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海马CAI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的影响。【方法】建市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鼠模型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模型。用SP免疫组化及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的方法检测缺氧缺血(HI)后rhEPO干预后不同时间点NMDA受体Ⅰ型亚单位(NR1)阳性细胞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①NR1蛋白在HIBD后2h表达增强,6h达高峰(F=189.772。P〈0.01),然后逐渐下降。24h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F=325.601。P〈0.01)。72h开始恢复。rhEPO治疗组与HIBD组相比CA1区的NR1蛋白表达在6h降低(t=-9.188.P〈0.01),而24h以后的NR1蛋白的表达却有所增加(t=2.522,P〈0.05)。②HIBD后6h右侧海马CA1区出现凋亡细胞,24h显著增高。48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但72h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F=71.587,P〈0.01)。rhEPO治疗组与HIBD组相比CA1区的凋亡细胞数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尤其在24h最明显(t=-9.251,P〈0.01)。 【结论】外源性rhE—PO可通过多种途径对HIBD后的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利利 《现代保健》2012,(20):15-17
目的:探讨3日龄未成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白质中VEGF的表达变化规律,研究VEGF在早产儿脑损伤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为干预治疗打下理论基础。方法:92只体重6.5~10.5g新生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缺氧缺血)50只和对照组(假手术)42只,实验组死亡10只,对照组死亡2只,故进入实验的两组均为40只。实验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后予以低氧(6%O2+94%N2)处理4h,以建立动物模型。对照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予以结扎和缺氧处理。术后12、24、48、72h及7d处死8只大鼠,取脑组织,制备光镜石蜡标本。VEGF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VEGF阳性单位表达的AU值。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神经元、内皮细胞、软脑膜细胞、胶质细胞等均可见VEGF表达。表达变化以胼胝体和脑室周围白质部位明显。对照组VEGF的表达较弱,且随时间的增加,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于缺氧缺血12h表达开始增加,缺氧缺血24h表达达到高峰,7d时恢复至正常,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EGF的表达在12、24、48、72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成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VEGF蛋白的表达于缺氧缺血12h开始增加,于24h达到高峰,7d降至正常,说明VEGF在其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缺氧和(或)缺血性脑损伤时的表达、分布和意义。方法建立生后10d龄SD大鼠单纯缺氧、单纯缺血和缺氧缺血3个模型组,并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模型组脑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和分布特点。结果相对于假手术组,3个实验组的HIF-1α表达,在模型建立后4h开始升高,单纯缺氧组和缺氧缺血组,HIF-1α于模型建立后8h达高峰,单纯缺血组,则在24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HIF-1α主要分布于脑的重要功能区,如皮质和海马。结论不同程度的缺氧和缺血对HIF-1α调节存在差异,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HIF-1α的表达和分布具有一定特点,这可能与损伤后的修复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后再灌注脑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组)和再灌注组(R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6周后恢复血流灌注,于再灌注前即刻(R0)、再灌注1h(R1)、24h(R2)及72h(R1)行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LDPI),检测脑皮层血流灌注量;其后采用qRT—PCR法,检测HIF-1α—mRNA、VEGF—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大鼠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h,实验侧脑皮层血流灌注量较对侧下降(7312±26.75)%,再灌注后24h脑皮层血流灌注量有所恢复,72h仍未达到基线水平;与S组比较,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的不同时点HIF-1α—mRNA、VEGF—mRNA均表达增高(P〈0.05)。结论HIF-1α、VEGF在大鼠慢性脑低灌注再灌注后表达上调,参与大鼠脑血管增殖及活性增强的病理过程,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试验通过观察依达拉奉对Bcl-2的影响,探讨它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雌、雄性大鼠共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及依达拉奉用药组,对照组及用药组再进一步分为6h、24h、48h,根据Koizumi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几乎无Bcl-2蛋白的表达,盐水组Bcl-2蛋白表达6h开始升高,于24h达到高峰并于48h开始下降。6h时,用药组Bcl-2蛋白表达较盐水组减少,但差异不明显(P〉0.05);24h时,用药组较盐水组明显减少(P〈0.01);48h时,用药组Bcl-2蛋白表达较盐水组减少,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抑制Bcl-2激活,达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对大鼠脑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的影响和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表达的微血管修复再通的作用。方法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盐水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采用PV-6000两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光学显微镜观察大脑皮层Survivin及VEGF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缺血组、盐水组、假手术组、正常组Survivin阳性表达数分别为67.32±7.34、23.63±4.63、18.21±2.17、2.56±0.11,VEGF阳性表达数分别为47.83±5.04、19.33±4.10、14.12±1.21、1.47±0.03,缺血组Survivin和VEGF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缺血组大脑皮层神经元和室管膜上皮细胞等处Survivin阳性细胞表达明显。结论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Survivin阳性细胞的表达可抑制或减慢细胞调亡,介导VEGF促进微血管修复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原发性肝癌VEGF、KDR/Flk-1、bFGF蛋白表达与CT与MRI影像表现的多样性的关系,探讨用影像表现判断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可行性,为肝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经影像与病理研究显示:(1)VEGF、KDR/Flk-1、bFGF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2)原发性肝癌的CT和MRI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VEGF、KDR/Flk-1、bFGF蛋白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生长激素受体(GHR)不同表达状态裸鼠人胃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筛选出GHR阳性和阴性表达的细胞株各1株,分别接种于24只裸鼠皮下。将两种细胞接种裸鼠均随机分为对照组(0.9%NaCl,0.2ml/d)、低剂量rhGH组(0.5U·kg^-1·d^-1,0.2ml/d)和高剂量rhGH组(2.5U·kg^-1·d^-1,0.2mL/d)3组,每组8只,各组均连续给药14d,观察并记录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裸鼠血清VEGF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VEGFmRNA水平变化。结果筛选出GHR阳性表达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阴性表达的MKN-45。