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广东省有嗜人按蚊分布的12个市,县作为观察点,每个市,县重点抓“三热”病人血检,现症病人根治和媒介按蚊监测,对输入性病例疫点不作任何处理,只进行现症病人根治;对原发和输入继发病例除现症病人根治外,病人家属需进行假定性治疗。结果 广东省12个嗜人按蚊分布区的市,县,4年居民平均血检率为0.54%,疟原虫平均阳性率为0.35%,血检数量虽然由人口总数的5%减少至0.54%,但每年疟疾年发病率都是稳中有降,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广东省嗜人按蚊吸血习性通过加权校正,吸人血比例为68.2%,吸牛血比例为31.8%。4年所发现的1678例疟疾病例均呈散发性,平均每个疫点仅1.14个,各病 列之间无必然联系,结论 在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疟疾的监测方法完全可以简化为只进行“三热”病人血检和现症病人根治,血检数量为人口总数的0.5%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1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本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011年广东省共报告疟疾96例,其中间日疟40例,输入性恶性疟36例,未分型2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92/10万,死亡2例。全省17个市的34个县(市、区)报告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深圳和广州,共报告57例,占全省病例的59.38%。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11月73例,占全年病例的76. 04%。男女性别比为5.86∶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最小1岁,最大65岁。发病以工人、商业服务人员、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共68例,占病例总数的70.83%。2011年广东省128例疟疾病例(96例本省籍和32例外省籍)主要输入来源为非洲和亚洲,分别为77例和30例,占总发病数的60.16%和23.44%。输入病例最多的为尼日利亚36例,其次为安哥拉19例,再次为缅甸11例。结论 2011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输入性恶性疟增加,应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3.
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传染源不断输入并在当地引起传播,广东省近年来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当前疟疾流行主要有以下特点:媒介按蚊广泛存在,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者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前两种是主要媒介;广东省流行的均为间日疟,已不存在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人;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山丘地带;疟疾病人中有3/4是流动性民工。  相似文献   

4.
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控制局部疟疾暴发流行潘波,黄祺林,朱泰华,杨灼宏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州510300广东是我国历史上疟疾流行较严重的省份之一。经过30多年的综合防治,全省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疟区逐渐缩小。1972年起广东陆地地区未发现本地感...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当前疟疾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传染源不断输入并在当地引起传播,广东省近年来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当前疟疾流行主要有以下特点:媒介按蚊广泛存在,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者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漂按蚊、前两种是主要是;广东省流行的均为间日疟,已不存在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人,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山丘地带,疟疾病人中有3/4是流动性民工。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24个基本消灭疟疾市、县的疟疾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州510300)潘波李建中林荣幸黄健康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均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作疟疾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并证实I-FAT在基本消灭疟疾考核中的应用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广东省有嗜人按蚊分布的 12个市、县作为观察点。每个市、县重点抓“三热”病人血检、现症病人根治和媒介按蚊监测。对输入性病例疫点不作任何处理 ,只进行现症病人根治 ;对原发和输入继发病例除现症病人根治外 ,病人家属需进行假定性治疗。结果 广东省 12个嗜人按蚊分布区的市、县 ,4年居民平均血检率为 0 .5 4 % ,疟原虫平均阳性率为 0 .35 % ,血检数量虽然由人口总数的 5 %减少至 0 .5 4 % ,但每年疟疾年发病率都是稳中有降 ,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广东省嗜人按蚊吸血习性通过加权校正 ,吸人血比例为 6 8.2 % ,吸牛血比例为 31.8%。 4年所发现的 16 78例疟疾病例均呈散发性 ,平均每个疫点仅 1.14个 ,各病例之间无必然联系。 结论 在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 ,疟疾的监测方法完全可以简化为只进行“三热”病人血检和现症病人根治。