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定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580-1581
【目的】探讨免酸蚀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正畸托槽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且设置自身随机对照,试验组采用免酸蚀玻璃离子水门汀粘结托槽,对照组采用复合树脂粘结托槽,治疗6个月后观察牙面釉质脱矿情况,统计脱落数目。【结果】试验组脱矿率9.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4%(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脱落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免酸蚀玻璃离子水门汀作为新型粘结材料,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减少牙釉质脱矿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四手操作在配戴正畸固定矫治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拟配戴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配戴正畸固定矫治器由四手操作完成,对照组由医师独立完成,分别统计两组临床操作时间和当次及第二次复诊时因正畸配件粘结位不准或脱落而再次粘结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操作时间为78.46±15.57min,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为115.25±21.3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工作效率提高31.92%。实验组再次粘结3颗,对照组再次粘结9颗,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手操作能提高配戴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托槽间接粘结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正畸固定矫治病例,共计570个托槽.对同一患者的左右两侧的牙齿分别用间接法粘接托槽(A组)、直接法(B组),在治疗期间比较脱落率。结果:A组应用间接法粘接托槽285个,在治疗期间共有9个托槽脱落,脱落率为3.16%;B组应用直接法粘接托槽285个,在治疗期间共有23个托槽脱落,脱落率为8.07%。两组间临床脱落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外间接法粘接托槽口内转移法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托槽粘接方法。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群  俞星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9,10(11):124-124,12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0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从认知、心理、行为3个方面采取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宣教,用治疗过程中的托槽脱落率为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托槽脱落率分别为38.75%、76.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的行为依从性,主动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畸托槽粘结过程中一种简便易行的牙面酸蚀剂清除方法。方法:将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托槽粘贴过程中分别用传统的气水枪冲洗法(对照组)和漱口法实验组清除牙面酸蚀荆,统计两组患者4周后的托槽脱落情况。结果:两组托槽的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酸蚀后用漱口法去除酸蚀剂的牙面同样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托槽粘结效果,而漱口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简化了临床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在前牙烤瓷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唐山市协和医院240例264颗前牙牙体缺损行烤瓷冠修复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四手操作模式,试验组在四手操作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从护理质量、修复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士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为8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修复体颜色、形态、牙龈健康方面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前牙烤瓷冠修复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和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在牙周病龈下刮治四手操作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牙周诊室行龈下刮治患者180例按接诊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90例行常规四手操作护理模式,实验组90例在四手操作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完成牙周病基础治疗后对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照组满意度88.89%,实验组满意度9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依从性32.22%,实验组治疗依从性5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在龈下刮治四手操作中的应用,提高了牙周病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3M-Relyx Unicem自粘结树脂粘结剂(简称3M粘结剂)在口腔修复科固定修复体粘结过程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对113例固定修复患者255颗修复体进行粘结,进行四手操作,总结减少修复体脱落率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措施。结果 113例固定修复患者255颗修复体12个月的脱落率仅为0.39%。结论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是一种高效率的口腔操作技术和现代化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百强固位纤维用于上切牙外伤后松牙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上中切牙及侧切牙外伤病例,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百强固位纤维(试验组)与弓丝托槽(对照组)技术固定。统计两组固定前及固定后4周患者舒适指数、材料脱落牙位数、有效固定牙位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舒适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16.3±1.985vs8.2±1.357),差异有显著性(t=2.753,P〈0.05);两组之间的有效固定率、材料脱落牙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强固位纤维应用于上切牙外伤松动牙固定效果可靠,具有良好的舒适效果,是一种理想的牙周夹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牙科焦虑症固定正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牙科焦虑症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卫生保健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软垢指数、按时复诊及托槽脱落情况有无差别。结果治疗期间,干预组软垢指数、按时复诊、托槽脱落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固定正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因治疗依从性不佳、不配合导致的矫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四手操作在显微超声技术疏通钙化根管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选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钙化根管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显微超声技术疏通钙化根管,采用四手操作方法医护配合;对照组患者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及满意度情况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33±8.45)min,对照组患者为(57±9.42)min,工作效率提高42.10%,两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56,P0.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4.54%,高于对照组的5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手操作在显微超声技术疏通钙化根管治疗过程中,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腔科应用四手操作技术在预防交叉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3年5月-2004年10月口腔外科门诊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四手操作组(观察组)和非四手操作组(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实行1名医生和1个护士共同服务于1位患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杜绝交叉感染.对照组按以往临床常规进行操作.