对于GHR^+SGC-7901接种裸鼠,rhGH给药组皮下移植瘤体积较对照组增大(P〈0.05),且高剂量rhGH组促增长效应最为显著(P〈0.05),3组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rhGH组的血清VEGF浓度为(252.94±15.3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94±5.73)ng/L和低剂量rhGH组的(167.60±9.54)ng/L(P〈0.05);对照组VEGF表达为中度阳性,rhGH给药组呈强阳性;高剂量rhGH组肿瘤组织中VEGFmRNA相对表达量为0.6470±0.0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230±0.0258和低剂量rhGH组的0.4120±0.0351(P〈0.05)。对于GHR—MKN-45接种裸鼠,rhGH给药组体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肿瘤体积大小、血清VEGF水平、肿瘤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H能促进GHR阳性表达的SGC-7901移植瘤生长,并促进VEGF表达增高;对于GHR阴性的MKN-45移植瘤,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肿瘤生长及促VEGF表达效应。GHR存在可能是rhGH影响VEGF分泌的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小管间质纤维化(TIF)大鼠OPN和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SD大鼠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建立TIF动物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模型组(24只)和预防组(24只)。预防组接受桂枝茯苓胶囊管理(500mg·k^-1·d^-1),模型组、假手术组则以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分别于实验第7、14和21天3个时间点收获动物各8只。检测上述时间点各组动物肾脏小管损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等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和评价OPN/CD44在梗阻肾中表达以及桂枝茯苓胶囊对OPN/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梗阻肾在上述三个时间点小管间质损伤呈进行性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PN/CD44在TIF中呈高表达,且随着TIF的进展不断上升。桂枝茯苓胶囊可以降低OPN/CD44在TIF中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CD44在TIF中的表达同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78,0.77.P〈0.01)。结论桂枝茯苓胶囊部分通过下调OPN/CD44在梗阻肾中的表达,起到延缓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8只大鼠分为治疗组40只、缺血组40只、假手术组8只,治疗组在手术前的三天给予腹腔注射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剂量为2毫升,一天一次,最后一次进药时间是手术前的五小时。在完成模后的三天内分别处死缺血组和治疗组,最后采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手术后缺血的三小时,治疗组逐渐出现阳性反应,各时间点脑组织表达明显多于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可以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管储备能力,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VEGFmRAN在大鼠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区的早期表达。方法建立大鼠自体血栓脑梗死模型,选择栓塞后不同时间点(3、6、12、24h),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测定缺血半暗带区VEGFmRNA的表达,比较rtPA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在各时间点,溶栓组VEGFmRNA表达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只在12h时间点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鼠自体血栓脑梗死后静脉溶栓治疗有促进缺血侧脑组织VEGFmRNA表达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肝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2例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2),试验组给予依达拉奉。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测定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件。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照组的ALT、AST水平及MDA含量明显高于试验组(P〈0.01或P〈0.05),SOD活性及PMN计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PMN在肝脏内的聚集进而调节肝组织氧化与抗氧化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灵芝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灵芝组(GA);于再灌注后3h、12h、24h、48h处死动物取材,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1)IR组和GA组与sham组比较,脑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O.01);再灌注3hGA组与IR组比较,脑细胞凋亡卒没有明显差异(P〉0.05);再灌注12h、24h、48hGA组与IR组比较,脑细胞凋亡率降低,有明显差异(P〈0.01)。(2)IR组脑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在再灌注3h、12h、48h较sham组显著下降(P〈0.05),其中3h值最低,其后逐渐升高,至48h又出现后续性降低;GA组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在再灌注3h较sham显著下降(P〈0.01);GA组线粒体跨膜电位在再灌注12h、48h较IR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细胞凋亡率升高,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降低,灵芝具有降低凋亡发生率、改善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另外给予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的改善较对照组更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为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科收治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与醒脑静联合治疗,对照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的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GC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药依达拉奉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杜茜琳 《现代保健》2012,(22):122-12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怠陛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2周、3周、1个后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4.24±6.51)分、(12.32±5.12)分和(10.35±6.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B7T对慢性脑缺血老龄大鼠学习记忆和神经发生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6只1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VO—B7T组、2VO—saline组和Sham—saline组,每组12只。构建慢性脑缺血的2VO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血管。造模6个月后,给予B7T或生理盐水干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功能,采用Br-du标记新生神经细胞并计数。结果定位航行实验显示,2VO—saline组大鼠逃逸时间明显长于2VO—B7T组(P〈0.05)和Sham—saline组(P〈0.01);空间探索实验显示,2VO—saline组大鼠停留平台所在象限时间和跨越平台所在区域次数明显少于2VO—B7T组(P〈O.05)和Sham—saline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目2VO—saline组较Sham—saline组增多(P〈0.05),2VO—BTT组较2VO—Saline组显著增多(P〈0.01)。各组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和记忆改善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可致老龄大鼠认知功能损伤,B7T改善认知障碍与其促神经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