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仝霖  刘宝宏  潘芳  张津津  吕立友 《河北医学》2008,14(12):1427-1429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利尿肽(BNP)浓度对早发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110例早发心绞痛患者入院时的血浆BNP浓度,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心绞痛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药物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记录住院和随访平均6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检测所有对象的BNP。结果:心绞痛组中UAP、SAP者与对照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94.88±35.92)、(40.19±23.05)与(35.85±14.96)ng/L。UAP者平均BNP浓度高于SAP者和对照组(均P<0.01),SAP者与对照组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P者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SAP者(20%:6%,P<0.05)。SAP者、UAP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者BNP均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分别为P<0.05、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可以预测早发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182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辛伐他汀20 mg/d.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入院后1个月和1年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死亡、再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入院率),以及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初始1个月及1年内的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再住院率均较A组明显降低(P<0.05);B组1个月、1年病死率下降分别为3.8%和7.6%,第2、6、12个月血脂监测显示,B组治疗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B组4例出现恶心、食欲欠佳等消化道症状,2例出现转氨酶增高2~4倍.结论 辛伐他汀20 mg/d用于ACS早期治疗能有效降低近期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和对照者血浆五聚素3(PTX3)的水平,探讨PTX3在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ACS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入选ACS患者80例,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组3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组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25例,同期选取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取所有入院患者的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PTX3水平,随访ACS患者出院后3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CS患者血浆PTX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CS患者血浆PTX3水平与WBC(r=0.359,P=0.001)、hs-CRP(r=0.405,P<0.000 1)以及NT-ProB-NP(r=0.883,P<0.0001)有显著相关性。PTX3≥5.51μg/L组3个月联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PTX3<5.51μg/L组(39.5%比17.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PTX3(OR=4.11,95%CI:1.37-12.38,P=0.012)和NT-ProBNP(OR=2.56,95%CI:1.12-4.53,P=0.021),而非hs-CRP,是ACS患者3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TX3可能促成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PTX3和NT-proBNP是ACS患者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强力且独立的预后指标。联合检测PTX3和NT-proBNP可能有助于ACS患者早期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差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NP浓度与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性,并探讨BNP对ACS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78例ACS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及30例非冠心病健康对照组的血浆cTnI、BNP水平,分析ACS组患者血浆BNP与cTnI的关系;随访120例冠心病患者60 d,观察终点为心肌梗死新发或再发、出现或心衰恶化和心源性猝死.结果 血浆BNP在ACS组(138.10±4.85)pg/ml明显高于SAP组(30.62±1.08)pg/ml及对照组(29.27±1.45)pg/ml(P均〈0.05).SAP组和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中cTnI阳性组血浆BNP浓度(152.21±1.86)pg/ml高于cTnI阴性组(78.10±1.85)pg/ml(P〈0.01),血浆BNP浓度与cTnI浓度呈正相关(r=0.57,P〈0.05).120例冠心病患者中BNP〉80 pg/ml组较BNP≤80 pg/ml组有更高的心肌梗死新发或再发率以及心衰发生或恶化率.结论 ACS组血浆BNP浓度升高,并与cTnI呈正相关;BNP对ACS患者近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冠心病(CHD)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120例CHD患者根据VEGF (pg/ml)结果分为3组,VEGF<50组(A组)55例,VEGF50-200组(B组)42例、VEGF>200组(C组)23例,以Gensini评分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用Endo-PAT2000测得的反应性充血指数(RHI)评估患者外周动脉张力。随访6个月,观察再发心绞痛、再住院和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VEGF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C组6个月后再发心绞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再发心绞痛患者VEGF水平显著高于未出现心绞痛者(P<0.05),三组再住院和死亡率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VEGF与冠脉狭窄程度、冠脉Gensini评分、TG呈正相关(P均<0.05),与RHI负相关(P<0.05)。结论:C组6个月后再发心绞痛显著增高,VEGF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Gensini评分、TG及RHI显著相关,VEGF水平显著增高对于CHD患者预后不利,可作为评估CHD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侯晓霞  王吉云  胡大一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934-936,939
