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脑血管造影术(DSA)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传统绷带压迫法止血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传统绷带加压包扎止血组(76例)和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鞘管部位渗血、血肿形成、迟发出血、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腰背酸痛、术肢疼痛、腹胀、排尿反射及烦躁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减少术后穿刺局部的并发症,并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减少患者卧床时间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两种压迫止血法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绷带压迫止血组和动脉压迫止血组,并对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动脉压迫止血器组腰背酸痛、术肢疼痛、腹胀、排尿困难、烦躁的发生率明显少于绷带压迫止血组(P<0.05),而术后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TAE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工”型沙袋套应用于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股动、静脉穿刺口采用“工”型沙袋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随机分]为两组,采取对照法,长方形沙袋组105例,心脏介入诊疗后股动、静脉穿刺口用弹性胶布包扎,长方形沙袋压迫6h后,穿刺口维持包扎和绝对卧床24h;“工”型沙袋组95,例心脏介入诊疗后股动、静脉穿刺口用弹性胶布包扎,“工”型沙袋套装沙袋压迫6h后,穿刺口维持包扎和绝对卧床12h。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局部并发症、舒适度评估和比较。结果“工”型沙袋组患者穿刺点血肿、淤斑的发生率与长方形沙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工”型沙袋组患者排尿困难、腰背酸痛、失眠等不适情况与长方形沙袋组相比,明显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工”型沙袋套应用于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刘媛媛 《天津护理》2011,19(6):325-326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住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140例,按术后是否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分为两组,试验组66例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74例则采用传统人工按压砂袋加压的方法止血,比较两组在肢体制动时间、出血、血肿、排尿困难、舒适度、失眠等相关内容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止血操作及肢体制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明显缩短,既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又缓解了患者的身心不适,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应用血管闭合器后不同制动时间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管闭合器后病人术侧肢体制动时间。方法将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kg沙袋压迫6h,术侧肢体制动8h,12h后下床活动;观察组80例病人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kg沙袋压迫4h,术侧肢体制动4h,4h后床上活动,观察10min,伤口无渗血即可下床活动。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舒适度(如腰背酸痛、烦躁、排尿困难、睡眠差),及穿刺点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穿刺点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舒适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管闭合器缝合止血.病人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可缩短为4h。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方法将158例患者按造影日单双号分两组,观察组82例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76例用人工按压与沙袋加压止血。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术后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舒适度高。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优于人工按压与沙袋加压止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压迫止血器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60例脑血管造影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工压迫进行穿刺点压迫止血,研究组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穿刺点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止血。研究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股动脉血栓、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失眠、尿潴留、腰酸背痛、皮肤损伤、心情烦躁等不适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迫止血器应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可提高止血效果,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许行  王霞 《护理学报》2005,12(2):44-45
目的观察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且符合血管入选标准80例患者,分为血管闭合器组40例,沙袋压迫组40例,分别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和沙袋止血,观察比较两组在拔除动脉鞘管后,卧床及允许下床时间、术后舒适程度、术后穿刺点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血管闭合器组与沙袋压迫组比较,拔除动脉鞘管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允许下床时间明显提前,术后舒适程度明显提高,术后24h穿刺点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P均<0.01。但两组术后72h穿刺点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肝穿术后两种不同卧位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肝脏穿刺活检术后患者的合适体位。方法肝脏穿刺活检术后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平卧并沙袋压迫穿刺处8h;试验组术后卧床6h,床头抬高30°,取消沙袋压迫穿刺处。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脉搏1次/h,并观察穿刺点疼痛、排尿困难、出血、腰背酸痛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在穿刺点疼痛、出血、低血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能否进食、有无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等方面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术后卧床6h,床头抬高30°,取消沙袋压迫穿刺处,不仅不会增加肝脏穿刺活检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沙袋加压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我科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手术且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1组51例、实验2组51例3组。对照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6h;实验1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5h;实验2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4h。