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躯体化与躯体形式障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徐俊冕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3):359-360
在综合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常见一些病人申诉各种身体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头痛、倦怠等,经过各种检查,却未能发现相应的身体疾病的证据。这类病人常在各种综合医院反复就诊,在门诊人次、实验室检查、药物处方和外科手术等方面都占有高得不成比例的数量,他们是医疗服务的高消费者,导致对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助长了日益增加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徐俊冕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4,13(3)
在综合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常见一些病人申诉各种身体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头痛、倦怠等,经过各种检查,却未能发现相应的身体疾病的证据.这类病人常在各种综合医院反复就诊,在门诊人次、实验室检查、药物处方和外科手术等方面都占有高得不成比例的数量,他们是医疗服务的高消费者,导致对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助长了日益增加的医疗费用.这类病人过去归属于"神经症".精神分析学家们则假设这些躯体症状是深层心理冲突被阻抑转变而成的"躯体化反应"(somatization reactions).1988年Z.J.Lipowski著文对"躯体化"(somatization)给予一种描述性定义[1],摒弃精神分析的心理冲突转换成躯体症状的假设,详细论述了躯体化的临床问题.现在对这类神经症的重新认识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4.
躯体形式障碍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与患者的性格、社会、文化、精神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样,目前治疗多以认知治疗结合新一代的抗焦虑抑郁的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患者:他们因为躯体不适而频繁就诊于综合性医院的各临床科室,但相应的躯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都无法解释他们的临床表现,医生的“无病”结论不能令其完全释然,他们常常辗转于就医的途中,疲惫不堪。其实这类患者所患的疾病属于精神科的疾病范畴,即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SFD)。 相似文献
6.
7.
临床如何识别躯体形式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医院中有许多病人没有或仅有轻微的器质性疾病,但躯体主诉甚多。他们大多数找内、外科医生看病而查不出相应的疾病根据,我们称之为“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disorder)。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求医,向医生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医生给予医学检查,且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也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病人认为其疾病在本质上是躯体性的,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若病人不能说服医生接受这一点,便会愤愤不平,甚至出现纠纷。这些病人症状的出现往往和长期存在的与不愉快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躯体形式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躯体形式障碍对广大医疗工作者而言还是一个较陌生的疾病名称,绝大多数患者到综合医院就诊,往往被误诊,继而接受不必要的医学检查、治疗,为患者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作者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阐述,目的使临床医师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TAS、SCL-90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0.
躯体形式障碍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的就诊状况。方法 对45例躯体形式障碍病人就诊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发现首次就诊于综合医院者占91.1%,躯体形式障碍病人在综合医院的住院次数,所做的辅助检查数及花费均高于精神病院(P<0.05),但疗效比精神病院却差(P<0.05)。结论 CCMD-3已经承认和制订了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它可以提高病人的诊断和治愈率,并减少病人的经济支出。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观察整体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8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整体治疗,即整体医疗)与对照组(度洛西汀治疗组),均进行8周系统治疗和观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总评分及其焦虑/躯体化因子和睡眠因子评分加以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显效率为82.0%,与对照组比较,两组HAMD总分及其焦虑/躯体化因子和睡眠因子评分有显著差异。结论:整体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起效快,疗效显著,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15.
躯体形式障碍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新增加的诊断类别。现将我院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24例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森田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应用森田理论合并药物治疗3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单一用药治疗3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于入组时、治疗后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大体评定量表评定。结果经4~6周治疗后,两组病人SCL-90各项因子分均较前明显改善,仅精神病性、偏执略差。而森田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效果更佳。结论森田疗法合并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症状较单纯用药效果更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情绪及人格特征,并与抑郁症、焦虑症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综合医院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敏感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躯体形式障碍36例,抑郁症30例,焦虑症34例.对所有入组病例采用心理测试软件进行SCL-90、EPQ测试,就其症状、情绪及人格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CL-90方面:躯体形式障碍组因子分≥2的因子依次为躯体化、焦虑、睡眠障碍(其他)、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其躯体化因子分高于抑郁症组(2.76±0.76 VS2.29±0.17),也高于焦虑症组(2.76±0.76 VS2.32±0.23),焦虑因子分低于焦虑症组(2.35±0.23 VS2.78±0.31),抑郁因子分低于抑郁症组(2.23±0.35 VS 2.7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Q方面:躯体形式障碍、抑郁症、焦虑症三组患者的P、N分均较高,E分均较低;躯体形式障碍组及焦虑症组的N分高于抑郁症组(62.78±6.70 VS55.67±9.26,61.18±6.97 VS55.67±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的P分高于躯体形式障碍组(63.67±8.50 VS 58.75±7.40)及焦虑症组(63.67±8.50 VS 58.8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以躯体化症状最为突出,存在多种躯体不适,同时又伴有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负面情绪,其躯体化症状程度高于焦虑症及抑郁症,但抑郁、焦虑情绪的程度分别低于抑郁症及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人格与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相似,以内向、情绪不稳定(神经质)及精神质为主;在神经质维度方面,躯体形式障碍及焦虑症患者为突出;在精神质维度方面,抑郁症患者为突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