血检数量为人口总数的 0 .5 %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广东省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法:采用按蚊密度调查方法和生态习性调查方法在广东疟疾流行区进行传疟媒介普查。结果:广东有个县(市)发现嗜人按蚊,嗜吸人血,兼吸牛血;9-10月份为密度高峰,与疟疾发病高峰相一致。全省绝大多数县发现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的分布,三者均主吸牛血,兼吸人血。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嗜人按蚊为0.35%-0.54%,中华按蚊为0.15%-0.93%,微小按蚊为0.23%-5.94%,日月潭按蚊为0.05%。结论:在广东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的有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其中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是当前广东省疟疾流行的重要媒介,中华按蚊是疟疾传播中起次要作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10日湖南省卫生厅下达“关于认真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1990年以来,湖南全省输入性疟疾发生的点、面和病例数较往年明显增多。如桑植县两河口等乡的一批农民,去年外出至广东省阳江市伐木,今年4月前后陆续返乡108人,其中患疟疾50人,罹患率高达46.3%。又如安仁县龙市乡农民40人,去年到广东省台山县搞副业,至去年底患疟疾39人。此外,还有邵阳、宁远、道县、嘉禾、湘潭等县,自1989年以来,也有输入性疟疾发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石岩镇迅速控制疟疾暴发流行报告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州510300何群,朱泰华,黄祺林深圳市石岩医院孔异生石岩镇位于深圳市西北,总人口约6.8万,本地与外地人口比例为1:1.76。丘陵地形,亚热带海洋气候。传疟媒介为嗜人按蚊,过去曾是疟疾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广东省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流行特点,为韶关市2014年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防治总结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疟疾疫情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980—2012年韶关市累计共报告疟疾病例3094例,其中,间日疟3041例,输人性恶性疟4例,未分型49例;年平均报告疟疾病例94例,年平均疟疾发病率2.78/10万。其中1982年报告疟疾发病最多为651例,年发病率最高为14.13/10万;2006—2011年仅2008年报告1例疟疾病例,其余5年均没有病例报告。1980—2012年,5—11月份报告疟疾病例2625例,占总病例数的84.84%(2625/3094)。男女性别比为4.34:1。在报告疟疾病例3094例中,发病年龄主集中在20~45岁年龄组,共报告疟疾病例2486例,占总病例数的80.34%。1980—2012年,全市共血检475337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127例次,平均阳性率为0.45%。1980—1994年,居民原虫率调查,共血检31139人次,检出阳性474例次,阳性率1.52%。结论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发病逐年下降,20~45岁年龄组是疟疾的好发年龄组;近几年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疫情平稳。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涪陵区自1988年以来,输入性疟疾发病率一直较高,占疟疾总发病的86.90%。现将1988~1997年涪陵区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流行概况1988~1997年全区共报告疟疾84例,其中,确诊输入性疟疾73例,非输入性疟疾11例。每年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生,1988年发病最少,为2例,1993年发病最多,为19例,其中19891994年输入性疟疾最多,分别为4、11、5、7、19和13例。2 流行特征输入性疟疾全年均有发病,尤以5~9月为多,占发病总数的68.49%。其中5月、9…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 1 999年疟疾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经全省疟防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疟疾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全年疟疾发病只有 1 2 1 3例 ,较 1 998年下降 2 1 .0 9%。在“九五”规划时间内 ,已连续 4年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全省 1 0 3个县 (市 )中有 1个县的年发病率是在 1 /万以上 (南澳县 :1 .1 0 /万 ) ,其余 79个县 (市 )疟疾发病率均控制在 1 /万以下 ,2 3个县 (市 )无疟。全省没有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1 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全省 2 1个地级市 1 999年疟疾疫情报表。疟疾病例侦查是通过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广东省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流行特点,为韶关市2014年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防治总结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疟疾疫情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1980-2012年韶关市累计共报告疟疾病例3 094例,其中,间日疟3 041例,输入性恶性疟4例,未分型49例;年平均报告疟疾病例94例,年平均疟疾发病率2.78/10万。其中1982年报告疟疾发病最多为651例,年发病率最高为14.13/10万;2006-2011年仅2008年报告1例疟疾病例,其余5年均没有病例报告。