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区部队驻地分散条件艰苦。疫情复杂,出血热流行严重。多年来在总部、空军及军区空军首长的重视、支持、关怀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帮助下,驻疫区官兵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以出血热防治为突破口。加大疾病防治力度,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乐观情绪和经费不足困难。出血热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发病率逐年下降,1999年实现了零报。出血热防治带动了整个疾病防治工作,全区部队甲类  相似文献   

2.
对驻华东地区的空军团以上单位灭鼠工作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每年度进行1~2次灭鼠的占42.3%,3次以上的占57.7%。投入500元以内的占26.9%,600~1000元的占15.4%,1000元以上的占57.7%。各单位均能使用3种以上杀鼠药。灭鼠前鼠密度(夹日法)均在5.0%以上。灭鼠后81.0%的单位降到3.0%以内。 2 存在问题 2.1 少数单位不能坚持 少数单位对灭鼠工作重视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重、分布广、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疫区官兵的身体健康和部队的稳定,是我区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几年来经过共同努力,出血热防治实现了“少发病、不死人”。发病率由80年代的28.9/10万降到了近年的5/10万,病死率由30.8%降到了零。为进一步探讨流行规律,总结经验,提高防治水平,现就我区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展望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张晓丽  陈立周 《航空军医》1995,23(5):314-31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病毒出血热的一种,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病和出血性肾病肾炎、朝鲜出血热、流行性肾病和流行性良性肾病等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1976年分离出汉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查明7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发病原因、流行因素,以便控制疫情,防止进一步蔓延。方法 采用个案调查、查阅病例、现场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患者驻地属出血热高发区;患者在发病高峰均曾外出活动及食用鼠污染的食品和接触鼠排泄物历史,且无出血热疫苗接种史。结论 落实流行性出血热防制措施;加强鼠情、疫情的监测及上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强化个人防护意识;提高疫苗的全程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某部地处出血热高发区,连续10年无出血热病例发生。其主要做法为:①党委重视,组织健全,是防治出血热成功的前提。经常督促检查指导,确保各项防病措施扎实有效落实。②认真贯彻上级指示,严格执行防病制度,是防治出血热成功的根本保证。疫区流行季节,发热病人按疑似病人对待,尽快转到卫生队;不得使用强力退热药和庆大霉素类药处置;凡自认“感冒”患者,要求治疗者,不能轻信。③防鼠灭  相似文献   

7.
为搞好驻陕部队的出血热防治工作,确保疫区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1995年9月4日至21日,兰空后勤部抽调军区空军卫生防疫队6名防疫技术骨干组成三个防疫小组,到驻陕疫区团以上部队开展了出血热防治工作,并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先后组织大面积灭鼠灭螨27次,培训灭鼠技术能手270名,上出血热防治知识课54场次,组织出血热疫苗接种7756人。又于9月27日在西安召  相似文献   

8.
9.
现代高技术战争使传统概念中的前后方界限不清。后勤保障特点是:①临战准备时间短;②后勤装备、设施、人员基本处于暴露状态;③后勤保障任务繁重,组织指挥复杂;④物资消耗大,单位时间内的保障量剧增;⑤为达成兵力集结和有效防护,机动保障任务增多。为了取得现代战争的胜利,必须做好相应的卫生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国范围的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疫情,空军各级党委、首长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广大官兵积极参与,全体卫生人员全力以赴,防治工作不断趋向科学、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11.
空军部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以下简称血防),在全军爱卫会和总后卫生部的指导下,在空军党委、爱卫会和驻疫区部队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决定》和《全军血防“八·五”规划》,狠抓“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等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达到了全军爱卫会“八·五期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疫情 驻地是出血热高发区,1967~1998年间发病65例,死亡5例,其中2例系空勤人员。年均发病率6.9/10万。1985~1989年为发病高峰年,年发病5例以上,年发病率大于100/10万。做法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确保各项预防措施落实;严格行政管理,控制人员外出,减少感染发病;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官兵自我防病意识;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出血热的诊治水平,坚持“疑诊从宽,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空军部队及驻地血防情况,准确评价空军部队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5个不同类型的营区及驻地血防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空军部队应用血防综合防治方法进行治理前,血吸虫病的人群感染率与驻地差别不大(P>0.05),有的甚至高于驻地(P<0.01);治理后,部队营区人群感染率则低于驻地(P<0.01)。结论 ①空军部队驻地的疫情仍比较严重;②空军部队建立安全区的综合防治方法是有效的,且投资少;③血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4.
我军面临的世界形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国际战略格局改变以后,各国进行了重大的军事调整,这对军队卫生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军队卫生工作改革的重要依据 例如,在战略思想上,更加强调威慑与防御,从大规模全面战争转向应付地区冲突;在建军方针上,更加重视质高、量少、合理、足够的原则,提高部队应急反应、快速部署、  相似文献   

15.
某部农场位于长江流域内府河、沦河交汇处的三角低洼地带,是有名的血吸虫病重疫区。为做好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①党委首长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及时成立了血防领导小组和血防技术指导组,明确分工,加强检查指导。制定了多种血防《方案》,使血防工作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②开展血防知识教育,提高官兵自我防护意识。注重在宣传教育方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加大了血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一是在宣传教育时机上把握了"一个环节"。二是在宣传教育内容上突出"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三是在宣传教育方式上灵活多样,做到了"三个结合",即与部队政治教育相结合、与经常性思想教育相结合、与重大节日教育相结合。③坚持预防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全军“八·五”除害灭病规划的要求,针对部队驻防血吸虫病疫区受到危害的现实,我们在“八·五”期间认真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工作,经过近6年的努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杜绝了营区内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7.
贺志平  乔忠田 《航空军医》1995,23(6):357-358
空军驻陕某场站地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高发区某县。由于部队营区被农田、村庄包围,鼠患尤为严重。1985—1989年每年均有5人以上发病,严重威胁着飞行员和广大官兵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从1992年以来,在总部、空军各级首长关心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该部  相似文献   

18.
某部队驻我国出血热高发区,是空军出血热防治工作的重点。1987年以来,预防控制工作成绩突出,实现了“少发病,不死人”的目标。总结1987年来的工作经验,其中由该部创立的在基层单位建立出血热监测员的制度,是具有部队特色的群众性组织。现简介如下: 1 出血热监测员制度是:在部队基层,以连队、支部为单位,每个单位设立1—2名监测员。监测员必须是工作责任心强,了解本单位人员情况,热心为大家服务的主官1人,战士1人。 2 监测员的任务是:①督促本单位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出血热防治工作规定和要求,负责本单位出血热预防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1月某部驻地发生1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部队迅速采取了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疫情传人部队。主要做法有:①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针对驻训部队分散、驻训点距疫区较近等情况。迅速成立了驻训部队临时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禽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防治办公室等组织。认真分析禽流感防治工作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治工作措施。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部驻地特点进行了疟疾防治综合治理,提出了"四有"(组织上有防疟领导小组,思想上有防疟意识,制度上有防疟工作措施,环境里有防疟工程治理)疟疾综合防制措施,并狠抓了"查、治、灭、防"等综合防制措施的落实。回顾我部防疟工作,在坚持常规防治的同时,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和科学防治,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经验如下:①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把防疟工作作为维护部队战斗力、增强部队凝聚力的大事来抓;②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将综合治理和科学防治方针贯彻到部队基层;③虚心学习,认真总结,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