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大鼠胃粘膜灌注中的作用。方法:部分结扎大鼠门脉压力(PV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的变化。结果:PHG组大鼠MAP和心率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NO合成酶抑制剂L-精氨酸甲酯(Nω-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剂量依赖性增加PHG组和假手术组大鼠MAP(P<0.05),而对心率无明显影响(P>0.05)。PHG组大鼠GMBF和PVP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低剂的L-NAME剂量(1mg/kg,4mg/kg)依赖性降低PHC大鼠GMBF(P<0.05),而对假手术组GMBF无明显影响(P>0.05);高剂的L-NAME(12mg/kg)能非常显降低PHG组和假手术组大鼠GMBF(P<0.05)。结论:内源性扩血管物质NO在调节PHG大鼠的GMBF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施他宁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MBF)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部分结扎大鼠门脉主干2W后,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LDF)测定大鼠GMBF、门脉压力(PVP)的变化;测定了输注施他宁30min后胃粘膜和血浆(NO2^-/NO3^-的含量。结果:输注施他宁5min PHG大鼠的GMBF非常显降低(P<0.01),以后仍保持较低水平(P<0.01);输注施他宁30min后显降低PHG大鼠PVP(P<0.01),胃粘膜和血浆NO2^-/NO3^-的含量与PHG对照组比显降低(P<0.05)。结论:施他宁通过拮抗NO而有效降低PHG大鼠GMBF。  相似文献   

3.
许小江 《河北医学》2005,11(5):401-402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术后随访结果,并探讨其病因。结果:注射硬化剂前PHG14例,检出率16.3%。注射硬化剂后PHG发生率84.9%(73/86),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明显增加和加重PHG。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求一种新的、安全有效,为目前临床上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49例患者,被分为治疗组2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对照组21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治疗组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以观察两组门静脉、脾静脉的变化,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胃粘膜的改变.结果 2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行PSE术后,可观察到其门静脉、脾静脉均有回缩.食道静脉曲张,胃黏膜的情况可见7例明显改善,19例有改善,2例无变化.对照组仅2例改善,8例稳定,11例恶化.部分性脾栓术改善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9.52%,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对于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食道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压性胃病惠者.治疗组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以观察两组门静脉、脾静脉的变化,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胃粘膜的改变.结果 2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患者行PSE术后,可观察到其门静脉、脾静脉均有回缩.食道静脉曲张,胃黏膜的情况可见7例明显改善,19例有改善,2例无变化.对照组仅2例改善,8例稳定,11例恶化.部分性脾栓术改善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总有效率85 71%,对照组总有效率9.52%,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对于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食道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压性胃病惠者.  相似文献   

5.
李好鹏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2):1351-1352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8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对照组三期腹部CT增强扫描表现,了解有无出现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CT扫描过程中,肝硬化患者动脉期胃壁出现节段性或局部的不强化,而在静脉期和平衡期胃壁均匀强化,为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阳性。结果 72例非肝硬化患者中均未见到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68例肝硬化患者中有19例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呈阳性。此19例胃镜表现为PHG,另有5例内镜确诊为PHG,而增强CT表现为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阴性,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的阳性率为79.2%。结论增强CT出现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对PHG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是在肝硬化发展的基础上 ,以胃粘膜毛细血管扩张、粘膜下小静脉扩张、小动脉壁增厚而无明显炎症改变为特征的一种胃病。近年来 ,随着断流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术后PHG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作者对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3年 5月间 30例实施门奇静脉断流术病人作了手术前后胃镜调查 ,探讨断流术对PHG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30例全部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男 2 5例 ,女 5例。年龄 30~ 6 5岁 ,平均4 5岁。肝硬化病程 5~ 2 0年 ,平均 8年。参照Child -Pugh分级标准 ,肝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通过内镜下套扎进行治疗,术后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为期9个月。结果内镜下套扎术后3个月,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9个月,其发病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可以加重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进展,临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对门脉高压症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致病因子复制60只Wistar大鼠肝硬化模型,将其中56只成功制模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丹参(5 mL·kg-1·d-1)3、10及15 d和同剂量生理盐水15 d。分别于给药结束后检测门静脉血流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门静脉压力、腹主动脉压。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的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血流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腹主动脉压力均呈梯度性降低(P<0.05),复方丹参15d组较3 d组和10 d组上述指标下降明显(P<0.05),复方丹参3 d和10 d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能降低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并且延长丹参用药时间则更有效地降低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对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所致大鼠门脉高压和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经复方丹参治疗后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复方丹参对大鼠各组间门脉高压形成率的影响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各组门脉压(PVP)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对肝硬化患者的门脉主干内径(DPV)和门脉血流速度(VPV)的影响因治疗时间不同,也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复方丹参对门脉高压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valsartan,Val)、普萘洛尔(propranolol,Pro)单独以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大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20 mg/kg,1次/d,灌胃;普萘洛尔组,给予普萘洛尔22.5 mg/kg,2次/d,灌胃;缬沙坦+普萘洛尔组(联合用药组)按相同方法同时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连续15 d。