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DNA探针检测蚊体内丝虫幼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经斑点杂交法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可测到丝虫和微丝蚴2ng的DNA量,不与其它动物丝虫标本发生交叉反应。将单个蚊直接压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检测,感染蚊中含有1条感染期幼虫不可出现了性反应。将一组蚊虫在裂液中研磨集体检测时,在20只蚊虫中有1只感染蚊即可检出。显示该探针可用于马来丝虫地区的蚊媒监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经斑点杂交法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可测到丝虫和微丝蚴2ng的DNA量,不与其它动物丝虫标本发生交叉反应。将单个蚊直接压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检测,感染蚊中含有1条感染期幼虫就可出现阳性反应。将一组蚊虫在裂解液中研磨集体检测时,在20只蚊虫中有1只感染蚊即可检出。显示该探针可用于马来丝虫地区的蚊媒监测。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灵敏和简捷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的方法。方法 在应用一种新的模板纯化处理技术 (Microcon 10 0 )基础上 ,采用适应于检测我国马来丝虫的两套DNA扩增引物(P1、P2与P3、P4) ,对实验感染马来丝虫的中华按蚊进行扩增检测。结果 两套引物均可检出蚊体内不同发育期幼丝虫 (L1、L2 和L3) ,其灵敏度达 1只蚊体内 1/ 6 4条L1和 2 0 0只群体蚊中含有 1只感染蚊 (体内有 1条L3)的水平 ,而对犬恶丝虫及未感染蚊却不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结论 初步建立特异、灵敏和简捷的PCR检测蚊体内马来丝虫幼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班氏丝虫特异生物素DNA探针的制备及用于丝虫基因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丝虫病监测方法,根据班氏丝虫p W b12 重复序列,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班氏丝虫特异的 D N A 片段(490 bp),回收后用光敏生物素标记该片段,制备成非放射性 D N A 探针,并在探针的制备方法上做了新的尝试。实验结果显示,该探针只与班氏微丝蚴及其感染蚊 D N A 出现杂交,与马来微丝蚴、正常蚊以及人白细胞的 D N A 未出现杂交;检测 6 份现场镜检班氏微丝蚴阳性的血样 P C R 产物全部阳性,8 份正常对照均阴性;与微丝蚴模拟血样本和 D N A 样本的 P C R 扩增产物杂交时,敏感性分别达1 条微丝蚴/100 μl和 2 pg;检测人工感染的班氏丝虫阳性蚊虫扩增产物全部阳性,正常蚊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鼠抗人 IgG_4单克隆抗体和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鼠 IgG_4结合物做ELISA,对69份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血清测定 IgG_4抗体。在血清稀释度1:100时阳性率高达97.10%。表明丝虫感染者血清 IgG_4水平明显升高。在治愈10余年的以往微丝坳血症者、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以及丝虫病基本消灭后10年内出生的儿童中,阳性率分别为18.03%,16.67%和17.65%。而在非丝虫病流行区仅有3.66%的人群出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以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为靶抗原制备多株单克隆抗体从中筛选出1G1,1H1单克隆抗体,检测人工感染马来丝虫的中华按蚊。当中华按蚊吸食马来微丝蚴的兔血后,分别解剖同时以ELISA及Dot-ELISA检测饲养不同时间的中华按蚊。结果显示,饲养9d的按蚊马来丝虫幼虫阳性率,人工解剖为86.6%,ELISA和Dot-ELSIA法分别为82.2%和77.8%。 相似文献
7.
班氏丝虫特异生物素DNA探针的制备及用于丝虫基因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一种敏感、特异的丝虫病监测方法,根据班氏丝虫pWb12重复序列,用聚合酶 主增班氏丝虫特异的DNA片段(490bp),回收后用光敏生物素标记该片段,制备成非放射性DNA探针,并在探针的制备方法上做了新的尝试。实验结果显示,该探针只与班氏微丝蚴及其感染蚊DNA出现杂交,与马来微丝蚴、正常蚊以及人白细胞的DNA未出现杂交;检出6份现场镜检斑氏微丝蚴阳性的血样PCR产物全部阳性,8份正常对照均阴性 相似文献
8.