比较2组的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感染10例(6.7%),观察组感染3例(2.0%),2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手操作技术能有效阻断医源性传播途径,在预防交叉感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法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23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四手操作组和传统操作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四手操作组与传统护理组相比,手术操作时间显著缩短,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手操作法提高了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科应用四手操作技术在预防交叉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3年5月-2004年10月口腔外科门诊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四手操作组(观察组)和非四手操作组(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实行1名医生和1个护士共同服务于1位患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杜绝交叉感染。对照组按以往临床常规进行操作。比较2组的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感染10例(6.7%),观察组感染3例(2.0%),2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手操作技术能有效阻断医源性传播途径,在预防交叉感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热激活镍钛弓丝是一种新型弓丝,有良好的记忆合金功能,不易形变,外环境温度的改变可能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目的:对比观察热激活镍钛弓丝与普通镍钛丝临床应用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正畸治疗并且完成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将样本分为2组.普通组在排齐和整平阶段用普通镍钛丝,激活组在排齐和整平阶段使用热激活镍钛丝.并且匹配拔牙和非拔牙病例.观察两组的排齐时间,总疗程时间,弓丝断裂次数,托槽脱落次数,就诊次数.结果与结论:热激活组的病例在矫正时间,弓丝断裂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托槽脱落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使用热激活镍钛丝患者未发生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结果提示,热激活镍钛弓丝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可以节省弓丝更换次数和减少弓丝断裂,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牙周和口腔功能指标.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86例需要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号码法分为常规组(n=40)及实验组(n=46).常规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实验组采用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比较两组患者的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渗葡萄糖溶液在持续性异位妊娠(PE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PEP患者75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在B超监视妇科手术仪监视下经宫腔输卵管注入50%葡萄糖溶液,对照组30例予甲氨蝶呤(MTX)肌肉注射,比较对两组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率及β-hCG转阴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vs 7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vs 26.7%,P0.05),β-hCG转阴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4.2±5.9 d vs 19.4±4.6d,P0.01)。结论:与甲氨蝶呤相比较,高渗葡萄糖溶液对PEP治疗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多沙唑嗪控释片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石疗效.方法 收集输尿管下段结石病例共121例,所有结石均经B超、CT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确诊,结石大小4~10 mm,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9例,采用多沙唑嗪控释片+肾石通治疗;对照组62例,单独采用肾石通治疗,比较两组在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排出率、肾绞痛发作次数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对照组结石完全排出28例,排石率为45.16%;治疗组结石完全排出45例,排石率为7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3,P<0.05).对照组平均排出结石时间为(15.78±3.08)d,治疗组为(12.59±2.8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P<0.05);对照组肾绞痛发生率为17.74%,治疗组肾绞痛发生率为6.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34,P<0.05).结论 多沙唑嗪控释片能明显促进下段输尿管结石的排出,减少肾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背景:由于氟斑牙釉质的特殊结构,氟斑牙患者在正畸治疗中,采用的传统黏结材料常导致托槽与牙面之间的黏结强度降低,托槽频繁脱落,严重影响了氟斑牙患者的疗效.目的:观察3种不同黏结材料黏结中、重度氟斑牙临床托槽脱落率的差别.方法:选择正畸氟斑牙患者15例(共288颗),年龄13-26岁,男6例,女9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京津釉质黏合剂黏接托槽、光固化流动树脂+Single Bond 2黏结剂黏接托槽、氟斑牙表面釉质少量磨除直接贴面黏接托槽,观察托槽的脱落率.结果与结论:3个月后京津釉质黏合剂黏接托槽组、光固化流动树脂+Single Bond 2黏结剂黏接托槽组、氟斑牙表面釉质少量磨除直接贴面黏接托槽组托槽的总脱落率分别为65.6%,20.5%,2.5%.3种黏结材料临床托槽脱落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表面釉质少量磨除直接贴面黏接托槽效果最好,其次为光固化流动树脂+Single Bond 2黏结剂黏接托槽组,两者都明显优于京津釉质黏合剂黏接托槽组.由于直接贴面需要磨除部分牙体组织,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在不破坏牙体组织前提下用光固化流动树脂+Single Bond 2黏结剂黏接托槽代替传统的京津釉质黏合剂黏接托槽可以有效降低中、重度氟斑牙托槽的脱落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比较三间隙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7)行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患者(n=48)行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采用Wexner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7 d、30 d的肛门功能,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7d、30 d的患处疼痛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创面感染、肛瘘形成、肛门缺损或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 93±7. 63 min vs. 25. 49±6. 31 min)(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4. 69±4. 63 ml vs. 16. 93±3. 27 ml)、创面愈合时间(27. 59±4. 27 d vs. 22. 61±6. 59 d)、住院时间(16. 27±6. 41 d vs. 12. 95±5. 63 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的Wexner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9. 26±1. 58分vs. 7. 88±1. 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7 d(4. 69±1. 63分vs. 4. 28±1. 37分)、30 d时(2. 73±0. 67分vs. 2. 51±0. 58分)两组Wexner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1 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6. 75±1. 22分vs. 6. 05±1. 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30d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 05±0. 41分vs. 2. 33±0. 34分、2. 25±0. 25分vs. 1. 17±0. 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创面感染(4. 26%vs. 2. 08%)、肛门缺损或畸形发生率(2. 13%vs. 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肛瘘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 38%vs. 2. 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较于传统切开挂线术,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确切,术后疼痛缓解快,恢复迅速,肛瘘形成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