各组均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Ⅲ,PCⅢ)。取胃窦组织,行光镜下观察并测定黏膜下血管面积和最大直径。同时取胃窦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血清中HA、PCⅢ含量均降低(P<0.05)。缬沙坦、普萘洛尔和联合用药均可使PHG大鼠黏膜下层血管面积、最大直径减小(P<0.01),尤以联合用药作用更为显著(P<0.01)。光镜下模型组黏膜下微静脉扩张、迂曲、管壁变薄,淋巴细胞浸润,各用药组较模型组黏膜下血管扩张扭曲好转,微血管及血窦扩张轻,尤以联合用药组更显著。透射电镜下各用药组仅见上皮细胞之间间隙增宽,毛细血管扩张较模型组轻,细胞线粒体较完整,分泌颗粒较多,微绒毛排列整齐,较模型组细胞、线粒体等破坏明显减轻,尤以联合用药组显著。结论缬沙坦和普萘洛尔均可减轻PHG大鼠胃窦黏膜下血管扩张,改善黏膜血供,对PHG大鼠的胃黏膜有明显保护作用,尤以联合用药作用更为显著。同时缬沙坦有减轻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杜建新  侯激流  蒋锦华  芦红 《西部医学》2012,24(7):1268-126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肝硬化并发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69例肝硬化患者Hp感染进行检测,并分析Hp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肝源性溃疡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与慢性胃炎(CG)接近;Hp感染率在肝硬化有、无PHG及轻、重型PH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伴十二指溃疡(DU)组HP感染率高于不伴溃疡组(P<0.05)而与DU对照组接近(P>0.05);肝硬化伴胃溃疡(GU)组Hp感染率与不伴溃疡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GU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Hp与DU关系密切,而与PHG及GU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3.
洛沙坦在大鼠门脉高压性胃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洛沙坦在大鼠门脉高压性胃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门静脉高压胃病模型组、洛沙坦治疗组、洛沙坦预防组.采用门静脉主干部分结扎 左肾上腺静脉结扎法复制门静脉高压胃病模型.测量门静脉压力(PVP)、胃损伤指数(GI)、胃病理评分(PI),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胃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表达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预防组的PVP,GI和PI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血浆Ang Ⅱ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罕见AT1R表达,模型组AT1R表达明显增高,治疗组和预防组的AT1R表达较模型组减少(P<0.01).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时胃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升高,洛沙坦不仅可以降低门脉压力,而且抑制黏膜下AT1R活性,对门脉高压性胃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0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并发PHG情况.结果 400例肝硬化患者中,PHG 156例(39.0%),食管静脉曲张344例(86.O%).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与PHG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亦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随着肝功能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肝硬化PHG严重程度及发病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大鼠实验性门脉高压循环动力状态及一氧化氮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门脉高压性胃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60%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造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模型;应用^57Co核素标记微球检测肝硬化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应用还原的型铺酶Ⅱ-黄递梅(NADPH-d)组化染色观察肝硬化大鼠胃壁一氧化氮合酶(NOS)分布,应用荧光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肝硬化大鼠均伴门脉高高,且全部出现高动力循环状态;肝硬化大鼠胃粘膜NOS呈阳性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水浸-束缚法建立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应激模型组和丹参治疗组。检测3组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和壁细胞H ,K -ATP酶活性。结果应激模型组大鼠UI值和胃液总酸度增大,同时胃液胃蛋白酶活性和壁细胞H ,K -ATP酶活性升高;而应激前预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则减轻了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UI值和胃液总酸度减小,胃液胃蛋白酶活性和壁细胞H ,K -ATP酶活性降低。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抗大鼠水浸-束缚冷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实施套扎术对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病例均采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观察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采用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实施套扎术的治疗效果,对比术前及术后4个月、8个月、12个月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复发率.结果 A级与B级患者PHG严重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A级、B级与C级患者PHG严重程度差异显著(P<0.05);术后4个月的PHG复发率最低,术后8个月、12个月的PHG复发率逐渐增高.结论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套扎术能降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率,该术式治疗效果与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前可结合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评价预期疗效,改善动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环氧化酶-1(cyclooxygenase-1,COX-1)、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Fas配体(Fas ligand,Fas-L)在其胃组织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门脉高压性胃病中的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门静脉半结扎法制作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并于模型制作成功两周后测量门静脉压力;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单纯游离门静脉后缝合切口并于两周后测门静脉压力;测门静脉压后分别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胃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OX-1、COX-2、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门静脉压力明显大于对照组大鼠门静脉压力(P〈0.05);实验组大鼠胃组织中COX-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X-2的表达二者没有明显差别;Fas-L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COX-1一定程度上参与了门脉高压性胃疾病的形成,而COX-2可能并没有参与这一过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发生率、表现形式及其内镜特点。方法:收集分析1985年1月-2000年12月间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做急诊胃镜。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线,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曲线静脉破裂出血占38.26%,PHG出血占30.43%,消化性溃疡出血占29.57%,其它占1.74%。PHG的内镜主要表现为各种形态的充血和糜烂。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PHG是重要原因,非食管静脉曲线出血约占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