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联合降压对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将泊头市中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苯扎贝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尿酸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8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栓烷B2(TXB2)/前列腺素F1α(PGF1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NO明显上升[(28.5±10.2)μmol/L],ET明显下降[(82.4±18.1)pg/mL],TXB2/PGF1α明显下降(2.1±0.9);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血糖和尿酸均降低,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HDL-C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C轻微下降,而血糖、尿酸和ISI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HDL-C、LDL-C、血糖、ISI及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9.25、3.94、3.89、3.91、4.03、10.14,均P〈0.05)。结论苯扎贝特可调节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血脂,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对患者的舒张压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血管内皮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糖尿病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1) 2型糖尿病患者FPG、HbA1C、TG、LDL-C及HOMA-I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患者LDL-C、FINS与HOMA-IR均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均P<0.01).(2)2型糖尿病患者ET-1、vWF与PAI-1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而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ET-1、vWF水平又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均P<0.01).(3)2型糖尿病患者ET-1、PAI-1与 HOMA-IR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而在并发大血管病变时,内皮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呈进一步加重;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的干预有助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各250例,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所有患者于早上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TG、Hcy、TC和LDL-C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HDL-C无明显差异。TG、TC、LDL-C、Hcy均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HDL-C随着血压的升高而逐步降低;男性高血压组比女性高血压比较,TG和Hcy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C、HDL-C和LDL-C无差异。结论:高血压与血脂、Hcy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加强心血管健康保健知识和干预措施教育,促使人民自觉地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于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个治疗组,即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750mg/d)、联合治疗组(二甲双胍750mg/d+罗格列酮4mg/d)和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4mg/d),连续治疗12周;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同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t index,HOMA-IR),并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flow-medimed dilatation,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 independent dilatation,EID)。结果:治疗前糖尿病各组BMI,TG,TC,LDL-C,FPG,HbAlC,HOMA-I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HDL-C,NO,FMD和EID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治疗后糖尿病各组TG,FPG,HbAlC,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FINS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NO,FMD和EI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二甲双胍组HDL,FINS,NO和FMD较治疗前无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升高血NO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而二甲双胍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家族史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血清生化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先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4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家族病史阳性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高血压家族病史阴性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IMT。结果:两组患者TC、FPG、TG、血肌酐、血尿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血清vWF、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M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家族史明显影响高血压前期人群血清生化指标,且使IMT增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和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包括49例患者。全部98例患者均进行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0 mg瑞舒伐他汀,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检测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肌酸激酶(CK)、hs-CRP及ABI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hs-CRP、TC、LDL-C、TG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ABI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TC、LDL-C、T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B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及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两个方面稳定粥样斑块,抑制斑块破裂,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7):834-837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急性血管闭塞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相关性以及阿托伐他汀对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80例UAP急性血管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依那普利及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脂水平、vWF、NO及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A)水平变化,并应用Spearman分析急性血管闭塞与vWF和N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vWF、NO及E/A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vWF、E/A指标水平均降低,HDL-C、NO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vWF、E/A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27/40)(P<0.05);vWF水平与急性血管闭塞成正相关性(r=0.536,P<0.05);NO水平与急性血管闭塞成负相关性(r=-0.41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血管闭塞患者血脂、vWF、NO、E/A等指标水平,临床疗效满意,急性血管闭塞与vWF水平成正相关性,与NO水平成负相关性。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浆vWF、NO含量,可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高血压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本院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依据高血压情况分为:肾病患者血压正常组106例为对照组、肾病患者高血压组144例为病例组,测定两组hs-CRP、Ca、P、TC、TG、HDL-C、LDL-C、FPG、HbA1c、PTH、FIB水平。结果:病例组Ca、P、PTH、TC、TG、LDL-C、FIB、HbA1c、hs-CRP、FP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高血压严重程度逐渐增加,Ca、PTH水平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TH与P、TC、TG、LDL-C、FIB、HbA1c、hs-CRP、FPG正相关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的TC、Ca、PTH均为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伴高血压,血清血钙、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其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水平的血清血钙、甲状旁腺激素均为老年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两组,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以及高血压患者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TC、TG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和HDL-C/T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老年期组TC、TG和LDL-C水平高于老年前期组(P〈0.05),而HDL-C和HDL-C/TC则低于老年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C、TG和LDL-C增高,而HDL-C和HDL-C/TC降低,且老年期变化更为明显,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追踪观察血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邓俊  周音频  黄岚  宋耀明 《重庆医学》2008,37(11):1209-1211
目的分析有高血压阳性家族史但血压正常的健康子代,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血清NO水平。方法入选有高血压阳性家族史,但本人血压正常的子代个体48例(男26例,女22例)作为家族史阳性组,取45例血压正常同时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按标准方法测定血压,计算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抽取空腹静脉血查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肌酐以及血清NO,用无创超声法测定两组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M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家族史阳性组收缩压和血尿酸水平较高(P<0.05);同时家族史阳性组FMD和血清NO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两组间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高血压阳性家族史的子代健康个体,即使血压在正常范围时,也已经发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血清NO水平下降,对这类人群应早期和严格防治。  相似文献   

11.
