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不同程度左室肥厚患者的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含量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左室重复指数(LVMI)将41例高血压病人分成3组,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浆PⅢNP、PⅠCP含量。结果 3组之间PⅢNP、PⅠCP含量均有差别;只有组Ⅰ与对照组无差异,其余两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均有差别;PⅢNP、PⅠCP含量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PⅢNP、PⅠCP含量可以反映高血压肥厚心肌间质胶原的合成与代谢,并可能受循环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LVRM)的影响。方法8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n=38)常规治疗,螺内酯组(n=4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在治疗6个月内检测2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血清透明质酸(HA)及心脏核磁共振,以评价左室纤维化和左室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螺内酯组PⅢNP、H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延迟强化灶体积明显下降(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进一步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和厄贝沙坦组(65例),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血清PⅠCP、PⅢNP的含量,采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参数。另选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血清PⅠCP、PⅢ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1、2、4、8周末和厄贝沙坦组1、2、4周末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组间比较,治疗后2、4、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心房收缩流速(VE/VA):发病第2天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降低血清PⅠCP、PⅢ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的心肌胶原纤维合成指标以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AMI患者发病后第5天,15天,30天,90天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超声测定AMI患者出院前,第90天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A)的比值,将第90天的E/A比值与血肖PICP和PⅢNP水平作相关分析。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MI发病后第5天,15天,30天,90天的LVEDd均明显大于对照组,LVEF和E/A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90天的E/A比值与血清PICP和PⅢNP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AMI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3个月以上,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与心肌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IVC)、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的浓度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TGFβ1和IVC的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和PⅢNP的浓度。结果肝硬化组血清TGFβ1、IVC、HA及PⅢNP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在肝硬化组中,血清TGFβ1的浓度与其他分子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而IVC、HA和PⅢNP相互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血清TGFβ1浓度在肝硬化A、B、C级组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IVC、HA及PⅢNP在C级组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B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也明显高于A级组。结论TGFβ1、Ⅳ型胶原(IVC)、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作为非创伤性肝纤维化标志物,对判断肝硬化及其发展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Ⅲ型胶原代谢与POP的发病关系。方法:收集本院POP患者和因子宫良性病变行手术治疗的非POP患者各13例,术中取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Ⅲ型胶原含量,ELISA法测定Ⅲ型胶原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含量?结果:POP组主韧带及阴道前壁组织的Ⅲ型胶原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ⅢN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OP患者韧带和盆底筋膜组织Ⅲ型胶原含量减少可能是由于胶原降解的增加,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强度和弹性,导致POP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舒缩功能及血浆PⅢNP、BNP浓度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7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螺内酯组(39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及BNP含量,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结构及舒缩功能参数,另设稳定性冠心病对照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及BNP含量的基线值。结果两组AMI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初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而螺内酯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急性前壁心梗患者血浆BNP及PⅢNP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血浆BNP及PⅢ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而螺内酯组与常规治疗组同期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进一步抑制左室的扩张和纤维化,一定程度上减轻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Ccr)、血浆内皮素-1(ET-1)与血清前胶原肽(PⅠCP、PⅢNP)水平的变化及ET-1、PⅠCP与PⅢ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为CRF组,另选择同期住院的35例无肾功能损伤(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为非CRF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ET-1、PⅠCP、PⅢN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再将CRF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血浆内皮素受体拮抗剂,6个月后对比分析服药前后ET-1、PⅠCP、PⅢNP水平变化。