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椎体骨折患者抑郁与焦虑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9例老年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48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行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榆测所有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用健康状况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入院4W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均比入院时有明显好转(p〈0.01),组间比较发现舒适护理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比对照组有更加显著的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均比入院时有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发现舒适护理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社会功能等比对照组有更加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一种有效缓解骨折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提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30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患者住院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3m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均比人院时有显著好转(P〈0.01),舒适护理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社会功能等比对照组患者有更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提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善老年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策略。方法7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48例)和常规护理组(31例)。常规护理患者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行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与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实施舒适护理1m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均比人院时有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发现舒适护理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社会功能等比常规护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一种有效提高老年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拔牙手术中的作用。方法90例老年拔牙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行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检测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用100mm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别在拔牙前、后进行检测,所得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拔牙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得分均比拔牙前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发现舒适护理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比对照组有更加显著的改善(P〈0.05);拔牙后2h和24h舒适护理组的咀嚼痛和咬痛症状均比对照组有更明显的改善(P〈0.05、0.01)。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改善老年拔牙手术患者抑郁、焦虑及疼痛的症状,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与抗心肌缺血治疗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128例,随机被均分为黛力新组(给予抗心肌缺血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和常规治疗组(单纯抗心肌缺血治疗)。疗程4周时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变化;半年后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黛力新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2.2%和84.4%,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9.7%和68.8%(P均〈0.05),黛力新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均〈0.01),且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焦虑评分量表(39.65±7.22)分比(53.30±8.50)分,抑郁评分量表(42.23±8.92)分比(57.47±9.50)分,P均〈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均〉0.05);黛力新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的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结论: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效果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赵阳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73-147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吸入治疗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确诊COPD老年患者共36例,分为治疗组1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吸入治疗,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肺功能、6-MWT、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的得分对比变化。结果治疗组肺功能、6-MWT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好转(P〈0.05),治疗组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健康总体自评,生命活力,肌体疼痛、社会功能等6个方面得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改善(P〈0.05)。而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2个方面与在治疗前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吸入治疗是老年COPD患者稳定期有效的治疗方案,长期吸入治疗能延缓其肺功能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66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83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人院时和人院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干预组SDS[(59.26±12.31)分比(53.64±10.73)分]、SAS[(56.28±9.59)分比(48.54±9.17)分]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压及SCL-90量表中除精神病性外所有分值亦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舍曲林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二科收治的118例老年BPH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前列腺增生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前列腺增生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舍曲林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抗抑郁焦虑疗效,使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的变化。分别进行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评价舍曲林对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经12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显著改善(P〈O.01)。生活质量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方面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舍曲林对BPH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改善哮喘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本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60~73岁,平均(65.3±6.2)岁,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在与常规护理组相同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中医护理,连续7d。在护理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所有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进行柃测,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院7d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均比人院时有明移好转(P〈0.01),组问比较发现中医护理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比常规护理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对哮喘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有很好的辅助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干预作用,以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8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40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在与常规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进行评估.舒适护理观察从人院时开始进行,分别在观察开始前和观察开始后1m进行与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观察开始后1 m,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得分均比观察开始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组间比较发现舒适护理组患者抑郁和焦虑程度比常规护理组有更明显的改善(P<0.05、P<0.01).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护理良法.  相似文献   

11.
梁银志 《内科》2013,(5):563-564,554
目的探讨肺结核初治患者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肺结核初治患者11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护理包括隔离和预防、减少活动、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对症护理等,观察组在此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观察肺结核初治患者的心理问题,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心理问题改善情况。结果116例肺结核初治患者入院时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01);观察组患者经过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完全依从性达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项目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肺结核初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既是他们养成良好治疗依从性的强化剂,又是改善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潘璐 《内科》2013,(5):561-562,52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8例。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入院第1天及出院前1天,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因子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心理护理干预组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心理护理干预组干预后各因子分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结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首次接受PCI治疗后的合并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HAMA和HAMD评分。实验组除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外,还给予心理干预,同时结合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20mg/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1个月以后,随访患者再次接受HAMA和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以胸部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结果处理组胸痛缓解率为80.43%(37/46),显著高于对照组45.24%(19/42)(P〈0.05)。治疗1个月以后,处理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7.8±2.1和6.7±1.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3±2.7和17.1±1.9(P〈0.05),且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同时结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老年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评估及心身综合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估,观察早期心身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对4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采用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根据焦虑、抑郁不同程度采用药物治疗辅助心身综合康复干预六周后,再次进行评估。结果:46例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为76.09%和71.74%,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后焦虑、抑郁发生率降为45.65%和39.13%(P〈0.01);焦虑、抑郁的程度亦显著改善(P〈0.01)。结论:焦虑和抑郁情绪在老年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发生率高,心身综合康复干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02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另一组为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组(心理干预组)。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在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SAS、SDS、SAQ首次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再次评定,心理干预组的SAS、SDS、SAQ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早期心理干预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应用模式及效果。方法:选符合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各32例。心理干预组患者根据制定的心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和心理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早期心理干预对极大部分负性情绪均有显著的缓解作用(P〈0.01),早期心理干预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不同亚型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不同亚型的发病机制,并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问卷的方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各40例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餐后不适综合征组SAS平分平均为(53.72±11.21)分,SDS评分平均为(49.48±9.03)分,SAS评分明显高于SDS评分(P〈0.05);上腹疼痛综合征组SAS评分平均为(49.03±9.04)分,SDS评分平均为(55.034-14.03)分,SDS评分明显高于SAS评分(P〈0.05)。两组间比较,餐后不适综合征组SAS评分明显高于上腹疼痛综合征组(P〈0.05),上腹疼痛综合征组SDS评分明显高于餐后不适综合征组(P〈0.05);两组患者各自症状评分与SAS和S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两组间精神异常发生率、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功能性消化不良亚型与焦虑和抑郁均存在密切联系,重视焦虑和抑郁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表现,对于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在伴有抑郁焦虑障碍时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冠心病患者312例,其中伴抑郁焦虑症患者122例(A组),不伴抑郁焦虑症患者190例(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DCG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临床表现中失眠失眠、心悸、全身颤抖、乏力的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监测显示,A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检出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抑郁焦虑障碍的冠心病患者的失眠、心悸、全身颤抖、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较不伴有抑郁焦虑障碍的冠心病患者明显,且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因此,治疗心理疾患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08年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对286例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结果:参加康复运动(每周≥3次)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未参加康复运动的患者(P〈0.01);合并其它主要脏器(脑、肺、肝、肾)疾病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单纯冠心病患者(P〈0.05)(0.01);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0.01);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的每周康复运动次数、家庭人数、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关(r=0.12~O.54,P(O.05-(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自身病情、社会支持、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盐酸马普替林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收治15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治疗组患者应用盐酸马普替林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34例,无效6例,加重3例,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9例,无效19例,加重8例,总有效率65.4%;两组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减少(P〈0.05),以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结论盐酸马普替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