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应用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34例.经过6~24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的丢失及内固定物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VSA疼痛评分平均0~1分,经局部理疗后完全缓解,无需服药治疗;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至少降低1级或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术后X线检查均获得了骨性愈合,伤椎的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脱落及断裂.结论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较传统的跨伤椎内固定手术能更好的维持伤椎的复位高度,减少内固定松脱及断裂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结合伤椎置钉6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应用伤椎植骨结合伤椎置钉6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37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3.2个月,观察术后即刻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改善情况和末次随访时矫正高度丢失情况、后凸角度丢失、神经功能恢复及内固定情况。结果 26例神经功能损害者末次随访时22例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4例无变化。术后即刻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基本矫正。末次随访时未发生内固定断裂,伤椎高度和后凸角丢失轻微。结论伤椎植骨结合伤椎置钉6钉固定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6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AF)组(46例)和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组(50例),前者采用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后者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最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椎前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而术后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组间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SS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AF组,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F及GSS的临床应用效果相近,尤以GSS的治疗效果更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复位效果佳等众多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对2008年2月~2010年2月共收治的4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双侧或一侧椎弓根完整,椎体下半部或下终板无爆裂的患者,采用后路经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术前、术后随访摄片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术后对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良好,无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增强了脊柱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能有效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且满2年随访时间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4天、术后2年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以及椎管占位情况。并按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神经损伤及恢复情况,利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6例患者在2年的随访时间里只有1位患者内固定断裂,1位患者螺钉松动,其余患者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通过影像学观察,患者术后即刻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情况较术后14天没有明显丢失(P>0.05)。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及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Frankel分级及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后14天有明显改进(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少,可以有效纠正胸腰椎畸形且畸形纠正度丢失少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伤椎置钉GSS系统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的应用价值与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0年11月萍乡市湘东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对60例患者采用伤椎置钉Gss系统进行治疗。结果就诊的6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病情均已好转,骨折断裂部位复位情况良好。在术后随访的9~24个月中,患者病症均已获得明显改善,同时无并发症情况发生。结论运用伤椎置钉Gs8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患者病情均有好转,骨折断裂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复位。同时,伤椎置钉OSS系统治疗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因此具有可操作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河南医学研究》2018,(5)
目的探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对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治疗前及1 a后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采用简易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55%(29/31)]比高于对照组[70.97%(22/3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1 a,两组患者ODI和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患者ODI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1/31)]低于对照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主要目的 在于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查阅近20年内关于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国内外文献,将其进行比较分析,对该治疗方法 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术后X线片显示,绝大多数患者的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物松动、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因此,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术式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60例,受伤节段为T11~L2,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片测量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了解有无复位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术中未发生置钉失败及损伤神经、血管等并发症;术后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比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选择好适应证,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压缩性骨折和轻度暴力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患者随访6~27(平均17.5)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患者工作恢复状况及X线检查情况(包括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按照Den is疼痛分级,P1级有12例患者无疼痛,P2级有5例患者有轻微疼痛,无需服药治疗,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伤椎矫正率为96%,随访椎体高度丢失0.4 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经皮Sexte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Sexte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0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椎体复位情况、术后腰背痛,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皆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出血量130ml、所有病例椎体复位满意,塌陷基本恢复正常,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未出现螺钉松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微创经皮Sexte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84例,其中41例采用经伤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43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固定(B组)作为对照。观测患者后凸畸形(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5.7月(12~36月),A组在伤椎体高度术后矫正率、远期丢失率、Cobb角变化值及丢失值、内固定失败率方面明显优于B组,2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且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后的长期功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胸、腰段骨折患者86例,均经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术治疗。结果:内固定术后2例患者未恢复(2.4%),1例患者因为其他原因死亡(1.2%)。83例患者内固定术前平均Cobb角为(19.22±177;6.7)度,术后为第3天为(3.4±177;1.9)度,矫正角度最终丢失量为(6.2±177;2.6)度,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为53.5±177;8.4,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为89.6±177;3.9,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丢失量为7.6±177;5.1。结论:SSPI 手术治疗胸、腰椎段骨折效果良好,术后矫正角度丢失量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对性生活、旅游及提物影响较大,大多数患者术后仍有中度的疼痛,应注重术后锻炼及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ecticle screw fixation,PSF)90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2例,均采用经伤椎PSF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畸形矫正度、伤椎骨性椎管占位率变换情况及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采用经伤椎PSF治疗。所有病例均获12个月至24个月以上时间随访。患者腰背痛症状于术后得到缓解,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局部后凸畸形、伤椎骨性椎管占住率均得到明显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术后恢复良好,均有1-2级恢复。所有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折断等现象,伤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后凸畸形无复发加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不增加固定节段,能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达到三平面固定,能有效降低平面四边形效应和悬挂效应,能长时间维持伤椎复位后的位置,无术后伤椎高度再次丢失,后凸畸形复发,甚至断钉、短棒等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胸腰椎椎弓根的解剖学特点、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助于改善骨折椎复位难、固定强度不够、复位椎体高度丢失、内置物松动断裂等缺点,但尚需进一步的理论及临床研究。[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固定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效果。方法该研究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研究组予以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对照组予以联合外侧植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术后研究组VAS评分(2.05±0.58)优于对照组的(3.72±0.63),且研究组Worter指数(0.50±0.33)、Cobb角(9.35±4.21)与前缘高度(90.54±10.15)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2%、18.9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节段微创通道下Wiltse间隙入路与传统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伴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3例不伴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20例采用微创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组),23例采用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传统组);2组均为伤椎短节段固定。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戴支具离床时间及术后48 h肌酸激酶值;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欧式功能障碍指数(ODI);测量并计算术前后伤椎矢状位指数及侧位片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3.1月(8~20月)。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戴支具下床时间、术后48 h肌酸激酶数值均少于传统组(P<0.05),术后1~3 d VA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月 ODI指数优于传统组(P<0.05)。2组术前后伤椎矢状位指数和侧位片Cobb角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微创通道下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出血少、损伤小、早期下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予以评价,并与前路手术进行比较。方法1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中行前路手术65例,其余65例行后路手术,对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手术比前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后路手术组术后1年脊柱植骨融合率优于前路手术组(P〈0.05)。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有差异(P〈0.05),前路手术组较后路组压缩程度重。术后随访,椎体前缘丢失率前路、后路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椎体后缘丢失率前路、后路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角由术前恢复到术后,前路、后路手术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前路无明显丢失,后路丢失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后路手术同前路手术相比,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效果一样,但后纵韧带要完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