以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为靶抗原制备多株单克隆抗体(McAb)从中筛选出1G1、1H1单克隆抗体,检测人工感染马来丝虫的中华按蚊。当中华按蚊吸食含马来微丝蚴的兔血后,分别解剖,同时以ELISA及Dot-ELISA检测饲养不同时间的中华按蚊。结果显示,饲养9d的按蚊马来丝虫幼虫阳性率,人工解剖为86.6%,ELISA和Dot-ELISA法分别为82.2%和77.8%。经统计学处理,人工解剖与单抗检测无显著性差异,其灵敏度为每只蚊0.5条幼虫。实验证明,此McAb与牛腹腔指状丝虫、猪肺丝虫抗原无交叉反应,显示了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在4种培养系统中,马来丝虫Ⅲ期幼虫在改良RPMI1640、20%小牛血清和人胚肾细胞系为饲养层的培养系统中生长发育良好,可以从Ⅲ期幼虫蜕皮2次发育到童虫,最长存活时间为54d。在单纯改良RPMI1640、TC199和20%小牛血清中培养,从Ⅲ期幼虫发育到童虫的最长存活时间为42d。班氏丝虫Ⅲ期幼虫在上述2种培养系统中,分别存活57和36d,从Ⅲ期幼虫蜕皮进入Ⅳ期幼虫和童虫。对马来丝虫幼虫体外培养蜕皮时间、虫体大小与沙鼠体内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生殖器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生殖器疱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0例具有生殖器皮肤、粘膜损害的病人,采用ELISA和分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生殖器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HSV),两种试验结果不符合者采用第二种PCR检测。结果 120例受检者中,ELISA检出49例HSV阳性,分型PCR检出50例阳性。单纯HSV-1感染者占生殖器疱疹的10.0%,单纯HSV-2感染者占80.0%,HSV-1和HSV-2混合感染者占10.0%。在120例标本中,107例两种试验结果是符合的,13例结果不符合。与“扩大金标准”比较,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2.0%、95.7%、93.8%,分型PC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4.0%、95.7%、94.0%。结论 ELISA法检测HSV感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方便、快速,尤其适合大批量样本的检测,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长爪沙鼠实验感染马来丝虫后,用感染期幼虫、微丝蚴的超声粉碎片段抗原和成虫的冰冻切片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观察血清抗体动态变化。抗感染期幼虫抗体多于感染后前3Wk内出现,抗成虫及微丝蚴抗体多于感染后前5、6wk内出现。在微丝蚴出现前,腹腔微丝蚴阳性和阴性沙鼠抗体水平差别无显著性,而在微丝蚴出现后,抗体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找一种高度特异、敏感的马来丝虫的检测方法 ,并将其用于现场检测。 方法 根据马来丝虫 Hha 重复序列 ,合成马来丝虫特异性引物 1对和寡核苷酸探针 1条 ,采用地高辛加尾标记试剂盒对人工合成寡核苷酸探针进行非放射性标记 ,并对标记后的探针进行标记效率检测 ;将血液标本和蚊虫标本分别用蛋白酶 K等处理液和 Chelex- 10 0处理后 ,结合 PCR技术 ,对该探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 ;并将此探针用于平远县马来丝虫病的监测。 结果 经测定 ,标记后探针的有效浓度为 1.5~ 2 fmol/μl;结合 PCR技术 ,该探针可检出 10 0 μl阳性血样中 1条微丝蚴 ;5 0只蚊中含有 1只只感染 1条幼丝虫阳性蚊亦能准确检出。班氏丝虫等其它寄生虫标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采自平远县的 2 4 0份血液标本和 10 0 8只中华按蚊标本均为阴性。 结论 该探针杂交检测方法特异性强 ,敏感性高 ,可作为一种新的马来丝虫病监测方法在现场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查周期型马亚丝虫在小白鼠体内发育和病理变化。方法 生只鼠腹腔内注射从东乡伊蚊收集60-200条感染期幼虫,定期抽查微丝蚴并解剖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在感染泊30-310天解剖分别检获Ⅳ期,幼虫,童虫和成虫,成虫阳性率为34.62%(9/26),主要病变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其周围炎,在肺、脾、睾丸和精索可见淋巴栓塞,含有成虫和炎细胞,肺部可见退行性变的成虫和幼虫,形成丝虫性肉芽肿性病变。