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伽玛刀治疗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行伽玛刀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伽玛刀治疗,干预组在伽玛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 经伽玛刀治疗后干预组SDS、SAS评分,以及抑郁、焦虑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能使经伽玛刀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吴海波  邓从重  常婷  王蔼明 《人民军医》2014,(10):1062-1063
目的:观察加强心理干预对宫腔粘连患者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有生育要求、因宫腔粘连不孕需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100例,入院后均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筛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根据造成抑郁和焦虑的因素进行心理分析,并在术前和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出院前再对所有患者进行HAD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入院时HAD评分为(39.25±10.50)分,给予加强心理干预后降至(29.75±7.25)分;对照组入院时HAD评分为(38.75±9.25)分,给予常规心理疏导后降至(35.25±12.25)分。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加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宫腔粘连患者焦虑和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4.
刘俊 《西南军医》2015,(1):94-9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观察两组抑郁和焦虑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但是组间比较,实验组在治疗后各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SDS,SF-36生活质量得分。结果心理治疗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除生理机能外,其他指标心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肺癌患者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和探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焦虑与抑郁调查及心理干预.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2月首次进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8例,并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参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在治疗效果、SDS分值和SAS分值方面均优于参照组.结论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冯利光  汤苏阳  吴悦  谢芳 《武警医学》2009,20(11):1016-1018
 目的 观察成批烧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成批火焰烧伤患者,于烧伤后3 d内行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试,选择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及对照组(1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烧伤治疗,治疗组辅以抗焦虑药物,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分值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分值分别为(32.69±5.35)和(32.61±7.52),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分值分别为(42.30±9.76)、(58.79±10.23),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3.73±4.68)d(P<0.05).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是一种负性情绪,延长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术前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引起体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促进儿茶酚胺及TXA2缩血管物质的释放,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通过术前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术中血压保持稳定,从而减少术中出血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运用到胃镜检查患者的效果.方法 抽取就诊的胃镜检查患者76例并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38例予以常规一类的护理,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前后的焦虑状况评分、总满意率等.结果 比较表明了,试验组经过护理以后的焦虑状况评分、总满意率都好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运用到胃镜检查患者,具备极其明显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大力推行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参演官兵焦虑及抑郁情绪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官兵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参演官兵1346例的焦虑及抑郁水平进行测评,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集体座谈及个别咨询的方式调查了解参演官兵的基本情况。结果:参演官兵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9.7%和5.1%;SAS和SDS总分值与中国成年常模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的影响因素有SCl-90总分、受教育程度、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军龄;抑郁的影响因素有抑郁因子、受教育程度和职务。结论:参演官兵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国产多西他赛(docetaxel,艾素)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予以多西他赛35mg/m^2,静脉滴人1h,d1和d8,21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及稳定病例完成4个周期,随访至疾病进展和患者死亡。结果34例可评价病例中,有效率(RR)29.4%,疾病控制率58.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3月,中位生存期为8.1月,1年生存率33.8%。全组患者的性别、ECOG评分两项指标在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主要以粒细胞减少、乏力、脱发为主。结论国产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适合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积极心理干预方案,并验证其对患者创伤后成长及乐观倾向的作用.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3例)予以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6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周期为4周,每周1次,每次20~30 min.结果 干预4周后研究组的创伤后成长及乐观倾向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积极情绪,促进其心身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2例放化疗后未控制病情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氩氦刀冷冻联合介入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NSE、CEA、CY21-1)含量及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s)值(I.S%、I.O.D%),观察其疗效及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血清标志物测定明显降低,(P<0.01);I.S%、I.O.D%值明显降低,(P<0.05);有效率79.0%(49/62),1年生存率80.6%(50/62)。结论氩氦刀联合介入对复治性非小细胞肺癌仍然有效。是解决复发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60例晚期肺癌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模式对免疫状态的影响,为制定合理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根据筛选条件选择60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心理干预多阶段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医疗方式给予技术支持,解答患者及家属的正常提问。