结果 CRF组Scr水平为(184.23±43.10)μmol/L,高于非CRF组的(87.25±40.56)μmol/L;CRF组Ccr为(25.66±8.37)ml/min,低于非CRF组的(83.89±17.35)ml/min;CRF组ET-1为(633±10.24)ng/L、(70.35±36.70)μg/L、(4.14±2.2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组患者血浆9.99±12.10)ng/L、PⅠCP为(130.44±39.27)μg/L、PⅢNP为(7.54±2.65)μg/L均高于非CRF组的(41.ET-1与血清PⅠCP、PⅢNP浓度均呈正相关(r=0.602;r=0.513);血清PⅠCP与PⅢNP含量呈正相关(r=0.645);服用血浆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后,患者血浆ET-1、血清PⅠCP、PⅢNP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RF患者Scr、ET-1、PⅠCP、PⅢNP水平高于无肾功能损伤者,而Ccr水平低于无肾功能损伤者,血浆内皮素与血清前胶原肽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N-terminal peptide of type Ⅲ procollagen,PⅢNP)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的相关性,评价两者在慢性心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122例作为CHF组,非心衰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PⅢNP、Gal-3和NT-proBNP水平.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CHF患者血清PⅢNP、Gal-3水平变化,探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别与NT-proBNP、LVEDD、LVEF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CHF的因素.结果 CHF组患者血清PⅢNP和Gal-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CHF组患者PⅢNP和Gal-3水平与NT-proBNP水平正相关(分别为r=0.372,P<0.01;r=0.418,P<0.01),与LVEDD水平正相关(分别为r=0.338,P<0.01;r=0.339,P<0.01),与LVEF水平负相关(分别为r=-0.392,P<0.01;r=-0.349,P<0.01).CHF组患者血清PⅢNP水平与Gal-3水平正相关(r=0.373,P<0.01).多元线性回归中,Gal-3、NT-proBNP、PⅢNP是LVEF独立的影响因素(P=0.024;P<0.001;P<0.001);PⅢNP是LVED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2).结论 PⅢNP、Gal-3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CHF的严重程度及心肌纤维化情况,对评估CHF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Ⅰ,PCⅠ)含量检测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羊Ⅰ型前胶原放射免疫试剂联合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type Ⅰ amino terminal peptide,PⅠN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Ⅰ carboxyl terminalpeptide,PⅠ CP)对262例样本(包括50例正常人、62例前列腺增生症、67例前列腺癌以及83例前列腺骨转移患者的血清)进行含量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骨转移组PC Ⅰ、PⅠNP、PⅠC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0.001);前列腺癌组PC Ⅰ、PⅠN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前列腺增生组(P<0.05),PⅠ CP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列腺增生组的PCⅠ、PⅠ NP、PⅠC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组PC Ⅰ、PⅠNP、PⅠCP含量升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P<0.01).PC Ⅰ、PⅠ NP、PⅠCP含量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0.4%、88.0%、84.3%,特异度分别为94.4%、96.1%、95.5%,Youden指数分别为84.8%、84.0%、79.9%,诊断正确率均在92%以上;PC Ⅰ与PⅠNP、PⅠCP间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主研制的羊eCⅠ放射免疫试剂有望替代进口PⅠNP、PⅠCP放射免疫试剂进行血清PC Ⅰ含量检测,应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 ar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探讨其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了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Ⅱ级组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Ⅲ级组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明显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P〈0,01),心功能Ⅳ级组血清sICAM.1和TNF.d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1)。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07,P〈0,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sICAM-1、TNF-α高表达,并且随着心衰加重,外周血清中siCAM-1和TNF-α的水平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2.
宋艳秋  张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3):323-324,32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定量变化.方法:59 例心肌病患者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后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28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ICM组)31例.测定患者在不同的NYHA分级时血清CRP浓度.结果:ICM组患者血清 CRP 平均浓度明显高于 DCM 组(P<0.01).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NT- pro- 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评价CRT疗效的可行性。方法2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CRT组),另2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经济等原因未接受CRT(对照组),两组基础用药相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心电图QRS宽度、LVEDD、LVEF、血清NT- pro- BNP及MMP-9的水平(采用ELISA法)。结果 CRT组治疗前血清NT- pro- BNP和MMP-9水平分别为(912.5±194.2)pmol/L、(682.9±282.1)ng/L,CRT 1、3、6个月血清 NT- pro- BNP 水平分别为(379.8±200.5)、(284.7±151.6)、(185.4±82.0)pmol/L,MMP-9水平分别为(543.5±208.3)、(401.1±144.8)、(383.0±198.4)ng/L;而对照组治疗1、3、6个月血清NT- pro- BNP水平分别为(614.1±234.6)、(572.1±165.6)、(553.6±130.1)pmol/L,MMP-9水平分别为(665.6±227.8)、(641.2±268.6)、(573.7±135.9)ng/L。CRT组术后血清NT- pro- BNP和MMP-9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后血清中NT- pro- BNP和MMP-9水平显著下降,心功能得到改善,血清MMP-9和NT- pro- BNP可以作为评价CRT疗效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进行CRT治疗的D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血清尿酸(UA)水平分为A,B两组。A组UA<420μmol;B组UA≥420μmol。分析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记录患者手术前、术后8个月的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返流量(MR)、死亡率及临床症状变化。