目的:评价hs-CRP及其联合血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6名。分别根据基线水平的hs-CRP和TC/HDL-c的三分位数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观察不同危险组患者的长期心血管事件(死亡、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因严重心绞痛而再次入院)发生情况。结果:完成随访241例,其中120例发生心血管事件。随着hs-CRP水平和TC/HDL-c的逐渐升高,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值均<0.01)。对于TC/HDL-c<4.56的"低危"患者,hs-CRP可进一步分出相对高危险组。结论:hs-CRP可以独立预测ACS患者长期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也可以增强传统血脂对ACS患者的危险分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五聚体素-3 (PTX3)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52例AMI、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36例健康人员血浆PTX3和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浓度,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计算其治疗前后的阳性率.结果 AMI组PTX3和TnⅠ浓度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 0.01),SAP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治疗后PTX3浓度低于治疗前,TnⅠ浓度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PTX3与TnⅠ呈显著正相关(r=0.961,P< 0.01).AMI组PTX3和TnⅠ阳性率均高于SAP组(均P< 0.01),AMI中,PTX3阳性率高于TnⅠ(P<0.01).72 h死亡组治疗前PTX3浓度和阳性率低于存活组(均P< 0.01),而TnⅠ浓度和阳性率与存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X3是AMI早期诊断的更敏感指标,早期测定AMI患者血浆PTX3水平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娟  谢剑  吕桂芬  何柳平 《广西医学》2001,23(2):272-27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将57例ACS患者随机分组:A组(28例)给予阿斯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加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000国际单位2次/日,连续7天),B组(29例)给予阿斯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结果:A组和B组在住院7天内再发生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死亡分别为18%、0、4%与52%心绞痛药物。结果:A组和B组在住院7天内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死亡分别为18%、0、4%与52%、7%、13%,总有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2%与72%(P<0.01)。结论:表明ACS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干预对合并糖耐量减低( IGT)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105例合并IGT的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给予相同基础治疗,干预组同时加予阿卡波糖( 50 mg,3次/d)治疗,平均随访1.8年,观察两组再发心血管事件的情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变化及干预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平均随访1.8年后,干预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心血管病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次要终点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新发的心绞痛、脑卒中、严重心力衰竭)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颈动脉I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严重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可有效延缓老年AMI合并IGT患者的颈动脉IMT增厚,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时阿卡波糖在老年患者中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ACS患者60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BNP浓度.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且AMI组BNP浓度高于UAP组(P<0.01),各疾病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UAP患者更为显著.故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惠军  郭喜朝  高凌根  李倩  夏杨 《河北医学》2010,16(11):1342-1343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血清脑钠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将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测定其血清肌钙蛋白Ⅰ和血清脑钠肽水平。结果:ACS组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和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1)。结论: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和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缺血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G反应蛋白(GR尸)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20例UAP患者进行血清cRP测定,根据0RP水平将120例UAP患者分为A、B两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68例(56.67%),cRP〉3mg/L;B组58例(4333%),CEP≤3mg/L。住院期间A组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3824%比577%,P〈0.01)。结论GRP水平与UAP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血清cRP定量测定对判断UAP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蔡燕军  项美香 《浙江医学》2014,(16):1395-139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变化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2-06-2013-01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3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组)20例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组)45例,检测患者血液中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超声心动描记术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计算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BNP水平的因素。结果 NSTEMI组的BNP、CRP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UA组和STEMI组(均P<0.05),UA组的BNP、CRP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STEMI组(均P<0.05)。NSTEMI组、UA组LVEF均低于STEMI组(均P<0.05),NSTEMI组与UA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S患者中BNP>250ng/L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BNP≤250ng/L者(P<0.05)。CRP、Gensini积分与BNP呈正相关,LVEF与BNP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ACS患者的BNP水平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轻度升高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研究入选679例健康成年人的hs-cTnT依据不同时的分布情况;入选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收治入院的老年患者(﹥65岁)共250例,所有入选患者到院即刻测定hs-cTnT和cTnT的基线水平,住院期间均完成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CAG)等检查。