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三阶段心理干预(常规心理干预期、家庭及小组情绪调控期、家庭内互助干预期),干预方法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监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阶段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基线期两组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及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的CD3+CD4+较常规治疗组增高(t=2.15, P<0.05),CD8+CD28- 干预组较常规组下降(t=2.0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干预组内,三阶段心理干预较单独一阶段干预后的CD3+CD4+细胞增高(t=3.51, P<0.01), CD8+CD28-降低(t=2.16,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期肺腺癌患者经合理心理干预后免疫状态得到改善,心理干预时间的延长及家属社会因素的积极参与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心理干预对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肺穿刺活检、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肺癌,其中鳞癌13例,腺癌8例,转移性肺癌9例。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肺癌的三维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最分布率,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80~130Gy。中位植入粒子35颗(8~83颗)。结果30例患者术后1、3、6、12个月随访,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7~18个月),6、9、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0.0%、23.3%,随访至12个月肿瘤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NC)4例,进展(PD)3例,1、3、6、12个月总有效率(CR-4-PR)分别为83%、80%、80%、77%。术后随访发生气胸3例,咯血痰7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熊智 《武警医学》2017,28(8):764-768
 目的 探讨TMPO基因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并下载NCBI的肿瘤公共数据集,分析肺癌基因表达谱资料及临床信息,明确TMPO基因在正常肺组织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GSEA)进一步探讨TMPO基因对肺癌细胞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 TMPO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值为0.254 ±0.594,明显高于在正常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值-0.332 ±0.285(P<0.0001 )。TMPO基因高表达肺癌患者的TNM分期明显高于TMPO低表达的肺癌患者(P<0.0001, P<0.0001, P=0.031), TMPO低表达组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0.0001)、总生存期(P<0.0001)结果均优于TMPO高表达组的肺癌患者。TMPO高表达样本富集了与DNA修复、MYC信号通路1、有丝分裂、细胞周期G2M检查点、精子发生、E2F信号通路、MYC信号通路2、mTORC1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集。结论 TMPO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其通过多种途径来促使肿瘤细胞增殖,进而影响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因此TMPO基因可以作为诊疗肺癌的标志物和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的缓解作用。方法:将242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122例及对照组120例,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中、后的心率、血压变化。结果:心理干预组手术前、中、后手术中血压分别为:126.7±12.5/83.5±11.3mmHg(收缩压/舒张压)、131.8±13.6/84.7±12.1mmHg、121.8±11.4/74.9±8.1mmHg,心率分别为:84.3±12.2、89.2±11.9、79.1±10.6;对照组手术前、中、后血压分别为:133.2±14.6/88.6±12.4mmHg、139.4±16.0/89.1±12.9mmHg、123.7±10.3/77.1±7.9mmHg,心率分别为:97.5±10.9、102.7±10.2、80.4±8.7。手术前及术中干预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对缓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姑息治疗的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改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姑息治疗的94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个性化姑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4 w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Piper疲乏自我评估量表和生活质量评估问卷,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疲乏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感觉、认知、情绪、行为4个维度及总体疲乏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感觉分、认知分、情绪分、行为分和总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个维度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除角色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个性化姑息治疗的肺癌患者,运用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Brain metastasis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 often is detected during treatment of other remote lesions. We examined the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outcome of this disease encountered during nuclear medicine practice. Of the 167 patients with metastasis to lung or bone treated 1-14 times with radioactive iodine (RAI), 9 (5.4%) also had lesions in the brain. Five were males and 4 females, aged 49-84, out of the original population of 49 males and 118 females aged 10-84 (mean 54.7) years. Three of them underwent removal of their brain tumors, 5 received conventional external beam irradiation, and 2 had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with supervoltage X-ray. None of the brain lesions showed significant uptake of RAI despite demonstrable accumulation in most extracerebral lesions. Seven patients died 4-23 (mean 9.4) months after the discovery of cerebral metastasis, brain damage being the primary or at least a contributing cause. The 8th and 9th patients remained relatively well for more than 42 and 3 months, respectively, without any evidence of intracranial recurrence.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brain is a major site of secondary metastasis from DTC.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mographic risk factor was detected. Any suspicious neurological symptoms in the course of RAI treatment warrant cereb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s for therapy, from our initial experience, radiosurgery seemed promising as an effective and less invasive alternative to surgical remov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