1980-2012年,5-11月份报告疟疾病例2 625例,占总病例数的84.84%(2 625/3 094)。男女性别比为4.34∶1。在报告疟疾病例3 094例中,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年龄组,共报告疟疾病例2 486例,占总病例数的80.34%。1980-2012年,全市共血检475 337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 127例次,平均阳性率为0.45%。1980-1994年,居民原虫率调查,共血检31 139人次,检出阳性474例次,阳性率1.52%。结论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发病逐年下降,20~45岁年龄组是疟疾的好发年龄组;近几年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疫情平稳。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北流市达到部颁消除疟疾标准,1995年起进入消除疟疾后期监测管理阶段。1995~2010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5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9月份。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及时发现、治疗疟疾病人,是北流市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历史上是疟疾重度流行区,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于1991年通过了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基本消灭疟疾达标考核,2006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掌握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将苏州市1992-2006年疟疾疫情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九江市消除疟疾考核结果,总结全市消除疟疾工作经验,为消除后监测工作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江西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要求,2013–2016年对全市13个县(市、区)开展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对考核评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九江市最后1例本地疟疾感染病例发生于2008年。2010–2016年全市共发现境外输入疟疾报告病例20例,未发现本地感染病例;血检不明原因发热病人67 501例,发现血检疟原虫阳性13例,阳性率为0.02%,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13个县(市、区)消除疟疾工作综合考核得分为88.75~98.15分,均达到了考核评估标准。结论 九江市13个县(市、区)均通过市级消除疟疾考核。今后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和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早日实现基本消灭疟疾目标,探索适合我区的疟疾防治策略。方法:于1991年在历年疟疾发病高的草坝镇、合江镇、大兴镇、香花乡、凤鸣乡、和龙乡等6个镇乡设立防治试点。在执行疟疾防治常规性措施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居住环境改造等在内的综合性措施。结果:疟疾发病率由1991年的25.73/万降至2001年的0.22/万,下降99.14%。疟疾在传染病总数的比例由33.54%下降为0.46%,下降98.63%。结论:综合治理控制了雨城区疟疾的流行,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显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居住环境改善,对控制疟疾流行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铜仁地区1990年实现全区十县(市、特区)基本消灭疟疾后,输入性病例占疟疾疫情的82.93%,其中外出广东回归的劳务人员发病的病例数占40.94%。1991年1~7月各县监测报告的广东回归病例占外源性病例的92.49%,广东省江门市、中山市防疫站亦寄来我区劳务人员在该站门诊诊断疟疾和原虫阳性名单141例。为了摸清当地居民外出从事劳务的人口流动强度和疟疾的发病情况,1991年7~9月在五县39个乡的26万人群中进行了人群流向和疟区流动人口的疟疾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1950–2017年江西省疟疾时空分布特征,为江西省疟疾流行因素研究和消除疟疾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7年江西省以县为单位疟疾疫情和人口数据、历史流行虫种和传播媒介等资料,建立江西省疟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利用ArcGIS 10.3软件进行江西省疟疾发病数据分析和时空展示,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1950–2017年,江西省疟疾发病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1950–1975年高峰期、1976–1997年持续下降期和1998–2017年低水平波动期,期间经历了疟疾发病率下降、流行区范围缩小、流行程度显著降低到无本地感染病例的过程。疟疾流行区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由南部山区向北部平原转移,最后在平原聚集、滞留、徘徊和消散的过程;疟疾流行虫种经历了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向单一间日疟流行,再到输入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混合流行。传播媒介经历了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等多种按蚊分布的复合媒介地区向中华按蚊单一媒介的变化过程。结论 自2012年起江西省连续多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阻断了疟疾传播,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但输入性疟疾继发本地传播的风险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