并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尿酸正常的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尿酸高的组(P<0.05),尿酸高的一组BNP恢复较尿酸正常组程度低(P<0.05),LVEF升高也低于尿酸正常组(P<0.05)。症状改善也较尿酸正常组低。结论:患者术前UA水平影响DCM患者经CRT治疗后的疗效。术前UA水平越高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对扩张型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室机械重构疗效差别。 方法 入选21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13 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8 例)。所有 患者均符合CRT 指南的I 类适应证。分别观察CRT 术后6、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内 径、左室舒张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结果 ①扩张型心肌病 组CRT 术后6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二尖瓣反流 面积较术前减少(P <0.05),术后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 缩末容积,左房内径较术前减小(P <0.05);②缺血性心肌病组术后12 个月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P <0.05); ③扩张型心肌病组CRT 术后6 个月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射血分数增加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P <0.05),术后12 个月扩张型心肌病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的变化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结论 CRT 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逆重构效果优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机制及参麦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黏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倒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组sICAM-1水平,并将DCM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参麦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参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siCAM-1(121.21±43.5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0.76±21.85)ng/ml(P〈0.01);参麦治疗组sICAM-1水平由治疗前的(120.77±33.87)ng/ml下降到治疗后的(62.21±23.43)ng/ml;常规治疗组siCAM-1水平由治疗前的(121.64±52.40)ng/ml下降到治疗后的(95.99±24.65)ng/ml,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参麦治疗组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sICAM-1高表达,参麦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sICAM-1含量,具有抗黏附作用,能够抑制血管壁炎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血清MMP-2、TIMP-2、TIMP-1、锌、铜及前胶原末端肽的表达,探讨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在我院行疝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直疝35例;斜疝35例;复发疝17例;正常对照35例。收集各组病人血清标本,对血清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直疝及复发疝组病人血清MMP-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及斜疝组(P<0.05),尤其为复发疝;血清TIMP-2及TIMP-1水平在直疝和复发疝明显低于正常组及斜疝组( P<0.05);血清铜和锌含量在各组无显著性差异;直疝及复发疝组血清前胶原末端肽PⅠCP/PⅢNP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及斜疝组,( P<0.05)。结论:和结缔组织代谢相关指标MMP-2、TIMP-2、TIMP-1及PICP/PⅢNP 的改变参与了直疝的发生,并和疝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DCM患者作为DCM组,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Ⅱ、NYⅢ和NYⅣ3个亚组。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对照组、DCM组及DCM各亚组PAB、HDL-C、和hs-CRP水平,并对DCM组PAB、HDL-C、hs-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DCM组血清PAB、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恶化程度升高呈逐步降低趋势(P<0.05,P<0.01)。DCM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心功能恶化程度升高呈逐步升高趋势(P<0.05)。DCM组PAB与HDL-C呈正相关(r=0.428,P<0.05),而与hs-CRP呈负相关(r=-0.490,P<0.05);HDL-C与hs-CRP呈负相关(r=-0.469,P<0.01);hs-CRP与LVEF呈负相关(r=-0.397,P<0.05),而PAB、HDL-C与LVEF无相关性(P>0.05)。结论 PAB、HDL-C、hs-CRP水平可反映DCM心力衰竭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左右心室Tei指数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6例接受CRT手术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超声心动图参数,根据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缩小百分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分析两组的左右心室Te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有反应组20例,无反应组16例。有反应组左心室Tei指数在术后1周及6个月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无反应组中左心室Tei指数术后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应组右心室Tei指数在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无反应组术后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CRT术前有反应组患者左心室Tei指数较高而术后呈现显著而持续的改善,可将Tei指数作为对CRT有反应的预测因子。CRT对左心室功能的改善间接导致了右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方法 对76名NYHA分级Ⅲ~Ⅳ级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分组,心功能Ⅲ级为Ⅲ级组,心功能Ⅳ级为Ⅳ级组,另选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Ⅲ级组与Ⅳ级组给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4周,对照组未予处理,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A125浓度、LVEDd及LVEF大小并比较其变化,对CA125的浓度与LVEDd、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血清CA125越高,LVEDd越大,LVEF越低,心力衰竭好转后,上述指标改善明显(P<0.05),其中Ⅳ级组CA125浓度及LVEDd仍高于Ⅲ级组,LVEF仍低于Ⅲ级组.CA125浓度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 血清CA125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可用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