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制剂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6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经鼻饲管于术后1d开始EN,PN组使用传统方法,观察患者继发感染情况以及术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变化情况.结果 EN组手术7d后LY、ALB及PA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EN组均早于PN组,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患者经鼻肠管早期EN,无创、安全、简便、有效,有助于肠道排气、排便功能恢复,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治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的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9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通过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消化道症状的表现、并发症、住院费用等,对两种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EN组和PN组术后营养状态比较:血清总蛋白(g/L)65.1±2.2体63.9±1.8、血清白蛋白(g/L)40.0±2.7VS38.6±3.7、前白蛋白(mg/L)294±29.1VS283±18.8、转铁蛋白(mg/L)2391±207vs2169±152:免疫功能比较:免疫球蛋白IgG(g/L)9.0+1.9VS8.2±1.3、IgA(g/L)2.9±0.8vs2.6±0.3、IgM(g/L)1.6±0.2vs1.5+0.1及血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1.15±0.11vs1.10±0.11;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53.1+7.2vs79.4±4.8;住院费用(万元)1.89vs0.32w2.64±0.48,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EEN支持,对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在结肠癌术后的疗效.方法将46例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EEN)和对照组(PN),每组23例,比较2组患者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血红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N组和CPN组均能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在促进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方面EEN优于PN.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剑斌  曾兵  柳霞 《广州医药》2009,40(5):8-11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E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费等.结果 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无死亡.营养支持结束时EEN组PA、IgG、IgA、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PN组(P<0.01),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和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1);两组患者ALB、IgM、CD8+及体质量在营养支持结束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结肠癌手术患者,根据术后营养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对两种支持治疗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营养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肠外营养组(P〈0.05)。治疗后联合营养组的血浆前白蛋白和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更高,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N和PN的联合应用于结肠癌术后状况,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应用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EEN+PN组)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PN组)两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EN+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在营养支持后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可促进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64例上消化道肿瘤患者(EEN组)于术后24 h经鼻营养管注入要素饮食,并与同期56例术后按传统肠外营养(PN组)支持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前1天及术后第6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水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发生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2组患者ALB、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天ALB、P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但PN组的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EEN组(P0.01)。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1);E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4%,明显低于PN组的34.2%(P0.01)。结论:上消化道肿瘤术后行EEN支持是安全、可靠的,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正常吸收、消化功能,减少术后患者输液负荷。  相似文献   

8.
用自制的肠内营养剂“液体膳”对术后病人行早期肠内营养(EN),并与肠外营养(PN)比较代谢效应;22例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病人,随机分成EN和PN两组,接受1~7日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氨酶、尿素氮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平均下降程度,EN组-1.6±0.4kg、PN组-2.1±0.3kg,有差别,但P>0.05。两组术后第4天平均氮平衡,EN+0.49±0.61g,PN-0.59±1.15g,P<0.05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第7日,EN+1.08±0.37g,PN+0.52±1.44g,P>0.05,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EPN,n=30)和肠外营养组(PN,n=30)。EPN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起肠内给予瑞素(500mL),肠外给予卡文(1440mL);PN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卡文(1920mL)。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补体C3、C4浓度,并观察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EPN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得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EPN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M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C3、C4升高明显,接近或超过术前水平;CRP水平明显下降,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4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可行的,且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胃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胃手术病人,术后12~24小时进行肠内营养,整个过程持续7天。观察临床表现和排气时间及测定营养支持前后的相关营养状况指标。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吻合口瘘、腹泻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排气时间较非EN提前平均约16小时。相关检测指标在营养支持后第七天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起到了营养支持和药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方法将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n=20)与PN组(n=20)。EEN组患者,术后24h开始经鼻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液瑞素;PN组患者,术后24h开始经锁骨下静脉给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均为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8d晨起静脉采血检测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即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相关费用等。结果 EEN组患者术后IgA恢复程度显著高于PN组(P〈0.05),并且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相关费用低。结论 EEN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补给方法 ,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 。  相似文献   

13.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生  刘俊  江弢 《上海医学》2006,29(8):544-54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8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继发感染情况以及术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EN组术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较PN组,但患者均能耐受。EN组1例患者因吻合口水肿、输入襻不完全性梗阻而发生恶心、呕吐,余患者无恶心、呕吐;PN组发生肺部感染和导管感染各1例。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PN组(P=0.01)。与PN组比较,EN组术后白蛋白略有下降,前白蛋白升高。结论早期EN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2例,实验组在伤后24h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先行肠外营养支持,待伤后6-8d后再逐步过渡到肠内,观察患者营养状况、血生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通过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快纠正负氮平衡,营养状况改善明显,消化道出血及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对124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64例,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组:60例,食管癌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生化指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短(P<0.01),血浆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肠内营养组高于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吴刚 《中原医刊》2011,(23):41-4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于术后24h后开始逐渐肠内营养至125.52kJ/(kg·d),共实施7d。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治疗,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进普通流质饮食。两纽患者于术前及术后第8天测体质量(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C)、白蛋白(TP)、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淋巴细胞总数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细胞总数、TP、Alb、TRF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W、TSF、A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提高外周淋巴细胞总数,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2008年7月收治的27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无严重的并发症,无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和探讨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方法 40例胃肠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两组,各20例.EN组术后24小时内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TPN组经中心静脉进行,共7天.结果 EN组均完成肠内营养计划,未发生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肠功能恢复时间EN组短于TPN组(P<0.01).两组切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无差异(P>0.05).平均住院费用/药用费用EN组低于TPN组(P<0.05).结论 胃肠术后早期(24小时内)提供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与TPN相比,EN促进肠功能恢复快,住院费用低,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普外科于2006年9月-2011年6月共收治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及全肠外营养组(TPN组),分别为38例和35例患者。EEN组经胃肠营养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TPN组经静脉给予肠外营养。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营养指标、肝功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体重、血清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同术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患者各项肝功指标较显著高于EEN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在术后通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要少于TPN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N及EEN均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方式,EEN更具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