应用ROC曲线图比较hs-cTnT、cTnT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讨论首次hs-cTnT轻度升高而cTnT阴性老年患者的诊断及冠脉病变情况,探讨hs-cTnT升高程度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健康成年人的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分布频度与年龄有关,本研究中健康汉族人群hs-cTnT的99百分位值与文献报道一致为14 ng/L,对于AMI的早期诊断,hs-cTnT与cTn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0.904,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hs-cTnT诊断AMI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69.5%,而cTnT分别为83.3%,88.1%。250例老年患者中有49例患者为入院首次检测cTnT〈100 ng/L而hs-cTnT〉14 ng/L;其中AMI为12例(24.49%)、UAP为30例(62.22%);hs-cTnT水平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支数无关(P〉0.05),而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中,hs-cTnT轻度升高可帮助早期识别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TnT水平的高低可预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华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9):2523-2524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的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3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9例,60例健康体检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cTnI和hs-CRP的含量,并作相互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包括AMI、UAP、SAP)cTnI、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的cTnI、hs-CRP的含量比UAP的均显著升高(P〈0.05);UAP组的cTnI、hs-CRP含量也高于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TnI、hs-CRP水平与ACS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ACS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脏肌钙蛋白I(cTnI)、脑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选取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5例及4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1)AMI组与UAP组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AMI组高于UAP组,SAP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CS组hs—CRP和cTnI的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3)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有18例患者发生MACE,MACE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TnI、BNP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ACS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因子抗原(TF:Ag)含量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发展中的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81例老年ACS患者不同分型和稳定心绞痛(SAP)及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的TF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P,45例)急性发作时TF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心绞痛组(SAP,38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P<0.01)。监测TF含量变化,其AMI组和UAP组治疗后第1周、第3周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至第3月、第6月AMI和UAP组TF含量下降较明显,虽仍高于SAP和对照组,但比较未显示有差异(P>0.05);不管是AMI组还是UAP组第3月、第6个月TF含量与急性发作期、发作后1周、3周比较均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对AMI和UAP组不同时间点TF含量动态观察并进行分析后发现,在ACS发生后3月,TF含量下降仍不明显者与伴有诸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关。结论对ACS患者进行不同时间点的TF检测,可作为临床判定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运  袁义强  于力  王瑞敏  孙俊华  黄琼  陈丰毅 《医学综述》2009,15(14):2220-222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后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评价欣维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且急诊或择期行PCI。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PCI术前或术中给予欣维宁。观察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心肌灌注分级(TIMI0~3级),术后出血事件及血小板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4周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vs23%,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在PCI围术期应用欣维宁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醛固酮(Aldo)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及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ACS患者166例,冠脉造影检查前于升主动脉根部采取血标本,测定醛同酮水平,按醛固酮水平高低分为三组:A组(Aldo〈100ng/ml),B组(100ng/ml≤Aldo≤200ng/ml)及C组(Aldo〉200ng/ml)。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各组ACS患者醛固酮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观察ACS患者经皮腔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前醛固酮水平对术后近期预后(6个月)的影响。结果:三组ACS患者随Aldo水平升高,多支血管病变、冠脉B2/C型病变、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辊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醛固酮是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ACS患者血浆醛同酮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醛同酮水平的高低对ACS患者PCI术后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管铮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65-66,7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不同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n=86)、双支组(n=48)及3支组(n:36),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组,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结果AMI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UAP组,两组均高于S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支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组,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P〈0.01)。AMI、UAP、SAP患者心功能异常组的BNP、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RP、BNP、D-D水平不仅能评价心功能受损程度,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