第2天早晨对比3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情况、腰背酸痛及排尿困难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3,P=0.609),而实验2组患者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舒适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尿情况χ2=7.023,P=0.030,腰背酸痛F=156.46,P0.05)。结论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沙袋加压时间可缩短到4h,在保证伤口不出血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背静脉、大隐静脉穿刺在深静脉血栓肢体溶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97例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将其分为A组(163例,足背静脉穿刺)和B组(134例,大隐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B组(P<0.05)。A组的抗凝溶栓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足背静脉穿刺在深静脉血栓肢体溶栓中的效果显著,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和病人卧床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23例行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在指压股动脉穿刺部位10min~15min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再以1kg砂袋压迫伤口,加压包扎时间分别为6h、3h和2h,之后去除砂袋、拆除弹力绷带,病人即可下地活动。[结果]C组病人腰背部疼痛、术侧肢体麻木不适感较A组明显减少(P〈0.001),下床排尿的舒适度较A组、B组增加(P〈0.001),而3组间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肝素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加压包扎2h即可达到止血目的,之后下地活动可明显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可视引导下进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气管内全麻下进行择期鼻窦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传统手指触摸组(T组,n=30)和超声可视引导组(S组,n=30)。T组采用食指指腹触摸足背动脉搏动以定位穿刺点及进针方向;S组采用床旁超声可视引导留置针穿刺足背动脉。记录并比较两组的1次穿刺置管、2次穿刺置管、3次穿刺置管的成功例数,穿刺置管失败例数,1次穿刺置管成功操作时间以及失败原因,局部血肿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比较,S组的穿刺置管总次数显著性减少(P<0.05),尤其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更高(63.3% vs. 93.3%,P<0.05),但1次穿刺置管操作时间更长(1.2±0.9min vs. 2.3±1.1min,P<0.05)。与S组比较,T组的穿刺置管总成功率明显较低(100% vs. 80%,P<0.05),且局部血肿例数更多(1 vs. 8,P<0.05)。结论:超声可视引导显著提高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反复多次穿刺对血管、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我科1998年12月~2003年12月40例PCI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2005年11月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饮食、穿刺部位、卧位、排尿、拔管、抗凝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据统计学分析,两组穿刺局部损伤、迷走神经反射、排尿困难、舒适度差、失眠、焦虑等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鼓励进食,术后多饮水,拔除动脉鞘管后卧床6h、6~12h可向健侧卧位、12h后可下床排尿、自由活动,局麻后拔管,应用低分子肝素术后抗凝等护理干预,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经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同护理体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岚 《全科护理》2010,8(32):2921-2922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改变病人体位,对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住院病人1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实验组82例,观察24 h。对照组病人术后平卧位,沙袋压迫穿刺处6 h,术肢伸直制动,卧床24 h后下床活动。实验组术后在沙袋压迫穿刺处6 h基础上,指导病人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术侧肢体伸直。[结果]对照组有9例(13.2%)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或皮肤淤斑,48例(70.6%)出现腰背酸痛,19例(27.9%)出现腹胀,35例(51.5%)出现失眠,10例(14.7%)出现排尿困难以及1例(1.5%)假性动脉瘤。实验组有10例(12.2%)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或皮肤淤斑,15例(18.3%)出现腰背酸痛,7例(8.5%)出现腹胀,5例(6.1%)出现失眠,1例(1.2%)排尿困难者以及1例(1.2%)假性动脉瘤。[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采取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的护理体位,能够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李榕彬  梅俊辉 《现代护理》2007,13(29):2776-277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肱动脉两种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情况及护理.方法 回顾常规经皮血管途径穿刺,桡动脉组80例、肱动脉组13例,术后即刻拔除动脉导管鞘管,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手术时间及出血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皮下淤血12例占15%、皮下血肿9例占11.3%、明显疼痛与肿胀5例占6.3%;肱动脉组皮下淤血3例占23.1%、皮下血肿4例占30.8%、明显疼痛与肿胀2例占15.1%.2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肱动脉途径行介入性检查治疗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桡动脉途径.强调护理人员应重视肱动脉穿刺部位术后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采集危重患者血气标本足背动脉、桡动脉以及股动脉三种不同采血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210例危重患者采取足背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进行穿刺采血,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三种采血方法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肿及发绀发生率方面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动脉组患者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血肿、发绀半径范围0.2 cm方面分别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上述3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足背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具有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操作方便,可减轻患者痛苦,有踝部约束带时也不影响采集,节约了护士的工作时间,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经股动脉、桡动脉冠脉介入术的住院患者198例,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100例和实验组(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98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及腰背酸痛、失眠、排尿困难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失眠与中、重度腰背酸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46,13.9,11.95,P<0.01);两组术后穿刺部位血肿与排尿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6,5.92,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