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构建马来丝虫基因组文库的同时,对一些价廉的试剂和方法在分离纯化微丝蚴、微丝蚴DNA与pUC18 DNA片段的连接和连接后对大肠杆菌(E.coli)DH5a菌株转化、DNA重组的实验效果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平皿孵育法比Ficoll-400×密度梯度离心法回收的微丝蚴约高一倍,纯化微丝蚴的效果相似;10×连接缓冲液的DNA重组率比5×连接缓冲液高;连接混合物转化E.coli DH5a之前加双蒸水(ddH_2O)稀释比未加ddH_2O稀释组的转化效果高一倍,DNA重组效果也比未加ddH_2O稀释的高,β-巯基乙醇(β-ME)转化E.cali DH5a的效果比二硫苏糖醇(DTT)高一倍。这些结果显示某些较为价廉的试剂可以达到和超过耗资试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宿主对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细胞毒作用的体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流行的周期型马来丝虫为研究为对象,研究宿主体内清除虫体,减轻虫体负荷、控制丝早感染的免疫效应机制。方法提取纯净的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装入微孔实验盒,然后植入SD大鼠体内,在不同时间观察机体免疫系统对mf的杀伤作用。结果含mf的3.0μm微孔盒内,迁入的细胞量随植入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迁入的细胞种类及百分率,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免疫血清组mf被效应细胞粘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免疫 相似文献
16.
应用马来丝虫和牛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IFAT和IEST检测马来丝虫感染长爪沙鼠血清中抗体IgG和IgM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分别在感染后12~14周及2~6周达高峰。感染沙鼠IgG水平与感染时期长短密切相关,但与感染度无关。认为IFAT和IEST,特别是后者,可望成为丝虫病诊断中较为理想的方法;牛丝虫抗原可望能代替马来丝虫抗原用于丝虫病血清诊断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扫描电镜观察的安徽地区马来丝虫的外部形态。雌、雄虫头部乳突内圈6个、外圈4个,头感器位于内圈侧乳突外侧缘。体表环纹带状,小结节分布不均。雄虫尾部卷曲2.5~5圈,多为3~4圈。肛孔前体表有棒状体。长、短交合刺各一根自肛孔伸出,长交合刺末端匙状,匙面光滑。肛孔周围乳突多为13个,其顶部有一小突起,肛孔至尾部之间腹侧有乳突2~4个。雌虫尾端有一凹陷,亚尾端具1乳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我国周期型马来丝虫DNA多态性。方法收集长爪沙鼠保种的湖北谷城(H)株、四川乐山(S)株和浙江安吉(Z)株马来丝虫成虫,提取基因组DNA,采用RAPD技术分析DNA多态性。结果得到17个DNA扩增片段,大小为50~1000bp。其中a、c为H、S、Z株共有条带,d、e、f、g为H、S株共有条带,b、h、i为H株特有条带。结论RAPD分析3个地区株马来丝虫在基因结构上既有同源性,又存在差异,表明我国马来丝虫似有种内分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应用马来丝虫易感媒介中华按蚊和不易感媒介淡色库蚊研究了丝虫对蚊虫不易感的机理,并进行了比较观察。93%的马来微丝蚴不能穿过淡色库蚊胃壁,为其不易感染的主要原因,少数穿过胃壁的微丝蚴,在从血腔向胸肌的移行过程中被黑化反应杀死,构成其不易感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华按蚊对不同密度马来丝虫微丝蚴以及贵州和浙江两地虫源的易感性。方法:观察中华按蚊感染不同密度马来丝虫微丝蚴(mf)后蚊虫的存活率、蚊虫体内微丝蚴发育至感染期蚴(L3)率和感染蚊体内L3平均条数,同时观察浙江虫源(6代)和贵州虫源(31代),微丝蚴发育至L3率。结果:感染微丝蚴密度为32.5mf/μl和141. 5mf/μl组的微丝蚴发育至L3率分别为36.2%和8.7%,感染蚊体内L3平均条数分别为8.24和0.3条。中华按蚊感染浙江虫源(6代)和贵州虫源(31代),微丝蚴发育至L3率分别是45.1%和26.8%。结论:中华按蚊对感染密度为32.5mf/μl-66.4mf/μl时较易感,其对浙江虫源(6代)较贵州虫源(31代)易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