刘芳  蒋一倩  马志红  周桂英 《海南医学》2013,24(21):3164-3167
目的 探索和评价营养和行为干预对肥胖患者体重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体检中心100名肥胖患者,检测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血压(BP)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同时采集研究对象血样,检测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FPG)和血尿酸(UA).进一步通过单纯随机抽样选取50例,一对一进行营养知识行为指导,进行合理膳食结构调整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50例对照组仅给予医学对症处理,干预时间为1年,之后重新测定患者体重及生化指标.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BMI (P<0.001)、TG (P<0.001)、TC(P=0.036<0.05)、LDL-C (P=0.001<0.05)、FPG(P=0.006<0.05)和UA (P<0.001)均较干预前下降,而对照组干预后各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舒张压(P=0.02<0.05)三酰甘油(P<0.001)、胆固醇(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1)、血糖(P<0.00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合理的营养和行为干预是改善肥胖患者体质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单育  王蔼明  孙影  姜文 《血栓与止血学》2013,19(2):67-69,7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妊娠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以及与妊娠中晚期是否患有妊娠期高血压(PIH)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5月海军总医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孕妇资料,PCOS妇女妊娠早期患者40例,健康妇女妊娠早期者40例为对照组。于妊娠12周抽血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1)、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PCOS妊娠妇女每次产检测血压、尿蛋白。结果血浆vWF、PAI-1水平在PCOS组中比对照组高(vWF,172.1±28.2%,158.2±28.3%,P〈0.05;PAI-1,56.5±12.5,51.2±7.8ng/ml,P〈0.05)。vWF、PAI-1水平在有PIH的PCOS妊娠妇女组中比无PIH的PCOS妊娠妇女组中高(vWF,189.2±31.6%,166.4±25.0%,P〈0.05:PAI-1,65.4±13.1,53.6±10.9ng/ml,P〈0.05)。PCOS组中vWF与FPG、HDL.C、LDL—C显著相关(r=0.519,-0.472,0.455;P〈0.005)。PAI-1与FPG、TC显著相关(r=0.531,0.539;P〈0.001)。结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vWF与FPG、HDL—C具有高度相关性。PAI-1与FPG、TC具有高度相关性。说明PCOS妊娠早期妇女更容易出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vWF、PAI-1水平可以预测PCOS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而且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变与血糖血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弘磊  ;周玲  ;杨涛  ;范红旗 《医学综述》2014,(23):4382-4384
目的研究肥胖对糖脂代谢及血压的影响,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在南京市大厂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肥胖患者31例作为肥胖组,33例超重患者为超重组,3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及体质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和体质量指数(BMI),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FPG、FINS、HOMA-IR、UA、TC、TG、HDL-C及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的FINS、HOMA-IR、TG、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FPG、TC、SBP、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超重组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FINS、HOMA-IR、TG、UA显著高于超重组(P<0.05或P<0.01),HDL-C则显著低于超重组(P<0.01),两组FPG、TC、SBP、D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其病理生理机制促进了代谢综合征其他组分,如血糖、血脂及血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年脑梗死患者基线高尿酸血症与1年内脑梗死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53例1周内首发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线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63)及正常尿酸组(n=190),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2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及1年内脑梗死复发比例。结果 2组患者中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饮酒、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纤维蛋白原(Fib)、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尿蛋白定性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提示血尿酸与TC、TG具有相关性(r=0.378、0.302,P<0.05)。1年内复发26例,总体复发率为10.3%,其中高尿酸血症组为17.5%(11/63),正常尿酸组为7.9%(15/190),通过Kaplan-Meier法(乘积极限法)分析提示,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4.88,P=0.027)。结论中年脑梗死患者尿酸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基线高尿酸血症增加脑梗死复发风险,因此应该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15.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相关并发症,代谢紊乱是其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而PR间期延长是亚临床CVD的重要标志。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对T2DM患者代谢指标及PR间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DA组和Li组,各40例。DA组患者口服达格列净片10 mg/d;Li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利格列汀5 mg/d;治疗周期为2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保持原有降压、调脂等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血尿酸(SUA)及PR间期,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A组、Li组最终各有3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HDL-C、LDL-C、SUA、PR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患者治疗后HbA1c低于Li组(P<0.05)。治疗后DA组患者体质量、HbA1c、FPG、TG、SUA低于同组治疗前,PR间期短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D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TC、HDL-C、LDL-C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i组患者HbA1c、FPG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Li组患者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SUA、PR间期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结论 达格列净与利格列汀均可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达格列净还能减轻T2DM患者的体质量,降低TG、SUA,缩短PR间期。  相似文献   

16.
胡轩 《陕西医学杂志》2013,(12):1599-160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非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A组,30例高尿酸血症非2型糖尿病患者为B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C组,另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健康查体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D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其血压和血脂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高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②高尿酸血症非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压收缩压、TC、TG、LDL-C升高,HDL-C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正常组患者相比血压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降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④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糖尿病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相比血压收缩压、TC、TG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高尿酸血症非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血压收缩压、TC、TG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均明显升高,HDL-C降低。在临床工作中,治疗胰岛素抵抗的同时降低高尿酸血症可能会收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血脂水平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lc、FPG、TC、TG、LDL-C、HD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层析法;FPG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TC检测采用酶法(CHOD-PAP法);TG检测采用酶法(GHO-PAP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直接酶法。结果空腹血糖增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随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的上升而数值增大,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随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的上升反而逐渐减小,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程度与血糖的增高有关;联合检测HbAlc和血脂对糖尿病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脂及尿酸(uricacid,UA)变化与脑梗死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7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0例)、冠心病组(59例)、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51例)。同期在作者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UA,并进行差别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冠心病组、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的TC、TG、LDL-C、UA水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水平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的TC、TG、LDL-C、UA水平含量均高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P〈0.01),HDL-C水平含量均低于冠心病组、脑梗死组(P〈0.01);而脑梗死组和冠心病组血脂及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脂及尿酸异常与脑梗死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防并发症发生治疗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