呈现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 ;纤维型脑膜瘤T1WI以低或稍低信号为主。结论 在MRIT1WI图像上 ,各组织学类型之间信号强度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别 ,而在T2 WI上 ,信号强度与病理类型具有统计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MRI appearances mimicking the dural tail sign: a report of two cas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Kuroiwa T  Ohta T 《Neuroradiology》2000,42(3):199-202
We report two cases in which the MRI appearances mimicked the dural tail sign; a glioma extending into the subarachnoid space, and a meningioma extending to the subdural space. They indicate that tumour invasion into the subarachnoid or subdural space,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prominent linear enhancement is observed along the dura mater adjacent to tumours. Received: 31 March 1999/Accepted: 21 July 199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的MRI征象,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血管瘤型脑膜瘤与37例非典型脑膜瘤的MRI资料,比较2种脑膜瘤的MRI征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相比,肿瘤分叶征(x2 =5.754,P=0.022)、脑膜尾征形态(x2=13.107,P=0.000)及长度(t=2.123,P=0.038)、瘤脑界面(x2=20.292,P=0.000)、邻近骨质改变(x2=4.321,P=0.044)及肿瘤强化程度(x2=8.846,P=0.005)6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瘤脑界面(x2 =9.761,P=0.002),邻近骨质改变(x2=9.547,P=0.002)2项联合对于2类脑膜瘤的鉴别有显著的影响(P均<0.05).肿瘤的囊变坏死(x2=0.003,P=1.000)、瘤内血管流空信号(x2=0.823,P=0.506)、瘤周水肿(x2=0.222,P=0.640)及肿瘤强化后均匀性(x2 =0.000,P=1.000)4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在肿瘤分叶征、脑膜尾征长度、瘤脑界面、邻近骨质改变及肿瘤强化程度的MRI征象存在差异,有助于两者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CM)的 MRI 特征性表现,并与其他脑膜瘤相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 CM 患者的临床及 MRI 资料,定性分析其 MRI 各序列的信号特征,并进一步定量分析肿瘤各序列的标准化信号强度比,包括标准化 T1 WI 信号强度比(NT1)、标准化 T2 WI 信号强度比(NT2),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比(NADC)、标准化 T1增强信号强度比(NCE)。采用 Fisher 精确检验和 Dunnett T 3检验法与经病理证实的非脊索样脑膜瘤(34例Ⅰ级脑膜瘤、16例非脊索样Ⅱ级脑膜瘤、5例Ⅲ级脑膜瘤)进行比较。结果CM 在 T2 WI 序列上均表现为高信号,非脊索样脑膜瘤则表现为等、低或稍高信号;CM 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信号多变,但均无明显扩散受限,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M 的定量指标 NT2、NADC 及 NCE 均高于其他脑膜瘤(P 均<0.01),而 NT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889)。病灶内有无囊变坏死、T2 WI 是否可见“流空效应”、瘤周水肿程度、是否出现脑膜尾征及宽基底对鉴别 CM 和其他脑膜瘤意义不大。结论CM 的MRI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T2 WI 多表现为高信号,扩散不受限,强化程度更明显,NT2、NADC 及 NCE 的测定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19.
The “dural tail” sign on gadolinium (Gd-DTPA)-enhanced MRI has been described in association with meningiomas. Various series with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have shown that in some cases there is tumour invasion into the dura mater, but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it represents a hypervascular, non-neoplastic reaction. While this sign was originally thought to be specific for meningioma, subsequent case reports have described the presence of a dural tail in other intra- and extra-axial lesions. We present a patient with a giant aneurysm arising from the P2 segment of the right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adjacent to the tentorium, with a prominent dural tail on Gd-DTPA-enhanced MRI. In this location, differentiation of an aneurysm from a meningioma was critical. Received: 24 September 1996 Accepted: 7 October 1996  相似文献   

20.
钙化性砂粒体型脑膜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钙化性砂粒体型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钙化性砂粒体型脑膜瘤患者资料7例,男2例,女5例,年龄39~66岁(平均56岁)。行CT检查者3例,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者6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同时行MRI与CT检查者2例。结果 7例中,全瘤钙化者2例,厚环状钙化者1例,多发散在点条状钙化者4例。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增强扫描高密度区无强化。MRIT1WI呈明显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低信号区亦有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者3例。结论 CT与MRI结合能更全面显示钙化性砂粒体型脑膜瘤的特征,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